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1667070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什么是有效课堂教学?我认为就是指教师遵循教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站在生命层次的高度,运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高效果、高效益、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使能力获得更大的发展。有效课堂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它是从尊重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出发,建基于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统一的双赢教学,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独特性的彰显与主体性的弘扬;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智慧的生成、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结合个人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保证课堂教学切实有效,其关键在于实施好以下策略

2、: 策略之一:准确定位目标,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确当的教学目标并始终明了这一目标对于整个教学的统帅作用,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新课标确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课程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既重视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授业解惑的同时,充分利用历史知识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以及教育价值,积极探索史学知识与人文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学生智能的充分发展。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具体的学情班情,要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确定

3、的目标应当做到;(1)科学性,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准确的,教学内容要从课本出发,使课本知识具体化,对不同的学生作不同层次的科学的弹性引申。(2)量力性,比如高一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落实在以学生最近发展区为宜,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情来把握教学的难度、深度、广度和节奏,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实际认知水平和兴趣特长,从引知激趣入手,多采用辩论讨论、情境探究的手段,逐步引导启迪思维,指导方法,培养能力。(3)程序性,教学程序的安排应该合理、科学,体现教学内容螺旋式上升的规律,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分到合。(4)全面性,既要确定基础素质的群体培养目标,又要确定具有不同爱好特长的个体培养目标;既要有知识教学

4、目标,又要有能力培养、方法指导目标及心理品德培养目标。使学生所获得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达到认知与情感、知识与能力、主动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和谐统一。例如,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的教学,教参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将近现代史置于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下,让学生认识到:它的发生是必然的,它的特点也是时代造就的,从而使学生受到唯物史观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有意识地把知识与能力目标具体化,同时还增设了提高素质的目标,引导学生从熟知的生活情境入手,变“灌输式”为“体验式”,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如服装设计师、美食家、建筑师、旅行家、风俗顾问等,进

5、行体验,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她们对衣、食、住、行演变的感悟,进而师生展开“你怎么看时尚?中学生应该怎样着装?”“2008年服装流行趋势发布”等,这种活动,没有任何的说教,但所有教育的目标,都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落实与升华。 策略之二:精当清晰讲授,提升认知的深刻性 历史课终归要讲授,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会作为“有效教学”的一条有意义的教学方式。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似乎不那么强调教师的“讲授”,这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一大误区。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原则,往往变着法子追求课堂教学感官上的活跃生动,教师当讲的没讲,教材该挖掘的没有

6、挖掘,致使教学缺少了深度和厚重。实践告诉我们:新课程的实施,教材难度、深度加大,单靠授课技巧和直观性的教学情境是不能上出高质量的历史课。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的活动,而没有教师激情奔放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学生往往只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很难有理性认识”的飞跃;只让学生畅抒己见而没有老师纵横捭阖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不可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只让学生想象体验而没有老师富有开启智慧的思想、方法的灌输和引导,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品格的人才;只让学生自主感悟而没有教师缜密的思维和亮丽的思想以及洗炼的语言在课堂上的闪光,学生的心灵世界就缺少了一缕明媚的阳光。因此,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讲”,

7、而且要有的放矢地讲、饶有兴趣地讲、富有智慧地讲、充满激情地讲,不仅要讲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还要讲价值取向;不仅要讲解题思路、学习方法,还要坚持信念的引领。要讲得学生沉浸其里,陶醉其中,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诱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学生的知识、能力、智力、情操、品格就会在老师春风化雨般的语言中潜滋暗长。例如,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罗马人的法律的教学,教材中原法律条文引用极少,时空跨度大,语言表述抽象理性,对高中生而言,比较陌生,尤其是现实生活中学生对法律概念的认识不足,较少接触法律活动,缺少法律实践的经历,对“法律对于社会生活的维系作用”的理解更加困难。所以笔者采用四个案例举

8、案说法,来增强学生思维的密度。通过适度的讲解,不仅使学生对本节法律知识从不理解到理解,认识罗马法的历史意义和法律、法制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价值;而且通过对罗马法学习的点拨,学生们觉得其中有许多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展。如学生甲认为:我一直觉得我,遵纪守法,法律离我很远,但通过今天的学习,我觉得学习、掌握法律知识非常重要,连古人都知道“对法的不知是不可原谅的”,何况我们?我也觉得我们应该更好地去普及法律知识,你看古人把法律条文刻在铜表上让大家熟记,我们现在也应该把一些常用的法律条文贴出来让大家熟悉。学生乙认为:无论如何,罗马法是奴隶制文明的产物,我们现在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制定法律时更能体现法律的平等

9、精神。学生丙认为:保护私有财产不应该成为罗马法不平等的体现,在第四次修宪中,我们也提出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一条与尊重和保护人权的条款一起,体现了我国的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的巨大进步,也必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学生丁认为:由于时代的局限,罗马法中对奴隶,对妇女,对儿童都有很多不平等的地方,我们现在虽然在法律上对妇女、儿童有保护,但在实际生活中,她们还是弱势人群,如何更好地保障她们的合法利益,法律的实际执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策略之三:整合创新教材,注重知识的鲜活性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连接老师和学生、课内与课外、知识与方法、能力与发展的纽带,只有对教材进行全面、系统

