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间粘附分子1、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1573879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PDF 页数:46 大小:38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间粘附分子1、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细胞间粘附分子1、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细胞间粘附分子1、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细胞间粘附分子1、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细胞间粘附分子1、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胞间粘附分子1、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间粘附分子1、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细胞间粘附分子1、C反应蛋白与2型 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 内科学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内分泌与代谢病) 硕硕 士士 研研 究究 生生 卢曙芳卢曙芳 导导 师师 沈建国沈建国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研究背景和目的研究背景和目的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正逐年上升,糖尿 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大血管病变是 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与非糖尿 病人群相比较,糖尿病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症的患病率较高,发病年龄较轻, 病情进展也较快。有资料显示,与年龄相匹

2、配的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人 群的心血管病变死亡率增加 5 倍。 细胞粘附分子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CAMs) 是在细胞表面表达的具有介导细胞之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糖 蛋白,多种细胞能表达 CAMs,如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白细胞等。近年 来,关于 CAMs 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备受关注,认为高表达的 CAMs 在单 核细胞粘附到血管内皮这一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动脉 内皮损伤引起内皮细胞表面粘附性改变,表达粘附分子,促进单核细胞粘附, 迁移进入内皮下层。Jude EB 等近来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已检测到 CAMs 的 表达

3、,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 E-selectin 被认为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关。前瞻性研究表明 ICAM-1 与动脉粥样硬化及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冠心病的进展有关。但目前关于 ICAM-1 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研究较少。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是一种急性 期蛋白。在已经提出的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假说中,CRP 被认为是致动脉粥样硬 化的一个危险因素。目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与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往

4、往存在着共同的前期因子,即“共同土壤” 。是否 CRP 也可能 为导致 T2DM 发生和发展为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子? 不断有证据表明, 颈动脉粥样硬化反映了全身主要血管区域的总发展趋势, 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了解颈动脉增厚的程度及斑块形成的情况,作为观察 冠状动脉及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 “窗口” , 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为此我们设计了本实验,分别用免疫散射比浊法、ELISA 法对 55 例 T2DM 患 者测定了超敏 CRP(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血清可溶性细 胞间粘附分子 1 (soluble intercel

5、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水平,并用 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增厚的程度及斑 块形成的情况,探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与 sICAM-1、hs-CRP 等的关系,旨在 弄清以上因子是否可作为评价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参考指标。 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和方法 T2DM患者组55例,系2003年10月至2004年6月绍兴市人民医院住院病人, 诊断符合1999年WHO标准,病程不足1个月至14年,血糖水平在5.3-20mmol/L, 所有糖尿病患者抽血样前均没有接受胰岛素治疗。根据动脉粥样硬化判断标准 (

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颈动脉的内膜增厚或斑块形成) , 进一步把入选的 T2DM患者分为二组, 即T2DM动脉粥样硬化组与T2DM不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组, 二组间病程、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对照组25例,系正常体检者。以上2组间年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龄、性别无显著差异。研究对象排除标准:伴有感染性疾病;伴发恶性肿瘤; 伴有自身免疫病;伴有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血尿常规检查异常;伴 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每位研究对象询问病史,接受全身体格检查,到院休息20分钟后,测血压。 计算体重指数BMI,公式为BMI=体重(Kg)/身高(m2) 。做血、尿常规,血生 化、胸片、腹部B超、心超、颈

7、动脉B超、肌电图。所有研究对象晨空腹采肘正 中静脉血5ml,于2小时内离心3000r/min 10min,分离血清,置-70保存,待测 sICAM-1。同批血样品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hs-CRP。 颈动脉超声检查方法及判断标准:应用美国生产的HP5500型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7.5-10MHz。首先取平卧位,头部偏向检查对侧,充分暴露颈部。取颈 总动脉远端,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分叉下方1.0cm处测定颈总动脉IMT, IMT 1.0mm为内膜增厚;颈动脉系统的任意一个血管节段,存在突入管

8、腔内的回声 结构,局部IMT1.2mm判为斑块。 主要实验室检查项目:超敏CRP,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仪器采用美国德 灵公司BN-,用原装超敏CRP试剂盒;sICAM-1,ELISA法测定,试剂盒购自 法国DIACLONE公司。 统计方法:本课题所用数据,均以( xs)表示。统计学方法采用 t 检验、 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 、单因素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 所有统计用 SPSS 11.5 统计软件完成。 研究结果研究结果 1. T2DM无动脉粥样硬化组(B组) 、T2DM动脉粥样硬化组(C组) 、健康对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照组(A组)的临床资料 B 组 BMI(2

9、4.02.8 kg/m2)和 C 组 BMI(24.92.4 kg/m2)显著高于 A 组(21.82.0 kg/m2) ,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但 C 组和 B 组间无统计学差 异;B 组 SBP(134.215.7 mmHg)显著高于 A 组(125.812.4 mmHg) ,差异 有显著性,p 值为 p0.05, C 组 SBP(145.615.6 mmHg)显著高于 A 组,差 异有极显著性, p0.01,C 组与 B 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B 组 TG (1.860.86 mmol/L)显著高于 A 组(1.140.39 mmol/L) ,差异有极显著性, p0.

