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锂聚合物电芯介绍概要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1718319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锂离子锂聚合物电芯介绍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锂离子锂聚合物电芯介绍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锂离子锂聚合物电芯介绍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锂离子锂聚合物电芯介绍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锂离子锂聚合物电芯介绍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锂离子锂聚合物电芯介绍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锂离子锂聚合物电芯介绍概要(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锂离子/锂聚合物电芯介绍,课程纪要,培训时间:1小时 培训目的:了解电池工作原理 熟悉电芯基本构造 熟悉电芯安全性能评价 熟悉常见异常形成原因,课程大纲, 电池发展简史 常见电池介绍 电池工作原理 锂离子电芯与锂聚合物电芯区别 电芯基本构造 电池性能评价 常见异常原因介绍,电池发展简史(依电极材质),燃料电池,锂电池,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铅酸电池,铁镍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金属电池,1859年,1890年,1899年,1991年,常见电池介绍-镍氢电池,特点 电压1.01.4伏。 容量高,是同型号镍镉电池的1.5-2倍,适合长时间工作。 不含有害金属汞、镉、铅。 充电后期通过氧还原

2、达到荷电量和电池内部气压自我平衡调解。 可大电流工作,充电1C,放电5C,高功率电池放电能力可达15C以上,充电3C。 循环充放电寿命500次以上。 自放电率18左右(20,充满电后放置30天),温度升高自放电增加。 电池形状有方形和圆柱形。 提示 不适合在65以上高温环境工作。 不适合恒电压浮充电。 大电流充电后期有高温高热现象。 长时间大电流过充电及过放电可能产生电池排气 (氢气、氧气)和碱液(KOH)泄漏现象。,常见电池介绍-镍镉电池,特点 电压1.0-1.4伏。 含有害金属镉。 充电后期通过氧还原达到自我平衡调解。 适合大电流工作,最大达30C(烧结工艺)以上放电能力。 循环充放电寿命

3、500次以上。 自放电率18左右(20下,充满电后放置30天),温度升高自放电增加。 有记忆效应。 提示 不适合在70以上高温环境工作。 不适合恒电压浮充电。 大电流充电后期电池有高温高热现象。 长时间大电流过充电及过放电会产生电池排气(H2和O2)和碱液(KOH)泄漏现象。,常见电池介绍-锂离子电池,特点 工作电压2.754.2伏。 无记忆效应。 不含有害金属汞、镉、铅。 重量轻。 瓦时容量是镍氢电池的1.5倍。 需要过电压和欠电压保护,电压保护要通过外设电路控制。 循环充放电寿命500次以上。 自放电率6左右(20,充满电后放置30天),温度升高自放电增加。 电池形状有方形和圆柱形。 提示

4、 不适合在60以上高温及20以下低温环境工作。 电池电压超过约4.7伏后有爆炸危险。 普通锂离子电池不适合大电流(2C以上)工作,特制电池最大工作电流可达10C。 锂离子电池组合加工及选用充电器应得到电池厂家的许可,或由专业电池厂家设计加工 明显膨胀变形的电池应立即停止使用。,常见电池介绍-锂聚合物电池,特点 工作电压2.754.2伏。 不含有害金属汞、镉、铅。 无记忆效应。 瓦时容量是镍氢电池的1.5倍。 放电电流最大2C,充电电流最大1C。 需要过电压和欠电压保护,电压保护通过外设电路控制。 循环充放电寿命500次以上。 自放电率5左右(20,充满电后放置30天),温度升高自放电增加。 电

5、池采用高强度铝膜封装,可以做成任意形状,无流态电解液 提示 禁止用尖锐部件碰撞电池,禁止弯折顶封边、极片、电芯。 电池组合加工应由专业厂家进行,禁止拆解电池外包装。,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是氧化钴锂,负极是碳。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就是指其充放电原理。当对电池进行充电时,电池的正极上有锂离子生成,生成的锂离子经过电解液运动到负极。而作为负极的碳呈层状结构,它有很多微孔,到达负极的锂离子就嵌入到碳层的微孔中,嵌入的锂离子越多,充电容量越高。 同样道理,当对电池进行放电时(即我们使用电池的过程),嵌在负极碳层中的锂离子脱出,又运动回到正极。回到正极的锂离子越

