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劣膂与Microsoft Word 文档 (2)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15410 上传时间:2017-05-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膜劣膂与Microsoft Word 文档 (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脑膜劣膂与Microsoft Word 文档 (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脑膜劣膂与Microsoft Word 文档 (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脑膜劣膂与Microsoft Word 文档 (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脑膜劣膂与Microsoft Word 文档 (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脑膜劣膂与Microsoft Word 文档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膜劣膂与Microsoft Word 文档 (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脑膜瘤(Meningiomas) 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 19.2%,居第一,脑膜瘤居颅内良性肿瘤的首位。脑膜瘤良性占 90%,恶性占 10%。发病年龄在 70 岁形成高峰,而恶性的脑膜瘤则多见于 30 岁左右的病人。良性脑膜瘤生长慢,病程长,其出现早期症状平均约为 2.5 年长者可达 6 年之久,一般来讲,肿瘤平均年增长体积为 3.6%,因肿瘤的膨胀性生长,患者往往以头痛和 癫痫为首发症状,依肿瘤部位不同,可以出现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老年患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者多见。 脑膜瘤运动障碍表现为从足部开始,渐至下肢,继而上肢肌力障碍,最后波及头面

2、部,如肿瘤向两侧生长,可出现双侧肢体肌力弱并伴有排尿障碍,癫痫,颅内压增高症状等。病因病理脑膜瘤的发生可能与一定的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有关,并非单一因素造成,可能与颅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以及合并双侧听神经瘤等因素有关。脑膜瘤 CT 图脑膜瘤呈球形生长,与脑组织边界清楚。瘤体剖面呈致密的灰色或暗红色的组织,有时瘤内含砂粒体。瘤内坏死可见于恶性脑膜瘤。脑膜瘤有时可使其临近的颅骨受侵而增厚或变薄。肿瘤大小可由直径 1 厘米直至 10 余厘米。瘤体多为球形、锥形、扁平形或哑铃形。常见的脑膜瘤有以下各型:1)内皮型 2)成纤维型 3)血管型 4)砂粒型 5)混合型或移行型 6)恶性脑膜瘤 7)脑

3、膜肉瘤。 易发部位依次为矢状窦约占 50%鞍 结节筛窦海绵窦桥小脑角小脑幕等。 典型症状1)脑膜瘤属良性肿瘤生长慢、病程长。有报告认为,脑膜瘤出现早期症状平均 2.5 年,少数病人可长达 6 年之久。FzrRchmg 等人观察 17 例脑膜瘤长达 21 个月,发现肿瘤的平均年增长体积 3.6%,共 2 例增长速度为 18%和 21%。 2)脑膜瘤对颅骨的影响临近颅骨的脑膜瘤常可造成骨质的变化。可表现为骨板受压变薄,或骨板被破坏,甚至穿破骨板侵蚀至帽状腱膜下,头皮局部可见隆起,也可使骨内板增厚。增厚的颅骨内可含肿瘤组织。 3)颅内压增高症状多不明显,尤其在高龄病人。在 CT 检查日益普及的情况下

4、,许多患者仅有轻微的头痛,甚至经 CT 扫描偶然发现为脑膜瘤。因肿瘤生长缓慢,所以肿瘤往往长得很大,而临床症状还不严重。有时病人眼底视乳头水肿已经严重,甚至出现继发视神经萎缩,而头痛并不剧烈、没有呕吐。值得注意的是哑区的肿瘤长得很大,而脑组织已无法代偿时,病人才出现颅内压增高的表现,病情会突然恶化,甚至在短期内出现脑疝。 4)局外性症状因肿瘤呈膨胀性生长,病人往往以头疼和癫痫为首发症状。根据肿瘤部位不同,还可以出现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在老年病人,尤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多见。 早期症状具有颅内占位病变的共同表现:如进行性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多先有刺激症

5、状(如癫痫等) ,继之出现麻痹症状(如瘫痪等) 。肿瘤生长缓慢,病程长;肿瘤虽大,但症状轻。 不同部位脑肿瘤有不同表现:大脑凸面、矢状窦及镰旁脑膜瘤可有癫痫、精神异常、肢体力弱、失语等症。颅底脑膜瘤(蝶骨嵴、鞍结节、桥小脑角、斜坡等) ,具有相应的定位症状。而脑室系统脑膜瘤则主要表现为颅内高压症。 分类按其病理学特点分为以下各型:内皮型或纤维型、血管型、砂粒型、混合型或移行性、恶性脑膜瘤、脑膜肉瘤一般将前 5 种归类于良性脑膜瘤的范畴,以血管型脑膜瘤最常发生恶变,多次复发者亦应考虑恶变可能。 恶性脑膜瘤的生长特性 细胞形态具有恶性肿瘤的特点,生长快向周围组织内生长,发生转移等。 异位脑膜瘤尚有

