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2章第1节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课件中图版必修1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1446452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4.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2章第1节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课件中图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高中地理第2章第1节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课件中图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高中地理第2章第1节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课件中图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高中地理第2章第1节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课件中图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高中地理第2章第1节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课件中图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2章第1节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课件中图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2章第1节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课件中图版必修1(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第一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热源:能量的根本来源是_。 2大气受热环节:太阳辐射穿过_到达地表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再把热量传给大气。,太阳辐射,大气层,反射,云层,散射,臭氧,红外线,(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吸热:_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几乎全部被大气中的_和_吸收。 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仅有一小部分射向宇宙,而大部分射向_,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地面,水汽,二氧化碳,地面,二、大气运动 1热力环流 成因:由地面_引起的大气运动。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成因:在_力的作用下,空气由

2、高压沿着水平方向流向_。,冷热不均,气压梯度,低压,一致,平行,摩擦,1教材第33页“图2-1-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图2-1-3太阳辐射在地面的不均匀分布”、 教材第34页“图2-1-5大气的温室效应” 提示:图文突出说明太阳辐射能量大部分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但在地面的分布不均匀;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几乎全部吸收,同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了极为重要的保温作用。地球表面及大气层里保存着的这部分热量,成为在地理环境里发生许多自然现象及其过程的能量源泉。,2教材第35页“图2-1-6大气热力环流示意” 提示:阅读图示,主要明确以下几个要点。(1)各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多

3、少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2)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3)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可简单归纳为:近地面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近地面和高空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大气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热力环流。,3教材第36页“图2-1-7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示意(北半球)”“图2-1-8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示意(北半球)” 提示:此处图文结合要明确:(1)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2)水平气压梯度(等压线的疏密)是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3)注意在不同力的作用下风向的特点。,近年来,

4、城市废热增多,影响了大气的热量传输和运动,形成了城市热岛效应。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发改委副主任刘印春表示,屋顶可以绿化,一些大型停车场也可以绿化, 但凡能绿的地方我们都给绿掉,这就是让森林走进城市的思想,“绿色北京”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要尽量缓解热岛效应。,绿色北京,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1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哪几个步骤? 2热力环流及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例证1】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2)题。,(1)图中箭头,表示“大气保温作用”的是( ) A B C D (2)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主要是( ) A B C D ,答案:(

5、1)C (2)B,【练习1】读图,完成(1)(2)题。,(1)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A B C D (2)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 A减弱 B增强 C减弱 D增强 【答案】(1)C (2)D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例证2】下图中a、b、c、d四点间存在热力环流,根据四点气压数值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a处气压低于c处,所以a处气温比c处高 B由于c处气压高于a处,所以气流由c处流向a处 C由于b处为高压,d处为低压,所以气流由b处流向d处 D由于c处为高压,d处为低压,所以c处为晴

6、朗天气,d处为阴雨天气,答案:D,【练习2】图一为“某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某日14时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图一,图二,(1)图一中气温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二中反映城郊间热力环流的是( ) A B C D 【答案】(1)A (2)D 第(1)题,读图一即可得出答案;第(2)题,市区人们生产和生活释放大量人为热,气温升高,空气上升,近地面气压低,空气由郊区流向市区,高空则相反。,【例证3】图中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1)(3)题。,(1)若

7、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 A或 B或 C或 D或 (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 A或 B或 C或 D或,答案:(1)A (2)C,【练习3】“读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形成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b、c、d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_,b_,c_,d_。 (2)该图所示为_(南/北)半球风向,判断依据是_。 (3)甲、乙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地,原因是_。 (4)若无d,只受a、c影响,则b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此图a与c的关系是_,反映的是_(高空/近地面)风向。,【解析】根据近地面风的有关知识可以判断,图中a、b、c、d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根

8、据在北半球,风向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偏转,可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风力的大小可以通过等压线的疏密来判断。 【答案】(1)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2)北 风向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偏转 (3)乙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 (4)平行 成一夹角 近地面,1大气的受热过程 (1)受热原理。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如下两图所示:,(2)原理应用。 利用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可以改进农业生产条件,发展温室农业。,分析影响某地昼夜温差的因素。 a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

9、大。 b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c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2热力环流 (1)形成原理。,理解原理: 把握“气温气压气流天气”这一线索,弄清因果关系;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受热膨胀上升、遇冷收缩下沉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垂直方向上,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高压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注意问题说明:,a上图中的高压、低压,指同一水平面而言,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b近地面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相反,近地面气温低,空气冷却收

10、缩下沉,形成高压。 c若低空低压,则高空高压;若低空高压,则高空低压。 d若等压面凸向高空,则该区域比四周同一水平面气压高;相反,若等压面凸向低空,则该区域比四周同一水平面气压低。,(2)常见的热力环流。,3. 大气的水平运动 (1)高空风和近地面风。,(2)风向表示方法。 风向标箭头指风的运动方向风向与箭头指向相反(图一);风频图坐标值表示风频率大小,方向表示风向(图二)。,(3)风向的绘制。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画出过该点并垂直于等压线的虚线箭头(箭头指向低压),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沿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50角,画出

11、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北半球):,一、选择题 1以下有关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云时,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较晴天时多 B太阳高度角越小,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越多 C大气越洁净,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越多 D大部分紫外线可以到达地表,【答案】C 云的反射作用较强,故多云时,太阳辐射较弱。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辐射在大气层中通过的路程越长,被削弱得越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少。大气越洁净,削弱作用越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越多。大气中的臭氧可吸收掉大部分紫外线辐射。,(2014年阳江期末)读“海陆风形成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回答第23题。,2此图表示的时间应该是( )

12、 A白天 B夜晚 C冬季 D全天 3比较A、B、C、D四点的气压高低顺序应该是( ) AABCD BABDC CDCAB DCDBA,【答案】2.A 3.D 第2题,读图可知,陆地(B处)气流上升,海洋(A处)气流下沉,故近地面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低空吹海风,为白天。第3题,B处空气上升,形成低压,高空D形成高压,A处空气下沉,形成高压,高空C处形成高压,AB,DC;由于A、B两地位于低空,C、D位于高空,低空气压值高于高空气压值,故四地气压值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CDBA。,4下列四幅热力环流图中,画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判断图示正确的为A。,5下图

13、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中a是使空气水平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图中b是使风力偏转的地面摩擦力 图中c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图中c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 A B C D 【答案】C 读图可知,a是垂直于等压线且由气压高值指向气压低值的水平气压梯度力;b是与风向相反的摩擦力;c与风向垂直,使风向向右偏转,是地转偏向力。,二、综合题 6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将图中所代表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 (2)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序号是_。 (3)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相对而言,辐射波长较长的

14、是_,辐射波长较短的是_。 (4)在寒冷的冬天,农民往往在麦田边燃烧大量的湿草来防御寒流,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理。,【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推出的含义。结合图示相互关系可知,是太阳辐射,是大气辐射,是大气逆辐射,是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与太阳辐射相比,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从而能够增强大气逆辐射,燃烧湿草可以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含量。,【答案】(1)太阳辐射 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 (2) (3)地面辐射 太阳辐射 (4)燃烧湿草可产生大量的浓烟,它可以强烈吸收地面辐射,然后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从而使地面辐射热量损失减少、降温减慢,减少寒流造成的损失。,教材第32页学习指南 提示:1.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增温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教材第45页复习题 提示:1.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地面增温后产生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强烈吸收地面 辐射而增温;大气产生大气逆辐射,将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