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与家庭能力整合服务计划书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151502 上传时间:2017-10-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人与家庭能力整合服务计划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个人与家庭能力整合服务计划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个人与家庭能力整合服务计划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个人与家庭能力整合服务计划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个人与家庭能力整合服务计划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个人与家庭能力整合服务计划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人与家庭能力整合服务计划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伴你成长南京市建邺区外来工子弟学校服务”抗逆力小童星项目计划书许邦华MSWMF1007025伴你成长南京市建邺区外来工子弟学校服务1、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各种与家庭相关的问题不断显现,迫切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加以解决,社会工作也一直在为此努力,而社会工作在为问题家庭进行服务时,面临着专业身份认可度低、可利用公共资源不足、难以保持家庭与个体平衡发展的三个实践困境。国内相关领域中传播、培训的家庭治疗模式在理论上都难以解决这些问题。临床和实际的运用研究发展也很缓慢,大多是简单的案例报告,只是对受治者行为特征、治疗效果和介入过程作简单介绍,长期追踪和深度研究少,干预内

2、容涉及的面较窄,发展性和辅导意识不强。鉴于此,本文以社会工作者对一个问题家庭的社会工作干预实践为基础,运用个案研究方法进行一项探索性追踪研究,旨在探索社会工作者开展有“问题”家庭干预工作的服务策略。1.项目基本信息项目名称:伴你成长南京市建邺区外来工子弟学校服务项目时间:2011 年 9 月到 12 月 (八周)项目地点:南京市建邺区外来工子弟学校2.申请者信息(模拟)申请者名称:南京大学志愿者协会通信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大道南京大学仙林校区邮编:210046负责人:李毅电话:13951806563邮箱:2、理论背景 基于对问题视角的困境的反思和受人本主义、现象学、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和后现代主

3、义思潮的影响,美国堪萨斯大学的社会福利学院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开始了最早的社会工作能力视角 (Strengths Perspective)的探索,提出能力为本的个案管理模式(Rapp ,2007:185)。其标志性宣言文献为 WeiCk、Rapp 、Sullivan和 KISthard 于 1989 年发表了社会工作实践的能力视角(A Strength S Perspe Cti Veforsoeiaz work Praetiee)一文。之后,社会工作教育者、服务提供者和管理人员不断完善和发展能力视角,清楚解释它的复杂应用过程,澄清了如何评估其有效性的质疑。这些努力让能力视角在社会工作理

4、论与实践领域中获得了很大的反响,成为 80 年代之后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理论和实践的视角。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社会工作界对以能力为本的视角应用于实践的兴趣日渐增加,其服务领域从最初的精神健康(RaPp&Chamberlain,1985),扩展到老人(Lewis,1996;Perkins&TICe,1994;1995;1999)、妇女(Thrasher&Mowbray,1995)、问题青少年(Yip,2003;2005;田国秀,2007)、家庭(Bell,2003;Erera&Fredriksen,1999;Carter,1997)、吸毒人员(Benard, 1994)、残疾人员(王亮,2006;杨

5、洪斌,2006)、文化(ChaZin,Kaplan&Terio,2000;Lee ,2003;VoSSetal. ,1999)、贫困(Sousal,RibeirO&Rodrigues,2006)、社会工作教育(Cox,2001)以及社区、学校(KretZmann & Mekning,1993;杜云素,萧洪恩, 2007)和社会政策(Chapin,1995)等;除此之外,迅速增多的不同领域的研究和实践都与能力视角有相似之处,如成长性抗逆力、治疗和健康、寻解导向疗法、资源为本的社区发展等等,这一些的发展促使了能力视角在服务方式上也从最初的个案管理,发展出多样的整合模式:如与抗逆力结合研究受到性虐待

6、孩子的生存能力(AnderS0n, 1997)、与精要治疗模式结合研究少年司法(Clark,1999)和家庭暴力的冒犯者(Lee ,Uken & Sebold,2004)、与生理、心理、社会模式结合研究青年的违规行为(GOetZ&Caron:1999) 、与行为规划结合治疗药物和酒精成瘾(Clark,Leukefeld & Godlaski,1999)、与建构主义视角结合消减创伤后的压力(Normn,2000)与女性主义视角结合研究妇女问题(Black,2003;Mary&Katheri:e,1997)以及与抗逆力和灵性结合服务老年人(Langer,200 幼等。可以说,能力视角的发展出现了纷