6、异位的脑膜瘤,偶见于颅骨板障、额窦、鼻腔头皮下或颈部,系来自异位的蛛网膜组织,并非转移,脑膜瘤有多发性,约占 1%2% ,可多达几十个,散在于同一部位,其中一个大的瘤结节,还有小的肿瘤,大如核桃,小如粟粒,幕上脑膜瘤远多于幕下。此外,脑膜瘤可与胶质瘤、神经纤维瘤同时存在于颅内,也可与血管瘤并存。 脑膜肉瘤多见于 10 岁以下儿童,病情发展快,浸润性生长,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术后迅速发展,可见远处转移。 脑膜瘤依据部位不同,其特殊临床表现亦不同,以下特作略述: 大脑凸面脑膜瘤,病史一般较长,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精神障碍,肢体动动障碍及视力、视野的改变,约 60%患者半年后可出现颅压增高症状

7、,部分患者可出现局部癫痫,面及手抽搐,大发作不常见。 矢状窦旁脑膜瘤体生长缓慢,一般患者出现症状时,瘤体多已很大,癫痫是本病的首发症状,为局部或大发作,精神障碍表现为痴呆,情感淡漠或欣快,患者出现性格改变,位于枕叶的矢状窦旁脑膜瘤可出现视野障碍。 蝶骨嵴脑膜瘤,肿瘤起源为前床突,可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向眶内或眶上侵犯,可出现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瞳孔散大;癫痫,精神症状、嗅觉障碍等。 鞍结节脑膜瘤,视力视野障碍,80%以上患者以视力障碍为首发症状;头痛,少数患者可出现嗜睡,记忆力减退,焦虑等精神症状;有的患者可出现内分泌功能障碍,如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亦有患者以嗅觉丧失,癫痫、动眼神

8、经麻痹为首发症状就诊。 嗅沟脑膜瘤,早期症状即有嗅觉逐渐丧失,颅内压增高可引起视力障碍,肿瘤影响额叶功能时可有兴奋、幻觉、妄想,迟钝,精神淡漠,少数患者可有癫痫。往往引起同侧视神经萎缩,由于颅内压增高,对侧视神经水肿,成为 Foster-kenydy 征。 桥小脑角脑膜瘤,此部位肿瘤以听神经瘤多见,占 70-80%脑膜瘤,仅占 6-8%,胆脂瘤4-5%,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面部麻木,感觉减退等。损害表现为:走路不稳,粗大水平震颤,患侧共济失调。 岩骨斜坡脑膜瘤,常表现为头痛,但往往不被引起注意,X 颅神经受损症状明显。脑室内脑膜瘤,因在脑室内生长,早期神经系统功能损害不明显,就诊时肿瘤多

9、已较大,常表现为头痛,视乳头水肿,癫痫,同向性偏盲,对侧肢体偏瘫。 中颅窝脑膜瘤,表现为三叉神经痛,眼球活动障碍,眼睑下垂,复视,视力下降,同向性偏盲等。 小脑幕脑膜瘤,患侧粗大水平震颤及共济失调,视野障碍等。 海绵窦旁脑膜瘤,表现为头痛、视力视野改变,眼肌麻痹,三叉神经一二支分布区域疼痛。 枕骨大孔脑膜瘤,早期表现为颈部疼痛,手和上肢麻木,易被误诊。 眼眶及颅眶沟通脑膜瘤,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视力下降等。 临床诊断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是发病缓、病程长。不同部位脑膜瘤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因成年人发病较多,故凡成年人有慢性头痛、精神改变、癫痫,一侧或两侧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共济失调或有局限性颅骨

10、包块等,特别是伴有进行性加重的颅内压增高症状时,要考虑脑膜瘤的可能性。眼底检查常发现慢性视神经乳头水肿或已呈继发性萎缩。 肿瘤的确诊还需依靠辅助性诊断检查。诊断脑膜瘤,其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检查包括颅骨平片,CT 扫描和脑血管造影。不仅可以达到定位,还可以了解肿瘤大小和定性。 1颅骨平片:颅内脑膜瘤需要常规摄颅骨平片,约有 75%病例在平片上可以显示出颅内肿瘤的征象,而 30%60%的病例可根据平片的征象作出脑膜瘤的诊断。 X 线颅骨平片的征象,一部分属于颅内肿瘤,颅内压增高的间接征象,如蝶鞍骨质侵蚀与扩大,脑回压迹明显与松果体钙化斑移位,少数情况下,颅缝分离。另一部分是脑膜瘤直接引起的征象,包括

11、肿瘤局部骨质增生与破坏,肿瘤血运增加引起的脑膜动脉沟变宽与增多,肿瘤钙化,局部骨质变薄等,这几点常是脑膜瘤可靠的诊断依据。 2CT 扫描:在脑膜瘤的诊断上, CT 扫描已取代同位素脑扫描、气脑和脑室造影、脑膜瘤多为实质性且富于血运,最适合于 CT 检查,其准确性能够达到发现 1cm 大小的脑膜瘤。在 CT 扫描图像上,脑膜瘤有其特殊征象, CT 典型表现,肿瘤以宽基靠近颅骨或硬脑膜,可有颅骨的增厚,破坏或变薄等脑外肿瘤的征象。在颅内显示出局限性圆形密度均匀一致的造影剂增强影像,可并有骨质增生,肿瘤周边出现密度减低的脑水肿带,相应的脑移位,以及脑脊液循环梗阻引起的脑积水征象。增强扫描常为均匀一致

