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化学第10章(化学实验)第3节 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考点(3)实验方案的评价讲与练(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441084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化学第10章(化学实验)第3节 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考点(3)实验方案的评价讲与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高考化学第10章(化学实验)第3节 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考点(3)实验方案的评价讲与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高考化学第10章(化学实验)第3节 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考点(3)实验方案的评价讲与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高考化学第10章(化学实验)第3节 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考点(3)实验方案的评价讲与练(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高考化学第10章(化学实验)第3节 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考点(3)实验方案的评价讲与练(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化学第10章(化学实验)第3节 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考点(3)实验方案的评价讲与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化学第10章(化学实验)第3节 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考点(3)实验方案的评价讲与练(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化学实验李仕才考点三实验方案的评价 对几个实验方案进行评价,主要是看是否正确、严密、准确、可行。另外有无干扰、是否经济、是否安全、有无污染等也是要考虑的。1可行性方面(1)分析实验方案是否科学可行;(2)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合理;(3)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4)实验效果是否明显。2绿色化学方面(1)实验过程中是否造成环境污染;(2)原料是否无毒、安全、易得;(3)原料利用率及反应速率是否较高。3从安全性方面对实验方案做出评价化学实验从安全角度常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1)净化、吸收气体,当熄灭酒精及左边有挥发性液体加热,气压不恒定时(如乙酸乙酯的制备)要防止液体倒吸;(2)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

2、验时要防止爆炸(如H2还原CuO应先通H2,气体点燃前先验纯等);(3)防氧化(如H2还原CuO后要“先灭灯再停氢”,白磷切割宜在水中进行等);(4)污染性的气体要进行尾气处理;有粉末状物质参加的反应,要注意防止导气管堵塞;(5)防吸水(如实验取用、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的物质时宜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4从规范性方面(1)冷凝回流(有些反应中,为减少易挥发液体反应物的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需在反应装置上加装冷凝回流装置,如长玻璃管、竖装的干燥管及冷凝管等);(2)易挥发液体产物(导出时可为蒸气)的及时冷却;(3)仪器拆卸与组装顺序相反,按照从右向左,从高到低的顺序;(4)其他(如实

3、验操作顺序、试剂加入顺序、实验方法使用顺序等)。5最佳方案的选择几个实验方案都能达到目的,选出一个最佳方案。所谓最佳,就是装置最简单,药品容易取得、价格低廉,现象明显,干扰小,无污染。6从评价的主要针对点来看,实验综合题可分为装置评价型和原理评价型两类。(1)实验装置的评价对比各方案装置,从装置的合理性、操作的简便可行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优选最佳装置。(2)实验原理的评价紧扣实验目的,对各方案的原理综合考虑,从原理是否科学正确、是否节省原料、涉及的操作是否简便易行、是否误差较小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设计或优选出最佳方案。1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结论正确的是()A用NaHCO3溶液可一次鉴别出稀盐酸

4、、NaOH溶液、AlCl3溶液、NaAlO2溶液B高锰酸钾试剂瓶内壁上黑色物质可用稀盐酸洗涤C除去SO2中少量HCl,将其通入饱和的Na2SO3溶液D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测得水温下降,证明硝酸铵水解是吸热的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NaH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与NaOH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与AlCl3溶液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有沉淀生成和气体放出,与NaAlO2溶液反应生成沉淀,A项正确;高锰酸钾试剂瓶内壁上黑色物质为MnO2,应用热的浓盐酸洗涤,B项错误;SO2也会与饱和Na2SO3溶液反应,除去SO2中少量HCl,应将其通入饱和的NaHSO3溶液,C项错误;硝酸铵

5、晶体溶于水,水温下降,也可能是其溶解吸热引起的,D项错误。答案:A2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现象或结论的是()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化学实验设计,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A项,将SO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是因为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r2SO22H2O=2HBrH2SO4,说明SO2具有还原性,不能说明SO2具有漂白性;B项,Al(OH)3不溶于氨水;C项,MnO2在H2O2的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而不是氧化剂。答案:D3工业上用洗净的废铜屑作原料来制备硝酸铜。为了节约原料和防止污染环境,宜采取的方法是()ACuHNO3(浓)Cu(NO3)2BC

6、uCuOCu(NO3)2CCuHNO3(稀)Cu(NO3)2DCuCuSO4Cu(NO3)2解析:A、C生成氮氧化物,浪费原料且污染环境;D项生成二氧化硫、BaSO4,浪费原料且污染环境。答案:B4下列实验设计能够成功的是()解析:A项中开始生成的亚硫酸钡可被硝酸氧化成硫酸钡,A项错误;铵盐溶液只有与碱作用并且加热时才能产生NH3,B项错误;稀硝酸也能将I氧化成I2,C项错误;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而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小,D项正确。答案:D5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证明反应速率会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大而加快用3 mL稀硫酸与足量纯锌反

7、应,产生气泡速率较慢,然后加入1 mL 1 molL1 CuSO4溶液,迅速产生较多气泡B检验Fe(NO3)2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硝酸后,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C证明“84”消毒液的氧化能力随溶液pH的减小而增强将“84”消毒液(含NaClO)滴入品红溶液中,褪色缓慢,若同时加入食醋,红色很快褪为无色D证明氯化银的溶解度大于硫化银的溶解度向2 mL 0.1 molL1硝酸银溶液中加入1 mL 0.1 molL1 NaCl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几滴0.1 molL1的Na2S溶液,有黑色沉淀生成解析:本题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加入硫酸铜溶液,锌与硫酸铜

