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诊断标准[详]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1468165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栓塞诊断标准[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肺栓塞诊断标准[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肺栓塞诊断标准[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肺栓塞诊断标准[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肺栓塞诊断标准[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肺栓塞诊断标准[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栓塞诊断标准[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肺栓塞诊断标准 肺栓塞在临床上是各种内源性以及是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它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和空气栓塞等。PTE是PE的最常见类型,占PE中的绝大多数,通常所说的PE即指PTE。有资料显示,在西方国家PTE的年发病率约为50/10万,已经构成了世界性的重要医疗保健问题。过去我国医学界曾将PTE视为“少见病”,但这种观念近年来已经发生彻底改变。虽然我国目前尚无PTE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但随着诊断意识和检查技术的提高,诊断例数已有明显增加。最新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约60万人患PE占死因的第四位。 PTE不仅发病

2、率高,而且未经治疗的PTE的病死率为25-30%,同时由于PTE发病和临床表现的隐匿性和复杂性,临床医生对PTE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普遍较高。由此可见PTE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因此,采取有效的方法早期诊断PTE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就PTE的诊断现状与进展做如下综述。 诊断程序与诊断措施 PTE的临床表现复杂,有时隐匿,缺乏特异性,确诊需要特殊检查。检出PTE的关键是提高诊断警惕性,对于高危人群中出现疑似表现者,应及时安排相应检查。诊断程序通常包括疑诊、确诊、求因三个步骤。 (一)根据临床情况疑诊PTE(疑诊) 对于有创伤、手术、骨折、恶性肿瘤、长期卧床、应用止血剂和口服避孕药等血栓形成危险

3、因素的患者在活动后突然出现不明原因呼吸困难或气促、胸痛、晕厥、低血压、休克、咯血、烦躁不安、惊恐甚至濒死感的情况下,尤其是伴有单侧或双侧不对称性下肢肿胀、疼痛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如下检查,以尽可能提供进一步支持或排除PTE的证据。 1 血浆D-二聚体(D-dimer)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系统作用下产生的可溶性降解产物,为一个特异性纤溶过程标记物。在血栓栓塞时因血栓纤维蛋白溶解使其血中浓度升高。D-二聚体对急性PTE诊断的敏感性达92%-100%,但其特异性仅为40%-43%。手术、肿瘤、炎症、感染、组织坏死等情况均可使D-二聚体升高。在临床应用中D-二聚体对急性PTE有较大的排除诊断

4、价值,若其含量低于500g/L时,可基本除外急性PTE。目前实验室常用的检查方法有乳胶凝聚实验(Liatest法)、酶联免疫法(Elisa法)。最新国外文献资料显示,Liatest法对肺栓塞的敏感性在肺段以上者达93%,肺段以下50%,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栓塞位置、栓子大小有密切关系。Karhe等报道Elisa法D-二聚体含量测定对于患肺栓塞的高风险的门、急诊患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正常水平的D-二聚体含量有助于排除可疑急性肺栓塞的高风险人群。 2 心电图 70%以上的PE患者表现为非特异性的心电图异常,多在发病后即刻出现,并呈动态变化,观察到心电图的动态改变较之静态异常对于提示PE具有更大

5、意义。约50%的患者表现为非特异性的ST-T改变,右心室负荷过重的表现右胸导联T波倒置占23%,经典的SI、Q、SI、Q、T(即导联出现明显的S波,导联出现大Q波并T波倒置,SIQT征)在19%的急性PE中出现,其他心电图异常还可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9%)、肺性P波、电轴右偏、顺钟向转位等。心电图无异常仅说明PE的可能性小,但不能完全除外PE。心电图不仅具有诊断价值,而且也对溶栓效果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溶栓治疗后,胸前导联T波倒置加深可能是溶栓成功、右室负荷减轻、急性右心扩张好转的反映。 3 X线胸片 PE多在发病后1236 h或数天内出现X线胸片改变,80% PE患者X线胸片有异常,其中6

