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讲解.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601581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PPT 页数:176 大小:7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10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讲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6页
201610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讲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6页
201610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讲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6页
201610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讲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6页
201610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讲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10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讲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10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讲解.ppt(1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贯彻实施和评价,2016年10月,2,目录,文件 最终成果 内控操作步骤 附录,3,文件,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通知 财会201221号 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关于加强财政内部控制工作的若干意见 财监201586号 财政系统内部 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 财会201524号 必须于2016年底前 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财会201611号),4,文件,关于印发关于本市贯彻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沪财会201352号 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共同制发 关于转发财政部关于开

2、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沪财会201643号 2016年11月30日前报送内控基础性评价工作总结报告,5,最终成果,内部控制的目标: 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 合理保证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 合理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 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6,最终成果,有效设计: 一本内控操作指引 一套内控制度 一套系统 有效执行:,7,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框架结构,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总 则,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内部控制基本原理,内部控制实际应用,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组织、机制、关键岗位和人员、信息技术,预算业

3、务,收支业务,政采业务,资 产 管理,建设项目,合 同,内部监督,外部监督,8,一本内控操作指引,引言 风险识别与分析 单位层面内控: 组织、机制、关键岗位和人员、信息技术 预算业务控制 业务分析 业务控制,收支业务控制 政府采购业务控制 资产管理业务控制 建设项目控制 合同业务控制 自我评价和内部监督,9,一本内控操作指引,细分六大业务 单个业务控制: 业务描述 业务的主要风险 控制要求 主要控制环节和关键岗位 业务流程 控制措施,10,一套内控制度,不是法律法规的堆砌 是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有关的集合 非经济类制度不要含在里面,11,内控步骤,划清范围 确立执行人 确立组织架构和责任体系 梳

4、理法规 梳理业务流程 明确业务环节 梳理经济活动岗位,分析经济活动,确定风险点 确定控制点 确定控制措施 编制操作指引 建立一套管理制度 执行并不断优化 自我评价和内部审计 基础性评价,12,划清范围,内部控制定义: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13,划清范围,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风险管控 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活动 经济活动 非经济活动专业业务活动 经济活动是行政事业单位共有的业务活动 内控规范暂定位于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 经济活动一般涉及使用或配置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 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

5、同管理等6项业务,14,划清范围,总结:控经济活动 太复杂 经济活动: 单位层面 业务层面:预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建设、合同,15,划清范围,固定资产业务流程 流程控制简要说明 固定资产业务控制风险点及控制措施,16,确立执行人,内控的适用范围 单位内控的执行主体,17,内控的适用范围,适用主体: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 1、党的机关 2、人大机关 3、行政机关 4、政协机关 5、审判机关 6、检察机关 7、各民主党派机关 8、人民团体 9、事业单位(不包括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的生产经营单位),18,单位内控的执行主体,单位负责人: 第六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

6、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领导小组: 一般由单位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财务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 领导小组成员: 内控规范第十三条规定:单位应当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同时,应当充分发挥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政府采购、基建、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牵头部门一般设在纪检部、办公室、财务部或内控部,19,单位内控的执行主体,风险评估工作小组: 由单位领导任组长 由内控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的负责人任副组长 由财会、资产管理、采购、基本建设、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或岗位抽调关键工作人员或技术专家作为工作组成员 其他人员: 全

7、员参与,20,确立组织架构和责任体系,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 组织架构 重大事项的议事机制 制度建设和流程控制 信息化管理 单位内部责任体系 部门设置 内部控制不相容岗位设置 岗位职责与分工 岗位职责 授权审批 人员管理,21,了解组织结构,某行政单位,内设机构,直属机构,派出机构,事业单位,。,。,。,。,。,。,。,。,。,。,。,。,。,。,。,。,22,建立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 3个方面,(一)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牵头部门 牵头部门?财务部门? 内控规范第十三条规定: 单位应当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同时,应当充分发挥财会、内部

8、审计、纪检监察、政府采购、基建、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23,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牵头部门,单位负责人在内部控制中应当发挥的作用 单位负责人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体系的运行、内部监督管理三个方面发挥领导作用,承担总责任 但并不意味着要求单位负责人做到亲力亲为,而是通过建立工作机制和内部授权等不同方式,具体由其他工作人员落实 会计法第五十条规定:“单位负责人,是指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代表单位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24,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牵头部门,其他工作人员在内部控制中应当发挥的作用 理由:内控实施应遵循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内部控

9、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即: “两个全面” 范围上:全面 流程上:全过程 人员上:全员参与,25,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牵头部门,其他工作人员在内部控制中应当发挥的作用 学习内控规定 制定内控管理制度 落实单位负责人的内控指示 通过信息系统执行内控要求 遵循内控制度和程序,严格执行内控要求,全员参与内控机制,26,建立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 3个方面,(一)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牵头部门 (二)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积极发挥相关部门或岗位的职能作用 财会、政府采购、基建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等部门 (三)充分发挥单位内部审计、纪检

