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洪水绝境生存的研究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1446576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5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发洪水绝境生存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突发洪水绝境生存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突发洪水绝境生存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发洪水绝境生存的研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突发洪水绝境生存的研究 张婷邵明明2范垂仁3 ( i 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长春1 3 0 0 2 2 ;2 水利部长春机械研究所长春1 3 0 0 1 2 ;3 长春自然灾害预测研究服 务中心长春1 3 0 0 2 2 ) 人的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因而我们说人们在整个生活中,在向大自然水文气象灾害斗争中如何保 护好自己的生命,是至高无尚的。当前各类灾害中给人们威胁最大的是洪水,洪水中属突发性洪水给人的生命 造成的伤亡最大。2 0 0 4 年1 2 月2 6 日印度洋地震海啸灾害所导致的大洪水,死亡和失踪近3 0 万人:二十世纪 中国突发洪水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是1 9 3 8 年国民党

2、扒花园口的黄河大堤决堤,死亡为8 9 3 万人。,1 9 7 5 年淮河大水死了2 6 万人,近期1 9 9 8 年大水全国有2 8 个省区死亡人数共计4 1 5 0 人,其中最多的为湖南省死亡 8 5 4 人。可以说突发性洪水是人们最凶恶的敌人。当这类灾害来临时,我们必须懂得自救,应把绝境“生存”放 在第一位;难怪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权威教程“生存手册”2 。自1 9 8 6 年问世以来到1 9 9 9 年1 4 年间印刷了2 4 次, 这部7 5 万字的巨著是当今最畅销书之一,说明人们都重视“生存”。其中有关水灾发生时的自救知识和逃生技 巧就有3 0 0 0 多字。因而我们认为今后防灾减灾工作

3、,应当转向为研究当突发性洪水发生时,人们面临如何生存 的问题,必须勇敢面对及做好如何应对这类自然灾害的准备。 自然界造成突发性大洪水的情况不外乎有四种:一是地震海啸:二是强台风暴雨;三是大型水库垮坝( 包括 人工扒堤) ;四是突发性山洪暴雨洪水。在防范时,可将上述四种分为两类去探讨研究它们的发生发展规律和 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利用相对应的生存经验、知识和技巧。 1 陆地上的河流突发洪水的运动规律、特点及防范“逃生”要点 ( 1 ) 突发性洪水的运动规律和特点: 突发性洪水系指短时间降雨和台风雨或急骤的融冰融雪、水库垮坝等引起的河水水量迅猛增加及水位 急剧上涨的现象。降雨形成径流是先坡面流后槽流

4、,洪水波在河道的运动中,不断的展开和扭曲,水的质点不 断的从上游向下游运动。河流洪水根据成因可分:( 1 ) 暴雨洪水系由较大雨强降雨而形成的洪水,洪水特点是峰 高量大,持续时间长,尤其是复峰受灾更大;( 2 ) 山洪系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暴落洪水,这种暴雨多发生在半 夜,雨强比较大由于地面和河床比较陡,降雨后产流、汇流速度快,形成急剧涨落的洪峰。它的特点具有突发 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 3 ) 泥石流。系山地溪沟饱含大量泥沙石块,爆发突然,运动速度快, 历时暂短,破坏力大;( 4 ) 溃堤洪水:大坝、大堤或其他挡水建筑的瞬时溃决,发生水体突泄所形成的洪水,破 坏力远远大于一般

5、暴雨洪水。如淮河1 9 7 5 年8 月石漫滩、板桥水库垮坝,火车头被冲走9 个;( 5 ) 融雪洪水:主 要发生在高纬度地区或高山区;( 6 ) 冰凌洪水:有冰凌活动的河流,在气温开始上升期间或冰冻初期易发生,它 又可分为冰坝和冰塞洪水。 ( 2 ) 逃生要点: 首先辨别是哪类洪水形成的,根据影响洪水大小的成因,采用相对应的不同的逃生对策。 如:暴雨形成突发性大洪水先前预兆是:大水来l 临时,天气阴冷并伴随着像秋后的冷风,先是几场小雨或阵雨, 然后是集中降雨。在此期间,农家饲养的猪在半夜里传出叫声,天气炎热鱼都在水面;清澈井水突变浑浊;蚂 蚁往高处搬家,老鼠成群出洞,且反映缓慢不怕人等:如果

6、人处在两个大支流下游地点汇口处,不了解那支流 来水大时,区别其方法是:可乘飞机向下观看,那个支流水发黄,沫子多是大水;另一个支流水清白沫子少,则 不是特大水来源地,此时可指挥落水者向来水少的支流方向游去。1 落水后如何辨别大水是否是峰顶,向那个方向求救? 选用什么样求救设备? 有哪些自救妙法? 当大洪水顶峰到来时,河心水面高,靠岸水面低,河水混,沫子多。此时心里要稳定,坚信自己一定能找到逃 生的最好办法。常用的逃生方法如下:a 此时心里要稳定,坚定自己一定能逃生出去,决不惊慌,选择地势比较 高的山顶,尤其是在无防备情况下特大洪水进入住宅或淹没冲毁房屋时,要选用长条大板,或2 米以上园木( 上

