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教育现状与思考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1644754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教育现状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教育现状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教育现状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教育现状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教育现状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教育现状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教育现状与思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杭州市化学会2008年年会 论文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教育现状与思考邱新德朱明彭浙江省杭州萧山区第六高级中学311261e-mail: 【摘要】两年的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如学生在学习了实验化学后有些常用的仪器不认识,实验还是做不好,甚至连实验报名不会写;酯的水解难倒了一大片学生;有数据的题目把数据放在一边,一道计算题出现20种答案;多数学生在“答案”面前成了弱势群体,以至于碰到稍有不确定的情况就不动笔,一些漂亮作业掩盖了真实的过程,本文从这些现状的背后,探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并加以改进,摆脱单一的新课加作业的教学困境,帮助学生从弱势状态走出来。【关键词】过程积极科学态度效果量化一、问

2、题的提出以下是一位学生的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的全部内容:本次实验没有做成功,原因有很多。首先,对滴定管的操作不熟悉,在滴定过程中,滴定管没有调零就开始滴定,而且在加碘水不够时再添加碘液,这样的操作是十分不正确的,然后是做实验不够谨慎,总丢三落四,第一次滴定没往锥形瓶中加淀粉溶液就开始滴,导致一次滴定失败。其次是滴定的速度没掌握好,没有做到逐滴滴加,使锥形瓶中颜色变化过快,导致不能找到临界点,还有就是所用的饮料,到底部时都是果粒,悬浊液使移液管难以吸液。与其说是化学实验报告还不如说是“随笔”。滴定的实验操作的确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实验,在些实验之前我已经安排做过两次中和滴定实验,这位报告

3、人还是学习态度与成绩均不错的学生,但“滴定管没有调零就开始滴定”多少有些让人意外,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困难,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分析以及解决这些问题、完成化学教育目标是当务之急。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思考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1课程的基本理念把“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放在第一的位置,由过去只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到关注情感与价值观,把科学与人文进行融合,既是非常理性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作为一所省三级重点中学,新课程实施两年的过程中,实际的化学教育教学中碰到了

4、什么样的困难?教学效果怎样?本文拟就新课程实施过程的高二化学中案例,分析化学教育教学中行为所产生的效果,力图发现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便对教学作出及时调整。(一)作业中的问题与思考1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解酯的水解在教师的印象中是难度不大的内容,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完成了酯的水解教学任务之后,并安排了一节课对酯的水解进行复习以及多种酯的水解。为了检验效果,在30分钟时间内写出下列16种酯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化学方程式。结果统计如表一所示:表一:16种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方程式答对情况班级人数上交答对平均个数全对答对10个以上未交全错5041人5.72人9人9人8人答对率只有35.6%,答对10个

5、(占62.5%)的人数只有18%。酯分子引入醇羟基或酚羟基用作干扰项,以进一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36%的答对率显然是比较低的,反映出多数学生需要足够的时间对所学内容进行记忆、理解,综合应用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从老师的角度来讲,给那些理解不到位的学生提供帮助、以及对学生的信心培养是十分重要的。2白色棉球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下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A黄绿色橙色蓝色白色B无色橙色紫色白色C黄绿色橙色蓝色无色D黄绿色无色紫色白色作业中,有52%人的选择了有无色棉球的选项。经常会有一些无色物质被

6、描述成白色,是因为这些无色物质颗粒时表面上反光造成的,的确是一个容易出错的问题。而白色棉球变成无色,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可以说是学生的观察能力不足,对物质的性质的认知欲不强,对实验也没有什么真正的兴趣,也可以说学生没有在他们得到的结果或结论上作反思,如果自己能回头审视这些结果,自己就能发现问题。也就造成了在发生错误时,许多人选择了专心等待老师去帮他们解决问题,而不是自己主动解决。让学生去做实验,让学生去感受,而不是代替学生去感受。对于教师来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自己去做,放手让学生去做已经迫在眉睫。3漂亮作业中掩盖的问题现在使用的教辅书籍中,习题都附有答案。当批改这些作业时,一次又一次

7、发现与标准答案一样的作业。这些看起来很好的作业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好的收益,他们的考试分数总是比那些独立完成、作业显得并不干净整洁同学要低20分左右。多数学生选择把作业写得很漂亮,有的是因为有些教师“不允许犯错误”,也有是因为学生认为作业做得不好看“没面子”,所以很自然地选择了把错误掩盖起来的做法,有的边做边对答案,有的选择与邻座对答案,也有因为怕犯错误不敢下笔的现象,透明胶的使用频率相当高。把错误掩盖起来之后,等于拆除了这个成功的阶梯,也破坏了与老师沟通的桥梁,结果一而再、再而三地错失主动纠正错误的机会,更失去了在关键时刻作出判断的勇气。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作业存在如此多的问题?我在平时的教学以及辅

8、导化学竞赛的过程中,我也做了大量的省级竞赛用的试题,正确率很难高出90%。老师可以出错,学生为什么不可以出错?在拥有全部答案与充足准备的前提下,绝大多数学生在老师面前就是弱势群体:能力不足、知识不全面、缺乏信心,在做作业时无法选择题目的难度、数量甚至缺乏做作业的时间,导致恶性循环。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所发生的错误,在困难面前鼓起勇气,从错误中获取新的能力,在感受中提高,清除“不会做”的落后观念。(二)对答卷的解读远比对分数的关注更有意义。分数的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甚至有向“控制人的工具”的方向发展。在一次次的低分面前,学生选择了放弃,更不用说去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分数偏低的学生

