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危机和自杀预防讲义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111573809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心理危机和自杀预防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大学生心理危机和自杀预防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大学生心理危机和自杀预防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大学生心理危机和自杀预防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大学生心理危机和自杀预防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危机和自杀预防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危机和自杀预防讲义(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季伟华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讲座内容,第一部分:大学生心理危机概况 第二部分: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 第三部分: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 第四部分:有关危机的错误认知,他们也曾经患过抑郁症,他们也曾经患过抑郁症,第一部分,大学生心理危机概况,青少年危机相关数据,自杀是1534岁年龄组死亡的首要原因,该年龄组的自杀死亡率为每十万分之26.04。 1335岁年龄组中,有40.1%的学生曾经有过自杀意念。 1335岁年龄组中,有15.3%的学生曾经有过强烈自杀意念。 1335岁年龄组中,有9.2%的学生曾经有过强烈自杀企图。 1335岁年龄组中,有3

2、.9%的学生曾经有过周密自杀计划。 1335岁年龄组中,有1.7%的学生曾经写过自杀遗嘱。 1335岁年龄组中,有10.5%的学生认为一旦想自杀可以随时获得相应自杀手段。 1335岁年龄组中,有13.9%的学生认为一旦自己决定自杀,自己有实施自杀行为的勇气和能力。,其它危机相关数据,中国自杀每年总人数25万左右。 全人口总自杀率为每十万分之23.23。 中国的自杀主要发生在农村,而且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其中女性自杀率为每十万分之25.85,男性自杀率为每十万分之20.70。 自杀手段前三位依次为服毒、上吊和高处跳落。,第二部分,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

3、。发达国家抗抑郁剂的终生使用率达95%左右。 自杀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80%的自杀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及其他精神障碍。自杀是可以预防和干预的。,抑郁症 (Major Depression),一种严重的情感障碍,患者情绪低落、思维消极、悲观,有显著无助感、绝望感体验,并伴有注意力集中困难、记忆力及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等症状。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情感性精神障碍,属重性精神疾病范畴。发病原因与脑内神经递质代谢严重障碍有关。因此,发作期必须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不建议做心理治疗。缓解期,依然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抑郁症 (Major Depression),抑郁发作以心境

4、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 症状标准 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 1 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 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3 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 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5 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 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 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 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 性欲减退 。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 1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抑郁症症状特点,4个特点、

5、9大症状: 抑郁情绪 快感缺乏 (兴趣、快乐丧失) 四大生理症状 (睡眠障碍、食欲或体重下降、疲劳、反应迟钝或易激惹) 三大心理症状(低自尊或犯罪感、注意力集中困难、自杀意念或企图) 至少上述5到9个症状 症状持续2周以上,人格障碍定义,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 仅少数病人在成年后程度上可有改善。通常开始于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生。,人格障碍特点,1,持久、相对比较稳定(如思维方

6、式、行为方式等)。 2,灵活性欠缺及适应不良,引起痛苦及社会功能受损。,边缘型人格障碍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边缘型人格障碍中,患者自己的自我形象,目的及内心的偏好(包括性偏好)常常是模糊不清的或扭曲的。他们通常有持续的空虚感。病人由于易于卷入强烈及不稳定的人际关系,可能会导致连续的情感危机,也可能会激励避免被人遗弃,并可能伴有一连串的自杀威胁或自伤行为。,边缘型人格障碍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1,临床特点 情绪及人际关系不稳定、害怕被抛弃 依赖与控制并存、自我认同混乱 冲动、自伤及自杀威胁较常见 2,

7、病因 女性较常见 早期创伤(如性创伤、体罚等) 3,治疗 抗抑郁药治疗 辩证行为治疗(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DBT),DSM-中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需要不少于5项 发狂似的努力避免真正或想象的被抛弃。注:不包括第5项的自杀或自残行为。 人际关系不稳定和紧张,交替地变动于极端理想化和极端贬低之间。 身份障碍:自我意象或自我感觉持久地和显著地不稳定。 冲动性表现在至少二个方面:可能做成自我损害(例如,消费、性欲、物质滥用、鲁莽开车、暴食)。注:不包括第5项的自杀或自残行为。 反复有自杀行为,做出自杀姿态,以自杀相威胁,或有自残行为。 由于心境的反应性过强而

