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1792161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一)1、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质子正(带 电)原子核核内质子数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282+12(不带电,数量和质子数不一定相等)中子原子原子核负(带 电)电子第二电子层第一电子层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 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决定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说明: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其化学性质一般相似,也有不相似的(如: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的元素其化学性质也有相似的(如:He,Ne均为稳定结构)

2、 构成原子不可缺少的粒子是质子和电子(原子核中可能不含中子)且数量相等。 某原子的实际质量 (Kg)一个碳12原子实际质量(Kg)/12(5)相对原子质量: Ar = 单位:“1”(不是Kg,也不是没有单位)2、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注意: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如只含氧元素的O2、O3的混合物,只含碳元素的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只含磷元素的红磷与白磷混合物)(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a、书写方法: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两

3、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前大写后小写如O: 氧元素 表示某种元素 一个氧原子 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b、意义 注意: 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 如Fe、He 、C 、Si等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 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能论种类,不论个数,用于描述物质组成; 原子是微观概念,即可论种类,也可论个数,用于描述物质分子和单质的构成。 常见元素名称及符号: 氢(H)氦(He)锂(Li)铍(Be) 硼(B) 碳(C) 氮(N) 氧(O) 氟(F) 氖(Ne) 钠(Na) 镁(Mg) 铝(Al) 硅(Si) 磷(P) 硫(S) 氯(Cl) 氩(Ar) 钾

4、(K) 钙(Ca) 锰(Mn) 铁(Fe) 铜(Cu) 锌(Zn) 钡(Ba) 银(Ag) 汞(Hg) 碘 (I) 溴(Br) 元素分布:地壳中:O、Si、Al、Fe、Ca 细胞中:O、C、H、N 空气中:N、O c、有关元素周期表 发现者:门捷列夫 规律:原子序数=质子数7横行(7个周期)各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原子序数)逐渐增加 各族最电外层电数相同,电子层数逐渐增加18纵行(16个族)*排列依据 *16个族:7个主族(A表示),7个副族(B表示),一个0族(稀有气体),一个第族(8,9,10纵行) 各族元素由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似*7个周期: 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

5、子序数逐渐递增,最外层电子数也递增。由金属到非金属再到稀有气体元素,呈现周期性变化,所以化学性质逐渐改变,不相似。金属元素:如Mg、Al,最外层电子数4 易失电子非金属元素:如N、C,最外层电子数4 易得电子(非金属H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稀有气体元素:如He、Ne。最外层电子数等于2或8 相对稳定结构d、分类: 3,核外电子分层排布(1)电子层序数n=1,2,3,4,5,6,7(最少1层,最多7层),每层容纳最多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一个电子层的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2)原子最外层都有通过得或失电子而使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或2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的趋

6、势(注意:硼,碳,硅元素不易得失电子,不以离子存在,只与其他原子共用电子)4,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1)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序数(2)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5,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2Fe3+ : 两个铁离子;每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2)离子与原子的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显正或负电性); 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呈电中性)如:812+17782+1182+1782+118 Na 与 Na+ Cl 与Cl_ 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比较

7、:质子数相等,同种元素,化学性质不同的两种微粒,两者可以通过得失电子相互转化,相对原子质量几乎相同 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电子层数可能相同(如Cl和Cl_)也可能不同(如Na和Na+)(3) 常见带电原子团: NH4+ (铵根离子) OH(氢氧根离子) NO3 (硝酸根离子) SO42 (硫酸根离子) SO32 (亚硫酸根离子) CO32 (碳酸根离子) PO43 (磷酸根离子)(4)常见带电原子(即离子): K+ Ca2+ Na+ Mg2+ Al3+ Zn2+ Fe3+ Fe2+ Ag+ Cu2+ H+ Cl O2 S2 F 等6,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而形成的电中性的化

8、合物。(如NaCl,MgCl2, Na2S) 当活泼金属(如钠、钾、钙、镁等)与活泼非金属(如氟、氯、氧、硫等)化合时,活泼金属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如Na+、k+、Ca2+、Mg2+等),活泼非金属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如F、Cl、O2、S2等),阳离子和阴离子靠静电作用形成了离子化合物,在离子化合物里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整个化合物呈电中性。注意:(1)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非金属气体单质、酸和多数氧化物(如H2,CO2 ,H2O, SO3, HCl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非金属固体(金刚石、石墨,红磷,硫粉等)由离

9、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碱、盐 (如NaCl, NaOH)(2)物质的组成、构成的描述: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素和元素组成 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物质的构成: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离子)构成例: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7、化合价 化合价是用来表示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的原子个数比,有正价与负价之分。(1)、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标出化合价。“+”“”符号在前,数字在后。若数字为1时,不能省略。例如:标出MgCl2物质中各素的化合价: 2 表示 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 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

10、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化学性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 。(2)、元素化合价与离子的关系: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的数值离子带的电荷数元素化合价与离子带的电性一致 例:Mg2+ (镁离子)与 (+2价的镁元素)(3)、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顺口溜元素:一价钾 钠 氯 氢 银,二价氧 钙 镁 钡 锌,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为零要记清原子团:负一氢氧 硝酸根,负二价碳酸 硫酸根 ,负三记住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注意:原子团的化合价原子团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 )常见原子团:硝酸根:NO3 氢氧根:OH 碳酸根:CO3 硫酸根:SO4 磷酸根:PO4

11、 铵根:NH48、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纯净物有固定组成(有固定的熔沸点),表示物质组成的只有一个化学式; 混合物没有固定组成(没有固定熔沸点),表示物质组成的有几个化学式。(1)化学式写法: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如:Fe、Mg 、Al、Na、Si、C、He、Ne、S、P 等); 而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如:O2、H2、N2、Cl2 ) 化合物:正价元素(原子团)写在前,负价元素(原子团)写在后(NH3 和CH4除外)(2)化学式表达的意义:如化学式H2O的意义(4点):表示水这种物质;表示

12、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表示一个水分子;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如化学式 Fe的意义(3点):表示铁这种物质;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9. 小结各种数字的含义: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如2 Fe)。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如Fe3+ )。 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某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如SO2)。 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某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如 2 )。 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如2 Fe3+ ) 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如2 SO2)10,常见问题(1)核外有10个电子的微粒: 分子

13、:Ne HF H2O NH3 CH4 阳离子:Mg2+ Na+ Al3+ NH4+ H3O+ 阴离子:N3 O2 F OH NH2 (2)最外层和次外层电子数关系: 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和Ar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两倍的元素:C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三倍的元素是:O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四倍关系的元素是:Ne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一半(1/2)的元素:Si (3)其他: 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 Be Al ; 内层电子数之和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和P ; 原子核中没有中子的原子:H 11,常见化合物书写和读法:金属前,非金属后,氧放最后写。先写要后读。(1)常见氧化物: 四氧化三铁Fe3O4 氧化亚铁FeO 三氧化二铁(铁红) Fe2O3 水H2O 过氧化氢 H2O2 二氧化碳CO2 一氧化碳CO 一氧化氮NO 二氧化氮NO2 五氧化二磷P2O5 二氧化硫SO2 三氧化硫 SO3 二氧化硅SiO2 氧化钾K2O 氧化镁MgO 氧化钙CaO 氧化钠Na2O 过氧化钠 Na2O2 三氧化二铝 Al2O3 二氧化锰MnO2 氧化铜CuO 氧化亚铜Cu2O 二氧化硅 SiO2 氧化银Ag2O (2)常见酸 : 盐酸 HCl 硫酸H2SO4 硝酸HNO3 碳酸 H2CO3 次氯酸HClO 亚硫酸H2S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