8、反应生成单质铜,形成铜锌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与反应物浓度无关,A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稀硝酸能将Fe(NO3)2氧化成Fe(NO3)3,无法检验Fe(NO3)2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B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加入食醋,反应生成次氯酸,漂白能力增强,C项能达到实验目的;硝酸银有剩余,加入硫化钠溶液生成Ag2S黑色沉淀,D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答案:C6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向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有白色沉淀生成Ag与NH3H2O不能共存B向2 mL 2%的CuSO4溶液中加入0.5 mL 1%的NaOH溶液,振荡后滴加几滴M溶液,加热未出现砖红色沉淀M

9、不属于醛类物质C向NaAlO2溶液中滴加饱和NaH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验证两者都发生了水解反应,且相互促进D向草酸溶液中滴加几滴酸性KMnO4溶液,振荡溶液紫色褪去草酸具有还原性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的评价与分析。向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先产生白色沉淀:AgNH3H2O=AgOHNH,后沉淀溶解:AgOH2NH3H2O=Ag(NH3)2OH2H2O,A项错误;配制与醛反应的Cu(OH)2时,NaOH溶液要过量,B项错误;AlO和HCO的水解反应相互抑制,C项错误;溶液紫色褪去,说明草酸将KMnO4还原,D项正确。答案:D7某研究小组同学为探究Fe3能否氧化SO2,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

10、置(假设实验中所用装置的气密性良好)。(1)甲同学利用实线框内的装置制取SO2,并进行探究实验。装置B的作用是_。反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取出装置C中的少量溶液,向其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得出结论:Fe3可以氧化SO2。(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严谨,用虚线框内的装置代替装置A,先让装置E内的试剂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1,打开活塞2,又反应片刻后,取装置C中的少量溶液,向其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观察到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由此得出结论:Fe3可氧化SO2,且可被SO2还原成Fe2。该实验制取H2时需用浓硫酸配制450 mL 3 molL1的稀硫酸

11、,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用到_。配制过程中若其他操作无误,但没有洗涤烧杯与玻璃棒,则所配制溶液的浓度会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在该实验过程中,H2所起的作用是_。(3)丙同学认为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均不严谨,为此利用乙同学的实验装置及操作重新进行实验。待装置F内的试剂反应一段时间后,取装置C中的少量溶液,向其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得出与甲同学相同的结论。甲同学实验不严谨的原因是_(填序号)。ASO2的溶解度太小BSO2与Fe3不发生反应CH2SO3与BaCl2溶液不反应D装置中的空气与SO2进入水中可生成H2SO4乙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严谨的原

12、因是_。解析:(1)装置B的作用是防止倒吸。(2)要配制450 mL 3 molL1的稀硫酸,由于实验室中没有450 mL的容量瓶,故应选用500 mL的容量瓶;由于配制过程中未洗涤烧杯与玻璃棒,会造成溶质损失,导致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乙同学用H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发生反应2SO22H2OO2=2H2SO4。(3)乙同学设计用H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来改进甲同学的实验,正是改进甲同学实验方案不严谨的地方,因为装置中的O2会把SO2溶于水生成的H2SO3氧化成H2SO4。丙同学改进了乙同学实验不够严谨的地方,Fe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SO2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答案:(1)防止倒

13、吸(2)500 mL容量瓶偏低排尽装置中的空气(3)DSO2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知能拓展实验题的答题规范一、沉淀洗涤题1洗涤沉淀的目的(1)若滤渣是所需的物质,洗涤的目的是除去晶体表面的可溶性杂质,得到更纯净的沉淀物。(2)若滤液是所需的物质,洗涤的目的是洗涤过滤所得到的滤渣,把有用的物质如目标产物尽可能洗出来。2常用洗涤剂(1)蒸馏水:主要适用于除去沉淀吸附的可溶性杂质。(2)冷水:除去沉淀的可溶性杂质,降低沉淀在水中的溶解度而减少沉淀损失。(3)沉淀的饱和溶液:减小沉淀的溶解。(4)有机溶剂(酒精、丙酮等):适用于易溶于水的固体,既减少了固体溶解,又利用有机溶剂的挥发性,除去固体表面

14、的水分,产品易干燥。3与沉淀有关的操作的答题规范(1)沉淀剂是否过量的判断方法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剂,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剂已过量;(2)洗涤沉淀操作将蒸馏水等洗涤液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待水或洗涤液滤出,重复23次即可;(3)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二、溶液中的溶质转化为晶体的操作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2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或带结晶水的: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注意:对于AlCl3、FeCl3等会水解的物质,必须在HCl等酸性气体的氛围中加热结晶水合物(不断地通入干燥的HCl);对于FeCl2等易被空气氧化的物质,可以在N2等惰性气体的氛围中蒸发浓缩。三、综合实验中仪器的组装1气体制备流程2操作先后流程(1)装配仪器时:先下后上,先左后右。(2)加入试剂时:先固后液。(3)实验开始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加药品,然后点燃酒精灯。(4)净化气体时:一般先除去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后除去无毒、无味的气体,最后除水蒸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