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484779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导学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导学案 新人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学习目标】1.识记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三部科技巨著的作者、内容及影响。2.以长城和紫禁城等建筑为例,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3.掌握明代文学领域的主要成就。学习重点: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三部科技名著、明长城和北京城以及明朝小说的突出成就。 学习难点:科技名著出现的原因和明朝小说繁荣的原因。【自主学习】1、 科技名著(1) 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他经过27年编写出 这部规模空前的 著作。该书总结了我国 ,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 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巨著,作者是 。这部书被誉为 。(3) 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

2、巨著,作者是 。该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 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2、 明长城和北京城(1)明长城:为了 ,明朝先后18次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 、西至 ,总长万余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 代修筑的。(2)北京城:明朝的北京城是在 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明朝的北京城有 、皇城、 和外城。在北京城的建筑中,最为雄伟壮丽的是 。3、 小说和戏剧(1) 成书于元末明初,俗称三国演义,作者是 。是我国 小说的开山之作。(2) 是元末明初的另一部优秀长篇小说,作者是 。该书描写了宋代梁山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3) 的作者是吴承恩,是一部富于_的

3、神话小说,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4) 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是 。4、明朝时期,出现了书法名家 ,绘画名家 等。【合作探究】想一想,明朝时涌现出多部优秀科技巨著的原因有哪些吗?明朝小说繁荣的原因有哪些?【达标检测】1.小军在旅游时发现一株很特别的植物,他想知道这株植物有没有药用价值,查阅什么书,可以知道答案()A.伤寒杂病论 B.天工开物C.本草纲目D.农政全书2.下列著作和作者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农政全书徐光启 天工开物宋应星三国演义罗贯中 本草纲目张仲景A. B. C. D.3.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A.东起

4、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B.东起辽东,西至临洮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鸭绿江,西至临洮4.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是()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牡丹亭5.玄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他是哪部古典小说中人物的原型()A.红楼梦 B.西游记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6.下列著名的戏剧作品里,成书于明朝时期,通过描写神奇的爱情故事,对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有力批判的传世佳作是()A.窦娥冤 B.红楼梦 C.牡丹亭 D.汉宫秋7、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是()A、本草纲目B、天工开物C、农政全书D、齐民要术合作探究答案:1. 一方面,明朝时期农业生产水平提高,手工业技术进步,商业经济和城市经济繁荣,这为这为传统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明朝积极汲取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加上科学家自身的努力,明朝时出现了一些列总结性的科学巨著。2. 明朝小说繁荣的原因有: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以及市民阶层队伍的壮大。达标检测参考答案:1.C 2.A 3.A 4.C 5.B 6.C 7.B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如科研方面尚嫌薄弱,全年未发表过一篇论文。今后在这方面应多加努力,要增强科研意识,多投注些时间和精力,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改变科研空白局面,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