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地定级规程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1488479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91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用地定级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农用地定级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农用地定级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农用地定级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农用地定级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用地定级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用地定级规程(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T D / T 1 0 0 5 -2 0 0 3 月 U舀 为全面掌握我国农用地资源的质量状况, 科学评价和管理农用地, 促进我国农用地的合理利用, 统 一农用地定级程序和方法, 做到定级结果客观、 公正、 合理,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等法律、 法规, 结合我国国情, 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 A, 附录C、 附录D、 附录 E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提出、 批准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师范 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胡存智、 郧文聚、 邱维理、

2、 张凤荣、 朱德举、 高向军、 范树印、 吴海洋、 关文荣、 陈原 、 胡江、 苗利梅。 参加人员: 马仁会、 安萍莉、 段增强、 李保莲、 徐保根、 彭 群、 郑 媛、 苏 强、 罗 明。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T D / T 1 0 0 5 -2 0 0 3 农用地定级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用地定级工作的目的、 任务、 对象、 原则、 内容、 程序、 方法、 成果要求、 成果的检查验 收、 成果更新和应用, 以及档案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县级行政区内现有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地, 不适用于自然保护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中划定的林地、 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

3、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 T 1 8 5 0 7 -2 0 0 1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 1 9 9 7 年 1 0 月7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 ( 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 1 9 8 4 年9 月) 中国土壤普查技术)(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 1 9 9 2 年5 月) 关于印发试行( 土地分类) 的通知

4、)(国土资发 2 0 0 1 2 5 5 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 1 农用地 本标准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 包括耕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3 . 2 农用地级 在行政区( 省、 县) 内, 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根据地方土地管理和实际情 况需要, 遵照与委托方要求相一致的原则, 即主要考虑定级目的, 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农用地 质量综合评定, 划分出的农用地级别。 3 . 3 因素法 通过对构成土地质量的自 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分析, 确定因素因子体系及影响权重, 计算 单元因素总分值, 以此

5、为依据客观评定农用地级别的方法。 3 . 4 修正法 修正法是在农用地分等指数的基础上, 根据定级目的, 选择区位条件、 耕作便利度等因素计算修正 系数, 对分等成果进行修正, 评定出农用地级别的方法。 3 . 5 样地法 样地法是以选定的标准样地为参照, 建立定级因素计分规则, 通过比较, 计算定级单元因素分值, 评 定农用地级别的方法 。 4总则 4 . 1 目的与任务 4 . 1 . 1 目的 科学量化区域内农用地质量及分布, 为土地整理、 耕地占补平衡、 基本农田保护、 农用地估价及其他 T D / T 1 0 0 5 -2 0 0 3 有关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4 . 1 . 2

6、任务 根据农用地的自 然属性和经济属性, 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 定量评定, 并划分级别。 农用地定级成果要求在县域范围内具有可比性。 4 . 2 对象 农用地定级的工作对象是县级行政区内现有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地, 暂不包括自然保护区和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林地、 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4 . 3 原则 4 . 3 . 1 综合分析原则 农用地质量是各种自 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农用地定级应以造成土地质量差异的 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为基础。 4 . 3 . 2 主导因素原则 农用地定级应根据影响因素因子及其作用的差异, 重点分析对农用地质量及土地生产力水平具有 重要作

7、用的主导因素, 突出主导因素对定级结果的作用。 4 . 3 . 3 土地收益差异原则 农用地定级应反映土地自然质量条件、 土地利用水平、 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对土地生产力水平及土 地收益水平的影响 4 . 3 . 4 定蛋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农用地定级应把定性的、 经验的分析进行量化, 以定量计算为主。对现阶段难以定量的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采用必要的定性分析, 并将定性分析的结果运用于农用地定级成果的调整和确定工作中, 提高农用地定级成果的精度。 4 . 4 工作内容 包括下列内容: a ) 工作准备, 编写任务书; b ) 收集资料与外业补充调查; c ) 整理资料及定量化处理; d

8、 ) 计算定级指数及评定级别; e ) 校核级别与落实边界; f ) 编制图件、 统计与量算面积、 编写成果报告; 9 ) 成果验收; h ) 成果归档与更新应用。 4 . 5 技术步骤 包括下列内容: a ) 确定定级方法; b ) 确定定级因素; c ) 计算定级因素分值; d ) 编制定级因素因子分值图; e ) 划分定级单元; f ) 计算定级单元各定级因素分值; 9 ) 计算定级指数, 初步划分土地级别; h ) 校验和调整初步定级成果; i ) 统计和量算面积; 7 ) 编制图件、 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 T D / T 1 0 0 5 -2 0 0 3 4 . 6 工作底图的比例尺

9、 工作底图采用1 , 1 0 0 0 0 工 5 0 0 0 0 的比例尺, 或根据管理工作需要确定。 4 . 7 成果 成果包括: 文字报告、 图件、 基础资料汇编及相应的电子文档。 4 . 8 相关技术应用 要求应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农用地定级工作。 5 准备工作 编写任务书 任务书内容包括: a ) 定级区域和范围; b ) 工作程序及方法; c ) 技术资料和基础图件; d ) 组织领导 ; 工作人员 成果要求 、 时间安排、 经费预算 曰f) 5 . 2 准备表格 根据具体区域农用地定级的工作需要准备工作表格, 表格样式参见附录Aa 5 . 3 收集资料 5 . 3 . 1 农用地自然条