7、杂多样的特点。3、目标 第一,全面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在宁工作生活状态第二,深入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宁学习生活状态第三,通过社会工作志愿者的介入,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活动的有效开展,切实的改变当前问题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其思想认识,尽可能在成长过程中避免社会排斥,寄望其日后可成为中产阶级4、服务策略 活动内容:本活动在南京建邺区外来工学校做志愿社工时进行的,涉及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老师介绍的问题学生的家庭。本活动所选择的个案为一个外来工家庭,其原因是这样的家庭可利用的资源更少,对该类型家庭进行辅导更能彰显能力视角的实践与理论价值。通过学校老师我们进入了其家庭进行辅导。这里简单介绍研究对象的大体情况,包括

8、其基本资料、家庭状况、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作息等,以了解研究对象的特点,并依据其特点作为研究者拟定辅导策略的参考。出于对活动对象的尊重和对其隐私的保护,笔者对活动对象的名字和特征的资料做了一些必要的处理。可行性:本活动在进行前,已充分得到被调查对象的配合与支持。而社会工作志愿者也会基于本身的专业涵养,给与被调查对象充分的辅导与帮助。社会接纳度:因为本调查是针对问题学生本身的学习问题及其所面临的社会环境,而对其采取有目标、有重点地帮助,因此得到社会大众的支持。服务对象:小伟(化名,n 岁,就读外来工子弟学校四年级)家庭,父亲婚外情,小伟和母亲两个人生活在一起,社会工作介入时,他们住在一个租来的房间

9、(有一个卫生间) ,他们的吃住都在这里,有一些简单的厨具和一台电视(这些是父亲留给他们的)。父母没有离婚,父亲是一个货柜车司机,同处南京,但是他很少过来看小母亲,也没有支付抚养费,母亲主要负责照顾小伟。服务对象的母亲没有什么文凭,所以很难找到工作,在一家酒店当服务员,她的收入不高,只有一千两百,而他们租的房子就要三百元,两个人的生活非常艰辛。母亲的身体也不是很好,背,颈椎会经常疼痛。小伟的生活各方面都是由母亲管理和监督,他在一所公立学校上学,但是由于表现不好,老会打架、捣乱,就被老师劝退了,后来到了另一所民办学校就读,母亲觉得那里条件不好,而且小伟老是被高年级的学生打,后来母亲就把小伟转到了外

10、来工子弟学校。他的学习基础很差,学习成绩不好,数学成绩 60 分左右,英语、语文经常不及格,英语字母还记不弄;行为表现也不好,经常有打架、捣乱和偷窃的行为: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是一个“不好的学生” ,但是班主任老师还是很关心小伟,一直希望能够帮助他改正这些问题,提高他的成绩。母亲觉的孩子还是不懂事,只要小伟在学校一做错什么事,母亲就会打骂孩子,但是他从来不会认错,很倔强。服务流程:服务介入前的评估准备阶段(两周)服务介入阶段(四周)服务介入效果的维持巩固阶段(两周)5、工作计划 (工作时间表)在辅导介入过程中,历时八周,分为三个阶段:服务介入前的评估准备阶段(两周 )、服务介入阶段 (四周) 、

11、服务介入效果的维持巩固阶段(两周)。主要是在服务对象的生活场景中进行,入户时,笔者与搭档组成两人辅导小组,每个周末直接介入服务对象家庭一次,每次用时 120 分钟左右。在介入的活动安排上,有谈话、游戏、功课辅导等形式。此外,社会工作者先后对服务对象的周围环境和重要他人等方面进行了干预。每次社会工作者介入时,研究者都会进行参与观察,并在社会工作介入前或者介入后对服务对象及其周围人进行访谈。6、所需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经费结构)人力:笔者与搭档 (2 名)物力:必要的学习用具、书本等财力资源:社工组织的拨款7、资金来源与预算资资金来源:南京市儿童福利院赞助;或者向相关儿童保护基金会申请基金支持

