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重点班)(附答案).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1428638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重点班)(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重点班)(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重点班)(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重点班)(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重点班)(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重点班)(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重点班)(附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淇县一中高二下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重点班)时间:90分钟 满分:90分钟一:选择题(共48分,每题4分其中19为单选1012为多选)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室内讲话的声音比在旷野讲话的声音洪亮,是声波的多普勒效应B在水里的人能听到岸上的声音,是声波的干涉现象C“闻其声而不见其人”是声波的衍射现象D迎面驶来的汽车鸣笛时声音越来越大,是声波的干涉现象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 )A、“隔墙有耳”是声波的衍射现象B、靠近我们的汽车鸣笛时,我们听到的声音更“尖”,是因为汽车靠近我们时发出的声波频率会变高C、光导纤维内芯材料的折射率比外套材料的折射率大D、双缝干涉实验中,如增加双缝间的宽度,则条

2、纹间距变小3、两波源S1、S2在水槽中形成的波形如图所示,其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A、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会产生干涉B、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不会产生干涉C、a点的振动始终加强D、a点的振动始终减弱4S1、S2是两个相同的波源,这两列波发生干涉时,在干涉区域内有a、b、c三点,某时刻a点有波峰和波谷相遇,b点有两列波的波谷相遇,c点有两列波的波峰相遇,问再经过时,振动加强的是()A只有a点B只有c点Cb点和c点 Da点和c点5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由a向b传播,相距10.5 m的a、b两处的质点振动图象如图中a、b所示,则()A该波的振幅可能是20 cm B该波的波长可能是8.4 mC该波的波

3、速可能是10.5 m/s D该波由a传到b可能历时7 s6在完全透明的水下某处,放一点光源,在水面上可以见到一个圆形透光平面,如果圆形透光平面的半径匀速增大,那么光源()A加速上升 B加速下沉C匀速上升 D匀速下沉7打磨某剖面如题11图1所示的宝石时,必须将OP、OQ边与轴线的夹角切割在12,光线一定在OP边发生全反射b,若2,光线会从OQ边射出c,若1,光线会从OQ边射出d,若1,光线会在OP边发生全反射8、如下图所示的单摆,摆长为L=40cm,摆球在t=0时刻从右侧最高点释放做简谐振动,则当t=1s时,小球的运动情况是A向右加速 B向右减速C向左加速 D向左减速 9如上图,一个三棱镜的截面

4、为等腰直角ABC,A为直角此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光线沿平行于BC边的方向射到AB边,进入棱镜后直接射到AC边上,并刚好能发生全反射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A. B. C. D.10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波形如图所示,P、Q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0)、(7,0),波的传播方向由右向左,已知t0.7 s,P点第二次出现波峰,则()At0.9 s,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Bt1.2 s,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C振源起振方向一定向上D质点Q位于波峰时,质点P位于波谷11如图为一直角棱镜的横截面,bac90,abc60,一平行细光束从O点沿垂直于bc面的方向射入棱镜已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n,若不考虑原入射光在bc面上的

5、反射光,则有光线()A 从ab面射出 B从ac面射出C从bc面射出,且与bc面斜交 D从bc面射出,且与bc面垂直12、固定的半圆形玻璃砖的横截面如图,O点为圆心,OO为直径MN的垂线。足够大的光屏PQ紧靠玻瑞砖右侧且垂直于MN,由A、B两种单色光组成的一束光沿半径方向射向O点,入射光线与OO夹角较小时,光屏NQ区城出现两个光斑逐渐增大角,当=时,光屏NQ区城A光的光斑消失,继续增大角,当=时,光屏NQ区域B光的光斑消失,则A 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比对B光的大B A光在玻璃砖中传播速度比B光的大C 时,光屏上只有1个光斑D /2时,光屏上只有1个光斑二:填空题(共16分每空4分)13、在均匀介

6、质中,t=0时刻振源O沿+y方向开始振动,t=0.9s时x轴上0至14 m范围第一次出现图示的简谐横波波形。由此可以判断:波的周期为- s,x20m处质点在01.2 s内通过的路程为- m。14、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学生在测量摆长时,只量了悬线的长度L当作摆长,而没有加上摆球的半径,该同学通过改变悬线L长度而测出对应的摆动周期T,再以为纵轴、L为横轴画出函数关系图像,实验中所得到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摆球的半径r= m;当地g= m/s2。三、计算题15(10分)如图所示,为某一列简谐波tt0时的波形图象,是这列波上P点从这一时刻起的振动图象,试画出经2.3 s后波

