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基因与肝癌细胞辐射损伤修复的关系研究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1724971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PDF 页数:74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tm基因与肝癌细胞辐射损伤修复的关系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atm基因与肝癌细胞辐射损伤修复的关系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atm基因与肝癌细胞辐射损伤修复的关系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atm基因与肝癌细胞辐射损伤修复的关系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atm基因与肝癌细胞辐射损伤修复的关系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tm基因与肝癌细胞辐射损伤修复的关系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tm基因与肝癌细胞辐射损伤修复的关系研究(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方医科大学2 0 0 7 级硕士学位论文 A T M 基因与肝癌细胞辐射损伤修复的关系研究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A T Mg e n ea n dr a d i a t i o nd a m a g e r e p a i ro fh e p a t o m ac a r c i n o m ac e l l 课题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0 7 7 2 5 3 0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200 500 47 76 ) 专业名称 学位申请人 指导教师 答辩委员会主席 答辩委员会成员 肿瘤学 练建平 陈龙华教授 庄承海教授 刘孟忠教授

2、 陈应瑞教授 陈永清教授 闫卫平教授 论文评阅人张秀萍教授 商谊教授 袁亚维教授 20 10 年4 月10 日 广州 1一 摘要 研究背景 原发性肝细胞癌( 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c a r c i n o m a ) 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年发病率约2 0 1 0 万,死亡率高居癌症死亡率的第二位。目前原发性肝癌的治 疗方式首选外科于术,但限于诊断水平、症状出现较晚等诸多因素,使得于术切 除率低( 2 0 ) 。现由于放射治疗设备和技术的发展,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已成为肝 癌非于术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l l 】。然而,由于肝癌细胞的相对辐射抗拒性,使得 肝癌

3、的根治剂量明显高于肝脏的耐受剂量,尤其中晚期肝癌患者多数伴有肝病基 础,又限制了放疗剂量的提高,导致肝癌放疗效果彳i 佳【2 3 、4 1 。如何提高肝癌的 放射敏感性成为肝癌放射治疗的一个难点和方向。 放疗主要是电离辐射( i o n i z i n gr a d i a t i o n ,I R ) 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导致 细胞D N A 的损伤,从而引起细胞死亡【l 】。放疗效果不佳,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l 、细胞本身原因或其肿瘤细胞微环境保护从而导致细胞对射线不敏感;2 、电 离辐射后损伤细胞的修复;后者是主要因素。细胞D N A 的损伤主要表现为单链 断裂( S S B ) 和

4、双链断裂( D S B ) ,如未及时修复会导致细胞死亡,丧失其再增 殖能力和突变等。现研究认为D N A 双链断裂( D S B ) 的修复是细胞辐射抗拒的 主要原因之一。较为公认的修复机制主要有两种:同源重组修复( H R R ) 和非 中文摘要 同源末端修复( N H E J ) 。在哺乳动物中,以N H E J 为主。最新研究表明是D S B 修复能力而非D S B 数目影响细胞的存活【5 。7 J 。 当I R 引起细胞D N A 断裂时,其第一步就是D N A 断裂检测点的出现:复杂 的磷酸化级联是启动C h e c k p o i n t 关键的一步,哺乳动物中,A T M 、A

5、 T R 、D N A P K c s 通过C H K l 、C H K 2 触发监测点反应是起着中心角色;在酵母中,R a d 5 3 、C h k l 、 D u n l 磷酸化,R a d 9 在受损的所有细胞周期中是一个检测反应的介质,也作为 A T M 的介导者,包括有M D C l ,还有乳腺及卵巢的抑癌基因B R C A l 。D S B 最 开始被D N A 末端有M R ( X ) N 复合物( M r e l 1R a d 5 0X r s 2 N B S l ) 检测到的,同 时这个复合物还引导修复及端粒的修复【8 】。 第二步就是机体对D N A 断裂的反应:损伤信号发

