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20《三峡》素材 冀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513231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20《三峡》素材 冀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20《三峡》素材 冀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20《三峡》素材 冀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20《三峡》素材 冀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峡风光,美不胜收品三峡,学写景 郦道元笔下的三峡,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文笔绚烂,语言优美,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为我们展示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逸的自然风光。一、抓其一点,境界优美连绵的高山,雄伟的屏障,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美丽的倒影,苍翠的怪柏,飞旋的瀑布,哀转的猿啼,悲凉的渔歌,作者善于选取这些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寥寥几笔,使境界全出,叫读者恍如身临其境。如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再如“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

2、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段写景文字,语言精炼,大有“片语只字,妙绝古今”的意味。“七百里”写出了三峡的“长”;“略无阙处”道出了岭的“连”;“隐天蔽日”极言山的“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突出了山的“狭”。细细品味,若不是三峡的山集“长、高、连、狭”四个特点于一身的话,也不会导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结果。“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当属传神之笔。二、先山后水,风物绝美三峡有山有水,写三峡,离不开写山写水。文章先总写三峡山的特点为后文写水作依托:山高岭连,水道狭长。表现山的雄浑之美。再重点写水,景随时异:夏水多险,春水多趣,秋水多悲。在写夏水时,突出了江水迅猛,水流湍急

3、,突出了水的奔放美;春冬之水描绘出山高水清,草木茂盛,突出了清悠美的特点;秋水则抓住“霜旦”“猿鸣”等景物来表现水枯气寒,猿鸣凄凉,突出了凄婉美的特点。三、山水相衬,图画壮美文章开篇宕开一笔,直接写三峡山的“长、连、高、狭”等特点,目的是为下文写夏水的湍急作铺垫。山高,则水的落差大;山连,则水只好乖乖在峡谷中奔流;峡窄,则自然流急。这样,山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壮美的图画。四、运笔变化,多层次美作者运笔富于变化,有正面落笔,有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有工笔细描,有明言直写,有隐喻暗示,有全景鸟瞰,有特写镜头,有仰观远景,有俯察近物,有绘形写貌,有摹声录音,有自己立言,有由人代语,展示了景物不同风

4、格的多层次美,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如“回清倒影”从静态描摹,给人以轻柔的感觉;“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从动态状物,给人以灵动的感觉,静动结合,柔刚相济,相映成趣。“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船行之快,衬托水流之快;“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夏水之急,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点。五、处处山水,溢满情美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赞美之情。开头缘情入景,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出了作者对三峡的山的喜爱之情。继而情景交融,“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带给人一帆风顺的欣喜;“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汹涌澎湃,浩浩荡荡东奔而去,极尽作者的赞美之情;一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道出了作者由衷的喜爱赞美之情。“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总关情,写景与抒情的紧密融合成就了本文很高的文学地位。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如科研方面尚嫌薄弱,全年未发表过一篇论文。今后在这方面应多加努力,要增强科研意识,多投注些时间和精力,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改变科研空白局面,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