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二次月考试卷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152639 上传时间:2017-10-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二次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二次月考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二月考试卷第 I卷(共 30题,60 分)一、选择题(每题 2分,共 30题, )1.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 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 )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2.新中国成立 60年来,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 ”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表彰劳模能够( )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奏响先进文化

2、的主旋律 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A. B. C. D.3.“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雷锋神至今深人人心。可见雷锋精神 ( )A. 仍有现实意义 B.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C. 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是爱国主义的主题4.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是当代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这说明 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5、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史

3、悠久的中华文化。这表明( )A.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B.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C.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D.儒家思想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6.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 、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 、纳西族嫁女调 、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 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A. B. C. D.7、从“

4、嫦娥奔月”的神话,到“千里共婵娟”的词句, “月亮”寄托着中国人浓厚的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号。我国探月活动的成功,可以说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传统文化中“奔月”理想的佳话。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 )凝聚着自信自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体现着与时俱进,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精神动机 蕴涵着美好憧憬,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充溢着浩然正气,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A. B. C. D.8、中国艺术有许多独到之处。以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和笔迹的律动,表现出书写者的情绪和审美的追求,从而使文字的书写升华为一种艺术方式

5、,这就是中国书法的精髓。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艺术的人生写照。这说明( )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A B C D9、在第 29 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导演成功地运用了视觉艺术的世界语言,将中国故事、中国元素鲜明而美丽地表达出来,给人印象非常深刻。击缶、日晷、飞天、活字印刷、丝绸之路等中国故事,用全人类都能接受的表现方式讲述了 ( ) A中华民族的智慧优于其他民族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c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D要尊重文化

6、的多样性10、以下能充分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特征的是 ( )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C.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D.求同存异,兼收并蓄11、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但汉字中也有外国文字的成分,例如,沙发、巧克力等词汇就来自英文。现代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品,不少是由国外传入中国的,如电器、汽车就是外国人首先发明的。特别重要的是,指导我们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更是由国外传入的。这说明( )A中华文化是现代文明的产物 B创新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品质C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 D文化和经济政治紧密相连12、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千人共诵论语名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7、乐乎。 ”用孔子的经典名句作为奥运会的迎宾语,其蕴含的文化意义是 ( )A.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先进文化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其特有的包容性C.文化能够为奥运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D.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消除文化差13、 第 22 届泰山国际登山节暨泰山富士山中日友好节在山东省泰安市举行。本届登山节活动彰显了品牌化、国际化、市场化和全民化四大新特点。倡导登山节的国际化特点体现了文化 ( )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求同存异,兼收并蓄C能进一步弘扬培育民族精神 D能增强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14、中国有修史的传统,“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 继承这一传统,有利于中华文化( )A.薪火相

8、传,绵延不绝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C. 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15、在广西,除汉族外,还居住着壮、瑶、苗等 11 个少数民族,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奔放。在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是(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文化之精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 中华民族厚重文化底蕴的显示A B C. D16、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通过汉字“人”的体形,突出“以人为本” 的理念;通过蓝色之水的体色,表达“上善若水、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 “海宝”与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的形象上各自不同,在承载和传递文化的任务上也各有侧重。所以有人

9、说“海宝”是海文化的折射, “福娃”是京文化的体现。下列对于“海宝” 、 “福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两者都有着较大的社会价值 两者的差别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地域性特征 两者都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两者的差别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特征A. B. C. D.17、 多 年 来 , 徽 州 民 居 形 成 了 具 有 徽 州 特 色 的 建 筑 风 格 , 古 村 落 选 址 一 般 按 照 阴 阳 五 行学 说 , 周 密 地 观 察 自 然 和 利 用 自 然 , 以 臻 天 时 、 地 利 、 人 和 , 达 到 “天 人 合 一 ”的境 界 。 这 说 明 ( )徽州建筑包含了我国传统文

10、化的内涵我国人民自古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同区域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 徽州民居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ABCD18、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A. B. C. D.19、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原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望大陆这首诗中对祖国大陆的魂牵梦绕体现了( )A.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B.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

11、中断的文化C.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D.各民族文化共同形成并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20、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表现在 、 、 、 、 、 ( ) 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 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学科网 有利于搞好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学科网A B C D 学科网21、2008 年 5 月 3 日,在北大建校 110 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北京大学考察并作了重要讲话,对北大师生提出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四点殷切期望。这是因为爱国主义(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

12、斗的一面旗帜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 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A. B. C. D.22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发展的是( )A宋明理学 B秦的统一 C春秋百家争鸣 D汉代儒学独尊23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A孔子的“仁政”思想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者所借鉴 B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多 C文化具有继承性 D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并被本土化24随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地位的提高,国外学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 3000 万人,学语言的同时,他们也为中国的文化所深深地吸引,从而向往中国。这说明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标识是( )A汉字 B薪火相传 C一

13、脉相承 D特有的独创性25我们从小就跟文字打交道,关于文字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B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C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见证 D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26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中华文化( )A源远流长 B世界至尊 C博大精深 D居于世界前列271405 年(明永乐三年) ,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开始了第一次远航。郑和的船队的大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能够对船上储存淡水、船的稳定性、抗沉性等问题都作了合理解决,船队能够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险恶条件下, “云帆高张,昼夜星驰” 。这是因为我国当时的科技文化( )A处于世界的前列 B达到世界中等发展水 C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 D受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冲击28地处华东的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那里河网纵横,吴越文化自然与水有密切关系。处于内陆的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含有特定的多样化民族个性。上述材料说明( )A吴越文化开放性、流动性强,滇黔文化更具内敛性、多样性B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和睦相处的统一国家C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D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29造成上题材料中情况的原因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