6、5%表现为肺实变或肺不张,48%表现为胸膜渗出,也可出现区域性肺血管变细、稀疏或消失、肺野透亮度增加,中心肺动脉突出;右下肺动脉干增宽伴截断征;肺动脉段膨隆及右心室扩大征、患侧横膈抬高等。最典型的征象为横膈上方外周楔型致密影(Hampton征)但较少见。X线胸片检出或提示的PE常是临床典型的病例,其敏感性、特异性均较低,但X线胸片对于评价心肺全面情况及提供疑似PTE线索和除外其它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 超声心动图 具有典型PE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多数有右心结构及功能改变,估测肺动脉压均在5560 mmHg以上,肺动脉压明显增高,可能与栓塞的面积较大有关,约80%的

7、患者在右心房或右心室发现血栓,值得注意的是肺动脉高压应与其他心脏病,尤其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相鉴别。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结合下肢深静脉彩色超声波检查方便、灵活,可迅速得到结果,虽一般不能作为确诊方法,但对提示PE诊断和排除其他疾病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作为可疑PE的一项筛选检查项目。 5 动脉血气分析(ABG) 常表现为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增大。肺血管床堵塞15%-20%即可出现氧分压的下降,PaO280mmHg者发生率为88%。部分患者的结果可常。 6 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 下肢为DVT最多发部位,超声检查是诊断DVT最简便的方法。若有阳性发现,对PTE有重要的

8、提示意义。 (二)对疑诊病例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确诊) 对于根据高危因素、临床特点,以及简单非特异性检查措施(D2聚体、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和动脉血气分析等),高度怀疑肺栓塞的患者,在条件允许下行下列检查以尽可能明确诊断。 1 螺旋CT和电子束CT检查 螺旋CT和电子束CT造影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影像学新技术,增强扫描可以直接显示肺血管,能够发现段以上肺动脉内的栓子,是PTE确诊手段之一。可以清楚显示血栓部位、形态、与管壁关系及内脏受损状况。与有创性肺动脉造影对比研究,CT对中央型PE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均为100%。对累及肺段者,敏感性平均为98%(91%100%),特异性平均9

9、7%(78%100%)。 PTE的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内的低密度充盈缺损,部分或完全包围在不透光的血流之间(轨道征),或者呈完全充盈缺损,远端血管不显影(敏感性为53%-89%),特异性为78%-100%);PTE间接征象包括肺野楔形密度增高影,条带状的高密度区或盘状肺不张,中心肺动脉扩张及远端血管分支减少或消失等。 最大的优点是无创、诊断率高,对急症尤为有价值。增强CT检查除碘过敏外几乎没有并发症。CT可以很好地鉴别出胸肺疾病对PE诊断带来的影响,对指导治疗及评价治疗效果是可靠的诊断方法,目前已经可以替代常规肺动脉造影,可以作为一线检查方法。其缺点是不能提供血流动力学资料,且对亚段PTE的诊断价

10、值有限。电子束CT扫描速度更快,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心跳和呼吸的影响而产生的伪影。 2 放射性核素 肺通气/灌注(V/Q)放射性核素扫描是无创伤性诊断PE的方法,应用广泛。文献报道其敏感性在95%以上,特异性在90%以上。多种影响因素如胸肺疾患、肺动脉不全梗阻等都是产生假阴性、假阳性的主要原因。肺通气/灌注扫描常见的结果包括:(1)肺通气扫描正常,而灌注缺损,高度怀疑PE;(2)病变部位无通气,也无血流灌注,应怀疑肺实质性病变,不能诊断PE;(3)肺通气扫描异常,而灌注正常,为肺实质疾病;(4)通气/灌注扫描均正常,可排除症状性PE。新近在研究新型核素血栓显像剂锝标记的抗人体活化血小板单克隆抗

