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外全程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1670163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院内外全程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院内外全程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院内外全程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院内外全程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院内外全程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院内外全程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06-05-16 10:00:00 作者:管振萍荣素华董媛编辑:studa9ngns关键词: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探讨院内外全程系统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作用、预后及遵医行为诸方面的影响。方法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从入院到出院及出院后进行全程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并定期随访,跟踪评价。结果患者对糖尿病基本知识掌握达92%以上;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并降低了重复住院率,从而降低了医疗费用;患者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并且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提高;增强了医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院内外全程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的自我

2、监控意识,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减少重复住院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全程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患者必须坚持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甚至药物治疗,还要进行疾病的检测,非常痛苦,不仅给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而且还给家庭成员带来了极大的精神负担。糖尿病的控制受多方面的影响。本文探讨护理工作者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从入院到出院及出院后全程系统化健康教育过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对2002年11月2003年10月入住我院的已确诊或刚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共50例,均符合1999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并且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5年。以上患者本次住院前

3、大多数未接受过系统化的糖尿病知识教育。 1.2方法 1.2.1院内外全程健康教育(1)院内健康教育,指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接受的健康教育。入院评估: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交谈,查阅病例及相关资料,对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身高、体重、糖尿病病程、用药、血糖的自我监测、对疾病各方面知识的了解程度,患者目前的心理状态、社会需求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并逐一记录在健康教育单上。入院教育:通过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手册、床边演示技巧训练、录像、录音带、讲座、个别辅导等方式、方法,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入院知识、住院环境、特殊检查的意义、血糖检查的配合、糖尿病的基本知识、自我监控的重要性、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

4、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饮食疗法与运动疗法的意义及其注意事项、治疗药物的性能、个体的治疗方案、与医务人员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必要性、心理疏导及放松训练、并发症的预防、低血糖发生时的自救措施等。出院指导:指导患者阅读出院指导手册;随机登记以及听录音机等措施,进一步强化住院教育内容,列出出院后自我监控计划;出院后继续用药治疗的目的及意义;介绍必须及时就诊的症状;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告知患者情绪、精神压力对疾病的影响,指导患者正确应对各种应急,促进病情稳定。(2)院外健康教育:指患者出院后在家期间接受的健康教育。主要指一般患者出院后1年,按指定的随访时间返院时;特殊患者到家中随访和举办“糖尿病之

5、家”活动时,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效果评价。“糖尿病之家”1年举办2次,每个患者1年随访46次,对出院时间满1年的患者发出相同的问卷进行效果评价。具体内容:通过电话咨询,了解患者的要求;通过定期复诊,介绍最新糖尿病知识;通过医护人员的随访,检查患者的遵医行为;通过举办“糖尿病之家”活动,检查日记填写情况;解决患者的特殊要求;进行心理咨询。 1.2.2评价方法(1)糖尿病基本知识掌握程度评价方法:发放调查问卷,问卷自行设计,有关专家审定。患者自行填写,定时收回。(2)遵医行为评价方法:遵医行为指患者服药行为与医嘱相符合的程度1。利用重复演示法评价患者自我监控行为与技巧。能重复行为训练内容为及格。其

6、中包括填写糖尿病日记,正确抽吸胰岛素及注射胰岛素,运动及饮食控制,低血糖的预防及自救措施等。(3)糖尿病患者主要生化指标的评价:记录患者住院当天,出院前1天和满1年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重要的生化指标。 06-05-16 10:00:00 作者:管振萍荣素华董媛编辑:studa9ngns2评价分析 2.1糖尿病基本知识掌握程度患者住院后期及患者出院1年后,对糖尿病知识掌握平均及格率达92.4%和99.3%。 2.2患者的遵医行为显示,完全遵从医嘱,定时用药,严格运动控制及饮食控制者达90%。 2.3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患者的空腹血糖由入院时(11.385.61)mmol/L下降到出院时(7.36

7、1.82)mmol/L,出院3个月为(8.422.71)mmol/L,出院6个月为(7.332.36)mmol/L,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重复住院率及医疗费用。 2.4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及出院后接受全程系统化的健康教育,一方面能督促患者坚持治疗。自我监测病情,对血糖的控制有帮助。另一方面密切了护患关系,使患者深深感觉到护士对他的尊重和关爱。患者在护理中感觉的关怀越深,对护理的满意度越高2,同时增强了护士的职业荣誉感。 3讨论 3.1实施全程系统化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目前认为,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再住院次数,降低医疗费用,

8、是控制糖尿病最理想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患者除需要在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治疗外,还需掌握出院后在家中进行自我监测的技巧,例如如何判断血糖仪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如何联合应用降糖类药物,了解胰岛素抵抗的知识,注意更换注射部位,以提高胰岛素疗效,如何应对治疗过程中的低血糖,了解脑梗死的先兆与预防等,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本组患者有50%不是首次住院,61%不是首次就诊,但从本组患者住院初期的调查结果看,除对糖尿病病因有所认识外,其他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不尽满意。在自我监控方面有95.9%的患者不能完全遵医嘱正确应用药物和实施饮食控制、运动控制等措施。对胰岛素注射、血糖监测等操作更是不熟练。对此,我们

9、详细对患者介绍了自我血糖监测的一些问题,建议患者自我监测的时间可以是三餐及睡前4次测定,或者是早上空腹加上三餐后2h的4次测定,一天7次血糖监测,是指三餐前血糖、三餐后2h的血糖以及睡前血糖的测定。而8次血糖监测是指在7次的基础上增加夜间23am的血糖测定。与此同时,我们又给患者详细讲解掌握注射部位的轮换方法。如用绕四分之一圆移动,在经常注射的部位,以此点为中心画出一个四分之一直径约为2cm大小的圆形区域,沿着这个四分之一圆的边缘移动注射,新的注射部位与以前的注射部位至少要隔开一指宽,如早上在圆的顶端注射而晚上则在底部注射。也可以用1天或1周从身体上的一个部位移动到另一个部位(腹部、上臂、大腿

10、或臀部)注射。而在本次住院后,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后,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由此可见,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决不能只限于一、二次,而应贯穿于患者入院、住院、出院以及出院后的全过程3。 3.2实施全程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健康教育方法可以多样化,如个别指导、床边教育、小组教育、群体教育、讲座、看录像、听录音、阅读手册等。本文虽然未对教育方法做过多的调查对比,但从患者的访谈中得知,大多数患者倾向于个别指导。这种教育的优点是有针对性,能满足患者的特殊要求,收获大,缺点是占用施教者时间较长。对于本组患者,我们主要采取了根据患者特点和需要因人施教即入院教育以阅读入院须知为主;住院教育以个别指导和床边训练、边做边教为主。从出院1年后的调查结果看,患者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都控制在正常范围,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幅度很大,患者因糖尿病再次入院率为零,说明健康教育的收获显著。值得指出的是与患者建立相互信赖的伙伴关系,是做好健康教育的前提。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主力军,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丰富知识层面,提高健康教育的知识与技能,以探讨糖尿病患者的最佳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