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的审题》ppt课件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1484588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4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作文的审题》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材料作文的审题》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材料作文的审题》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材料作文的审题》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材料作文的审题》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作文的审题》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作文的审题》ppt课件(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写 作 学案1 材料作文的审题 高考第18题,例1,对应训练1,对应训练2,考试说明对写作的要求是“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具体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高考作文要取得理想分数,关键是发展等级的得分。发展等级的具体要求是: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深刻”实际上是对考生思维品质深刻性的要求,需要考生能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和结果。要深入到本质,必须有一个概括的过程,也就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程。 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材料丰富”是对

2、各种文体的所有文章的要求,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则主要是针对记叙性和抒情性的文章。,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综观近几年的新课标全国卷作文,全部是材料作文。作文命题指向主要有三类,一是以现实热点类为写作内容,二是以寓意类为写作内容,三是以人文哲理类为写作内容。因此,备考中应将材料作文的训练作为重中之重。,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原文略) 读了这段文字,引发了你的哪些联想与感悟?,提示:抓住材料中“世上没有真正的绝境”一句话,可从“绝境与积极心态”“绝境与生命精彩”等方面展开

3、思考:人处于绝境时,只要凭借坚韧的精神力量,激发自身的内在潜能,就能创造条件开辟新的天地,走出原有的困境,生命也因此而焕发出耀眼的光彩。绝境之所以为绝境,是它足以置凡夫俗子于死地,但对那些怀有坚定信念和远大抱负的人而言,只不过是前进途中必须跨越的险障,所以经常上演绝处逢生的好戏。,高考作文命题,既突出开放性,又强调限制性。现在所说的材料作文是指2006年之后出现的一种材料作文形式。这种命题形式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从本质上讲,这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所以我们称这种形式的作文为新材料作文

4、。,新材料作文中给定的“材料”,常见形式有:,新课标高考的作文命题形式一般是: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从而引导考生把审题的注意力集中到对材料的解读上面。“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因此,准确地审题立意是写好新材料作文的关键一步。 从近几年高考材料作文试题特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材料寓意明确。尽管材料有多个角度可以立意,但其核心是非常明确的。只要不超出这个核心,就符合文章的立意要求。选材贴近生活。所给材料主要是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的争论和结果,大都贴近学生生活,考生不会无话可说。试题难易

5、适中。考生可以轻松从中明确适合自己的立意。,材料作文的审题可按以下几步进行:读材料,识整体。材料至少要读两遍,边读边思考,先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内容。画要点,抓关键。画出材料的关键词语,找出主要问题。审题的关键就是弄清材料的中心,分清主次,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实质。分层次,明关系。在画要点的基础上给材料画分层次,概括层意,进而分析层次间的关系。如果只完成了“读”和“画要点”两步,对材料中的各种关系仍然是不清楚的,就再分析层次,概括层意,弄清层次之间的关系,直到理解主旨为止。概括中心,把握实质。在前三步的基础上概括中心,提取中心思想或找出中心问题。依“要求”,定议题。依据“写作要求”和材料中心的要求

6、,联系实际,选择最佳角度,确立写作中心。,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1年高考全国课标卷(原文略),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这道作文题沿袭新材料作文的命题模式。两段材料呈现出由感性到理性的上升趋势。首段是感性认识,用确凿的数据陈述客观事实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中国引起了数以万计的媒体的关注;中国崛起的新闻,在全球21世纪十大新闻,中名列首位。次段是理性认识,紧承首段的事实提出问题“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引发考生理性的

7、思考。命题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关注现实,追踪热点。作文以“中国崛起”为题材,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2011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命题与中国社会的这一重大热点相契合,意在引导考生关注现实,把个人的认知、体验、命运,与国家的发展、前途、命运联系起来。 立意明确,题材宽泛。讴歌祖国的崛起,是这道作文试题的立意指向。一目了然的立意,使考生可以轻松越过审题关,有效地规避跑题的风险。立意明确而单纯,在题材的选取上却又是宽泛的,这是这道作文试题的一大亮点。试题没有停留在“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这一问题的层面上,而是提出了“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

8、程度”等六个方面的范围,这既是对写作内容的限定,又是对考生构思作文的提示。这样,考生在选材上就有了宽泛的回旋余地,不至于面对笼统的问题而茫然失措,捉襟见肘。 贴近生活,张扬个性。真实地反映生活,文章才有生命力。“中国的崛起”是与每个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试题所涉及的内容,贴近考生生活,为考生所熟悉。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抒写感受,张扬个性,展示才情。 这一作文题目审题的正确策略是“大题小做”,即化大为小,以小见大。“中国崛起”和“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是作文的“文眼”。用这只“文眼”捕捉“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等六

9、个方面中的任何一点,就可以构思行文。一般说来,人们对祖国的“经济发展”感受最深,因为人们的生活状况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从自身的生活,状况出发,说起国家的“经济发展”,谁都可以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考生当然也是这样,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切身体验,可从自身下笔,写家庭、写家乡的生活巨变;也可以旁观者的视角,写身边的人和事,抒发自己的感受。但要注意,不要衣食住行,面面俱到,而要聚焦于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方面,集中笔墨,突出重点,写深写透,只求一叶肥厚,不求枝繁叶茂;只求一花独放,不求春色满园。最后再反过来“小题大做”,扣住题旨,从小事中理性地概括出国家“经济发展”的某一特点。“小题大做”时要注意,

10、让题旨从小事中自然浮出,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而不能生搬硬套,故意拔高,无病呻吟。倘能按照这样的思维方式运作,化大为小,化空为实,化抽象为形象,然后再以小见大,必定能写出锦绣文章,稳操胜券。,抓关键句法。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往往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抓住了这一突破口,往往能事半功倍。以果溯因法。即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分为二法。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材料时既要看到它的这一个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个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 面,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联系实际法。即从材料中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挖掘其中的含义。

11、,1.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对这则材料进行写作审题。(原文略),提示: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发现,“好奇”一词在这则材料中出现了两次,即“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抓住了这个关键词语,我们也就抓住了这则材料的主旨:好奇,往往是发现、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2.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对这则材料进行写作审题。,提示:材料作文可以提炼的角度较多,更容易离题。首先要抓关键句,其次要“以果溯因”。“花园照旧荒芜着”,其中的原因是什么?从这一点出发去找突破口,就能找到材料的主旨。 下面的审题可以属于切合题意:“空谈不如实干”“行动胜于空谈”“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等。 下面的角度可以属于符合题意或基本符合题意:“求同存异”“协调”“团结”“合作”。 偏离题意:“分清主次”“妥协”“退让”“雄辩”“和谐”“目标”“当机立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