12、的强化,密度升高明显,边界锐利。 3脑血管造影:对某些脑膜瘤,脑血管造影仍是必要的。尤其是深部脑膜瘤,它的血液供应是多渠道的,只有通过脑血管造影,才能够了解肿瘤的供应来源,与肿瘤的血运程度和邻近的血管分布情况,这些对制定手术计划,研究手术入路与手术方法都有重要价值。如果能作选择性的颈外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造影,特别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则血管改变征象更为清晰而明确。 此外腰椎穿刺可反映颅内压增高,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的情况,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上仍有一定参考意义。 脑膜瘤治疗对脑膜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原则上应争取完全切除,并切除受肿瘤侵犯的脑膜与骨质,以期根治。脑膜瘤属实质外生长的肿瘤,

13、大多属良性,如能早期诊断,在肿瘤尚未使用周围的脑组织与重要颅神经、血管受到损害之前手术,应能达到全切除的目的。但是有一部分晚期肿瘤,尤其是深部脑膜瘤,肿瘤巨大,与神经、血管、脑干及丘脑下部粘连大紧,或将这些神经、血管包围不易分离,这种情况下,不可勉强从事全切除术,以免加重脑和颅神经损伤以及引起术中大出血的危险,甚至招致病入死亡或严重残废。宜限于肿瘤次全切除,缩小肿瘤体积,辅以减压性手术,以减少肿瘤对脑的压迫作用,缓解颅内压力,保护视力。或以分期手术的方法处理。对确属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肿瘤,行瘤组织活检后,仅作减压性手术,以延长生命。恶性者可辅以放疗。 脑膜瘤术后复发率依据生长位置及生长特点,脑

14、膜瘤切除需要把周边的脑膜一同切掉才可以彻底的治愈,不再复发,但对于颅底以及脑膜不好切除的部分约 50%无法全切,为了避免手术后功能损害,即使为全切术,在原发部位仍会有肿瘤残存,所以很难根治,复发率很高。全切除后多数会不复发而获痊愈,但部分仍有复发,良性脑膜瘤全切除后 10 年内复发率 5-15。不典型脑膜瘤 5 年复发率 38。恶性脑膜瘤 78,恶性程度越,其术后复发率越高。 脑膜瘤手术原则肿瘤直径小于 3cm,距视神经、大血管有一定距离,尤其多发较小脑膜瘤,R 刀或 X 刀治疗;无症状者可暂时观察;恶性者术后放疗。 1.尽量保护肿瘤周围脑组织及重要血管、神经; 2.先控制肿瘤血供,离断肿瘤与

15、脑膜粘连; 3.条件许可,肿瘤全切除。 术后护理 因为手术后病人应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及早恢复神经功能和正常生活。 饮食方面宜以清淡为主,多进食富含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的食物,主要食用碱性食物.如蔬菜、水果、玉米等、加上龟、泥鳅弱酸性食物、不能服用大鱼大肉,否则酸性体液,利于癌细胞扩散和复发。 切忌不能吃刺激的食物,比如辣的、茶水、咖啡等,无鳞鱼尽量不吃。营养均衡有助于术后恢复。至于各种滋补品,在保证食物营养充分的前提下,可适当服用,但并不提倡完全依赖滋补品。 大脑凸面脑膜瘤手术入路和骨瓣设计应顾及显露肿瘤,皮瓣血运及病人美观等因素。翻开骨瓣时应注意治血,对被累及的硬脑膜及颅骨应予以切除,缺损骨

16、窗硬脑膜应用自身或人工材料进行修复,凸面脑膜瘤要求达到 SimpsonI 级切除,甚至是 0 级切除,在非功能区脑膜瘤多能完整切除,对在外的或嵌入功能区脑膜瘤应分块切除,以减少脑组织损伤。在脑膜瘤中凸面脑膜瘤切除效果最好。 大脑镰旁脑膜瘤肿瘤位于一侧,手术相对比较简单。如向对侧发展,完成切除机会明显减少。术中切除肿瘤应注意保护脑组织,特别是中央区的脑组织,保护血管包括中央静脉,以防止术后严重脑水肿,保护矢状窦是防止破裂大出血是关键,脑膜瘤累及矢状窦部分或完全闭塞,CTA、MRA 可判断矢状窦通畅与否?最可靠的是矢状窦直接造影,以及术中矢状窦穿刺试验,矢状窦前 1/3、后 1/3 闭塞可连肿瘤一并切除,若窦腔通畅为彻底切除肿瘤可考虑重建矢状窦,肿瘤血供来自颞浅动脉、脑膜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分支。 脑膜瘤的预防1、避免有害物质侵袭(促癌因素 ) 就是能够帮助避免或尽可能少接触有害物质。 肿瘤发生的一些相关因素在发病前进行预防。很多癌症在它们形成以前是能够预防的。1988 年美国的一份报告详细比较了国际上恶性肿瘤相关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