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自护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1478902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PDF 页数:103 大小:3.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的自护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系统的自护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系统的自护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系统的自护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系统的自护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的自护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的自护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的影响(1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 论文题目: 专业: 研 究 生: 导师: 系统的自 护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 我 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护理学 王颖 李小妹 签 名 :之 级 签 “ 卜 夺 呼 - 摘要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 简称慢性乙 肝, C H B ) 是我国高发的慢性传 染病。它具有传染他人、 疗效差、反复发作和转归不良 的 特点, 所以 慢 性乙肝患者的自 我护理能力对其恢复和维持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增强 慢性乙肝患者的自 我护理能力,不仅能使其有效进行自 我护理活动并将 可能影响其生存质量。 研究目 的:本研究的目 的是探讨系统的自 护健康教育对慢性乙 肝患 者自 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2、, 本研究的具体目 标为评估慢性乙肝 患者自 我护理能力、生存质量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可为临床护 理和社区护理进行护理干预提供相关数据和理论依据,为慢性乙 肝患者 的护理提供适当的干预措施。 研究方法: 本研究 应用实验性设计, 将2 0 0 2 年7 月到9 月 在四) J I 大 学华西医院门诊就诊的6 2 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采 用标准对照,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对干预组的患者进行能改善病 人自 我护理技能、自 护责任感、自 我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的系统的自 护 健康教育。 干预进行时间为 5个月. 干预前采用四部分问 卷进行调查。 第一部分是个人一般资 料调查

3、表, 主要收集一般人口 学资料和相关资 料; 第二部分采用自 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 E S C A ) 评估自 我护理能力:第三部 分采用 S F -3 6问卷( S F - 3 6 ) 测评病人的生存 质量;第四部分采用慢性肝 病问卷( C L D Q ) 测评病人的生存质量。干预完成后1 个月采用E S C A , S F - 3 6 和C L D Q 测评病人干预后的自 我护理能力 和生 存质量。 调查资料建立数 据库, 运用S P S S f o r W i n d o w s 1 0 . 0 版对所有资 料进行分析。 用单样本 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检验分析慢性乙肝患者 S F

4、 -3 6测评生存质量和常模之间的差别;用 P e a r s o n 相关分析确定自 我护理能力与生存质量关系; 对干预前后及干预 组和对照组之间的自 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采用均数和标准差进行配对 t 检验和两样本t 检验分析, 对干预前后及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的自 我护 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分级水平进行卡方检验比 较差别。 研究结果: 慢性乙 肝患者自 我护理技能为高水平,自 我概念为高 水平,有一定的与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但自 护责任感尚待增强。总的 来说, 慢性乙 肝患者自 我护理能力水平中等。与正常标准相比,除精 神健康外, 漫 性乙 肝患 者其他各维度得分都显著下降 ( P l 护 c

5、o p i e s / m l 则 应当 考 虑 进行肝组织活检和治疗。 综上所述,慢性乙肝具有传染性,目 前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易反复 发作, 病程长且它有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 这些都将严重影响 了慢性乙 肝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 2 . , . 6 慢性乙肝对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影响 慢性乙 肝患者可出现疲乏、 食欲减退、 肝肿大和肝功能异常等表现, 但无症状感染常见,多 数病人仅A L T 轻度或中 度升高。 但由 于目 前 无有 效的治疗方法,持续的 H B V感染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最常见原因。 H B V感染每年造成全世界3 1 .6 万例肝癌或6 0 %的 肝癌病

6、例, 每年有一百 万 慢 性乙 肝患 者患 者由 于 患 肝硬化 和肝 癌而 死 亡5 因为反复发作和不断地寻求较好的医疗手段,慢性乙肝患者经济负 担沉重。 美国每年用于H B V感染的直接与间接费用为每年七亿二千万美 元 1 。 乙 型 病毒 性 肝炎 是发展中国 家的 主 要 疾 病负担( 估 计 在亚洲 有2 . 2 文献回顾 亿人或8 %的 人口 为H B V 携带者) , 并造成发达国 家的严重疾病负担6 , 7 7 我国 病毒性肝炎 ( 乙、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疾病负担为6 . 7 百万D A L Y , 占我国总疾病负担的0 . 3 3 % , 而肝炎、肝硬化和肝癌三者合计疾病负担

