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一新闻阅读课件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1519406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2.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一新闻阅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一新闻阅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一新闻阅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一新闻阅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一新闻阅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一新闻阅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一新闻阅读课件(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阅读(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新闻阅读,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对新闻类文本的考查频率较低,新课标全国卷近几年一直没有考查新闻类文本,但是,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将原来的“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调整为“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并且增加了“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的表述,这一明显调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2017年高考考查“新闻类文本”的可能性。,读文指导示例,三步阅读把握文章脉络,“她只能活七小时”【注】,美保罗舍恩斯坦,本市新闻编辑台上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3点40分。 本市新闻

2、主编接了电话,他听到这些内容:“我的小女儿在路德医院。医生说她只能活7小时,除非得到新药青霉素。这是她唯一的希望。医生已经使用了磺胺以及他每一种药。我必须找到某人有足够能力的人帮她。你能帮我吗?”,打电话的人通报了他的身份,他叫劳伦斯马隆,职员,家住杰克逊海茨,第34大道第83号。濒临死亡的小孩是他的女儿,叫帕特立夏,两岁,先就诊于路德医院,在曼哈顿,第144街和康文特大道交汇处。 找到青霉素并非易事。因为这个被医学界誉为“创造奇迹”的奇药是如此的稀少,以致几乎不能找到它。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 然而,这位父亲恳求帮助两分钟之后,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项救援工作。这是

3、一场残酷的斗争。“只能活7小时,除非”,电话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即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磺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两次血,都无济于事。有人提出青霉素是唯一的希望。 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托马斯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纽约的药品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 打给帕伦博士的电话被A.N.理查兹博士听到了,他在华盛顿负责科学发展局的研究工作。“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的施宝贵实验室能提供青霉素。”查理兹博士说,“我将打电报,请他们立即定量发放。”,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基弗博士这位波士顿外科医生和战时生产委员会委员有权直接命令发放

4、民用珍贵药物。他是由路德医院的外科医师丹特柯利蒂大夫通过电话取得联系的。“你将得到青霉素。”基弗大夫向柯利蒂大夫许诺。那是下午4点钟。医生们对在红头文件的作用下找到青霉素的来源并被予以发放的速度感到惊异。 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下午6点30分,柯利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时间是下午7点30分。,3个卫兵等在那里。其中一个走向汽车:“是柯利蒂大夫吗?给你青霉素。” 柯利蒂大夫接过那硬纸匣,由冰裹着的青霉素放在里面。“现在,”他说,“我们有了一个战斗的机会。

5、” 最后一段路程是从霍兰隧道到路德医院,只用了8分钟,这是创纪录的速度,行驶在西区高速公路时,车速器始终指向65英里/小时。汽车就要停在医院门口之前,柯利蒂大夫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也许是。”一个记者说,“但是从现在起。大夫,靠你了。” 此后,记者们踮着脚尖走进四楼那个失去知觉的孩子房间,她费力地呼吸着,但在蓬松的丝一般的棕发下面的小脸上,并没有痛苦的表情。“她是个可爱的病孩子。”一个护士低声说。帕特丽夏马隆的父母哭了。 “谢天谢地。”凯瑟琳马隆低语着,“至少,我的小丫头又有了一次机会。” (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 【注】 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

6、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年8月,获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1)从本文的标题可以读出哪些信息? 提示 本文是一篇写人写事的新闻;人命关天,事情非常紧急。 (2)请在原文用横线标记出投入救援的人物。 (3)请用波浪线标记出救援涉及的地点及时间。 (4)请用一句话概括出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提示 新闻记者和社会各界同心协力找到了当时珍贵的青霉素并及时把它送到了小女孩的病床前。,步骤一:看标题,抓要素,整体把握新闻内容。,阅读全文,请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 本文采用了顺叙的记叙方式,共写了求救、寻药、送药三件事。 请简要谈谈这则新闻的主旨。,步骤二:辨方式,理脉络,准确划分全文层次。 步骤三:

7、抓关键句,寻背景句,深入挖掘中心主旨。,1.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了时间,有什么好处?,解析 解答这类题目,不能仅仅停留在辨别认知的层面上,必须懂得去对它们作“效果”分析。本题干问“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了时间”的好处,回答时可以从两大方面考虑:内容上,突出时间,时间的背后是一系列连贯的救援事件,救援紧张,效率高。结构上,“顺叙”本身就是结构文章的一种方式,就能使文章层次井然,因为是新闻,再加以突出时间,事件相连而又有着紧张气氛。 答案 以顺叙的方式写作,条理清晰,突出了新闻事件的连贯性。突出了时间,渲染了紧张的氛围,强调了救援效率之高,现场感强。,2.柯利蒂大夫为什么说“

8、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解析 要回答柯利蒂大夫说这一语句的原因,要明白“你们”指哪些人,“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的“事”是指什么事,最关键的是要注意这件事有着怎样的背景,通过阅读很容易就能找到这样一句话“找到青霉素并非易事。因为这个被医学界誉为创造奇迹的奇药是如此的稀少,以致几乎不能得到它。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这就是这件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答案 在当时的情形下,青霉素非常稀少,能得到它绝非易事,新闻记者及社会各界同心协力找到了青霉素,并及时把青霉素送到了小女孩的病床前。,3.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

9、文中画线部分做简要分析。,解析 题干要求已经明确了答题的方向,就是以文中画线部分为根据来证实本篇新闻的语言不只是客观平实的,而且是含有作者感情的。然后找出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趋向,并加以分析即可。 答案 运用“仁慈”“奄奄一息”“焦急”等词语,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使报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明显的倾向性(或“体现了对小女孩的爱心和人道主义情怀”)。,4.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解析 本题是一个探究题,要注意题干中的“社会价值”和“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社会价值”能在文本中体现出来的就是本文的主旨:“对生命的尊重”“团结友爱”等,若结合注释“这篇报道