10、监察部门的职能作用,27,建立内部控制的工作机制 3个方面,(一)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相互分离 过程分离 岗位分离,28,建立内部控制的工作机制 3个方面,(一)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相互分离 岗位分离 不相容岗位:是指从相互牵制的角度出发,不能由一人兼任,否则可能发生弄虚作假,且能掩盖舞弊行为的岗位,29,岗位分离,不相容岗位分离机制的设计原理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无意识地犯同样错误的可能性很小 有意识合伙舞弊的可能性也低于一人舞弊的可能性 内部牵制核心思想:经济业务或事项的处理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总揽全过程 内容:人员牵制、记录牵制、物理牵制、程序牵制 方式:横

11、向牵制、纵向牵制,30,岗位分离,一是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 二是明确划分职责权限, 三是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 四是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通常可分为事项申请、审核审批,业务执行(经办),信息记录,以及内部监督(稽核检查)等岗位,31,确立组织架构和责任体系,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 组织架构 重大事项的议事机制 制度建设和流程控制 信息化管理 单位内部责任体系 部门设置 内部控制不相容岗位设置 岗位职责与分工 岗位职责 授权审批 人员管理,32,梳理法规,适用于本单位业务的所有相关法规 经济类 业务类,33,梳理业务流程,根据单位“三定”规定,通过组织相关

12、人员包括邀请外部专家对单位的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构成经济活动的各项业务进行调研和访谈,既包括业务层面的组织机构设置,还包括业务层面本身的各项业务流程,对各项业务特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明确各项业务的目标、范围和内容,34,梳理业务流程,内控目标: (一)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 (二)合理保证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 (三)合理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四)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 (五)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结论:各项业务目标内控目标,35,梳理业务流程,预算编制业务的控制目标 1程序规范:预算编制程序要遵循集体决策的原则 2内容完整:涉及收入支出的

13、各个层面; 3项目细化:将所有收入、支出因素都考虑进来,编制科学、合理、清晰、量化的项目绩效目标; 4数据准确:预算所涉及的项目数据应真实准确; 5方法科学:在考虑预算编制因素时,需要进行科学的测算; 6编制及时:在预算年度开始前,形成预算草稿。 预算编制过程中内部各处室间沟通协调充分,实现预算与资产配置相结合、与具体工作相对应,根据工作计划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36,预算控制目标,37,预算控制目标,38,资金收支控制目标,39,政府采购控制目标,40,政府采购控制目标,41,资产控制目标,42,建设项目控制目标,43,合同控制目标,44,合同控制目标,45,明确业务环节,由于

14、单位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其业务流程往往需要划分若干个业务环节,将业务控制的总体目标进行分解,并在不同的组织机构之间对业务环节的职责和分工进行明确,以有利于单位业务有序开展并做到权责清晰,46,明确业务环节,按照业务实现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将各个业务中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融入到业务流程中的每个业务环节,细化业务流程中各个环节的部门和岗位设置,明确其职责范围和分工 将预算业务按照预算的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可以分为预算编审、预算批复、预算执行、决算与绩效考评等主要业务环节,并在各个业务环节中确定预算业务管理决策机构、预算业务管理工作机构和预算业务管理执行机构的工作机制,47,明确业务环节,6

15、大业务按各单位业务可以拆分成N个大项M个子项 预算业务: 预算编制 预算执行 预算调整 决算 绩效评价,48,明确业务环节,收支业务控制 基本支出 项目支出 支出费用报销 会计核算,49,明确业务环节,采购业务控制 购置货物 购置服务 购置工程(含基本建设),50,明确业务环节,资产控制 现金 备用金 银行账户 票据 固定资产 合同控制 建设项目控制 注意:根据单位业务性质来分类,还可以再细分为三级,51,预算编制流程,52,53,了解经济活动管理结构,预算业务管理 收支业务管理 采购业务管理 资产管理 建设项目管理 合同管理 纪检监察 内部审计,负责业务工作的部门或岗位,部门内人员组成、各岗

16、位的职责,目前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情况,54,梳理经济活动岗位,岗位不仅限于财务岗位 梳理不相容岗位 梳理AB岗位 岗位角色,55,分析经济活动,确定风险点,内部控制的基本思想就是在业务梳理的基础上,对单位的内部与外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应对和控制。 在明确各单位的业务范围和业务环节后,单位可以具体界定内控的对象,要继续对单位经济活动中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 难点:风险识别和分析,56,风险识别,风险: 通常是指潜在事项的发生对目标实现产生的影响 经济活动风险: 表现为经济活动的实际结果与内部控制目标之间的差异程度,57,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对单位面临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进行梳理、汇总,形成风险点清单 风险识别需要对单位的经济活动的管理现状进行全面摸底,而且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58,风险识别,单位层面: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