7、为 6 7 . 9 百万D A L Y ,占我国总疾病负担的3 . 3 7 % “ . 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社会对慢性乙 肝的片面认识,具有传染性和 疾病的不良 转归给慢性乙 肝患者心理造成了 很大的影响。 黄汉华对8 9 例 慢性乙肝患者调查后发现担心复发的患者为 9 4 . 2 % ,有悲观情绪的为 9 4 . 2 % , 有抑郁情绪的为9 2 . 3 % , 有焦虑情绪的为7 0 .2 %, 有疑病情绪的 为7 2 .8 % (2 9 1 。 吴 创 鸿 等 人 用S C L - 9 0 对1 6 6 例H b s A g 携 带 者 及 慢 性 乙 肝患者的调查结果显示慢性乙肝患者S

8、C L -9 0 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 数、 躯体化、 抑郁、 焦虑和精神病性等因 子均升高,与我国常模比 较有 非常显著性差异; 且不同病程、不同 职业、年龄及不同复制指标者,其 S C L - 9 0 总 分 及各因 子分 均 无显 著 性差 异( 3 0 1 。 宋 建新 等采用 汉密尔顿 抑 郁量表、 焦虑量表及S C L - 3 0 测评了2 6 1 例慢性乙 肝患者, 结果显示3 1 % 的 患 者有 情绪障 碍、 2 1 .5 % 的 患者 有可 疑 情绪障 碍 3 1 1 。以 上的 研究 表明 慢性乙肝患者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 慢性乙肝患者因为疾病所造成的上述生理和心理问题

9、都将会影响其 生存质量,所以医学研究开始关注慢性乙肝患者生存质量。 2 . 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 2 . 2 . 1 生活质量与医学研究 2 . 2 . 1 . 1 生活质量概念 生 活 质量 ( Q u a l it y o f L i f e, Q O L ) 亦 称生 命 质量或生 存质量. 人 们 对人类生命过程中生活质量问 题的认识由 来已 久,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的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在他的 著作中曾 经出 现了 e u d a e m o n i a , 这个词通常 被 译为 幸 福( h a p p i n e s s ) ,但当 代学 者 倾向 于 把 它译为 人的

10、 满足( h u m a n fl o u ri s h i n g ) 13 2 1 . “ 生活 质量 ” 概念 最早由 美国 制 度经济学 家的 主要 代 表 人 物加尔布雷斯( J .K .C a lb r a it h ) 在他于1 9 5 8 年所著的 富裕社会 一书中 首先提出。 “ 生活质量” 研究的策源地是在美国。 兴起“ 生活质量” 研究的导 因, 人们一般认为主要起自 于社会学领域对社会问题的关心或社会指标 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兴趣。 在早期的 研究中,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 教授鲍尔( R e y m o n d B a u e r ) 被认为是这一领域研究的先躯

11、, 因为他在 1 9 6 6 年发表的 社会指 标 一 书中 首 先正 式 使 用“ 生 活质量 ” 这 个 术 语问。 对生活质量的概念,至今仍然没有公认的定义。有关生活质量的经 验研究表明,关于 “ 生活质量”的定义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从影响 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客观方面条件方面来理解生活质量,认为生活质 量是指生活条件的综合反映, 生活条件的改善就意味着生活质量的 提高。 我国 绝大多数学者持此观点。比 较典型的有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 授对生活质量所作的定义,他认为 “ 生活质量是反映人们生活和福利状 况的一种标志、它包括自 然方面和社会方面内容。生活质量的自 然方面 是指人 们生

