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影造型基础复习资料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1487606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0.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摄影造型基础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电视摄影造型基础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视摄影造型基础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摄影造型基础复习资料(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电视画面是摄像机从开机到关机,不间断地拍摄所记录下来的一个片段,又称电视镜头。2、 电视画面是指电子摄录系统拍摄的制作的,由电视屏幕显现的图像。3、 电视画面的特性:(一)空间特性:屏幕显示。屏幕显示特性使电视画面具有以下特点:1)电视画面色彩夸张 2)电视画面无纯黑部分3)有强光漫射现象4)电视信号与屏幕上光点亮度消失不同步。平面造型: 1)利用人眼的视觉经验,在平面上创造出具有纵深感的立体空间 (2) 利用画面中运动的物体,显现画面空间的深度和立体感。3)利用摄像机的运动,突破画面的平面造型局限框架结构 (二)时间特性:单向性、连续性、同时性4、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1)表面具象2)表

2、现运动3)运动表现5、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1)电视画面的信息应清晰准确,简明集中。2)电视画面的光色还原要求真实、准确3)镜头运动时,力求稳定、流畅、到位4)注意同期声的采录。6、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7、决定景别大小的因素:一是摄像机和被摄像体之间的实际距离,二是摄像机所使用镜头的焦距长短。8、电视景别的作用 1)景别的变化带来的是视点的变化,它能通过电视摄影造型达到满足观众从不同视距、不同视角全面观看被摄体的心理要求。2)景别的变化是实现造型意图、形成节奏变化的因素之一。3)景别的变化使画面被摄主体的范围变化具有更加明确的指向性,从而形成画

3、面内容表达、主题诉求和信息传递的不同侧重和各自意蕴9、景别的分类1)远景:是电视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2)全景:表现人物全身形象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3)中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面局部的画面4)近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的画面5)特写: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部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10、拍摄高度:是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垂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或说相对高度。平角平摄)当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高度持平时,俯角俯摄):仰角仰摄):11、拍摄方向: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同一水平面上一周360的相对位置,即通常所说的正面、背面或侧面12、光线性质:首先取决于

4、光源的性质。自然界光线的三种状态:直射光线硬光)、散射光线软光)、混合光线。13、色彩基调:即指在电视影片、电视节目或在一个段落中,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色彩。14、色彩基调的形成主要包括:一是色彩在整体节目中的时间长度,二是该色彩在单一画面中的空间面积。15、色彩基调的形成方法:1)内部设色法:就是在拍摄时有意识地选择、配置色彩向基调色靠拢,比如背景环境色、人物服装色、道具色等成为基调色或其邻近色。2)外部罩色法:指通过光学手段或色光照明等方法在画面的所有景物上都蒙上一层色彩基调。16、构图:是指在电视拍摄中,把被拍摄对象及各种造型元素加以有机地组织、选择和安排,以塑造视觉形象,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

5、创作活动。17、构图的特点:动态性、时效性、多视点、画幅的固定性和构图处理的现场一次性、构图结构的整体性。18、构图的基本要求:画面要简洁、主体要突出、立意要明确、画面应具有表现力和造型美感、在处理运动构图时的两种情况:如果没有人物的画面,作为环境介绍和背景交代时,不论是起幅还是落幅,都用找出能够表现环境特色的主要对象作为构图的依据和画面运动的依据;如果是有人物的画面,则应以人物为画面构图的依据和画面运动的依据,摄像机的运动或者是跟随人物运动,或者是做出复杂的场面调度,都应根据内容或环境特色,抓住主要因素的变化来变化构图。)19、长焦距镜头:是指视场角小于40、焦距大于25mm的镜头;对于摄像

6、机的变焦距镜头而言,是指焦距调至大于25mm的状态下的镜头。20、景深:是指当镜头对某一被摄主体调焦清晰之后,位于该主体前后方的景物也能形成清晰影像的纵深范围。21、长焦距镜头在表现运动主体时,对横向运动的物体表现动感强,对纵向运动的物体表现动感弱。22、广角镜头:又称短焦距镜头,是焦距比标准镜头短,视场角大于60的镜头。对于摄像机上的变焦距镜头而言是焦距小于25mm的镜头。23、广角镜头的画面造型特点:视角宽、景深大、画面包括景物范围大、广角镜头有曲像畸变现象、广角镜头在表现运动对象时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横向运动的对象表现动感弱;对纵向运动的对象表现动感强,并且物距越远越强。)、广角镜头便于肩