10、、深入的解读,创造性开发与创造性使用才能从容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首先,整合创新教材,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教师要仔细研究课程标准中以学生为行为主体表达的“内容目标”,是如何从过程性和结果性两种意义上表达、呈现具体的学习目标的;并借助课程标准中以教师为行为主体的“捉示与建议”,把握有关内容教学的侧重、难易、详略的要求,恰当处理好教材上看似比较多的教学内容只有准确把握教材的知识点和重难点,教学才能对症下药突显亮点,才能在体现教材意图的基础上实现对教材的超越。其次,整合创

11、新教材,要根据教学需要宏观上理清思路,细节上学会推敲。人民版教材以专题为学习单元,在结构上采用模块学习专题课”的形式编写,在时空上,则按照“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史)世界(古代、近代、现代史)”顺序编写。以必修(一)模块为例,教材依据课程标准,将本模块的内容编为九个专题,如果我们教条、机械地完全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那么这种从古代到近代、现代时序上的双重编排(即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史,再回到世界古代近代现代史),不仅不利于中外历史的横向比较,体现不出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和“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的理念,体现不出中国在世界史中的地位,而且还容易使学生造成厌烦情绪,从而

12、影响教学效果。对此,我们可以适当打破教材的叙述顺序,将各专题的先后顺序作适当的调整,重构“古代(中国史和世界史)近代、现代(世界史和中国史)”的时序,大致将同时期的世界和中国的历史放在一起。调整后的顺序如专题一专题六专题七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八专题四专题九专题五。同样,对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学生不好理解的概念可做补充,如必修(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中“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目,可补充“自然经济解体”的含义;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结构受外来商品的冲击逐步分离;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导致农产品日益商品化,自给自足的的状态被打破。这样就有助于学生理解“经济结构的变动”。另外,对历史人

13、物的内心世界,可通过一些轶闻趣事来增加历史的可触摸感、真实感,使历史人物有更多的亲切感和人格的丰满。例如在1927年,梁启超被美国医生误切了一个好肾,为了便于西医在中国的推广,为了维护西医在中国的声誉,梁启超谢绝了他的学生徐志摩对美国医生起诉的提议,不要赔偿,不要道歉,一个人默默地承担着痛苦,1929年梁先生与世长辞。这件事足以使学生对梁启超油然而生敬意,足以让他从逝去的历史中复活。 再次,整合创新教材,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寻找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点,寻找历史和现实的交叉点及中外历史的比较点。选择的点应是学生熟悉的、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重大

14、社会实际内容,有目的、有重点的对其进行分析说明做到有的放矢。如笔者在讲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民主政治的摇篮一古代希脚的教学时,考虑到古代的希腊雅典在时空上离我们的学生都太遥远了,如何才能将遥远的古希腊变成学生触手可及的“现实”呢? 笔者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入手。奥运会不仅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也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中国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中国的国旗国歌一次次的升起响起,他们还记忆犹新。笔者就以雅典奥运会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希腊雅典,然后,通过教学地图使学生对希腊雅典的地理位置有个初步的了解,如:希腊雅典是个欧洲的国家,位于欧洲南部的地中海,具有沟通欧亚非的区位优势;接着,引导

15、学生看希腊雅典的地形地貌,如:希腊雅典多山,海岸曲折,然后设计问题: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希腊,你会选择哪种谋生之道A:手工业 B:商业 C:农业,在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选了商业。随之,我再让学生回忆中国的地貌特征,又设了:根据中国的地貌特征你认为我们的祖先最有利于从事于A:手工业 B:商业 C:农业,学生基本上都选C。这个时候要注意对学生的点拨,继续设疑问: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活动下,中国古代先民选择了何种政治制度?学生稍加思索会答出;“君主专制”,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讨论为何中国的先民会选择君主专制呢?讨论后得出:因农业需要灌溉,而灌溉需要集中人力物力兴修水利,权利比较集中有利于从事这项事业。

16、而希腊呢?商业活动是希腊的首选,商品需要自由流通,商人的流动性大,他们需要自由的环境,于是希腊先民选择了民主制度。让学生们明白,一种政治制度的选择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了把学生引导到希腊政治制度的条件上,笔者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同学们,你们现在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吗?为何享有或者不享有?”此时学生会联想到初三学过的我国宪法中规定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条件,这样从学生熟悉的与已有关的政治问题入手,说明古今政治制度都是有条件限制的,学生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古代希腊民主制度是古希腊人在自然、历史、政治、经济等具体条件制约下的一种选择。可以说,这种问题贴进生活,学生感兴趣,自然会认真思考,积极参与。既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得到发展,也使学生对现实社会更加关注,增加了社会责任感。 总之,要用现代视角追逐历史的前沿知识,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来突出知识的前瞻性;要把准学生的思想动态,联系时代热点,贴近学生生活,高效推进课堂教学的动态展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