12、活环境的 美化、净化: 生活质量的社会方面是指社会文化、 教育、卫生、交通、 生活服务状况、 社会风尚 和社会秩序等等。 第二, 从反映 人们生活的舒适、 便利程度的主 观感受方面来理解生活质量。 持 此理解的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众多学者。比 较有代表性是著名学者加 尔布雷斯在1 9 5 8 年所著的 富裕社会一书中 提出的生活质量概念, 他 认为生活质量是指人们生活的 舒适、 便利程度以 及精神上所得到的享受 或乐趣。 我国1 9 9 2 年出 版的 经济学大辞典 、 经济大辞海均引用了 这一概念。第三,从人们生活总体上的好坏来理解生活质量, 认为生活 质量是指人们生活好坏、 优劣程度, 即

13、生活质量作为“ 生活等级” 的 代名词。 目 前生活质量优劣的判断标准主要有四个方面:方便、健康、安全和舒 适。 这一定义得到了国内 外众多专家学者的认可和赞同。如我国学者卢 淑华副教授研究指出, “ 把生活质量看作一个抽象的概念,是生活等级的 代名词。 生活等级从根本上讲取决于物质生 产发展的程度或等级。 ” 然而, 我国也有学者认为这样的定义没有完全反映生活质量的真实含义,而提 出生活质量就其内容讲是指社会提供的生活的充分程度和国民生活需求 的 满 足 程 度3 3 1 2 . 2 . 1 . 2 生存质量产生的 背景 随 着生活质量研究的进展,医学研究人员对生活质量的研究表现出 了日 益

14、 浓 厚的 兴趣。 在1 9 6 6 年, E l k i n g t o n 发 表了 一篇 题为 “ 医 学 和生 活 质 量( m e d ic in e a n d th e q u a lit y o f l if e ) , 的 论 文 3 2 1 。 随 后 又 有 一 些 文 章 出 现。 从1 9 7 0 年起, 医学领域广泛开展了生活质量的研究工作, 并逐渐形 文献回顾 成 了 热 潮 9 1 生活质量在医学领域中的逐步普及是由于:第一,疾病谱的改变, 随着威胁人类生存的主要疾病不再是传染病,而是与生活习惯和生活方 式密切相关的现代文明病, 对这些疾病很难用一个单纯的治愈率

15、来评价 治疗效果, 生存率的作用也很有限, 因此迫切需要一个综合的评价指标。 第二,医学模式的转变,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 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仅表现在生理机能的完善,还 表现在对社会,心理机能的良 好;不仅仅表现在生物指标的正常,还表 现在主观方面的社会、 心理功能指标的完好。 第三, “ 健康” 概念内涵的变 化。 1 9 4 7 年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 “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 病 痛, 而且 还包括 身 体、 心 理 和社会的 完 好 状态。 ; P 4 1 。 因 此, 人 们把 生 活质量理论与医学实际相结合起来,提出了与健康相关的生活

16、质量 ( h e a l t h r e l a t e d q u a l it y o f l i f e , H R Q O L ) , 简 称生 存 质量。 生 存质量的 概 念是健康与生活质量的高度统一,此定义更加适合医学环境,更容易被 医 务 工 作 者 理 解 和 接 受 19 2 . 2 . 2 生存质量的定义 尽管学者们对生存质量研究不断向 深度及广度扩展,但目 前还没有 关于生存质量的统一定义3 5 3 。 不同的 学者对生存质量有不同的描述。 有 的 学 者 认为 生存 质量是 一 种感觉, 如A n d r e w s 认为 是良 好的 感觉1 3 6 3 H o l m e s 认为 是幸 福和 泰 然处 世的 感 觉1 3 7 3 。 有的 学 者认为 是 一种能 力, 如 F a y o s 认为 是病 人自 我管 理的能 力3 8 7 。 有的 学 者认为是 一 种满足感, 如 C r i b 认为 是 对现时的 满 意 程度3 9 . D u b 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