8、致情感不稳定(例如,发作强烈的苦闷、激惹或焦虑,一般持续几小时,很少超过几天。) 长期感到空虚。 不适当的强烈愤怒或对愤怒难以控制(例如,经常发脾气、发怒、屡次打架|) 短暂的、与应激有关的偏执管你或严重的分离症状。,边缘型人格障碍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抑郁症与边缘型人格自杀差异,抑郁症患者因对生活绝望而自杀,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因内心混乱或要胁他人达到某种目的而自杀。,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第三部分,一、危机的概念 对一个危机生活事件或强烈刺激所出现的短时间情绪反应及混乱状态,它会影响个体正常的防御及应对机制,使其心理失衡,精神痛苦,甚至相关功能损

9、伤。 特点: 1, 心理平衡被打破。 2, 应对方式不起作用。 3, 痛苦及功能受损。,二、危机三个主要特征,1,有极其危险的生活事件或刺激。 2,个体对生活事件的认知导致其情绪失控或精神崩溃。 3,个体的应对资源及策略不足以应对当前危机。,三、危机状态,心理危机状态分二个阶段: (一),最初的危机反应阶段。生活事件的突发性、强烈性及随机性。个体遇受危机后的突然失衡,表现为情绪反应激烈,思维混乱,行为紊乱或木讷。 (二),长期的应激反应阶段。应激源的长期存在导致个体不停被推到失衡边缘,表现出多种精神症状,如焦虑、抑郁、惊恐、回避、恶梦、躯体化、失眠等,严重者人格解体,甚至诱发相关精神疾病。,危

10、机事件 引发个体强烈情绪反应的创伤性生活事件。,四、危机干预(Crisis Intervention),危机干预属于短程干预技术,是在危机状态下对个体或群体所采用的支持性措施。突发事件后的4到6周,个体通常能够利用自身资源、朋友、专业人员的帮助恢复到危机之前正常水平。 处于危机状态的个体需要一个安全的地方来倾诉其内心的想法和情感,需要被无条件地理解和接纳,接受帮助和足够信息,以保证其从危机中恢复过来。 危机干预的初衷是帮助来访者加快恢复自体平衡,回归到危机前的状态。这种帮助需要咨询师迅速与来访者建立咨询关系,专注于当前生活事件,而无需关注其它与今后长程治疗相关的问题。,危机干预的功能,1,缓解

11、创伤性事件的冲击,达到稳定状态。 2,缓解危机所出现的不良症状(正常症状不干预)。 3,帮助个体恢复自身创伤修复系统。 4,帮助个体恢复相应适应功能,重新恢复日常生活功能。,心理危机干预,最早来自战争创伤干预。 患战争疲劳的战士作心理干预。 内容包括休息、心理教育及团体干预。,早期心理干预技术的基本步骤,1,介绍:目的、基本原则 2,事实:个体描述其经历及感受 3,思想:个体在想什么 4,反应:对个体的创伤部分做出反应,并允许其宣泄 5,症状:识别痛苦症状 6,教育:解释症状性质,减少冲击 7,结束: 概括、提问、转介,危机种类,情境性危机(situational crisis),突发性生活事

12、件,包括亲人去世、失业、离婚、严重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等。,危机种类,偶发性危机(adventitious crisis),非日常生活事件,其突发性常给人们带来创伤性经验。如, 自然灾害:地震、台风、洪水等 国家灾难:战争、暴乱 暴力犯罪:儿童受虐待、强奸、暴力袭击、爆炸等,危机干预概述,1,危机每个人都可能遇到。 2,不一定是病理性的,应鼓励成长和改变。 3,一般4-6周,时间有限。 4,个体感受决定危机。,危机干预影响因素,1,危机-良好预后 2,面对现实 3,社会支持 4,合理应对,1,危机-不良预后 2,认知偏差 3,社会支持不足 4,应对不合理,危机阶段,应激,焦虑,应对机制 无效,尝

