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作文汇编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1786601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作文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2014高考作文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2014高考作文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2014高考作文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2014高考作文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高考作文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高考作文汇编(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高考作文题目汇总,新课标全国一卷:两人过独木桥,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的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地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事后,相关的争论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

2、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这个题目表述很清晰,也很贴近生活,有话可说。作文材料分为两个层次,呈现出由表及里的逻辑思维方式。第一层表述的是山羊过桥这个竞技项目的具体规则,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次层中出现了特例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最后给出了裁判的认知,认为这样的做法有争议。 所给材料呈现两大特点:其一,它超越人们通常认定的社会热点,使“考前押题”变得无可奈何;其二,它呈现出更大的思考开放性,使考生不必过分纠结于立意的是否正确。材料的最后说,那一组队员的表现引起了现场所有人的“激烈争论”,而且,“随后,相关的思考仍在继续”。这样

3、的命题导向,就蕴涵了审题立意的极大开放性,就可以让广大考生去“争论”,去“继续的思考”。,1、由规则要求看,可写生活中人人需要遵守规则,规则是判定是非的标准。 2、从抱住转身双双通过看,可写面对生活中的矛盾,需要有创新意识去解决问题。 3、从规则的合理性和打破规则看,有些规则未必合理,需要有勇气有智慧去打破。,考生固然可以写“遵守规则”,同时也可以从反面立意,谈“规则是用来打破的”、“在竞争中合作双赢”、“规则下的灵活变通”等等。 从学生角度立意:困守规则不如大胆突破。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把规则当儿戏,就会毁掉游戏。 从裁判角度立意:不守规则,不成游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缺乏规则意识会漠视

4、公平竞争。有规则才能有自由。 综合立意:与其指责违背规则不如努力完善规则。既要遵守规则,也要突破并完善规则。社会的进步需要对规则的质疑、挑战和推动。,主要的立意角度有四点:第一,“学会合作,走向共赢”,这是最容易看到的。这一组选手与众不同,他们“相互抱住,转身换位,全部通过”。第二,“走出惯性,打破常规”。先前的队员自然地认为是“对决双方”,相遇时“习惯上像山羊一样相互抵角”。习惯上的思维和做事,积累了经验,也形成了桎梏。第三,“规则漏洞,亟待弥补”。一项传统的比赛项目,有其相应的比赛规则,“然而,今年出现了新情况”,而且是在“预赛中”。 “新情况的出现”,表明规则是有漏洞的;而“预赛中”,则

5、意味着漏洞还是可以弥补的。第四,“完善规则,共进共荣”,这当是最佳的思考。 审题要辨证,要全面,方显思考问题的品质,亦显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如何面对现场所有观众和运动员及裁判员的激烈争论?现实中,好的规则制度,能够让坏人变成好人,反之亦然。古今中外,教训沉痛,值得深思。,当然,它的松紧性又不是没有限度的,如果远离“规则”单一地写“打破思维”、“创新”等则稍显游离,要是大谈特谈“智慧人生”“选择”“过程与结果”等等,则又有些剑走偏锋,这就有效地防止了学生的套写与宿构,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选拔的公平、公正。,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他们丧

6、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适用省:内蒙古、贵州、甘肃、青海、西藏、海南、吉林、新疆、黑龙江、云南、宁夏,审题,新课标卷全国作文材料,包含着“矛盾关系”,表现有二: 1、不少人野生动物喂食 是因为喜欢,因为“爱” 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他们丧失觅食能力,这是“害”,不能喂食 是“害”,不是“爱”,由此可以见出是“喂”与“不喂”是对立的,不能并存(形式逻辑叫“非此即彼”),只能是“不喂”。 从这一形式逻辑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第一个立意:爱护动物,需要尊重其生存与发展规律。,2、自然保

7、护区出于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出示警示牌(最好是爱心提示牌),这是对动物的尊重 而警示牌的内容“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则多少含有对人的不尊重成分 对动物对人都要尊重,这可以并存(辩证逻辑叫“亦此亦彼”),更何况是对本富有爱心的游客呢?由此可以见出“尊重”与“不尊重”也是对立的,不能并存。 从这一形式逻辑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第二个立意:爱护动物,还要敬重人,敬畏一切生命 这样就包含着辩证逻辑分析。,再从作文材料的延展面来看,一是涉及家庭与学校教育。 作文材料中的意象就与家庭与学校教育中的相关角色相挂连,具体如下: 野生动物最终要走向社会的学生 游客、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者家长、教师(班主任)

8、可以由如上角色类比,进行如下类比推理: 野生动物的成长/孩子(学生)的成长 野生小动物,习惯了游客喂食,就不会独立去觅食,久而久之,就丧失觅食能力。/养育孩子,全包办,不让其自主自力,最终会失去独力的生存能力/教师育人,只习惯给知识,给方法,而不重其自主学习,独立实践,学生不会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班主任全管全理,不给班干部、学生自理自律的机会,这样学生也会失却自我管理能力),就此,可以得出第三、第四方面立意: 让孩子“断乳”,独立行走(溺爱是害不是爱,自立才能自强) 给学生独立飞翔(一味“圈养”有害;要“牵”要“扶”,更要“放手”) 当然,若考虑学生成长的阶段性,还需辩证思索,这就是:先喂“食”