6、多,放电容量越高。我们通常所说的电池容量指的就是放电容量。 不难看出,在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处于从正极 负极 正极的运动状态。如果我们把锂离子电池形象地比喻为一把摇椅,摇椅的两端为电池的两极,而锂离子就象优秀的运动健将,在摇椅的两端来回奔跑。所以,专家们又给了锂离子电池一个可爱的名字摇椅式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与液态锂离子电池的区别,根据锂离子电池所用电解质材料不同,锂离子电池可以分为液态锂离子电池(lithium ion battery, 简称为LIB)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polymer lithium ion battery, 简称为LIP)两大类。 液态锂离子电池和聚合物锂

7、离子电池所用的正负极材料与液态锂离子都是相同的,电池的工作原理也基本一致。一般正极使用LiCoO2,负极使用各种碳材料如石墨,同时使用铝、铜做集流体。 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电解质的不同, 锂离子电池使用的是液体电解质, 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则以聚合物电解质来代替, 这种聚合物可以是“干态”的,也可以是“胶态”的,目前大部分采用聚合物胶体电解质。,锂离子电池的主要构成,(1)正 极-活性物质为氧化钴锂 (2)隔 膜-一种特殊的复合膜 (3)负 极-活性物质为碳 (4)有机电解液 (5)电池壳,方形锂离子电池构造,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构造,锂聚合物电池构造,锂聚合物电池构造,锂离子电池正极,LiCoO2(

8、钴酸锂)+导电剂(乙炔黑)+粘合剂(PVDF)(聚偏氟乙烯 )+集流体(铝箔),锂离子电池负极,石墨+导电剂(乙炔黑)+增稠剂(CMC)+粘结剂(SBR)+ 集流体(铜箔),锂离子电池隔膜,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性质: 无色透明液体,具有较强吸湿性。 应用: 主要用于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只能在干燥环境下使用操作(如环境水分小于20ppm的手套箱内)。 规格: 溶剂组成 DMC:EMC:EC =1:1:1 (重量比) LiPF6浓度 1mol/l 质量指标: 密度(25)g/cm3 1.230.03 水分(卡尔费休法) 20ppm 游离酸(以HF计) 50ppm 电导率(25) 10.40.5

9、 mscm,锂离子电池外壳,我司目前所使用的电芯,外壳常见材质如下:,外壳,钢壳,铝壳,软包装,不锈钢,镁、铅铝合金,铝塑复合膜,电性能 安全性能,电池性能评价(以BAK383450/580MAH为例),a容量 b内阻 c电压 d厚度 e自放电 f高低温性能 g循环性能 i. 充放电曲线,电性能, 容 量(BAK383450/580MAH) 容量=放电时间放电电流 标称容量:整批产品的集中分布点 最小容量:整批产品的容量最小值, 内 阻(BAK383450) R = Rf + R, 电 压 标称电压(工作电压): 3.7 V 充电最高电压: 4.2 V 放电截止电压: 2.75 V 最佳贮存电

10、压: 3.8 0.1 V (45%60%容量荷电状态) 现行业出货电压: 3.8 3.9 V 过充电保护电压: 4.28V以下, 厚 度, 自放电性能, 温度特性 电芯低温放电容量大于80%(-20 、0.2C),高温放电容量大于90%(55 、1C),60,0,-20,25,-10, 电池循环性能 1C满充电4.2V,1C放电2.75V,循环300周。, 充放电曲线图, 倍率放电性能 锂离子电芯最大放电电流可达3C倍率,1C放电时间大于60分钟 什么是1C/0.2C? 例:BAK383450/580MAH电芯,依580mA的电流对其进行放电的容量既为1C容量 依650*0.2=116mA的电