6、出后,有修复因子、周期 调控因子、转录因子的聚集。H 2 A X 的磷酸化( r - H 2 A X ) 也是最早出现的现象 之J 1 9 、1 0 I ,并与M D C l 、M R N ( X ) 、A T M 及其他一些有利于稳定的蛋白作用, 起到扩大损伤信号的作用。所以检测点产生D N A 断裂的反应,而且能调控修复, 增强修复的有效性,能在细胞周期阻滞或促进断裂自身修复中起着作用【1 1 1 。 修复蛋白被募集至D N A 断端时,就开始启动修复程序。两种主要修复方式 具体如下:1 、非同源末端连接( N H E J ) 因不考虑同源序列而成为首选的修复方 式,它以基本碱基配对的方式

7、直接把末端先连起来。因没有任何修饰,所以难 免会有D N A 少量插入或消失,对于非同源或不配对的序列来说,这不影响其修 复的完成。N H E J 机制主要有三个主要的物质:M R X 、K u 、D N A 连接酶。当D S B 生成时,M R X 及K u 快速的把末端连接起来并防止其降解,在其稳定过程中同时 刺激连接酶起作用。M R X 是N H E J 、H R 共有的唯一的蛋白复合物【l 引。M R X 由 M r e l l 、X r s 2 、R a d 5 0 蛋白组成,R a d 5 0 有高真性的序列及似乎能在分子间连接有 助于促进碱基配对及N H E J 反应的连接【1

8、3 ,J ,M r e ll 劈开发夹结构行使3 - - - - 5 核 外切酶的作用以助于连接断端;X r s 2 缠绕D N A 末端( 与- R a d 5 0 ) ,能在细胞周期 阻滞中其作用陋插】。M R X 本质作用是圈合D S B 及添补连接酶复合物,能起到核 酶的作用。在动物中,K u 是很必须的,属于D N A P K 复合物中的一部分,其催 硕士学位论文 化亚基D N A P K c s 是连接断端的因子,所以这可能是在动物中不用M R X 的原因。 在N H E J 中的作用是保护D S B 末端( N H E J 中) 及预防5 末端切除。连接酶有: L i 9 4 L

9、 i g a s eI V ,L i f l X R C C 4 、N e j l X L F 。在K u 的存在下,连接酶能连接不能配 对及不亲和的D N A 断裂端,这种灵活性在修复任何D S B 中有很大的潜在的优势。 2 、同源重组修复( H R ) 是对D S B 分子的改变,如序列相同有高度忠实性,否则 可能引起突变或有害的。所需基因主要有R A D 5 2 及其家族的R A D 5 0 ,R A D 5 1 ,R A D 5 2 , R A D 5 4 ,R A D 5 5 ,R A D 5 7 ,R A D 5 9 ,R D H 5 4 ,M R E l1a n dX R S

10、2 ,所需酶有:D N An u c l e a s e s ( E x o l ,R a d l R a d l 0 ) ,h e li c a s e s ( S g s l ,S r s 2 ) ,t o p o i s o m e r a s e s T o p 3 ) , p o l y m e r a s e s ( P o l 3 2 ) a n d1i g a s e sm a yr e q u i r e dt oc o m p l e t es p e c i f i cH R r e a c t i o n s H R 有3 个步骤:1 、其先决条件:5 端切除,M R

11、( X ) N 复合物中M R E l1 执行核外切酶目的是移除限制的D S B 有利于切除5 断端,M R X 的作用只执行更有 效的切除;因有R a d 5 0 连接,在5 降解中可能没有直接参与但提供有D S B 末端圈 合的监测点及融核的清除。2 、断端插入同源D N A 中并进行链改变或交换;3 、重 组中间物的溶解。H R 最核心的部分是杂合双链D l o o p 的形成及链的置换。这过 程主要有R a d 5 1 R a d 5 2 重组酶来完成,R a d 5 1 片段形成需要R P A ,P R A 是一个绕3 末端及清除第二产物的复合物,在切除后快速的缠绕D N A 末端及