10、01, C 组 TG (1.700.80 mmol/L) 显著高于 A 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但 C 组和 B 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B 组 HDL-c (1.230.33 mmol/L) 和 C 组 HDL-c (1.290.39 mmol/L)显著低于 A 组(1.800.41 mmol/L) ,差异有极显著性, p0.01,但 C 组和 B 组间无统计学差异;B 组 LDL-c(2.810.80mmol/L)和 C 组 LDL-c(2.910.86mmol/L)显著高于 A 组(2.380.55mmol/L) ,差异有显 著性, p0.05, 但 C 组和 B 组间无统计学差

11、异; B 组 FBG (11.943.75 mmol/L) 和 C 组 FBG(11.584.19mmol/L)显著高于 A 组(4.610.57mmol/L) ,差异 有极显著性,p0.01,但 C 组和 B 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B 组、C 组、A 组间年龄、性别、DBP、TC 水平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 2. T2DM无动脉粥样硬化组(B组) 、T2DM有动脉粥样硬化组(C组) 、健康 对照组(A组)的血清hs-CRP、sICAM-1水平 B 组 hs-CRP(2.442.14mg/L)和 C 组 hs-CRP(3.494.03mg/L)显著高 于 A 组(0.850.80mg/L)

12、 ,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但 C 组和 B 组间无统计 学差异; B 组 sICAM-1 (336.9344.27 ng/ml) 和 C 组 sICAM-1 (378.1643.39 ng/ml) 显著高于 A 组(259.7060.14 ng/ml) ,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C 组与 B 组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比较,差异亦有极显著性,p0.01; 3. T2DM 无动脉粥样硬化组(B 组) 、T2DM 有动脉粥样硬化组(C 组) 、 健康对照组(A 组)的 IMT 值 C 组 IMT(1.320.29mm)显著高于 A 组(0.650.14mm)及 B 组(0.72 0.

13、19mm), 差异有极显著性, p0.01, B 组与 A 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4. T2DM 组和健康对照组(A 组)的临床资料 T2DM 组体重指数 BMI (24.42.7kg/m2) 、 收缩压 SBP (138.716.5mmHg) 、 甘 油 三酯 TG(1.790.83mmol/L) 、 高 密 度 脂 蛋 白 胆 固 醇 HDL-c(1.26 0.3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2.850.82mmol/L)、空腹血糖 FBG (11.803.90mmol/L)水平与 A 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二组间年龄、 性别、DBP、T

14、C 无显著差异。 5.T2DM 组和健康对照组(A 组)的血清 hs-CRP、sICAM-1 水平 T2DM 组血清 hs-CRP 水平为 2.853.03mg/L,A 组 hs-CRP 为 0.85 0.80mg/L,二组间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 T2DM组血清sICAM-1水平为353.4248.05 ng/ml, A组sICAM-1为259.70 60.14 ng/ml,二组间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 6. T2DM 组和健康对照组(A 组)的 IMT 值 T2DM 组 IMT 值为 0.960.38mm,A 组 sICAM-1 为 0.650.14mm,二组 间比较有

15、极显著差异(p0.01)。 7. 单因素相关分析表明 sICAM-1 与 其 它 各 因 素 的 相 关 分 析 表 明 血 清 sICAM-1 与 hs-CRP(r=0.267,p=0.048)、 SBP(r=0.266,p=0.050)、 DBP(r=0.291, p=0.031)正相关, 与年龄、BMI、TC、TG、HDL-c、LDL-c、FBG无显著相关性。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8.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在T2DM病人中,以IMT作为应变量, sICAM-1、TC、TG、HDL-c、LDL-c、 FBG、hs-CRP、BMI、SBP、DBP、年龄作为变量,用多元逐步回归筛选变量

16、, 按=0.05水准,变量sICAM-1、hs-CRP、SBP逐个被选入模型。sICAM-1的标 准化回归系数1为0.313(P=0.011) ,hs-CRP的标准化回归系数2为0.283 (P=0.019) ,SBP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标准化3为0.253(P=0.036) 。按标准化回 归系数分析,对颈动脉IMT的影响程度依次为sICAM-1、hs-CRP、SBP。 结结 论论 1. T2DM患者血清sICAM-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 ;T2DM动 脉粥样硬化组较T2DM不伴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sICAM-1水平明显增高 (p0.01) 。 2.T2DM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 ;T2DM动脉 粥样硬化组较T2DM患者不伴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hs-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sICAM-1、hs-CRP、SBP是影响糖尿病病人颈动脉 IMT增厚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以sICAM-1水平影响程度最大。 【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