9、,再觅“食”即先给“知识、经验与方法(主要指幼儿阶段),后让学生用知识,辨经验,验方法(主要指高级成长阶段) 就此,可以得出第五方面的立意: 尊重孩子(学生)的阶段发展规律,先喂“食”后“放养” 这也算辩证逻辑所说“亦此亦彼”。,二是涉及社会执法与管理。 从材料中的自然保护区管理员的作为,进行反向拓展思考,我们还可得出第五方面的立意,这就是: 管理与执法既要严肃认真,还要注意人性化。 可以说作文材料的形式逻辑分析,主要是就材料言说;作文材料的辩证逻辑分析,是从更宽广的社会、生活时空以及思维角度层次作分析与思考。 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作文材料的形式逻辑分析,还是作文材料的辩证逻辑分析,都不能脱离

10、材料。,立意审题可以从下面五大点下手: 1.紧扣材料,书写素养。很显然,喂养动物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因为它违反了动物园的规则,考生可以写,遵守道德规范,做文明的旅游人。 2.遵守规则,规范行为。这道题目背后隐含了一个规则的问题。自然保护区是在制定规则,游人是在破坏规则,考生可以写“规则”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由此也可联想到当前的“反腐”大潮,腐败者的实质是在破坏社会的大规则-法律。 3.联系教育,充分联想。这则材料反映了一个教育的问题,如果我们一味的给孩子喂食物,就会让孩子失去生存的能力,考生可以写学会独立,学会生存。 4.关注两端,充分审题。材料中出现的要素有两个,即游人和自然保护区,考生可

11、站在任何一端立意,亦可综合考虑来把握。 5.展开想象,童话书写。考生可以站在动物的角度来立意,以动物的口吻告诉人们“喂食”的危害,这样会让作文更有新意。 总体而言,这则作为的立意还是比较容易把握的。,这是一个多角度材料作文题。 其一,从故事本身的角度,也就是“应不应该去给野生动物投食”。 其二,从人的角度,喂食可能是出于好心,但却是一种“错爱”。从这一角度,可以延伸到人在与其他物种共存中,是否应当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做到和谐共存;也可以延伸到教育培养方式等等方面。 其三、从野生动物的角度,如何在“有人给自己投食”的环境中做到自立。从这个角度,则可以延伸到自强、独立等等内容。,1、谈社会公德:尊

12、重公共秩序、养成良好公德。 2、谈尊重他人,给他人空间:从材料来看,喂食野生动物会让它们丧失觅食能力,说明动物有其自身的习性以及生活规律,不应过多的干涉,给它们更多的自由和空间。对待动物要如此,那在教育孩子方面,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不能一味地进行灌输、填鸭,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空间,这可能更适合孩子的成长。 3、谈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大自然相处,要尊重其他生命,不要干涉它们的自由,影响它们的习惯,使之顺应自然发展,获得生存空间。,北京卷:老规矩,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 话不高声、站有站相 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

13、厚传世 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2014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考查学生对“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一现象的认识,体现了命题人对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所起作用的思考。 本题的可贵之处体现了中国文化中“文以载道”的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隐含在题目中。学生在思考“老规矩”时,自然会对其间涉及的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精神有所思考

14、,也对未来的教学起到很好的作用。 现在的学生讲求个性、自由,对各种规矩多少有些抵触,对传统的规矩已经遗忘。如何看待这些规矩重新被提起,则体现学生对传统文化与当代精神的思考深度。每个学生都会受到老规矩的约束,但不同的人对老规矩的认识却有高下。因此,本题可以突出考查学生的思辩能力和文化积累,在高考微博改革的大背景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传统文化的继承有深刻意义。 本题目并不是要考查学生是不是了解老规矩本身,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提取材料。题目材料介绍的老规矩体现出的文明、友善、勤俭、节约等生活准则,学生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受到这些准则的影响,也会有自己的思考或体验。因此,本题目人人有话可说,体

15、现高考考查的基础性。同时,本题又有思考的张力,学生可以从生活小事入手,以小见大,思考文明习惯养成与传承,思考传统文化的当下意义,又使本题具有综合性和思辩性,能使有思想、有见识的学生脱颖而出,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很好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应用性。,四个构思维度 原因:老规矩为何火?重拾老规矩的原因 老规矩,怀的哪般旧? 意义:时代呼唤老规矩 老规矩?不老! 学点老规矩,做个文明人 态度(做法):不忘老规矩,面向新时代 扬弃老规矩 推陈出新老规矩 反思(批判/质疑): 做人基本礼节何以被热 议/关注/重视? 幼儿园要求居然进入高考试题?! 做人常识何时能成常态?,1、老规矩不等于过时,不该淡忘,传统

16、规矩值得借鉴,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需要继承和发扬。 2、懂规矩是生活中人人需要的基本礼仪,是文明的标志。 3、规矩是从小培养的。要从小培养做人的一些规矩,使人终身受益。(学好规矩比学习那些空洞的说教好得多。),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上海卷:穿越沙漠和自由,这一作文题目,看似容易,实则不易。自由与不自由,本身就是有矛盾的,值得争议辩证思考的。 人内心某种东西束缚另一种东西的实现,就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为了某种东西的实现必须放弃一些东西才行,放弃面子 ,甚至放弃生命、放弃依赖的根源 。总之,抛弃一些东西才能做到真正自我。 人是自由的,但自由又是有限制的。人是不自由的,自由在不自由中,不自由是自由的前提条件。任何的自由都是有条件的自由,都是受制约的自由。自由与不自由都有良恶的两重性,良性的自由与不自由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