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商鞅变法3(2)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11789459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6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商鞅变法3(2)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二历史商鞅变法3(2)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二历史商鞅变法3(2)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二历史商鞅变法3(2)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二历史商鞅变法3(2)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商鞅变法3(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商鞅变法3(2)(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修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东周,秦,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特征:,大变革: 大动荡: 大发展:,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春秋战国时间分期,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背景),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重要时期,探究一:阅读教材归纳:春秋战国时期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特征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思路提示: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结合必修1、必修2和必修3内容),政治:,文化:,经济:,军事:,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王室衰微

2、;阶级关系变化;新兴地主要求改革;,私学兴起;“百家争鸣”;法家学说顺应时代要求,成为思想武器。,诸侯兼并,战争频繁,具体表现:,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 制确立。,铁器、牛耕使用,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 私有制确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新兴地主阶级 要求变革,百家争鸣,大发展,大变革,大动荡,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大变革时代,路在何方?,李悝,吴起,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决 定了改革是时代的趋势,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春秋 (奴隶主阶级改革),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战国 (地主阶级改革),魏国

3、李悝变法,尽地力、法治,楚国吴起变法,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探究二:结合教材第20页21页内容归纳: 商鞅来到秦国,面临着哪些变法的有利条件和机遇?,有利条件: 政治:君权集中,旧贵族势力弱; 思想:注重实用,讲求功利; 民风:质朴、尚武; 秦孝公支持 。,历史机遇:, 三家分晋,遏止秦国发展的力量大大削弱。(邻国削弱) 中原士人游说各国,为秦招揽贤能提供可能性(士人游说),时代的发展把商鞅推上了历史舞台,赵,韩,魏,“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徙 木 立 信,为了取信于民,商鞅在公布法令前,又立木于栎阳城南门,发告示称徙木之北门者,赏十金,以此来取信于民。商鞅

4、克服重重阻力,于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两次实行变法。秦国获得大治。,“南门立木”,不仅达到了彰显秦国朝廷诚信的目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商鞅变法的舆论和民意基础,为变法措施的推行奠定了良好的诚信基础。,二、变法措施:,(一)富国之举:,1、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提高生产积极性, 增强国家实力,推动封建经济发展,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增强经济实力,提高生产积极性,稳定财政收入,3、统一度量衡,“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便利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利于统一赋税 消除割据势力,(二)强兵、加强集权之举:,1、奖励军功,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2、建

5、立严密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树立地主阶级优势,提高军队战斗力,保证兵源 强化对地方的统治,3、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4、焚烧诗书,制定秦律,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思想统治 使改革合法化,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 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5、社会风尚(控制),增加财政收入,移风易俗,1、政治:,2、经济:,3、军事:,4、国力:,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开创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主动权,增强了国力,为秦的统一奠基。,一、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二)历史意义(积极性),总之,推

6、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性质:,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地主阶级改革运动,(1)措施最全面: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2)措施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制,(3)历时最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4)推行力度最大:改变“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严惩旧势力,(5)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探究三变法的特点?,探究:守旧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思路提示: 评价标准

7、:一场变法和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说明变法本身是成功的),商君虽死,而秦卒行其法,死因?,三星学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探究四: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取得成功?,(1)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根本); (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执法如山; (3)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 (4)秦孝公大力支持(重要); (5)有利条件和良好机遇。,思考 (1)商鞅之死是其个人的悲剧,也是改革者的悲剧 (2)改革充满阻力,有时会付出沉重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 (3)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

8、要动力,必须顺应潮流、与时俱进,1.(1)梭伦:崇尚中庸,不偏不倚。(1分) 目的:缓和贵族和平民的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1分) 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1分) 目的:废除奴隶制,建立新兴地主阶级专政。(1分) (2)影响: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促进了雅典国家的形成。(2分)商鞅变法奠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基础,增强了秦国的综合国力,促使秦国完成了国家统一。(2分) 认识:改革家的个人命运不能作为衡量改革成败的标准;改革会遇到各种阻力和艰难;改革只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才能推动社会进步。(2分)(答两点即可),2.(1)思路:抑制奴隶主贵族势力;改革中力求公平、公正;依法治国

9、(2分)措施: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实行财产等级制;改革国家权力机构(2分)。 (2)举措:统一度量衡;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影响:实现了秦国的富国强兵,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分)。 (3)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改革家要具有精英意识和平民情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2分)。,3.(1)体现: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2分) 方式:立法和建立制度。 (2分) (2)思想:以法治国(1分) 出发点: 维护秦国君主统治(1分) 评价:有利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1分)但严刑酷法会激化社会矛盾(1分) (3)措施: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2分),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