13、试错误解决,严重焦虑,人格解体(危机),或,新的问题解决思路及社会支持,焦虑,危机前功能恢复状态,危机干预,评估,1,对事件的认知: 为什么来寻求帮助?现在的体会?等 2,应对机制:心理防御?应对方式? 3,支持系统:家人?谁能帮助您?谁最能帮助您? 4,精神状态及既往疾病史 5,发现来访者的潜能 6,自我评估及专业评估,危机干预前症状,1,暴力倾向 2,低自尊 3,绝望 4,无助 5,焦虑水平 6,思维紊乱 7,睡眠紊乱,危机干预,1,帮助来访者设立现实目标,通过努力回到危机前水平。 2,设立咨询目标,使用问题解决方法。,危机干预具体技术,1,评估来访者的精神状态(尤其是自杀风险) 2,满足

14、来访者基本要求,缓解应激源及焦虑水平。 3,接纳危机及其来访者钻心倾听,帮助来访者倾诉其想法和情绪。 4,创造性、指导性问题解决方法探讨。 5,拓展来访者社会支持系统。 6,鼓励及改善其应对技能(宣泄、放松、问题解决、认知重建及精神归因)。 7,采取安全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8,康复与转诊 。,具体做法,1,介绍你自己。 2,满足其基本要求及稳定情绪。 3,倾听其倾诉及反应。 4,使用情感反映。 5,使用内容反映。 6,让来访认识其目前状态的常态性。 7,建立正确归因(非自已原因,乃外界原因)。 8,评估其应对资源。 9,评估其社会支持系统 。,具体做法,10,可能的话,使用问题解决及认知重建

15、11,评估其安全状态及个人能力 12,必要时做系统康复治疗或转诊,五、危机干预与一般心理咨询个案处理的区别 1,病史提供:危机干预来访者可能不能完整提供病史,但心理咨询中来访者通常能够详细提供病史。 2,安全性:危机干预中首先要考虑来访者及周围人的安全,而心理咨询则安全问题不突出。 3,时间:危机干预没时间作正式定式检查,必须靠言语及非言语的交流来作评估,而心理咨询过程可以作系统评估和心理测验。 4,现实性检验:危机干预要求咨询师通过简单提问来确定来访者是否与现实保持接触,以及目前的功能状态,但心理咨询假设来访者都能够保持现实的接触。 5,其它帮助机构:根据来访者的安全性和稳定状态,应用或考虑

16、其它帮助机构,如警察、医院急诊、精神科等,而心理咨询可以考虑其它形式的帮助,如家庭服务、精神卫生中心等。 6,会诊:危机会诊专家要求随叫随到,但心理咨询专家需要预约。 7,药物使用:危机干预根据来访者情况确定是否用药,心理咨询中来访者用药须与医生协商生再做决定。,六、面对面危机干预条件及指导原则,(一)、出现下列情况时来访者需要接受面对面咨询: 1,极其烦躁不安 2,严重抑郁 3,自杀意念 4,杀人想法 5,急性精神病 6,绝望 7,无助 8,悲伤哭泣 9,严重的孤独及独处状态,(二)、危机干预的指导原则,1,简单。对危机的反应应简单化。 2,简洁。从几分钟到一小时不等,3-5次接触不等。 3,创新。心理咨询师应创造性应对新情境。 4,实用。能起作用就行。 5,类似。多数有效接触都具操作性。 6,即时。危机干预贵在神速。 7,预期。危机干预均有预期要达到的目标。,七、危机干预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1,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2,专业技巧 (1),专心致志 (2),准确倾听并作出适当反应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