10、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年8月”来看这篇新闻的“社会价值”,那就是这篇文章对美国的影响,“获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可见这篇新闻影响之大,作用之大。 答案 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弘扬了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人道主义精神。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友好互助、团结一致的精神。增强了当时(二战期间)美国人民终将赢得战争胜利的信心。,一、“审题干明题型知角度”的技法储备,两步骤突破答题瓶颈,二、“审题干定角度,列要点找对应”的技法应用,【典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让法律来保护阳光,梁 衡,“中国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2006年1月

11、1日,中国将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法。” 摘自前国家主席胡锦涛2005年11月7日在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上的致辞,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相对于越用越少、不可再生的煤和石油,这些能源可谓循环往复、取之不竭。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专门立法来保护它们的开发呢?原来这阳光、这风、这些生物等并不自由。我们歌颂阳光的美丽,羡慕风的来去,欣赏生物的多姿,a.其实它们受着许多束缚,满肚子委屈。阳光不远万里来到地球,不只是为了红几朵花、绿几棵树,它还能发电、供热,能让汽车跑,能让电灯亮。科学家说,晴天太阳照着的每一平方米就蕴藏着1千瓦时左右的能量。风儿在地球上飘荡,也不只是为

12、了来一点凉爽、送几片白帆,它还有更大的力量,却无用武之地,所有就恼怒、狂躁。你看那台风、飓风、龙卷风是怎样地拍胸怒吼!地球上除人类以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生物,不过它们只是无奈地独处,兰在幽谷无人问,花自飘零水自流,b.还有谁知道它们居然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呢?,阳光、风、水、生物、地热、海洋有这么多本事,为什么不使出来呢?有两个原因:一是人们的认识所限,有眼不识金镶玉,轻慢了它们,它们当然就不出力。这好办,随着科学的进步,观念的转变,会纠正的。二是人们的固执,明知可用就是不用,甚至不许别人用。原来能源一族也和人类社会一样,新旧之间会明争暗斗,抢位置、争高低,先来的见不得后到的,强势者挤兑着弱小的,新能

13、源的开发当然要投资,就能源说,何苦呢,照旧用我不更省事?新能源的开发要成本投入,旧能源说,你看,得不偿失!房顶上装一个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供热系统,可以供全楼的照明、热水。,c.建筑商说还得改图纸,施工队说太麻烦,物业部门说不美观。山坡上竖一个风力发电塔就可送电到万家,但是先要征地,又要修路、进设备、培训技术人员。主持者一想,算了吧,还是到热电厂买电去。玉米的传统用途是食用或者当饲料,现在发现可以造酒精,这酒精还能开汽车,玉米秆可以发电。但是将这些理论变为现实有许多风险,谁第一个吃螃蟹?总之,新事头绪多,旧轨最好循。至于新事物的前景,一般人管不了那么多。一般人管不了,谁来管?国家来管。用什么方

14、法来管?用法律。只有法律才能平等地规范所有人的行为,保护人类的长远利益,于是就有了可再生能源法。,1831年,当整个欧洲还在靠油灯、蜡烛照明,靠煤炭取暖时,法拉第把一块磁铁投入线圈,电流计上的指针轻轻摆动了一下。他给人表演时,有绅士问:“这有什么用?”法拉第说:“先生,不用多久,它就会给您交税的。”现在全世界靠电力生产的财富和税收早已多得难以统计。为推广新能源,各国都制定了相关法律。现在阳光、风、生物等新能源才崭露头角,就像当年法拉第手中的磁铁和线圈,亟盼世人理解,盼社会支持,盼法律保护。打个比方,可再生能源法就像未成年人保护法一样,它是专门保护弱者、保护未来、保护人类的长远利益的。,千百年来

15、,我们都将阳光当作人类自由的象征,现在突然发现,我们并没有给阳光自由,发现我们亟须用一部专门的法律来保护阳光的自由。当年有人问恩格斯说,你和马克思为之奋斗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恩格斯回答:“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自有阶级社会以来,人类就在为自己争自由,为社会秩序立法,现在又懂得为自然争自由,为保护利用自然立法。人类的自由发展应该成为自然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反之,自然的自由发展也是人类自由发展的条件。当阳光、风、各种生物,还有地热、海洋都自由地迸发它们所有的能量时,人类自己也就获得了最大的自由。 (选自梁衡新闻作品导读,有删改),1.请在画线部分任选两处,指出其所用修辞方法,

16、并分析所用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解题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定角度(问什么,答什么),题干中有“指出”“分析”,所以要明确手法,并说出作用。题干中有“在文中”,提示本题在答题时还要结合具体内容来回答。,第二步:列要点找对应(有多少,答多少),“技巧手法题”在原文中找对应需要运用“列要点析语境说效果”模式:,整合答案,解析 分析修辞方法需要我们把握常见修辞方法的基本特征及作用。考生要熟悉常见修辞手法的判定,并能结合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处,“满肚子委屈”,把阳光当人来写,是拟人。是反问。句式相同,是排比。 答案 用拟人手法形象地表达出可再生能源没有被开发。用反问手法强调了人类对可再生能源的不了解。用排比句式突出新能源在推广过程中受到了的重重阻力。,2.作者引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解题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定角度(问什么,答什么),通过读题干,发现题干中有“引用”“在上下文中”等字样,可以判断本题属于“情节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