7、下一般粗) ,直径在3 0 厘米以上。如时间允许可把园木木板捆在一起,可多人集体逃生,同时要保持体力,不 能乱动消耗体力,等待来人搭救:b 如果人在漂泊物上冲至下游时,水流随地形而不断变化,当水流走势绕弯 3 6 9 时,此时是逃生靠岸的好时机,用手或木棍拨水向岸边靠近;另外当人同漂泊物冲至下游宽阔的水域时,偶尔 能看到树尖顶端露出水面,当水流速比较慢,在水流较稳的地方就是水浅的地方;同时可观测动物它们所游动 的方向,如大鹅、水鸭子等动物大水来临时受感应力影响它们就能辨别水的深浅,可随这类动物来寻找生还之 路。 2 地震海啸洪水运行的规律特点和逃生要点 地震海啸洪水,通常系由海底地震、山崩、火

8、山爆发引起,也可能是由一枚闯入大洋中小星星或其他天 体引发。 ( 1 ) 地震海啸突发洪水运行规律和特点 地震洪水发生时,船只在远海中行驶,它必将鬟无伤。海啸靠近海岸时,可将任何近海船只掀入海底,当 一场海啸抵达海岸时,可能是几分钟,亦可能是一天,它们可穿过大洋面而不丧失一点能量;一场在太平洋这 一边发生海啸另一边可引发巨大海啸;如果海水很深时,海啸以每小时5 0 0 百里的速度前进而不被发觉,其特 点是地震海啸级别越大破坏力就越大( 首先了解华氏地震级和破坏力的关系,因为0 1 级地震可增加0 4 倍的破 坏力) ;地震海啸最大掀起浪高可达3 0 米,影响距离可离地震中心4 0 0 0 公里

9、:它的威力相当于3 0 0 0 个核弹爆 炸( 美国1 9 4 5 年在高空6 0 0 米投向广岛原子弹有2 0 万人死亡和失踪,1 6 万人受伤和遭受辐射) :海啸能够进入 注入海洋河流,促使河流同样有危险。所以人们要远离这些河流。 ( 2 ) 海啸突发大洪水逃生知识和技巧发 当第一次海浪来临时,必须要做好逃生准备,因为第二次浪高更具有危险性,从上述海啸特点可知:海 啸发生时间的运行速度是相当快的,人是跑不过海浪的。当海浪袭来时,要摒住一口气,尽量抓牢,不要被海 浪卷走,待海浪过去,再向高出转移。 如果人被海浪卷走,在海中可效仿陆地上大的动物行走路线,借助比较大的动物来逃生。 印尼野生动物专

10、家戴比梅尔特认为:动物的听觉极其灵敏,它们极有可能提前察觉海啸将至;海啸引起 震动会导致气压变化,而气压又能引起预警作用,并能使动物向安全地带转移,这样就可以观察大象跟它转移 到安全地带。 法国研究动物行为专家弗里茨认为:大象并不是唯一能通过震动发现危险的动物,兔子和其他四足动物都能 通过土壤急早感知危险;巴黎动物园院长康安妮戈捷还认为:对气压变化非常敏感的鸽子,还有一些候鸟和蜜 蜂,它们体内都有一个微小的指南针,能够对地球磁场的变化作出反应。他还说,大象、鹿和鸟类等栖居动物, 还有高效的报警码,即在发现灾难时能够使整个兽群逃离的特殊呼声,因而在2 0 0 4 年1 2 月2 6 日印度洋海啸

11、后, 一名叫丽扎的妇女在一条巨蛇指引下,竟然背负着双胞胎游出洪水而脱险;同样印度有名叫王齐的女售货员, 她和两个孩子紧紧抱着游来的一条巨蟒的身子,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也游到了海的浅滩,保住了三个人的生命。 总之,在地震海啸逃生中,要借助大的动物为逃生目标更为可靠些。 树立减灾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大力培养“减灾文化”,使民众掌握情报预报知识,从而作到了既是 儿童也能救百人。例如:去年海啸时,年仅l O 岁的英国女孩蒂莉史密斯,由子她平常就对地理知识有着特殊爱 好,在当地人称“巨浪小专家”,所以当几十米高的海啸袭同泰国普吉岛的一个海滩前,她就凭借自己在学校 所学的地理知识预测出了威力强大的海啸将吞没

12、整个海滩,她就立即派父母提前发出警报,疏散了海滩上的顾 客,从而挽救了1 0 0 多名游客的生命。 突发性洪水是威胁人生命的大敌,但它并不是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可怕。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和各个学科都 突飞猛进发展的时代,只要我们平常多读一些有关水文、气象、海洋和地理方面的防灾减灾知识,多读一些 “求生手册”、“自救书”及掌握一些各类突发性洪水的规律特点,接受前人逃生时总结的一个个、一条条 的金子般的逃生经验、技巧、 谚语。一旦遇到洪魔时,你就有了行动计划,有了心理准备,哪怕最初绝望, 哪怕最初惊讶得不能动弹,最后还是可以在危机中做出正确的行动。这些方法已经不止一次的帮助我们挽救了 自己的生命,在灾难来临时,同样希望它会对你有所帮助,使你能够成功脱险。成为幸存者。 参考文献 1 赵舂明刘雅鸣等,2 0 世纪中国水旱灾害警示录( M ) 黄河水利出版社2 0 0 2 1 2 5 4 2 约翰怀斯曼著( 英) ,李斌倪明译,华文出版社1 9 9 9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