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438754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历史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高中历史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高中历史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高中历史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高中历史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中历史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历史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选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韦骧在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

2、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A青苗法、募役法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C免役法、更戍法D保甲法、农田水利法2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发生的下图现象中可借鉴的反面教训不正确的是 A关注民生B吏不得人则法不得行C变革应符合社会现实D应用严厉手段推行法规3梁启超评价我国古代一位改革家的改革时说:他推行的一些措施与近代西方的一些方法极其类似。其中某项措施“颇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某项措施“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他评价的是A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C庆历新政D王安石变法4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各级官

3、员权力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ABCD5王安石变法的“募役法”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的最大意义是:A限制了官僚地主在经济上的特权B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使封建赋税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6庆历新政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北宋王朝的内部矛盾十分尖锐B北宋王朝十分腐败C变法内容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D变法内容不尽合理7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C既是政治攻击

4、,也反映了客观问题D只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8“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法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州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派)之敝。”这段话反映出A新法打击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B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C官府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D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9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10下图是北宋前期兵员增长示意图,其反映的现象说

5、明了A地方将领擅自扩充兵员,拥兵对抗中央B宋初削弱地方军事力量的国策发生了变化C政府为抵御边患和稳定内政而扩充军队D宋太祖以后,统兵将领的地位逐渐提高第II卷本卷包括三大题,共计60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 清顺治时设河道总督治理黄河,康熙时河道总督也兼治京杭大运河。雍正帝将河南、山东黄河段设为东河,江苏段设为南河,分置两河总督管理。乾隆时期,两河总督在各省设置了二十多个厅汛,每年用于河工的经费平均在七百万两左右,占当时国家收入的六分之一。1855年,黄河在河南决口,当时内争外扰几乎将大清王朝逼到了死亡边缘,堵筑黄河决口所需多达两千余万两白银,捉襟见肘的

6、清廷迟迟没有解决,黄河终夺山东大清河入海,苏北河道遂断流,江苏南河总督成为摆设。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一代大政河工,关系黄河、大运河治理的国家工程,失去了昔日的殊荣而走上了解体之路。当然,河政体制的消逝也与晚清海运,铁路运输和商品市场扩大等密切相关。摘编自贾国静清代河政体制演变论略(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前期河政体制改革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指出清朝晚期河政体制逐渐解体的原因。(12分)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 1043年,范仲淹出任参知政事后上奏皇帝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敕之。然则欲正其末,必端其本,微清其流

7、,必澄其源。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敕?在乎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范仲淹所谓“经济”即指本于儒家的经世济民)。进士先策论而后诗赋:诸科墨义之外,更通经旨。使人不专辞藻,必明理道,则天下讲学必兴,浮薄知劝,最为至要。”整理自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1)结合材料一,概括指出范仲淹改革前的社会问题。(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范仲淹改革的根本措施。(12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 建“养老院”,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曾于公元521年,在都城建康(今南京)创办了“孤独

8、园”。到唐朝,这样的养老机构已被推广,在武则天时代,唐朝还开设了主收贫、病、孤、疾者的“悲田养病院”。但真正让“养老院”这种养老方式流行起来的是宋朝,北宋初年即开设名为“福田院”的养老机构,后来又开设了“居养院”,南宋则叫“养济院”等。虽然名字不同,但都是慈善性质的养老院。入院老人的年龄,也放宽到了50岁以上。同时,民间养老院也普遍兴起。如洪迈夷坚甲志中曾记载,在与南宋对峙的金国兴中府,有位叫刘厢使的汉族人,遣散家中奴婢,拿出全部财产兴建“孤老院”。 中国古代如何养老:宋代已出现各种养老机构(1)根据材料简述中国古代“养老院”发展的简要历程,并结合所学分析其社会性质和功能。(10分)(2)根据

