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17—18年下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1779208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17—18年下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17—18年下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17—18年下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17—18年下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17—18年下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17—18年下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17—18年下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度下期半期考试七年级 历史试题第I卷 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所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案正确填涂在答题卡上。每题2分,共48分。)1、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央民族大学蒙曼教授说:“隋朝之所以兴盛有四个原因,第一是统一,第二是制度,第三是工程,第四是国际秩序。”这里的“统一”主要是( )A. 灭宋朝 B. 灭陈朝 C. 灭齐朝 D. 灭梁朝2、 关于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下列古人评价大运河的诗句中,持全面的、一分为二观点的是( ) 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2、 C.“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D.“天下转漕,仰此一渠。”3、下列关于大运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 以长安为中心,北到涿郡,南到余杭 是为了加强东西交通而开凿 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它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A B C D4、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A唐太宗统治前期 B唐太宗统治后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5、下列各图中能反映唐朝农业生产进步的是( ) 耧车 水转筒车 曲辕犁 秧马A. B. C. D. 6、“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长安百花时,风景以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反应

3、的是( )A.盛唐经济繁荣 B.唐朝由盛转衰 C.唐朝粮食丰收 D.唐朝统治腐败7、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了边疆管理 B.开通了丝绸之路 C.传播了中国文化 D.扩大了唐朝疆域8、唐玄宗时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这表明唐玄宗在妥善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过程中使用的方式是( )A. 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B.和亲 C. 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管理机构 D.战争9、 在2017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中强调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其实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大唐王朝便出现了这样的

4、景象,以下不能正确反映出唐朝时期开放、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的是( ) A.衣食住行受少数民族习俗影响 B.完全模仿少数民族和周边国家的习俗C.妇女可以参加骑马等活动 D.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10、“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胆,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对“安史之乱”的描绘。造成这一动乱的原因有( )唐玄宗朝政的腐败 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 中央与地方外重内轻局面 农民起义的打击A. B. C. D.11、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帝王的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调整政

5、策呈开元,沉溺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12、赵匡胤为了解决“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措施,在地方设置的分知州权力的官职是( )A.通判 B.转运使 C.枢密使 D.三司使13、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 )它是北宋与辽关系上由“战”到“和”的转折 它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它客观上维持了宋辽100多年的和平 它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A. B. C. D.14、 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与其杰出代表人物搭配不正确的是( )A.契丹成吉思汗 B.吐蕃松赞干布 C.女真阿骨打 D.西夏元昊15、 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 A B C D16

6、、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靖康耻,犹未雪.” 文中的“靖康耻”是指( )A.安史之乱 B.澶渊之盟 C.金灭北宋 D.元灭南宋17、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民族政权并立 C诸侯争霸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8、根据吴自牧梦粱录的记载,南宋时航海的人们往往依靠“针盘”航行。这充分说明南宋时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已经配备了( )A.水密隔舱 B.指南针 C.医疗设备 D.风帆19、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其中,福娃晶晶的头部纹饰源自宋瓷上的莲花瓣造型

7、,下列关于宋瓷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宋朝制瓷水平最高的是唐三彩 B.宋代制瓷技术江南地区超过北方C.著名瓷都景德镇兴起于北宋 D.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20、“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 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 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C. 江西出现著名瓷都景德镇 D. 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2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最后完成于()A唐朝 B南朝 C南宋 D西汉22、下列不属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 )A南方战乱较少 B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

8、术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北方自然灾害频繁23、“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蒙古族歌手腾格尔的这首经典名曲天堂,我们经常吟唱。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朝,其建立者是( )A.完颜阿骨打 B.铁木真 C.忽必烈 D.赵构24、他在南宋灭亡后,仍然继续坚持抗元斗争,并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是( )A.岳飞 B.寇准 C.文天祥 D.秦桧第II卷 非选择题(52分)二、非选择题(25题16分;26题22分;27题14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

9、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穀中矣。”唐摭言材料二: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这种考试制度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这种考试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三: 渐渐地,这些考试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10、。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回答:(1)材料一、材料二中涉及到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它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4分)(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唐朝是怎么完善“这种考试制度”的?唐诗的兴盛和它有什么关系?宋朝改革和发展“这种考试制度”有什么作用?(8分)(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回答:“这种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4分)26、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汉代的以陆路为主到唐朝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开始,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

11、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道.宋朝政府实行奖励通商的政策,给与外国商人优惠待遇.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1)材料一中数字所表示的国家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它们分别是哪三个国家?其中派遣唐使居各国之首的是哪个国家?(7分)(2)请用与国家相关的史实说明中外的友好交往。(2分)综合这些史实反映了唐朝对外交往有什么特点?(4分)(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原因。(6分)宋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叫什么?有哪些对外贸易的港口?(3分)27、探究

12、题(14分) 以艺术形式反映历史,离不开对各类史料的查找。七年级某班同学按计划排演一场反映“贞观之治”的历史情景剧,请你一起参与。(1) 同学们设计了三幕情节 情节一:房玄龄足智多谋,杜如晦处事果断,唐太宗认为这两人是难得的人才,委以重用。 情节二:唐太宗在长安所住宫殿是隋朝建造的,大都已破旧,但在贞观初年他一直不许修缮和重建。为减少宫费,他还下令放还宫女三千人。 情节三:唐太宗即位后多次颁发减免全国或部分地区租赋的法令。并通过免除几年赋役的办法招诱逃亡农民归业。 以上三个情节反映的措施分别是什么?(4分)(2) 为编写剧本,同学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搜集相关资料?(5分)(3) 同学们在整理资料中发现,不同学者对唐太宗的评价不完全相同。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2分)你认为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有哪些基本方法?(3分)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度下期半期考试七年级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2345678910BBBCCACABB111213141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