10、件资料 a ) 气候: 平均温度、 积温、 降水量、 蒸发量、 无霜期、 灾害气候等因素; b ) 水文: 水源类型( 地表水、 地下水) 、 水量、 水质等; c ) 土壤: 土壤类型、 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 表层土壤质地、 有效土层厚度、 土壤盐碱状况、 剖面构 型、 障碍层特征、 土壤侵蚀状况、 土壤污染状况、 土壤保水供水状况、 土壤中砾石含量等; d ) 地貌: 地貌类型、 海拔、 坡度、 坡向、 坡型、 地形部位; e ) 农田基本建设: 灌溉条件( 水源保证率、 灌溉保证率) 、 排水条件、 田间道路条件、 田块大小、 平整 度及破碎程度等 5 . 3 . 2农用地利用资料 主要

11、农作物的面积、 单产、 总产的统计资料、 样点土地利用条件、 农业生产实测资料、 农业技术实验 资料等 5 . 3 . 3 农用地经济资料 人均耕地、 亩均资金投人、 亩均纯收益、 农民人均收人、 农村道路网分布、 道路级别标准、 距区域经济 中心距离、 耕作距离、 田块分散程度等 5 . 3 . 4 图件资料 土地利用现状图、 土壤图、 地形图、 土地利用规划图及其他相关图件。 5 . 3 . 5 其他资料 农业区划资料、 土壤普查资料、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变更资料、 农业统 计资料、 当地市场价格资料等。 5 . 3 . 6 农用地分等资料 已完成农用地分等工

12、作的, 应收集农用地分等基础资料汇编、 中间成果及最终成果资料 5 . 4 资料核实与初步整理 5 . 4 . 1 资料核实 要求数据资料来源可靠、 计量单位统一, 对不符合实际的数据和个别异常值, 应校正或剔除。 T D / T 1 0 0 5 -2 0 0 3 5 . 4 . 2初步整理 对现有资料数据统一分类、 编码; 对不足、 不实、 不详、 陈旧的资料做好记录, 以便进行外业补充调查 a)b) 6 确定定级指数 定级指数是划分农用地级别的基本依据, 确定方法有因素法、 修正法、 样地法三种。 6 . 1 因素法 6 . 1 . 1 确定定级因素体系及权重 定级因素指对农用地质量差异有

13、显著影响的自然因素、 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某些因素可分解 为多个因子, 构成因素体系。权重反映定级因素因子对农用地质量的影响程度。 6 . 1 . 1 . 1 选择定级因素的原则 a ) 主导因素原则 选取本地区对土地级别影响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突出主导因素对定级结果的作用。 b ) 差异性原则 定级因素对不同区域的影响应有较大的差异, 因素因子指标值有较大的变化范围。 c ) 相对稳定性原则 所选取的因素应有相对稳定性, 避免选取易变因素。 d ) 可行性原则 农用地定级工作的深度应与当地现有资料和技术水平相协调, 应从现有资料中选取定级因 素, 必要时进行野外补测。 6 . 1 .

14、1 . 2 确定方法 选用特尔斐法、 因素成对比较法、 层次分析法等方法中的一种或儿种确定因素及权重。 开展农用地定级的地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筛选或补充表A . 1 给出的定级因素 6 . 1 . 2 编制 “ 定级因素一质量分” 关系表 根据各定级因素对农用地质量影响程度, 对指标值进行分级, 并给出相应的质量分。 a ) 因素质量分与土地质量的优劣呈正相关, 即土地质量越好, 质量分越高, 反之, 质量分越低; b ) 质量分体系采用百分制; c ) 质量分只与因素的显著作用区间相对应 6 . 1 . 3 检验 在全面开展定级工作之前, 选择 1 -2 个乡镇进行试评, 对初步确定的因

15、素体系及权重、 “ 定级因 素一质量分” 关系表进行检验。如果试评结果与实际不符, 应重新调整。 6 . 1 . 4 定级资料整理与量化 6 . 1 . 4 . 1 定级因素资料整理 a ) 整理核实定级因素资料, 资料不足时, 应进行外业补充调查, 方法见6 . 1 . 5 ; b ) 将定级因素资料标注在工作底图上。 6 . 1 . 4 . 2 定级因素因子指标量化 根据定级因素对农用地级别的影响方式确定量化方法。 a ) 面状因素: 指定级因素指标的优劣仅对具备此指标的地块有影响( 如土壤质地) , 面状因素是非 扩散性因素, 量化方法采用最大最小值法或均值度法: b ) 线状因素: 指

16、定级因素指标的优劣不仅对具备此指标的地块有影响, 还对一定距离范围内的 农用地产生影响( 如交通条件) , 线状因素是平行扩散性因素, 随着距离的增加, 其影响强度按 一定规律衰减, 量化方法采用直线衰减法或指数衰减法; c ) 点状因素: 指定级因素指标的优劣不仅对具备此指标的地块有影响, 还对其周围农用她产It影 T D / T 1 0 0 5 -2 0 0 3 响( 如农贸中心) , 点状因素是同心圆扩散性因素, 量化方法采用直线衰减法或指数衰减法; d ) 对于有交叉影响的因素因子( 如各级农贸中心、 道路等) , 应进行功能分割或衰减迭加处理。 量化方法参见附录B o 6 . 1 . 5 外业调查 6 . 1 . 5 . 1 工作内容 a ) 根据定级任务书的要求确定调查内容; b ) 对无法从相关业务部门直接获取的因素因子资料, 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收集; c ) 对现势性较差的资料进行校核修正; d ) 收集当地农民或熟悉情况的农技人员对农用地质量的经验评价结果, 用于样点的辅助选取和 定级成果的校验 6 . 1 . 5 . 2 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