9、材料回答宋代主要的养老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重视养老的主要原因。(10分)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如科研方面尚嫌薄弱,全年未发表过一篇论文。今后在这方面应多加努力,要增强科研意识,多投注些时间和精力,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改变科研空白局面,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32018-2019学年选修1第四单元训练卷历 史(二)答 案第卷1【解析】“保兵知警守”属于保甲法的作用,“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说明和农田水利的措施相符,D正确;青苗法属于贷款给农民,A错误;将兵法属于训练军队方法,B错误;免役法属于免除赋役方法,C错误。【答案】D2【解析】材料中说法王安石变法引起

10、民众不满,显然是新法颁布过激导致,因此不能应用严厉手段推行法规,D错误,符合题意,A、B和C均符合题意。【答案】D3【解析】青苗法指州县在每年青黄不接时分两次借钱或粮食给农户,体现政府用金融借贷的方式为农业生产提供条件,与材料“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相符;保甲法指政府把农民组织起来,编为保甲,农闲时保丁按时集合,练习技艺,维持治安,具有安保职能,与材料“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相符。青苗法和保甲法都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故D项正确。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庆历新政中不涉及材料中所述措施,排除ABC。【答案】D4【解析】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北宋“三冗”问题是指“冗官”“冗兵”和“冗费”。结合相

11、关史实及所给的选项可知,出现这三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官僚机构和军事体系的庞大、战争费用高,故符合题意;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故与“三冗”无必然联系,故排除。所以答案选D。【答案】D5【解析】募役法使原来轮流充役的农村居民回乡务农,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使很多农民免除劳役,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故答案为B项。AC项不符合题干中“最大意义”的要求,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答案】B6【解析】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主要是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他们和范仲淹一样,同属于封建统治阶级,故A项正确;北宋王朝腐败,没有突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故B项错误;变法内容

12、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故CD项错误。故选A。【答案】A7【解析】司马光和王安石政见不同,同时客观上也确实存在这些问题,所以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不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除了现实问题还有现实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不只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确实也存在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答案】C8【解析】强制分派等字眼说明材料意在强调官吏是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官府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是以青苗法聚敛财富而

13、非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答案】B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改革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改革家往往要付出代价,但不意味着改革者都不会有好结果,排除A;改革有风险,改革者更要有毅力可坚韧不拔的精神,排除B,C符合题意;改革只要达到改革的目的即可,不一定要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排除D;【答案】C10【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北宋时期兵力的大幅度增长。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北宋政府为巩固统治而扩充军队。ABD均与史实不符。故此题应选C项。【答案】C第II卷11(20分)【解析】本题考查清朝前期河政体制改革的特点和清朝晚期河政体制

14、逐渐解体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1)清朝前期河政体制改革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清顺治时设河道总督治理黄河,康熙时河道总督也兼治京杭大运河”“雍正帝将河南、山东黄河段设为东河,江苏段设为南河,分置两河总督管理”“乾隆时期,两河总督在各省设置了二十多个厅汛”等信息分析归纳得出。(2)清朝晚期河政体制逐渐解体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黄河终夺山东大清河入海,苏北河道遂断流”“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一代大政河工,关系黄河、大运河治理的国家工程,失去了昔日的殊荣而走上了解体之路”“河政体制的消逝也与晚清海运,铁路运输和商品市场扩大等密切相关”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答案】(

15、1)特点:兼治黄河、大运河;分段管理;机构逐步完善;政府重视;经费充足。(2)原因:黄河泛滥改道;急剧动荡的政治局势(或外来侵略严重、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财政危机;新兴运输方式的兴起(或晚清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兴起);商品市场的扩大。(任答4点即可;不足则每点;答其它原因一概不给分)12(20分)【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1043年,范仲淹出任参知政事后上奏皇帝及所学从北宋中期社会事实从政府吏治腐败、机构臃肿,官员冗滥;人民生活困难以及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回答。(2)依据材料“然则欲正其末,必端其本”“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在乎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的信息归纳回答。【答案】(1)问题:政府吏治腐败;机构臃肿,官员冗滥;人民生活困难;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2)根本措施:正本清源,改革用人体制,纠正原科举考试过于重视辞赋的弊端,注重科举考试策论,选拔能使社会繁荣、百姓安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