9、很容易陷入学习的困境。如果能将分数放在一边,答卷中的真实信息才会显现出来,尤其是那些答卷中的错误,无疑是指导教学的最具价值的信号灯。透过对这些信息冷静分析,找到教学过程中的缺陷,把对学生的指责变成老师改变教学方式的依据,从而提高教学效益。1、一道出现的20种答案的试题2007学年杭州市第一学期高二理科化学测试卷第28题:硫化钠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制备硫化钠的反应原理可用反应式:Na2SO4(s)H2(g) Na2S(s)H2O(g) 表示,已知该可逆反应在1100时达到平衡,并保持反应器内恒温恒容。试回答下列问题:(4)若初时加入的Na2SO4是2.84g的平衡转化率为45%,则达平衡时

10、该反应器内固体的总质量是。计算式为:2.84g55%2.84g45%=2.26g52人的统计结果:答案包括了从0.1613.62共计20种,做对的8人,答对率为15.4%。考试中出现20种答案。虽然计算题对多数学生来说一直是个难点,但这道试题的分析过程与数据计算的绝对难度均不大。这样低的正确率反映出多种原因。一是分析过程、独立思考的缺失,二是对数据处理的观念不够,三是学生平时对计算器的依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提倡的“合作式学习”与独立完成作业并不矛盾,合作式学习是过程中相互交流,是在自己的成果展示的基础上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而不是简单的结果共享。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差是一个不争的事

11、实,如果缺乏对数据观察与应用,许多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就会成为永远的秘密。大量的解题并没有提高学生对于数据分析与处理,有些时候大量的作业使得学生失去耐性,甚至是放弃。2007学年杭州市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考试中,其中第18题与27题值得关注,表二与表三是选取一个班级中分数在4079之间的40人统计结果。2、有数据却不使用的计算题第18题:将0.1mol/L1的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从常温加热到80,溶液的pH不变的是ANaCl BNaOH CH2SO4 DNH4Cl表二:第18题答案选项统计选项ABCD人数28534答对率仅为7.5%,远低25%的随机概率,选B、C、D的人数相近,说明

12、选中正确答案C还带有猜测的可能性。从考试后的调查到的情况来看,学生错选答案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进行相关计算(或估算),由此可见导致错误的原因并不是这些计算的难度有多大,而是对于用数据来处理问题的观念有欠缺。如果再从计算的角度来看,氯化钠溶液物pH取决于水的电离,而水在80时Kw增大,导致c(H)增大,pH减小,即通过简单计算就可以排除A选项,而此题中选A选项的人最多。就这道试题本身来讲,学生没有在平时的练习中做过也是被公认的原因之一。没有做过的试题做得不好,说明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急待提高。题目中的数据不用或用不上,反映出学生对化学的基本方法掌握还有相当的距离。在强调学法指导的今天,老师究

13、竟在什么场合、什么时候给过什么样的学法指导或方法指导?3、“马桶漏斗”第27题的第1小题是回答抽滤装置中的仪器名称。表三:写抽滤装置中的仪器名称统计答对人数答对率其他答案布氏漏斗2870%布什漏斗、马桶漏斗抽滤瓶718%支口瓶、侧支锥开瓶安全瓶1230%双口瓶布氏漏斗由于名称与形状都很特别,课堂上学生对其兴趣盎然,填对的人最多,吸滤瓶、安全瓶平时不用,练习中几乎没有出现,答对率特别低。从错误答案来看,不少人是根据其形状自己命名的,也有人记不清吸滤瓶、安全瓶到底是哪一个,结果两个空填上一个名称。学生对基础内容的掌握是难以让人满意的,这种情形反映出现在的教学还没有走出应试的阴影,甚至到了连基础知识

14、还没有理解,就开始了题海漫游。在一次平时的检测中,要求写出Ag2S浓度积常数的表达式答对率15.4%,PbCl2溶解平衡表达式答对率27.5%,这些信息证实了学生忽视了对基础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是大量良莠不齐的教辅书籍影响了教学,还是教师在借教辅书籍给自己减负?(三)化学教学中“小问题”的思考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往往被当作“小问题”看待,当这些仔细审视这些问题的时候,却发现问题并不简单。1“醇羟基”与“酚羟基”羟基有“醇羟基”与“酚羟基”之分,“醇羟基”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酚羟基”是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不少学生分不请“醇羟基”与“酚羟基”,导致无法分清哪个羟基要与氢氧化钠

15、溶液反应,也区分不出醇的同系物和酚的同系物。对规律的认知和对规则的遵循对于学习化学十分重要。醇与酚的区分要通过规则,而醇羟基与酚羟基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是客观规律。有学生认为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要记的内容太多”,这显然是没有对化学中的规律缺乏必须的认知、对规则的缺乏理解所形成的误解。引导学生对化学规律的认知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事情。除了给学生解答试题外,还有什么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化学中繁多的规律与规则?2公开课上的意外在化学平衡的移动的公开课上,为了从化学反应原理2图2-21(见图一)中的数据变成直观的坐标图,我给学生每人两张已标明变量的坐标纸:一张是温度与氨物质的量分数的关系图,一张是压强与物质的量分数的关系图,学生只要把表上的数据在坐标上描出来,连上线就可以。表上一共16个数据,每四个数据可以连成一条线。图一不同温度、压强下,合成氨平衡体系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H2和N2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31)在学生绘制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