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麻的品质鉴别Linen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1651762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亚麻的品质鉴别Linen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亚麻的品质鉴别Linen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亚麻的品质鉴别Linen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亚麻的品质鉴别Linen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亚麻的品质鉴别Linen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亚麻的品质鉴别Linen》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亚麻的品质鉴别Linen(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亚麻的品质鉴别Linen亚麻的品质划分,技术鉴定,生产亚麻的加工设备,从原材料到亚麻线的工艺流程市场上出售的优质纯亚麻布价格较高。价格也能体现亚麻布的质量廉价的亚麻布大都以麻絮织成,纤维较短。个别商家把半亚麻布、棉麻布混同亚麻布出售,我们可以使用如下方法加以区分。(1)透光检看经纬线的粗细是否均匀。如果经纬线过于均匀,可能是棉类织物。(2)拉紧布纹检看编织的密实度。(3)优质原色亚麻布呈棕色,有光泽感,吸水均匀。麻质不好,被处理成柔顺纤维的亚麻布,吸水不均匀,弄湿后会变黑。(4)外精纺亚麻布,表面毛绒越少越好。 (5)半亚麻布的纵横松紧度不同。(6)扯一根线头,如果两端有弯曲和分叉现象,该线为

2、棉线。被扯断的亚麻线,两端应是平滑的,否则不纯。(7)如把烧碱水涂于画布,那么亚麻会呈现棕黄色,棉布呈浅黄色兰西亚麻在人们的记忆中,兰西这个农业县份,除了种植玉米、水稻、大豆、瓜菜外,特别突出的就是种植亚麻和加工亚麻制品。亚麻是这个县的支柱产业,而且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兰西县处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东南部,幅员面积为2489.5平方公里,可耕地216万亩。属于大陆季风气候,寒温带,昼夜温差小,日照时间长,适宜亚麻生长。自1937年以来,在种植、栽培技术、田间管理、亚麻收获、良种繁育、生产加工等方面,都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据史料记载,亚麻种植与利用是从非洲古埃及开始的。10世纪初,亚

3、麻纤维作为一种商品开始在市场上流通;1810年,法国人发明的湿纺细扩机,人类纺织史上出现了第一次亚麻纺织业的兴盛时期。1906年,清政府在黑龙江的兰西、哈尔滨、双城一带进行试种,而且兰西这个地方种植面积最大、质地最优、产量最高。亚麻属亚麻科,别称胡麻,亚麻科、亚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亚麻籽可榨油,油色青绿,燃灯甚明,入蔬香美,秸可作薪,粕可肥田。亚麻经过人类的长期栽培和选择,使它从野生窄叶亚麻进化成具有多种用途的经济作物了。亚麻喜欢凉爽温润气候,同属植物有二百余种,大多是野生植物。亚麻经过人类的长期栽培和选择,目前已经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兰西县亚麻栽培历史悠久,从1937年起引进种植,广大劳动人

4、民和科技人员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原茎产量、纤维质量不断得到逐步提高。1943年,兰西亚麻种植面积达到29200亩。特别是建国后,发展很快,东北纺织管理局指令发展兰西亚麻生产,将其列为重点产麻县,1988年发展到265791亩。每到瓜秋时节,兰西县城的亚麻厂门前送亚麻的车就排起了长龙,都是乡下来送亚麻的农民们。亚麻春天种上一般不用过多的管理,就是怕干旱,遇上春旱就得用车拉水浇。他们从地里把亚麻拨出来,经过晾晒,这个时候一定防止雨浇,打上捆装上车。以前是马车来送,现在全是四轮子或者是大挂车了。兰西亚麻原料厂,史建于伪康德4年(1937年)6月。日本侵略者占领我东北三省以后,为进一步加紧我国实行政治

5、压迫的经济掠夺。日本人派仓到兰西,在县城东刘家窝堡屯东路南建起亚麻厂,面积这708235平方米。生产亚麻纤维,运往外地纺织。1945年,日本投降,国家收回兰西亚麻原料厂。由龙南地区直接管理。可是,把持原料厂的日本人狼狈逃窜时将他们厂内生产技术资料全部带走,一些设备被毁坏,只留下破烂不堪的厂房和残缺不全的陈旧设备。亚麻厂一度处于关停状态。解放后。高为同志担任第一任厂长,亚麻厂于1938年1月正式投产,1966年亚麻厂划归兰西县。当时有职工1287人,有沤麻、制麻、梳麻等十个生产车间。1970年,建立麻棉纺织厂,从哈尔滨亚麻厂进纱,生产亚麻帆布、麻纱、包皮布,有职工78人。到1990年前后,兰西县