7、的图象,并求P质点的位移和P质点运动的路程16(12分)有一折射率为n的长方体玻璃砖ABCD,其周围是空气,如图所示,当入射光线从它的AB面以入射角射入时,(1)要使光线在BC面发生全反射,求入射角应满足的条件(BC面足够长)(2)如果对于任意入射角的光线都能产生全反射,那么玻璃砖的折射率应取何值?17(14分)两木块A、B质量分别为m、M,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在一起,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右图所示,用外力将木块A压下一段距离静止,释放后A做简谐运动,在A振动过程中,木块B刚好始终未离开地面求: (1)木块B对地面的最大压力;(2)要使B离开地面,外力至少多大?高二重点班物理答案1C 2 B

8、3 B解析由波形图知两列波的波长、频率不同,在相遇区不能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B正确。4C解析在发生干涉现象时两列波在介质中引起的振动情况相同,则该点振动加强,如果振动情况相反,振动减弱,所以,波峰和波峰、或者波谷和波谷相遇的点振动加强,而且加强的总是加强;波峰和波谷相遇的点振动减弱,且总是减弱,故C选项正确5D解析由图象可知振幅应为10 cm,故A选项错误;波由a向b传播,a靠近振源,a点的振动比b超前nTT,则x10.5 mn(n0,1,2,3),m,则可知B选项错误;vm/s,由此可知C选项错误;a传到b的时间tnTT,当n1时t7 s,故D选项正确6D 7:D 8 B 9A解析等腰直角棱

9、镜的底角BC45,如图所示由折射规律可得n,若在AC边上发生全反射,则sin,由几何关系又有r90,联立以上三式,可得n2,即n.10ACD解析由图知波长4 m,第二个波峰到达P点所需时间为T0.7 s,有T0.4 s,波速vm/s10 m/s.第一个波峰传播到Q,传播距离x2(7) m9 m,所需时间t0.9 s,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P、Q两点间距6 m,振动情况相反,选项D正确波的最前方x1 m处的质点正处于平衡位置向上运动,由此可知波源起振方向向上,选项C正确11 B、D解析依题作出光在棱镜中的光路图,如图所示,显然,光在ab面上的入射角为i60,大于光在该棱镜中的全反射临界角Car

10、csin45,则光在ab面上发生全反射,接着以i30的入射角射到ac界面上,因i45,光在ac面上不发生全反射而进行部分反射和折射,其反射角i30,反射光线正好与bc面垂直,故B、D两项正确12 A,D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的基础知识应用。 根据题干描述“当 =时,光屏NQ区域A光的光斑消失,继续增大角,当=时,光屏NQ区域B光的光斑消失”,结合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满足:sinC= 1/ n 可知,A选项“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比对B光的大”正确; B选项错误,由n = c/ v ,结合A选项可知; C选项错误,当时,B光尚未发生全反射现象,故光屏上应该看到2个亮斑,其中包含NP侧的

11、反射光斑(A、B重合)以及NQ一侧的B光的折射光线形成的光斑; D选项正确。当/ 2 时,A、B两光均发生了全反射,故仅能看到NP侧的反射光斑(A、B重合)。13 0.4 ;414 (3)1.210-2 9.86或15 见图象10 cm2.3 m解析由图象可知tt0时刻P质点由平衡位置向下运动由此可确定波沿x轴正向传播由图象可知2 m,T0.4 s,v5.0 m/s.T0.4 s经t2.3 s5T,经2.3 s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则P质点的位移为10 cm,路程s54A3A2.3 m.16答案见解析解析(1)要使光线在BC面发生全反射(见下图),首先应满足sin,式中为光线射到BC面的入射角,由折

12、射定律,有w w w .x k b 1.c o mn,将两式联立得sin.(2)如果对于任意入射角的光线都能产生全反射,即090都能产生全反射,那么只有当1才能满足上述条件,故n.17答案(1)2(Mm)g,方向向下(2)(Mm)g解析(1)除去外力后,A以未加外力时的位置为平衡位置做简谐运动当A运动到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时,B恰好对地面压力为零,A加速度最大,设为am,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am(Mm)g/m,方向向下当A运动到平衡位置下方最大位移处时,A有向上的最大加速度am(超重),木块对地面压力最大,又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N(Mm)gM0mam,则FN(Mm)gmam2(Mm)g,由牛顿第三定律得,B对地面最大压力:F(Mm)gmam2(Mm)g,F2(Mm)g,方向向下(2)不加外力时,对m:kx0mg加外力F静止时,对m:k(xx0)FmgM刚离地面时对M:k(xx0)Mg解得F(Mm)g.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