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的说明[化学]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1490083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的说明[化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8年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的说明[化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8年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的说明[化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8年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的说明[化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8年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的说明[化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的说明[化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的说明[化学](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2018年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以下简称说明)的化学科部分。制定说明既要有利于化学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化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要求,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实际情况,又要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

2、课堂教学改革。考核目标与要求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并能融会贯通。【例1】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

3、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 molL1r溶液的pH为2,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的大小WXXYCY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答案】C(2016年全国IT13)【说明】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规律的理解。考生需要熟练掌握短周期主族元素,并将原子结构、元素单质性质、化合物性质与相关化学反应等内容进行综合运用,正确得出相关元素的名称及其化合物,并进而对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氢化物的熔点和沸点、氢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强弱等做出判断。(2)通过对自然界、生产和

4、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现象、实物、模型的观察,对图形、图表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例2】某分子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图中“棍”代表单键或双键或叁键,不同颜色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该模型图可代表一种A卤代羧酸 B酯 C 氨基酸 D醇钠【说明】本题给出了一个有机分子的球棍模型,其中不同颜色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要求考生观察模型中不同原子的链接成键情况,从而得知原子的成状态,并对分子的组成进行分析。【例3】浓度均为0.10 molL1、体积均为V0的MOH和R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随lgV/V0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M

5、OH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BROH的电离程度:b点大于a点C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相等D当lgV/V0=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c(M+)/c(R+)增大【答案】D(2015年全国IT13)【说明】本题创建了pH- lgV/V0关系图的新情景,考查考生从中准确提取关键信息,应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巧妙地利用图像提供多种信息,分别用于选项中的相应问题的解答,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4个选项呈现多角度的设问,综合程度高。(3)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 【例4】以乙烯为初始反应物可制得正丁

6、醇()已知两个醛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身加成下式中反应的中间产物()可看成是由()中的碳氧双键打开,分别跟()中的 位碳原子和位氢原子相连而得()是一种 羟基醛,此醛不稳定,受热即脱水而生成不饱和醛(烯醛):请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上述给出的信息写出由乙烯制正丁醇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必写出反应条件)。【说明】(94年35题)本题要求考生从醛的“自身加成”反应中,获取该反应的关键信息,并能与已学过的烯烃与水加成反应、醇氧化为醛以及不饱和键的加成等反应结合,形成比较系统的有机反应转化知识块,最后写出由乙烯制备正丁醇的化学方程式。2. 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1)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

7、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例5】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漫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 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 + 3Ag2S = 6Ag + A12S3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 【答案】B(2013年全国IT10) 【说明】本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电化学原理为基础,考查考生对原电池的构成要素、工作原理、电极反应等知识的了解程度。原电池工作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8、,其基本工作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因此,本题融合了“三大守恒原理”(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以及常见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性质、盐类水解原理等知识,考查考生运用这些原理和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化学问题的能力。(2)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能正确地运用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进行表达,并做出合理解释。【例6】联氨(又称联肼,N2H4,无色液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回答下列问题:(3)2O2(g)+N2(g)=N2O4(l) H1N2(g)+2H2(g)=N2H4(l) H2O2(g)+2H2(g)=2H2O(g) H32 N2H4(l) + N2O4(l

9、)= 3N2(g)+ 4H2O(g) H4=-1048.9kJ/mol上述反应热效应之间的关系式为H4=_,联氨和N2O4可作为火箭推进剂的主要原因为_。(5)联氨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向装有少量AgBr的试管中加入联氨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联氨可用于处理高压锅炉水中的氧,防止锅炉被腐蚀。理论上1kg的联氨可除去水中溶解的O2kg;与使用Na2SO3处理水中溶解的O2相比,联氨的优点是 。【说明】(2016年甲卷26题)本题给出了有关联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信息,要求考生从动力和热量两个角度分析并阐释其作为火箭推进剂的原因;同时根据联氨与氧气反应的产物,利用化学术语及文字说明其作为高压锅炉除氧试剂

10、的优点。3. 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的一般过程。【例7】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选项目的分离方法原理A.分离溶于水的碘乙醇萃取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B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分液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C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重结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D除去丁醇中的乙醚蒸馏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答案】D(2013年全国IT13)【说明】本题是物质分离和提纯方面的实验题,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相关实验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形式上,本题将实验目的、分离方法与原理等内容以表格形式融于一体;内容上,本题涉及的物

11、质既有无机物,也有有机物。涉及的物质基本性质有溶解度、密度与沸点等。即考查了考生对化学实验常用分离和提纯方法具体应用范围的掌握,也考查了考生对这些分离和提纯方法所涉及原理的理解程度与应用能力。要求考生能在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萃取、分液、蒸馏及重结晶等分离提纯方法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2)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化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实践科学探究。【例8】某种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将适量稀硝酸加入少许样品中,加热溶解;取少许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一位同学由此得出该催化剂中铁元素价态为+3的结论。(

12、1)请指出该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由 。(2)请完成对铁元素价态的探究:限选实验仪器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滴管、酒精灯、试管夹:3 mol/L H2SO4、3 H2O2、6 mol/L HNO3、0.01 mol/L KMnO4、NaOH稀溶液、0.1 mol/L KI、20 KSCN、蒸馏水。 提出合理假设假设1: ;假设2: ;假设3: 。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实验过程:根据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按下表格式写出实验操作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实验操作预期现象与结论步骤1:步骤2:步骤3:【参考答案】(2008年广东高考题T21)(1) 该结论不正确。稀HNO3有强氧化性,若该

13、铁的价态为 +2价,则被氧化为 +3价同样可使KSCN溶液变血红色。(2) 提出合理假设假设1: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为 +3价。假设2: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为 +2价。假设3: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既有+3价也有+2价。设计实验方法证明你的假设(见下表)实验过程 实验操作预期现象与结论步骤1:将适量稀H2SO4加入少许样品于试管中,加热溶解; 溶液呈黄绿色,说明溶液中含Fe2+或Fe3+。步骤2:取少量溶液,滴加酸性KMnO4溶液。若KMnO4溶液的紫红色褪去为无色溶液,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含 +2价;若不褪色,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不含 +2价。步骤3:另取少量溶液,滴加KSCN溶液

14、。若溶液变为血红色,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含 +3价;若溶液无明显变化,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不含 +3价。【说明】本题以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为背景,考查Fe3+和Fe2+的转化、Fe3+的检验等相关知识;以探究实验的核心环节为载体,考查考生对实验方案设计和评价能力。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高考化学命题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的化学问题。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为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