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三人教新课标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专题训练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1677476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必修三人教新课标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专题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政治必修三人教新课标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专题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政治必修三人教新课标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专题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政治必修三人教新课标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专题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政治必修三人教新课标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专题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必修三人教新课标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专题训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1.【福建省平和一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为了给中国和平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国际环境,我们必须向世界说明中国,花大力气向世界介绍中华文化。这表明()A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B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起基础性作用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文化对政治、经济能产生重大影响【答案】D【解析】题干是强调中华文化的传播对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的影响,故选D。这里是指文化与国家发展的关系,不是文化对个人的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经济、科技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故B错误。这里也不是说明文化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2.【北京市丰台区201

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捡拾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进行图书漂流。图书漂流活动A.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B.超越时空对文化传播的局限C.有利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促进了文化传播与交流【答案】D【解析】图书漂流活动传递着知识,促进了文化传播与交流。A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B错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C与题意无关。3.【北京市丰台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文化交流与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下列选项能体现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是有朋自远方来

3、,不亦乐乎独弦不成音,独木不成林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己所欲,尽施于人ABCD【答案】B【解析】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体现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意思是说,一根弦演奏不出音乐,一棵树不能成为森林。比喻个人力量单薄,要人协助,才能成事,因此与题意不符合。;“己所欲,尽施于人”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合题意。4【北京市西城区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在“入世十周年”的座谈会上,一位企业家讲了这样一个小尴尬:为了增进与客户的感情,感恩节这一天,他给世界各地的客户都发邮件表示感谢,没想到回复的特别少,一位希腊的客户干脆直

4、接告诉他,他们根本不过感恩节。由此可见( ) A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B应当认同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D经济往来离不开对其他民族文化的了解【答案】D【解析】题中企业家出现尴尬是因为他对别国文化的不理解,不知道有些国家“根本就不过感恩节”,由此可见,经济往来离不开对其他民族文化的了解,D正确。材料没涉及到文化多样性的作用,也不是在讲文化交流的途径,也没涉及到是否认同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由此可见,ABC本身观点虽然正确,但与材料表述的题意不符合。5.【皖南八校201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黄梅戏源于民间歌舞。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妇孺皆知的里巷歌谣,灯会社火之

5、中的欢歌劲 舞,是黄梅戏活泼的源头。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姐妹艺术的精华, 使自己逐渐完善起来而成为一个名剧。这说明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 B C D【答案】D【解析】“黄梅戏源于民间歌舞”,说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选;“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很明显说明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选;表述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目主旨,排除。6【北京市西城区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微博在汇聚民众智慧的同时,也可能成为谣言散布的途径。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事件越重要、事实越不清楚,传播的就越快越

6、广,谣言的危害也就越大,“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众的判断能力。”因此,当有重要事件发生时( ) 大众应避免盲从,要有理性判断 传媒应承担社会责任,防止消息扩散 个人应尽快传播,自由行使权利 政府应及时发布信息,谣言止于公开 A B C D【答案】B【解析】公众的判断能力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大众应避免盲从,要有理性判断,正确。(事件的)模糊性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因此政府应及时发布信息,谣言止于公开,正确。不准确,传媒应承担社会责任,防止错误消息扩散。错误,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行使自由和权利。7【北京市西城区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

7、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微博打假、微博寻人、微博求职、微博营销、微博论政技术发展带来了新变化,这说明( ) 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B传媒的变化推动了文化的共享 C文化发展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D文化创新要立足于实践的要求【答案】C【解析】 “打假”、“寻人”、“求职”、“营销”、“论政”都是一种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通过“微博”来实现,因此体现了C。材料并没有涉及到文化是如何传播的,也没有涉及到文化创新,因此AD与题意不符合。材料侧重于文化对人的实践活动的影响,因此B与题意不符合。8.【2012届广东省粤西北“九校”高三联考】“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

8、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甘地这句名言强调的是A.要扬弃传统文化,革故鼎新 B.要承认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同性C.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和发展D.要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也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色【答案】D【解析】“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体现的是要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体现的是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色。9【河北省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2011年11月初,由陈文贵编剧、阎建钢执导的大型历史电视剧赵氏孤儿在浙江象山影视城开拍。2600年前的赵氏孤儿的故事流传至今。相关历史事件最早的记载见于左传、史记

9、,元人纪君祥据以创作杂剧,影响深远:现今京剧、潮剧、秦腔、豫剧都保留有赵氏孤儿这一剧目,同一题材的小说、话剧、电影亦不鲜见。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文化传承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基础ABC D【答案】A【解析】“2600年前的赵氏孤儿的故事流传至今”体现。“现今京剧、潮剧、秦腔、豫剧都保留有赵氏孤儿这一剧目,同一题材的小说、话剧、电影亦不鲜见”体现。错误,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本身与题意无关,而且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魅力之所在,也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前提。10【广东省深圳市2012届高三上学期

10、期末八校联考】右边漫画,请你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寓意出发,选择漫画的主题,最贴切的是A经验:发展的绊脚石B常规:成功者的梦呓C传统:创新的垫脚石D细节:定成败的关键【答案】C【解析】注意本题的提示语句“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寓意”,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C符合题意。11.【茂名市2012年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近100年的发展实践证明,辛亥革命作为一次革命运动和重大政治事件,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带来了20世纪中国的思想大解放。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和前进动力 C

11、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才能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D革命斗争和社会制度变革是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前所未有的一次深刻的政治思想启蒙运动,对中国的社会变革和进步发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答案为A。12.【顺义区2012届高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文化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决定文化发展方向的因素是A思想运动 B科学技术的进步C文化传承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生活中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其中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思想运动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故选D。13.【江西省重点

12、中学协作体201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山东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规范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和专题教育活动内容的通知提到,一些中小学开展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引起社会和家长的强烈关注。为此,要求中小学要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角度,说明山东省教育厅这一举措的合理性。【答案】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1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措施的要求,就是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去除其糟粕,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有利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山东省教育厅出台的措施,是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的继承,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与时代内容的结合,实现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山东省教育厅出台的措施,有利于通过教育,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长远发展。【解析】本题指定的答题范围是“从文化传承与创新角度”,因此应

14、围绕文化的传播、继承、发展与创新进行回答。山东省教育厅要求“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做到了批判继承,同时也充分地发挥了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15.【北京市西城区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走进首都博物馆,同学们最感兴趣的是“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中秋节拜“兔儿爷”、冬至日的“九九消寒图”、过小年“糖瓜祭灶”,大家赞叹之余,也不禁惋惜传统民俗在现实生活中的消逝。有同学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不能丢掉我们的“根”,应当把这些传统民俗都恢复起来。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你赞同把传统民俗都恢复起来吗?请说明理由。【答案】传统民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传统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一些传统民俗逐渐消失是正常的,不必都恢复。一味的恢复反而会阻碍社会和人的发展。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保留传承传统民俗中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特征的内容,传统民俗的具体内涵或形式则可以因时而变。对待传统民俗,应在继承中发展,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答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可替代在继承中发展)【解析】本题是探究性试题。传统民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因此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如何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首先,传统文化具有双重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