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时要明确的几个概念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1649651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时要明确的几个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习《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时要明确的几个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习《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时要明确的几个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习《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时要明确的几个概念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习《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时要明确的几个概念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时要明确的几个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时要明确的几个概念(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时要明确的几个概念余江县教研室 董文化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以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基础物理教育不仅仅是要求学生知道一些物理知识,会做一些物理实验,能解一些物理习题。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养成。物理

2、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认真学习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正确领会其精神实质,是每一位参加新课改的教师必需做好的第一件事。为了进一步学习好物理新课标,在此,本人将新课标学习中的一些常见概念提供给大家,供物理教师们在学习时作为参考。关于素质一、素质指什么?心理学百科全书中把素质定义为“由遗传和先天因素决定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特征”。心理学大辞典中把素质表述为“有机体先天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的特性。” 这两个定义都把素质归结为个体与生俱来的生理特征。研究表明,个体的某些心理特征(如本能)也是先天获得的并可以遗传的。由此,我

3、们可以把素质狭义地定义为“与生俱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或称之为先天素质。随着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先天的生理、心理特征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某一时段形成新的相对稳定的生理、心理特征;这一相对稳定的生理、心理特征又为下一时段的生理、心理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性。由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广义的素质是“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生理、心理特征”,这种特征是先前生理、心理发展的积淀,又为后续发展提供可能性。因此,广义的素质既包括先天素质,又包括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在环境和教育作用下形成的后天素质,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又均可分为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从本质上讲,素质是在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社会环境和教育与个体交互作

4、用而形成的基本的、比较稳定的身心特征。它具有基础性、相对稳定性、结构整合性和发展潜在性的特点。其主要内涵是指“有机体在先天的生理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作用逐渐发育和成熟,并通过实践活动而形成或内化为个体相对稳定的、基本的、具有衍生功能的品质。其主要结构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含思想道德素质)三个维度。其中心理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结构中居于中介地位。它既反映其他素质的发展水平,也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发展。素质是人在参加社会生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稳定的品质。它指的是人的整体品质,是各种品质形成的一种结构。它包括四种基本素质:一是思想道德素质(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公民意

5、识行为规范等);二是科学文化素质(包括掌握科学科研部,掌握运用和更新知识的科学方法,以及热爱科学、尊重科学,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科学意识和奉献、创新、协作、求实的科学精神);三是身体心理素质(包括健康的体质,基本的活动能力和对环境适应能力以及智力因素的发展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四是劳动技能素质(包括劳动态度,生产基本原理的了解和基本的劳动技能)。狭义的素质:是指人生来具有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指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解剖生理特点和感觉、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特点。狭义的素质主要是由遗传或其他先天的因素决定的。广义的素质:人在从事活动前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的品质,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

6、身体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二、心理素质的含义心理素质是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在心理学中,我们称之为心理发展的水平。所谓心理素质是指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心理倾向和心理发展水平。心理素质作为一个普遍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就其内涵而言,心理素质所反映的是人在某一时期内的心理倾向和达到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人进一步发展和从事活动的心理条件和心理保证。就其外延而言,心理素质是人们所有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活动结果。心理素质在素质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中心位置,心理素质是素质的核心,是一种核心素质;心理素质在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心理素质是第一素

7、质。根据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对现代素质涵义的理性思考,认为心理素质“是以生理条件为基础的将外在获得的各种经验和影响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性的,并与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这一定义体现了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条件,包含了心理素质稳定的、基本的、衍生的基本特点,揭示了心理素质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结构的自组织系统。心理素质它包括认知素质与才能素质:智商、认知能力(注意力、感知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才能(知识、技能、熟练、创造力);需要层次与动机品质:本能、欲望、意愿、兴趣、爱好、志向、理想、信念;气质与性格:气质、情绪、情感品质、态度、行为方式、性格和意