12、直接跟R a d 5 2 ( 酵 母) 反应。而R a d 5 2 几乎用于所有的连接机制。【7 慨1 9 2 0 】 A T M ( a t a x i a t e l a n g i e c t a s i am u t a t i o n ) 基因是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 a t a x i a t e l a n g i e c t a s i a ,A T ) 的突变基因,A T M 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 l q 2 2 - - - 2 3 ,该基因全长约1 5 0 k b ,编码序列约1 2 k b ,共有6 6 个外显子,编码一个由 3 0 5 6 个氨基酸残摹组成的、约3

13、5 0 k d 的蛋白质,稍;A T M 蛋白,是一种磷酸化的大 分子核磷蛋白,属于磷脂酰肌醇3 激酶( P 1 3 K ) 家族成员。 A T M 基因在电离辐射( I R ) 损伤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I R 引起细胞内 D N A 双链断裂时,损伤信号引起A T M 蛋白激活和自磷酸化,A T M 二聚体分离【2 , 可以和M D C l 、M R N ( X ) 等众多因子结合扩大损伤信号和招募修复因子。A T M 磷酸化 后其表达上调,磷酸化多种下游的靶分子,包括p 5 3 、C H K 2 、B R C A l 等;同时将 中文摘要 D N A 损伤信号传递给D N A - P

14、K ;k u 蛋白激活,结合在D N A 损伤区域,D N A P K c s 与 k u 蛋白形成一个复合体,直接参与D N A 损伤修复;p 5 3 是一个关键的D N A 损伤检 查点蛋白【2 2 1 ,通过特异性转录后调节机制,p 5 3 与下游G A D D 4 5 或p 2 1 相互作用, 上调G A D D 4 5 可以激活J N K 和或p 3 8 M A P K 信号途径参与细胞凋亡,调控p 2 1 可产 生细胞G 1 期阻滞;M D M 2 是p 5 3 基因负调控因子,M D M 2 与p 5 3 结合,通过泛素 ( u b i q u i t i n ) 依赖的蛋白酶体

15、( p r o t e o s o m e ) 途径降解p 5 3 ;A T M 对C H K 2 的激 活进一步磷酸化p 5 3 ,增加p 5 3 的稳定性,C d c 2 5 A C 使C H K 2 失活,阻止C D K l 激活,导致细胞G 2 期阻滞。其它参与D S B 修复有B L M 、B R C A l 、H 2 A X 、M r e l l 、 N B S l 、X R C C 4 、R a d s 掣2 3 1 。 A T M 基因是近年来研究肿瘤放射抗拒方面的一个热点基因,L I l 2 4 1 等证实抑 制A T M 基因后宫颈癌的放射敏感性有所提高,而在肝癌中此方面的

16、研究较少。本 课题组前期实验已证实A T M 基因在肝癌患者中是过度表达的 2 s 】。本研究试图应 用简单方便的s i R N A 干扰技术沉默肝癌细胞H e p G 2 中A T M 基因,并检测A T M 表达 沉默后H e p G 2 的放射生物学特征变化,以期了解辐射增敏机制,为下一步选择联 合治疗措施达到更好肝癌治疗疗效提供实验依据。 研究目的: 1 、设计并合成能高效抑制肝癌细胞H e p G 2 中A T M 基因的s i R N A 序列,分 别存m R N A 和蛋白水平检测其抑制效率。 2 、通过小分子R N A 干扰技术抑制肝癌细胞中A T M 基因的表达,检测A T M 基因表达沉默前后及在经x 线照射后细胞生物学特征变化。 研究方法: 1 、设计并合成能高效抑制肝癌细胞H e p G 2 中A T M 基因的s i R N A 序列。 用A m b i o n 公司在线s i R N A 设计软件确定特异针对人A 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