6、已办起16个亚麻原料厂,从业人员3636人,固定资产值达992万元,成为乡镇经济的骨干力量。站在亚麻地边上,望去那长高的一片片亚麻,就象绿波奔流的大海。特别是亚麻花开的季节,那一朵朵小花组成金光点点,真是如诗如画!淡兰色的花朵链接在一起,在广袤的平原上波浪起伏,仿佛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大海。亚麻成为兰西县的特色产业,是这里的创收发家主要途径。其实亚麻从种到收、再从收到纺,要经过好多道的工序。前些年,亚麻厂车间里工人紧张劳动的场景令人难忘,他们捂着几乎变黑的口罩,在亚麻堆的烟尘中不停地劳作,有的还要把亚麻浸到水里沤麻。这个过程现在都机械化了,工人的环保条件也改善了很多,效率也大大提升了。黑兰麻纺公司

7、,在兰西城东区路北建厂。当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荣毅仁、时任省长陈雷和地县领导参加了奠基仪式。1984年10月投入生产。这是一家拥有2400工人的现代化纺织厂,是兰西县里最有生命力最有前景的骨干企业,工程技术人员90人,管理人员150人。它的规模仅次五十年代建成的哈尔滨亚麻厂。它的主要设备都是从意大利、法国、苏联等地引进的,生产设备1085台(套),第一期投产的五千锭面积可年产宽幅亚麻布二百万米。总投资4883万元,1988年9月第三期全面开工;又投资6487万元。年生产亚麻纱达到600吨,亚麻细布240万米,麻纱800吨,产品大部销往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新

8、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当年,黑兰麻纺公司年创产值1400万元,利税1150万元创汇400万美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4%,实现利润423万美元。随着乡镇亚麻业不断发展壮大,工人的劳动强度,特别是手轮打麻工人的劳动逐渐增加。劳动环境比较恶劣。1985年,临江镇和远大乡亚麻栈机械剥麻设备分别投产。随后,康荣、平山、燎原、移新等乡镇亚麻厂安装生产,增加了机械剥麻设备,取代了人工手轮打剥。1988年,临江镇亚麻厂研究出“高效快速沤麻法”。到1990年初,兰西城乡已发展了23家亚麻加工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麻城”兰西一度创造了亚麻产业经济的光荣与辉煌。90年代中期。由于政治、经济方面原因,亚麻产品销

9、售曾一度跌入最低谷。生产停滞,工人放假,好端端原亚麻企业几乎破产。亚麻经济一时“断了线”,但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没有丢失。特别是一些高级技术人才并没有外流,成为亚麻产业经济再次崛起、再造辉煌的强势支撑力。2001年,兰西县亚麻业一跃而起,迅速发展壮大,形成规模集团化产业。家庭作坊式亚麻制品工厂车间如雨春笋遍布兰西城乡。亚麻业的发展不仅使兰西县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为这里的工业振兴、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带来了更大活力和美好前景。兰西县将亚麻产业经济定位在“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路子上,创造了“蜂群经济”效应。以资源为依托,以资产和技术为支撑,兰西亚麻产业经济重获市场生机和活力。尤其是兰西人以亚麻节为

10、平台,以省级亚麻大市场为载体,不断壮大经济阵营,拉长产业链条,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神话”!兰西县域内外种麻40多万亩,开辟了“第一车间”,亚麻加工厂企业延伸到许多乡村屯。近两年,兰西年加工亚麻原茎能力达到7万吨,纺纱4.3万锭,织布2300万米,纺织制品达630万套(件),已经真正成为国内亚麻纺织业的龙头老大。兰西已经呈现出链索式发展态势,产品有亚麻纤维、亚麻纱、亚麻坯布、亚麻汽车坐垫、亚麻服装、亚麻工艺品等六大类别,170多个花色品种。亚麻手编加工业蓬勃兴起,乡村各家的炕头上都变成了麻编车间,编成了全民创业的一条致富之路,麻类企业发展到300多家。兰西被中国行业协会授予“中国亚麻之乡”和“

11、全国亚麻名城”;“兰亚”品牌被国家评为黑龙江省著名商标。在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亚麻原产地”和“亚麻绿色用品标识”。兰西县已连续五年成功地举办了“中国(兰西)亚麻节”和“全国亚麻纺织品订货会”,有力地提升了兰西知名度,兰西麻城在全国乃至国外叫响,打出了独具特色的地方品牌,成为呼兰河畔一颗璀璨瑰丽的明珠!之所以兰西麻城越来越火,产品日益走俏,就是因为亚麻的天然优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青睐。亚麻中提炼的纤维以其天然、古朴、稀有、色彩自然而高贵,被誉为:“天然纤维中的纤维皇后”,是现代化新生活的首选高档次高品位绿色佳品!我国中医学专家认为:亚麻服饰的优点,还在于能及时调节人体皮肤表层的生态温度环境,