8、志;自我意识与个性心理品质。三、什么是科学素质?科学素质是指“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具备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以及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判断、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 2003年一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表明,目前我国达到公民科学素质标准的人口比例为2%,而美国两年前就达到了17%。另据近期一项同日本、美国、欧盟15国的比较调查显示,我国公众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了解程度均为倒数第一。科学素质,是指一个人具有用科学观点认识和描述客观世界的能力,具有在科学方法的启示下养成的科学思维习惯,具有从公民角度处理与科技问题有关事务的能力。具有科学素质的国民,能够理解大众传媒报道的一般科技信息的内涵和价值,能

9、够对社会生活中遇到的科技问题做出合理反应。四、教师素质教师素质是教师先天条件与后天教育培养而发展起来的基本品质的合金,包括相互渗透、彼此促进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政治素质(爱党、爱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素质(豁达大度,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能与人为善,搞好合作共事关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

10、;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生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江泽民主席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有这样一句:“希望我们的教师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严谨笃学、与时俱进、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这是党和政府对人民教师给予的厚望。关于科学、科学精神、民族创新精神一、科学是什么? 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狄慈根指出:“科学就是通过现象以寻求真实的东西,寻求事物的本质”。科学的对象是客观世界。承认对象的客观实在性,避免主观任性,是科学认识的前提。科学的发展得益于辩证

11、的科学精神。二、科学精神的含义 科学精神是与科学直接联系在一起的。科学既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各个领域事物的具体规律性知识的理论体系,又是探索世界奥秘和追求真理的科学实践和认识活动。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科学精神不同于具体的科学知识,前者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观条件,以及凝结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科学精神也不同于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前者属于更高层次的方法论原则或探求真理的精神境界。科学精神是科学认识活动主体的内在的精神要素,它受制于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科学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特征,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

12、识:1、追求认识的真理性,坚持认识的客观性和辩证性,是科学精神的首要特征2、崇尚理性思考,敢于批评,是科学精神的突出特点3、以创新为灵魂,以实践为基础,是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4、科学精神渗透着人文精神,包含着价值目标科学精神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逐渐形成和不断发展的一种自觉崇尚科学的精神状态。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中遵循和运用的以科学为基础的各种方法和手段的总称。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精髓,是判别科学与非科学的准绳,是科学知识的真理性、科学方法的有效性的根本保障。科学精神对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决定性意义。三、民族精神与民族创新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生成、发展演化过

13、程中逐渐积淀下来的民族生存哲学,是一个民族得以存在、生存和延续的灵魂,亦称民族意识;而民族创新精神则专指民族精神中积极追求真理,不惧邪恶,求真、求善、求美、求新的精神气质。民族创新精神是民族精神中的最优秀品质,是表征民族文化活性的关键特征。关于教育一、我国的教育方针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81年,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1995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

14、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十六大报告对党的教育方针有新的发展:一是提出了新观点,第一次把“为人民服务”纳入教育方针,写到教育的旗帜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人文关怀精神;二是明确了新要求,突出强调教育要努力促进人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教育不仅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更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走与经济社会相结合的道路。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十六大对党的教育方针的

15、新表述,既和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基本方针一脉相承,保持了连续性,同时又反映了时代的新要求,注入了新的内涵。二、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也就是说,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 素质教育是以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整体素质优化的人才为

16、目标,以促进个性发展、塑造健全人格,使各方面知识和能力平衡协调发展为教育宗旨,并以此确立教育内容,设计教育课程,选择相应的教育方法,以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为主要质量评估标准的教育体系。素质教育有以下特点: 1、教育功能的前瞻性。 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它重视培养真正的受教育者身上长期起能动作用的品质,从而使受教育者适应未来工作学习的需要,适应新世纪的挑战。2、教育对象的整体性。素质教育重视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是面向整体,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使所有受教育者都得到发展,从而提高国家整体人力资源的水平。3、教育内容的基础性。突出表现在突出内容的全面,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突出内容的精要,要求内容精炼,重点突出,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最重要、最基本、最有用的东西;突出内容的内化,要使学习过程成为学习内容内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