11、流对其进行放电的容量既为0.2C容量,0.2C,2C,1C,0.5C,3C,(一)机理 (二)措施 a短路性能 b过充电性能 c热冲击性能 d针刺 e自由跌落,安 全 性 能,电池不安全性的发生条件与机理,发生条件: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问题主要发生在电池的非常状态下。这些状态包括:异常充放电状态,如过充和短路;机械条件滥用:如冲击、穿刺、振动等;异常受热状态:如高温等。最危险的因素:过充、短路(含内部短路)和高温冲击。 发生机制: 由于电池内部温度过高,引发系列热放反应,导致电池内部热量的大量积累,结果造成电池内压急剧上升,发生爆炸、燃烧。,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机制,A.当电压超过电解液的分解电压

12、时(约4.5V),造成电解液的氧化分解,并放出大量的热,引起电池温度的升高; B.短路时,电池的放电电流可达20C以上,过大的电流导致电池温度快速上升; C.热冲击直接导致电池温度过高 当电池温度达到阳极钝化层的分解温度时(约130),表面钝化膜开始分解,引发电解液同阳极LixC6放热反应,促使电池温度继续上升。当电池内部局部温度升高到约200时,阴极物质发生分解析氧,并继续同电解液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并形成高内压。从而导致发生爆炸、燃烧等不安全行为。,1. 添加剂 原理:在电解液中加入聚合物单体分子,当充电电压超过限制时,电极表面发生聚合成膜,电氧化聚合反应封闭电极表面,阻断电池反应

13、以防止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提高电池安全性的措施:,a.空白溶液; b.添加后,2. 隔膜 PP/PE/PP 好于 PE 、PP;当电池受热时,内部隔膜中间层PE微孔先封闭,阻碍电流通过,从而起到安全作用; 3. 安全阀 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及灵敏度是影响电池安全性的重要因素,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爆炸的威力; 4. 结构设计 指电芯内部安全隔离措施,包括正负、极及隔膜宽度,固定限位片,负极极片两端贴胶,芯子贴胶等。,提高电池安全性的措施:, 外 短 路 电池满充电后,用电阻小于50 m的导体将正负极短路。, 过 充 电 电池在3C倍率、5V电压条件下过充电,电池不爆炸、不起火, 热 冲 击 电池满充电

14、后,放入温箱以5 /min的速率升温至150,保温30min 。,电池鼓壳、发热, 不起火、不爆炸。, 针 刺 将电池固定在安全装置的夹具上,用直径2.5mm的钢钉用力打下,使电池完全穿透。,电池漏液、发热, 不起火、不爆炸。, 自 由 跌 落 X、Y、Z六个面在1000mm的高度上各跌落2次,常见异常及原因,1.容量低 产生原因: a. 附料量偏少; b. 极片两面附料量相差较大; c. 极片断裂; d. 电解液少; e. 电解液电导率低; f. 正极与负极配片未配好; g. 隔膜孔隙率小; h. 胶粘剂老化附料脱落; i.卷芯超厚(未烘干或电解液未渗透) j. 分容时未充满电; k. 正负

15、极材料比容量小。,常见异常及原因,2.内阻高/不稳定 产生原因: a. 负极片与极耳虚焊; b. 正极片与极耳虚焊; c. 正极耳与盖帽虚焊; d. 负极耳与壳虚焊; e. 铆钉与压板接触内阻大; f. 正极未加导电剂; g. 电解液没有锂盐; h. 电池曾经发生短路; i. 隔膜纸孔隙率小。,常见异常及原因,3.电压低 产生原因: a. 副反应(电解液分解;正极有杂质;有水); b. 未化成好(SEI膜未形成安全); c. 客户的线路板漏电(指客户加工后送回的电芯); d. 客户未按要求点焊(客户加工后的电芯); e. 毛刺; f. 微短路; g. 负极产生枝晶。,常见异常及原因,4.超厚 产生超厚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a. 焊缝漏气; b. 电解液分解; c. 未烘干水分; d. 盖帽密封性差; e. 壳壁太厚; f. 壳太厚; g. 卷芯太厚(附料太多;极片未压实;隔膜太厚)。,常见异常及原因,5.爆炸 a. 分容柜有故障(造成过充); b. 隔膜闭合效应差; c. 内部短路,常见异常及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