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简介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1784771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梅戏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黄梅戏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黄梅戏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黄梅戏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黄梅戏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梅戏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梅戏简介(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梅戏,中国汉族地方戏曲,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它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多云山,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她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简介,约从清咸丰到前后。产生和流传到皖、鄂、赣三省间的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当地戏曲(青杨腔、徽调)演出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形成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进一步发展,又从一种

2、叫“罗汉桩”的曲艺形式和青杨腔与徽调吸收了以演出内容和表现形式,于是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从小戏到本戏还有一种过渡形式,老艺人称之为“串戏”。所谓“串戏”就是各自独立而又彼此关连着的一组小戏,有的以事“串”,有的则以人“串”。 “串戏”的情节比小戏丰富,出场的人物也突破了小丑、小旦、小生的三小范围。,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从到1949年。这一阶段,黄梅戏演出活动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黄梅戏进入安庆成后,曾于京剧合班,并在上海受到越剧、扬剧、淮剧和从北方来的评剧(时称“蹦蹦戏”)的影响,在演出的内容与形式上都起了很大变化。音乐方面,对传统唱腔进行初步改革,减少了老腔中的虚声衬字

3、,使之明快流畅,观众易于听懂所唱的内容。取消了帮腔,试用胡琴伴奏。表演方面,吸收融化了京剧和其他兄弟剧种的程式动作,丰富了表演手段。其它如服装、化装和舞台设置,亦较农村草台时有所发展。,第三阶段:,1949年至今。1952年,黄梅戏艺人带着打猪草、蓝桥会等剧目到上海演出。几十年来造就了一大批演员,除对黄梅戏演唱艺术有突破成就的严凤英、王少舫等老一辈艺术家外,中青年演员马兰、韩再芬等相继在舞台上、银幕上和电视屏幕上展现了各自的英姿,引起了观众的注视。严凤英、王少舫合演的天仙配,曾二度摄制成影片,轰动海内外。,早期黄梅戏从业人员中,有成就、且有史料记载的黄梅戏老艺人,都是安庆地区的人。例如邢绣娘(

4、最早的黄梅戏演员 黄梅人)蔡仲贤(望江县人),胡普伢(太湖县人)、洪海波(潜山县人)、叶炳池(东至县人)、咎双印(怀宁县人)、胡玉亭(望江县人)、龙昆玉(望江县人)、程积善(贵池县人)、查文艳(怀宁县人)、丁永泉(怀宁县人)、潘泽海(安庆市人)、严凤英(桐城罗岭人)等,他们之间都有师承关系。,早起黄梅戏从业人员,名人简介:,马兰,黄梅戏演员,生于1962年,祖籍安徽太湖。母亲是黄梅戏演员,父亲是舞台设计兼编剧。她1975年考入安徽艺术学校黄梅戏班,五年后分配到安徽省黄梅戏剧院。 马兰扮相甜俊,表演细腻,嗓音甜美。擅演剧目:女驸马、天仙配、龙女、风尘女画家、遥指杏花村、无事生非、西厢记、劈棺惊梦

5、、红楼梦、梁祝、秋千架及电视剧严凤英等。,韩再芬,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二团主要演员,出生于1968年,祖籍安徽潜山。1980年进入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学员队学艺,两年后便登台。1984年因主演黄梅戏电视连续剧郑小姣一举成名。韩再芬的表演具有大家风范:扮相俏丽,噪音圆润,表演细腻,演唱韵味纯厚、清亮悦耳。她在舞台上、电影、电视里塑造了许多婀娜多姿、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 所演剧目:女驸马、天仙配、杨贵妃、血狐帕、西施、徽州女人等。另外,她还先后主演二十余部电影和电视剧,其中女驸马、天仙配、桃花扇和孟丽君获金鹰奖;桃花扇获飞天奖和“五个一”工程奖;徽商情缘获97年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戏曲片奖。,名人简介:

6、,严凤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十岁开始学唱黄梅调,为族人所不容,后跟随严云高学戏,取艺名凤英。在1952年上海举行的第一次华东戏曲会演,严凤英以黄梅戏传统小戏打猪草和折子戏路遇,获得广泛赞誉,1954年因在黄梅戏电影天仙配中饰演七仙女而扬名全国。文革期间因迫害致死。,王少舫,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生于1920年,卒于1986年,祖籍河北。他原为京剧演员,抗战初期,所在的京剧班与丁老六的黄梅调班同台演出,各演半场,故也也演黄梅戏,直至1950年,才正式改唱黄梅戏,参加了丁永泉父子和潘泽海父女所在的民众剧团。1952年应上海之邀,与潘璟琍合演天仙配中路遇一折。1953年,随同安徽省黄梅戏剧团赴朝鲜慰问演

7、出,归来不久,被调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1955年与严风英合拍第一部黄梅戏电影天仙配。,优秀黄梅戏介绍,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夫妻观灯,天仙配为安庆黄梅戏戏曲传统经典剧目。董永卖身葬父,玉帝第七女(七仙女)深为同情,私自下凡,与董结为夫妇。一百日后,玉帝逼迫七仙女返回天庭,夫妻在槐树下忍痛分别。董永行孝故事在魏晋时已见于曹植灵芝篇和干宝搜神记。戏曲或名织锦记、百日缘、槐荫树。黄梅戏整理本较有影响。, 出自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牛郎织女是我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是我国人民最早关

8、于星的故事。南北朝时代写成的荆楚岁时记里有这么一段:“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黄梅戏的经典之作,正月十五,家住安庆怀宁大桥头镇的王小六夫妻和众邻居上街看花灯,只见人山人海,花灯各异,热闹非凡,在看灯的过程中发生了有趣的小插曲,整个戏欢歌载舞,表现了农民在丰收后的喜悦心情和生活情趣。,女驸马是一部极富传 奇色彩的古装戏,说的是民女冯素贞冒死救夫,经历了种种曲折,终于如愿以偿,成就了美满姻缘的故事。该剧通过女扮男装冒名赶考、偶中状元误招东床驸马、洞房献智化险为夷等一系列近乎离奇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戏剧情节,塑造了一个善良、勇敢、聪慧的古代少女形象。,让我们一起走进,天仙配,女驸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