12、;或者福利院所在地区政府申请资金每次 次数 合计活动费用 交通费:8(元)2(人)=16(元)材料费 :30(元)9 次 ¥414.008、预期困难与应变方案预期困难:由于所接触对象为问题学生,刚开始接触可能会碰到被调查对象的不配合、不理解,甚至是反感的情况。同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会进一步增加实施难度。应变方案:第一,展现充分的耐心与诚意,真诚沟通,通过交流寻找突破口,并取得被调查对象的信任与配合第二,根据一段时间的接触与分析,充分掌握被调查对象的性格特征,因人制宜,设计出符合被调查人辅导特色的辅导方法。9、评估方案(一)以能力为中心的家庭评估1.实现关注点的转变2.

13、关注整体,实现评估的全面性3.强调互动,动态的把握,实现评估的连接性(二)成员个人和家庭能力的整合1.建立良好的工作目标2.循环的家庭服务策略3.行动的主导地位10、进一步行动或者建议 (展望下一步)(一)在家庭日常生活场景中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在中国本土开展家庭社会工作专业的服务的基本处境与西方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实践处境是根本不同的。在中国社会中,家庭社会工作服务起步较晚,人们对于这种服务还是存在成见和误解,很难接受整个家庭到治疗室和服务机构进行寻求服务。如果在治疗室中进行专业的服务更是难以要求所有家庭成员都参与辅导的过程。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在服务家庭原生的日常生活场景中提供简洁、快速、有效

14、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这样的方式,一方面有助于辅导关系的建立,在服务家庭原生的环境中为他们提供服务,给予家庭和家庭成员一种尊重,让他们拥有安全感,消除他们对社会工作者的戒备和阻抗,真正的接受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愿意同社会工作者配合,进行辅导的各项活动,有助于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家庭建立一种平等的、合作性的辅导关系;另一方面,这样的辅导环境可以让社会工作者更加真实的了解和评估家庭情况、辅导介入的效果,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社会工作者可以对家庭中各成员的表现、他们之间的互动、家庭与周围环境的交流等有更为直接的观察和了解,可以更加全面、更为清楚地评估他们的能力和资源,为进一步的辅导打好基础,同时也可以更为直观

15、地了解每次辅导活动的效果如何,这样有助于社会工作者及时调整辅导策略。(二)借助行动,整合与运用家庭自身能力和资源国内的家庭社会工作机构发展比较慢,相关的政策和机制不健全,从事家庭辅导的社会工作者可利用的公共资源不足。在这样的大环境中,社会工作者要尽可能的借助行动的策略调动服务家庭和其周围环境的能力和资源,引导家庭不断地发掘和发挥自身的能力以解决家庭的问题和促进家庭的不断发展。在家庭内,中国文化有典型的“家庭取向”的文化传统,家庭成员之间有强烈的忠诚和责任感,当家庭出现问题时,因为相互依赖和相互负责的思想的作用,会给整个家庭造成比较大的压力,为了走出困境,全体家庭成员都会认为自己有责任并愿望付出

16、努力,除去家庭成员个人的能力和资源可以调动和利用,家庭中成员之间的相互扶助与支持是家庭辅导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所以在辅导中,社会工作者可以在引导家庭成员发现自己的能力和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行动在家庭成员之间建立一个改变的纽带,利用家庭成员的压力和成员对家庭的责任充分促进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力和运用自己的资源解决家庭的问题,促成家庭的改变。家庭外,服务家庭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是社会工作介入可以利用和调动的资源。当然在引导家庭运用这一部分资源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这些环境的需求和发展,利用周围环境的改变促进家庭的改变,并让周围环境能在这个过程中也能获得应有的发展,实现自己的要求,以促成家庭和其所处社会环境的共生发展,达到他们之间的真正平衡与和谐。(三)关注互动,设计更为系统、更为具体的评估机制服务介入效果的评估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服务家庭和周围环境、重要他人了解服务介入的状况、效果,不断的修正和调整介入的目标、方法、策略和步骤。它不仅是对服务介入活动的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