12、吸收营养和氧气的活动,防止皮肤老化。亚麻纤维制作的产品,具有吸湿、散热、透气、抗菌、防虫蛀、抗静电、不粘皮肤、挺栝大方、粗犷自然的一系列特点。兰西亚麻大市场为南来北往及前来旅游的人们,提供了一处选购亚麻精品感受亚麻文化的最佳商站。兰西县亚麻纺织品,是星级宾馆等级和水平的标志。亚麻布是精装书籍、艺术品、画册,纪念册封面的高档装帧。兰西县突出挖掘兰西亚麻文化的丰富内涵,相继开发了亚麻旅游、亚麻美食、亚麻风情等系列。在全县各地的特色餐馆里,从室内外装饰,到餐饮用品、菜肴造型,到美味名称,都能找到亚麻的影子,突出了兰西亚麻的“金字招牌”。被称为亚麻城的黑龙江省兰西县,曾因出口而陡然繁荣而陡然困顿,被戏

13、称患上了出口依赖症。一度走投无路的兰西人,蓦然发现原来身边就有一个吐纳自如的内需市场。在今年外贸再次突变时,亚麻城却繁荣依旧。 那时候厂子一个接一个倒闭 地处松嫩平原腹地的兰西县,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加上肥美的黑土,非常适合亚麻种植。兰西亚麻纤维程度高、色泽纯正、柔韧性好,是全球为数不多的优质亚麻原料生产基地。 到了上个世纪后期,全县亚麻种植户发展到万余户,种植面积达20多万亩。全县亚麻加工厂达300多家,出口创汇在全省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东方亚麻城也一度名噪海内外市场。 然而,当兰西人沉浸在亚麻带来的繁荣时,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种种原因,国际市场发生突变,一直被称为“纤维皇后”亚麻

14、原料出口受阻,亚麻原料和初加工的麻纱、麻布堆积如山。 紧接着陷入困难的是企业。曾任县亚麻办主任的那成驰告诉记者:“那时真是乱成了一团麻,几乎所有的企业都瘫痪了,接着又一个一个地倒闭了。”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1米亚麻布的成本是19.5元,可卖19块钱也没人要。有位叫李井和的老板办了个厂,以前连续几年都纳税过百万元,好好的厂子眼看着就黄了。 困难接着向城乡每一个角落传导。企业发不出工资,好的也只能发点布代替。乡镇普遍完不成税收任务,干部没钱开工资。农民把亚麻交到厂里,得到的只是白条,成群结队地到镇里、县里上访。在2003年最困难时,数百名情绪激烈的工人打着“我要吃饭”的横幅,到省政府群体上访。

15、那成驰回忆说:“那时干部可遭罪了,一上访干部就得去接,连哄带骗办法用尽,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兰西曾拥有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麻纺厂,因其生产规模大而被不无自豪地称为“5000锭”,当地的姑娘小伙都以能进厂工作为荣。老职工王晓棠回忆说:曾那么红火的厂里突然都找不到人了,不是放假就是去上访了。更让她不堪回首的是,整个兰西县仿佛突然停了下来,原来上下班的人流都不见了。那几年春节时,年货大街显得格外冷清。同样陷入冷清的还有许多家庭,男人纷纷外出打工,夸张一点说,留守的女人想吵架都找不到人。 亚麻产业专家肖云峰说:“这种困难其实一直伴着亚麻生产而周期性出现,只不过是那几年表现得更突出罢了。表面上看,是

16、因为国际市场的周期性变化,但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一个怪现象:那就是兰西人几代人种了70多年的亚麻,除了出口创汇,竟同兰西人、甚至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基本没啥关系。” 对此,兰西县县长王秀平分析说,这是一种因内需缺失而患上的出口依赖症。兰西一直在简单地出口麻原料、麻纱、麻布,当时的工艺水平连亚麻布染色都解决不了,更别说生产适合国人消费的多种产品。患上这种出口依赖症,国际市场打个喷嚏,兰西县经济社会就得感冒发烧。另外,这种内需缺失也严重抑制了产业链开发,一旦国家对外汇不再饥渴,兰西亚麻就找不到定位了。而这种原材料出口,即使在市场好时也就是赚点小钱,在一定程度上,简直就是在卖血。 原来身边就有吐纳自如的内需市场 兰西人在焦虑地寻找出路。“5000锭”厂里有个门卫叫于长富,当时每月工资只有200多元,还经常欠发。心灵手巧的他用亚麻纱下脚料,为自家编了个沙发垫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