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1720448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课件新人教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区域产业活动,考纲解读,续表,本章主讲区域产业活动,主要内容有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结合上表,不难看出近3年的本章高考试题具有以下三大特点:(1)题型上选择题、综合题并重,侧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2)形式上一般以热点地区的区域图和统计资料为背景材料,或联系粮食问题、高铁建设等时政热点问题,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有关农业、工业、交通等主干知识来命题;(3)内容上考查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

2、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考查较少。,高考趋势,预计2018年高考中,本章知识的考查命题仍将具有以下特点:(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将会融入农业、工业、交通这些具体的产业活动中进行考查,侧重区位条件(因素)分析及其各自的地域联系方式,诸如商贸联系、信息联系、生产协作联系等。分开单独考查本部分知识的可能性较小。(2)农业仍将会以区域图、示意图、统计图为载体,侧重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区位条件的评价、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我国的粮食问题等知识,可能更加趋向于考查综合分析热点地区农业区位和发展问题;(3)工业也会以各种图表形式,结合区域特征,侧重考查工业区

3、位因素分析及评价、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集聚的效益、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及产业转移等,估计趋向于以图表及相关文字信息为线索,考查分析工业区位及其影响的可能性较大;(4)交通将会结合交通建设的新发展、新线路、新交通方式等热点材料,侧重考查交通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等知识,预计趋向于以某一区域发展为切入点,要求综合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的可能性更大。,本章诠释,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考点集训,知能提升,核心考点,回归教材,01,02,03,04,Contents,目录,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农业,工业,商业,信息业,自然环境,降低成本,发达

4、,发展中,资金,回归教材,二、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社会经济,资源,多道工序,零部件工厂,区际贸易,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业,三、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优势条件,空间集聚,因地制宜,限制性,地域,发展潜力,劳动力,自然资源,1,微专题一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2,微专题二 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核心考点,【微专题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1产业活动的区位分析,续表,2.产业活动的主导区位因素,【例题1】(2016新课标卷)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

5、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1)(2)题。 (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C,B,解析:第(1)题,由材料中的“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工业化的经营模式”可知,农业资源为关键。某县在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的优质茶叶的基础上建设了现代茶庄园,说明农产品的知名度和质量是得到市场认可的前提。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扩大规模,增加产业

6、链,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发达便捷的交通网、高精尖的技术水平是促进茶园发展的条件,而不是前提条件。 第(2)题,结合材料和问题,对比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突出优势是品牌优势(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产品更多,效益更高,产品价格更高,投入多,生产成本高。传统的茶园的产品主要以茶叶为主,现代茶庄园以茶为中心,延长了茶的加工、储藏、销售等各环节,增加了产品种类,同时还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茶文化发展旅游业,增加了农业的经济效益。,【跟踪训练1】(2016陕西西安市一中高三月考)

7、我国肉牛生产优势区域的分布格局经历了从“牧区”到“农区”的变化过程,逐步形成东北、西北、西南和黄淮海平原四大肉牛优势区。下图示意我国19802011年肉牛产业发展重心的变化。读图,完成(1)(3)题。,(1)吸引肉牛产业发展重心移动的主要地区是( ) A黄土高原和新疆牧区 B东北平原和黄淮海平原 C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 (2)引起我国肉牛产业重心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饮食习惯的改变 B牧区土地荒漠化的扩大 C市场需求的变化 D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支持 (3)东部地区承转肉牛产业的有利条件是( ) A山地多,草场资源丰富 B便利的交通 C粮食、秸秆等饲料充足 D气候条件适宜

8、,B,C,C,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19802011年,我国产业发展中心由甘肃省转移到山西省,再转移到河北省,即肉牛产业发展重心逐渐向东北转移。由此可判断出吸引肉牛产业发展重心移动的主要地区是人口众多、对牛肉需求量大的东北平原和黄淮海平原,选B。 第(2)题,1980年以前,我国养牛主要是为了役用,1980年以后,养牛转为以肉用与奶用为主。养牛主要给农区传统的饲养体系带来重大变化;我国农区农作物秸秆丰富,秸秆逐渐成为肉牛重要的饲料来源,促进了肉牛产业发展重心的变化;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善,对牛肉需求量逐渐增大,也是引起肉牛产业发展重心变化的主要原因,选C。 第(3)题,东部地区是重要的农耕区

9、,我国农区农作物秸秆丰富,秸秆逐渐成为肉牛重要的饲料来源,促进了肉牛产业重心的变化,选C。 【考向预测】产业活动的区位分析,影响产业活动的主导区位因素等知识的考查经常融入农业、工业、商业等具体的产业活动中进行命题,选择题居多。,【微专题二】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 1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2工业地域的规划,【例题2】读汽车产业链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从产业链角度看,P代表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 A配套产品生产(仪表、轮胎等) B汽车研发(发动机、变速箱等) C农机制造(拖拉机、农用车等) D能源加工(石油、天然气等) (2)影响汽车服务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料 B

10、市场 C动力 D劳动力,B,A,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产业联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产业联系的理解和判断推理能力。P是汽车制造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整车制造需要用零部件装车,维修服务也需要用配套产品,选A。 第(2)题,汽车服务业靠近市场,可方便客户,降低企业成本,利于汽车工业的发展,选B。 【名师指津】解题关键点:P产业是汽车制造的下游产业。汽车销售服务的是成品车,所以跟原料、动力无关,服务性产业不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跟踪训练2】(2016怀化市质检)近年来,欧美、日、韩等地发光二极管(LED)产业链整体转移至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主要因为该产业( ) A技术门槛高 B上下游协作紧密

11、C土地需求量大 D能源消耗量大 解析:欧美、日、韩等地发光二极管(LED)产业链整体转移至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可以降低成本,发光二极管(LED)产业链各环节生产上具有紧密的上下游环节上的协作联系。 【考向预测】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生产协作、商贸、科技和信息联系等知识的综合考查较多,选择题多见,综合题少见。,B,【典例图示】深圳区位图的判读,知能提升,【名师析图】,【迁移应用】 【例题】(2016新课标卷)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

12、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D,A,C,思路点拨:第(1)题,注意抓住时间“20世纪80年代初”,结合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

13、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分析解答。注意不要错选“市场广阔”,虽然材料中提到“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但是材料中是“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这是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结果,获得了广阔的市场,不是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20世纪80年代初,珠三角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政策优势明显,国家政策倾斜使得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佛山瓷业发展的原材料并不充足,20世纪80年代,劳动力素质也不高。,第(2)题,材料中的“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这说明原来佛山陶瓷产业区变成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中心城区,即佛山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原材料和市场需求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企业竞争加剧不是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第(3)题,景德镇陶瓷发展历史悠久,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业基础好是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相比佛山市,景德镇在资金和交通方面没有优势,劳动力成本低是景德镇相对佛山一个优势,但不是主要优势,因为还有比景德镇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