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五首优秀课件

上传人:sh****d 文档编号:111779344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诗五首优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杜甫诗五首优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杜甫诗五首优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杜甫诗五首优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杜甫诗五首优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杜甫诗五首优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诗五首优秀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杜甫诗五首,走近杜甫,说说你所知道的杜甫,杜甫(712770) 字_,自称_。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_”,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杜甫也被誉为“_”。 在艺术上,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 _;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著有_。,知识回顾,子美,少陵野老,诗史,诗圣,杜工部集,沉郁顿挫,杜甫诗歌的名句:,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抒怀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草堂-四川成都,作者简介,“三吏”石壕吏、潼

2、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杜甫(712770),字子美,襄阳人。其经历分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

3、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

4、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蜀 相 杜甫,123,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

5、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写作背景简介,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

6、外柏森森。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碧草照映石阶空自呈现一番春色,树丛叶间的黄鹂徒然婉啭鸣唱,无人观赏、听闻。 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先主曾三顾茅庐讨教定夺天下的方略,先生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永远使得后世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起,承,转,合,自问自答 点明地点,描述景象 凄凉冷落,称赞业绩 表达仰慕,壮志未酬 痛苦伤感,小结: 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前四句记叙、写景,写蜀相祠堂的位置及周围的景色;后四句议论、抒情,写诸葛亮的才

7、能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史实,颂其丰功伟绩,叹其壮志未酬。,(1)诗的颔联描写了哪些意象? 明确:碧草 黄鹂 (2)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冷落 凄凉,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3、颈联和尾联中塑造了诸葛亮怎样的人物形象?,三顾茅庐,定天下计,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西取四川,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平定叛乱,六出祈山,九伐中原,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雄才大略、丰功伟绩、忠心报国、却出师未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失败的英雄形象,杜甫写诸葛亮实际是抒发自己的情感:颈联表达对诸葛亮的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尾联表达对诸葛亮的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小结 1、

8、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从诵读入手,理解诗句,分析意象,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2、蜀相主旨:通过对诸葛亮的缅怀,抒发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钦敬和对他未能成就更大功业的惋惜之情,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的苦闷和对当时缺少济世英才的慨叹。,月夜,创作背景,天宝十五载(756)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白水(今陕西白水县)的舅父处。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这首诗即是困居长安时所作,表达了对离乱中的妻子家小的深切挂念。,思考: 1、全诗的诗眼是哪几个词

9、?为什么? 2、请说说这首诗的诗意,表达了什么情感?,月 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设想妻子望月怀人的忧心。,儿女因太小不懂得想念在长安的父亲; 儿女们不理解望月思亲的母亲。,妻子的望月之久,希望尽早结束这种两地思念的痛苦生活。,情感: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小结: 以“月”为线索,采用了暗示手法, 将“独看”和“双照”作为全诗诗眼, 虚实结合,表达主题效果显著。,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的山居秋暝

10、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拓展迁移,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拓展迁移,三、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 烘托孤苦寂寞的情怀。,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 白居易琵琶行 今宵酒醒何

11、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廿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姜夔扬州慢,拓展迁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四、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拓展迁移,五、以月象征高洁的品质。,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屈原涉江),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 。(李白),杜 甫,登岳阳楼,登岳阳楼全景,岳阳楼夜景,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

12、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写作背景,背景,登岳阳楼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日月不分昼夜地在湖中沉浮。,昔日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1、“昔闻” “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昔闻:,今上:,渴望向往已久

13、,如愿以偿甚喜,探究,今昔的心情作对照,强调登楼时的喜悦,景,情,第三、四句景和情有什么关系?,洞庭湖广阔无垠,烟波浩淼。,诗人有不灭的济世的博大胸襟。,他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至乾坤;他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而是天下的百姓。这就使他的这两句诗显得气势不凡,惊天动地。,4、第五、六句写什么?,转写自己的凄苦情状。,5、第七、八句写什么?,写诗人凭栏眺望北方,想到那长年不息的战火和涂炭的生灵,不禁涕泪纵横,难以抑止。又是忧国忧民的体现,登岳阳楼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渴望向往已久,如愿以偿,强调登楼

14、的喜悦,分裂。磅礴气势,漂浮。宏伟壮阔,转写自己的凄苦情状。,忧国忧民的体现,诗歌小结,本诗标题是登岳阳楼,但诗歌并不局限于写“岳阳楼”和“洞庭水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比较赏析,试对比下面这首诗与杜诗颔联描写洞庭湖景观的妙处,并评论两诗的主题思想。,杜诗只用十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的巨大形象逼真地写出来了;孟诗写湖的丰厚蓄积,澎湃动荡,极为有力,不仅写出其广大浩渺,还充满了活力。,杜诗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反映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关心。孟诗表达的是漫游洞庭湖思及个人前途,希望张丞相引荐出仕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