11、体,能鉴别新鲜血栓或陈旧血栓,大大地提高了急性PE的诊断率。 3 磁共振成像 传统的磁共振成像(MRI)不能辨别肺段和亚段的肺血管。随着设备性能地不断提高,近年来应用MRI技术诊断PE尤其是造影增强血管造影(MRA),其诊断效果越来越好。有报道其敏感度高达100%,特异度为95%,其诊断能力已达DSA水平,并可显示外周肺动脉血栓。部分学者认为MRA+CTPA将共同取代X线选择性肺动脉造影而成为PE的“金标准”。磁共振肺灌注成像是一种新型的无创性技术方法,经外周静脉注入顺磁性对比剂,在对比剂首过时间内观察组织器官的灌注状况。磁共振肺灌注成像时间短,无创伤,无射线辐射,重复性好,在平静呼吸下完成检

12、查,空间分辨力和时间分辨力均较高,是一种诊断PE的可行方法。若联合应用MR通气技术,则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4 肺动脉造影 肺动脉造影是经右侧股静脉或颈内静脉插管做选择性肺动脉造影,表现为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完全闭塞及缺支等,是诊断PE的“金标准”。但在临床上并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英国也只有1/3的医院可以做此项检查,我国则更少,且有创的导管造影检查有6%的并发症,0.5%的死亡率。对于急性PE,因患者处于紧急状态下,此项检查几乎不可能实现。血管的重叠使外围肺动脉栓塞显影受到限制,合并胸肺疾病可产生假阳性是其缺点。作为有创性检查方法,目前仅用于复杂病例的鉴别诊断、获得血流动力学资料或拟

13、行经导管溶栓前的评估性造影。 (三)积极寻找PTE的成因和危险因素(求因) 目前,在各种对PE的诊断方法中,公认的金标准是选择性肺动脉造影,但由于其有创性,不宜作为首选检查。临床医生在决定最佳的诊断方法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于不同患者,应该按照不同的治疗要求,选择适宜的检查方法,由无创到有创,既避免漏、误诊,又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损失。 三 临床诊断分型 (一)按病程的急缓分类 1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大面积PTE:临床上以休克和低血压为主要表现,即体循环动脉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值下降幅度40mmHg,持续15分钟以上。须除外新发生地心律失常、低血容量或感染中毒症等

14、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压下降。在治疗上建议溶栓治疗。 非大面积PTE:不符合以上大面积PTE的标准,即未出现休克和低血压的PTE. 次大面积PTE:非大面积中有一部分临床上出现右心功能不全,或超声心动图表现右心室运动功能障碍(右心室前壁运动幅度5mm),属于非大面积PTE的一个亚型。若无禁忌症可考虑溶栓,但存在争议;对于血压和右心室运动功能均正常的病例,不宜溶栓。 2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症(CTEPH) 可追溯到呈慢性、进行性发展的肺动脉高压的相关临床表现,后期出现右心衰竭。影像学检查证实肺动脉阻塞,经常出现多部位、较广泛的阻塞,可见肺动脉内贴血管壁、环绕或偏心分布、有钙化倾向的团状物等慢性阻

15、塞征象;若可发现DVT的存在;右心导管检查示静息肺动脉压25mmHg,活动后肺动脉平均压30mmHg;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右心室壁增厚(右心室游离壁厚度5mm),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 (二)按临床表现分类 英国胸科协会(BTS)将肺栓塞分为循环衰竭型、肺出血型及单纯性呼吸衰竭型。 1 循环衰竭型:有低血压和(或)意识不清,可以有胸壁压榨感,四肢湿冷,面色苍白及右心衰竭体征。通常有心电图异常改变,而胸片改变并不明显。动脉血气分析示严重低氧血症,常伴有低碳酸血症。由于这一类型病人有非常广泛的血管堵塞,超声心动图常显示急性右室劳损表现。 2 肺出血型:有胸痛和(或)咯血,常有胸部X线异常改变,一般定位于胸痛的部位,而心电图通常正常。这一类型病人经肺动脉造影显示栓子通常位于肺外周血管而非中央大血管,血气分析可正常。对以往无基础心肺疾病的患者,胸部异常X线表现科迅速消散,提示非内病理改变可能为肺出血而非肺梗死。 3 单纯性呼吸衰竭型:指突发呼吸困难而无前述一些症状。栓子常位于中央血管,因而常用低氧血症。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