7、扛拍摄,画面易于平稳清晰。24、广角镜头的功能1)有利于近距离表现大范围景物2)适于展现画面主体及其所处的环境3)利用广角镜头景深大的特点,对被摄物进行对层次的表现,增加画面的容量和信息量4)利用广角镜头近距离接近拍摄对象,完成抢拍和偷拍。5)利用广角镜头线条透视的夸张变形和曲像畸变效果,形成某种特殊的表现意义6)有利于在移动摄像中保持画面的稳定。25、变焦距镜头:是相对于定焦距镜头而言的一种可连续变换焦距的镜头。26、变焦距镜头造型表现上的优势:1)一个变焦距镜头,可以替换一组不同焦距的定焦距镜头。2)在摄像机机位不动的情况下,即可完成变焦距推拉,实现画面景别的连续变化。3)可以跨越复杂空间

8、完成移动机位所不能完成或不易完成的推镜头和拉镜头,并且还能完成仰角度或俯角度的推拉镜头。4)摄像机镜头上的电动变焦距装置,可以使画面景别的变化平稳而均匀,如用手动变焦,可以完成急推和急拉,产生一种新的画面运动,形成新的画面节奏。5)在摄像机机位运动的过程中,变动镜头焦距可以构成一种更为复杂的综合运动镜头。6)运变焦距镜头,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既移动机位、又变化焦距的综合运动镜头,增强了画面造型表现的随意性和灵活性。27、变焦距镜头造型表现上的不足:1)用变焦距镜头拍摄的推拉镜头,虽然画面景别连续发生变化,有着一种接近或远离被摄主体的感觉,这种画面效果不符合人眼的视觉感受。2)变焦距推拉镜头的画面变

9、化带有某种强制性,它是通过技术的手段,强行在电视屏幕上呈现出的一种人们在生活中不曾有过的视觉印象。28、变焦距推拉镜头与移动机位推拉镜头的相似之处:1)两种推拉,都引起了景别的系列变化,这种变化是连续的而不是跳跃的,是递进的而不是无序的。2)被摄主体由于镜头的推拉,或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都表现出一种接近或远离的视觉效果。29、变焦距推拉镜头与移动机位推拉镜头的不同之处:1)视角方面:变焦距推镜头的视角变化了,移动机位推镜头的视角没有变化2)视距方面:变焦距推镜头的视距没有变化,移动机位推镜头的视距变化了。3)景深方面:变焦距推镜头由于焦距的变化,画面景深发生了变化,移动机位推镜头的焦距固定,

10、景深没有明显变化。4)变焦距推镜头是通过视角的收缩,达到画面景别的变化。其落幅画面仅是起幅画面中某个局部的放大,没有新的画面形象和内容;移动机位推镜头则是通过机位向前运动,形成画面景别的变化,随着机位向前,视觉空间会出现新的形象和内容。5)如果焦距推镜头a中始终未出现那两盆小树,而在移动机位的推镜头b中,落幅中出现了新的形象即两盆小树。移动机位的推镜头可以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变焦距推镜头就不能产生这种感觉。30、变焦距镜头的功能:1)实现变焦距推拉2)通过变焦距推拉,追随运动中的被摄主体,保持画面景别的相对稳定3)变焦距镜头在运动摄像中,便于调整画面构图,选择最佳景物,突出视觉重点4)

11、有助于实现被摄对象处于焦点之外的拍摄5)变焦距急推急拉镜头可以产生某种特定的节奏变化6)变焦距镜头的推拉与其他运动摄像方式相结合,可使画面内部的蒙太奇更为丰富31、固定画面:是指摄像机在机位不动、镜头光轴不变、镜头焦距固定的情况下拍摄的电视画面。32、固定画面的局限:1)固定画面视点单一,视域区受到画面框架的限制2)固定画面在一个镜头中构图难以发生很大变化3)固定画面对运动轨迹和运动范围较大的被摄主体难以很好的表现4)固定画面难以表现复杂、曲折的环境和空间5)固定画面由于单一画面的框架限制,不如运动画面那样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记录和再现一段生活流程33、固定画面的拍摄要求:1)注意捕捉动感因素

12、,增强画面内部活力2)要注意纵向空间和纵深方向上的调度和表现3)固定画面的拍摄与组接应注意镜头内在的连贯性4)固定画面的构图一定要注意艺术性、可视性5)固定画面在拍摄中有一点必须牢牢记住,那就是“稳”字当头。40、电视场面调度包括人物调度和镜头调度两个方面,借助于摄像机镜头所包含的画面范围、摄像机的机位、角度和运动方式等,对画框内所要表现的对象加以调度和拍摄。41、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条虚拟直线。42、越轴:倘若摄像机越过原先的轴线一侧,到轴线的另一侧区域去进行拍摄,即成为“越轴”43、“越轴”问题的常用方法:1)利用被摄对象的运动变化改变原有轴线2)利用摄像机的运动来越过院线的轴线3)利用中性镜头间隔轴线两边的镜头,缓和越轴给观众造成的视觉上的跳跃4)利用插入镜头改变方向,越过轴线5)利用双轴线,越过一个轴线,由另一个轴线去完成画面空间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