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练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备考加分练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427274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练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备考加分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练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备考加分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练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备考加分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练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备考加分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练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备考加分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练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备考加分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练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备考加分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练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1(包头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24)据中国通史记载,所有新建的封国大都是以少数周族贵族统治多数被征服族人,其土既非周人所有,其民也与周人不类。这些新来者的统治地位,如果没有坚强的武力作其后盾是支持不住的。这表明()A血缘关系是分封制基础B分封具有武装殖民性质C新来统治者遭坚决反对D周朝军事实力非常强大2吕氏春秋当务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即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仲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故为王。”对此历史事件解说正确的是()A微子启与仲衍将被分封为诸侯B商朝已出现嫡长子继承制度C按规定微子启仍将为天下大宗D该继位方式彻

2、底消除诸子间的矛盾3(大连2018届双基测试,1)周礼记载:两人见面,如果推手位置偏下,表示没有亲属关系;推手位置偏高,一定是同族本家人;推手位置适中,是有婚姻关系的异姓人。这种见面的礼节反映了()A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B父子君臣间的“和合”C宗法分封的等级制度D礼乐制度的复杂繁琐4战国策东周策记载:“赵取周之祭地,周君患之,告于郑朝。郑朝曰:君勿患也,臣请以三十金复取之。周君予之,郑朝献之赵太卜,因告以祭地事。及王病,使卜之。太卜谴之曰:周之祭地为祟。赵乃还之。”据材料,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诸侯开始挑战天子权威B宗法制度逐渐走向崩溃C周王室地位已严重衰落D神权取代王权管理国家5春秋时期开始有

3、“县、郡”名称,原指直属于国君的土地。楚国灭国很多,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来改为重要地区都掌握在国君手里,其他地区的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由永远世袭改为两代以后就收归国家。材料说明楚国()A逐渐走向中央集权B率先废除了分封制C最早实行了郡县制D具备了称雄的实力6(日照2018一模,25)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仅3次,聘(派手下卿大夫代为觐见天子)4次,朝见晋、楚等国国君却有32次,聘竟多达56次。这反映出()A新的礼乐秩序取代周礼B诸侯国之间发展不平衡C晋、楚已成为春秋霸主D周王失去天下共主地位7左传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下列制度中与“祀”联系最密切的是()A分封制

4、B宗法制C郡县制D皇帝制8左传襄公十二年:“秋,吴子寿梦卒。(襄公)临于周庙,礼也。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临,哭也)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材料反映了()A分封制等级森严B奴隶制渐趋强化C宗法制亲疏有别D封建制尊卑有序9(成都2017二诊,24)周人认为“追孝”、“享孝”祖先,可以祈福长寿,并将“孝”的含义从“事死”扩大到“事生”,不仅要孝顺父母、祖父母,还要孝顺宗室、宗庙以及兄弟、朋友、姻亲诸侯等。这反映出周代()A伦理政治的建构B宗法观念的淡化C神权政治的强化D君主专制的加强10(2018广州一模)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给贵族作为封地,直接派行政官员去管

5、理。该现象说明当时()A血缘宗族性组织体系逐渐解体B土地制度变革C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的关系缓和D郡县制度确立11(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2017年3月联合考试,24)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之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靠近)善远恶而不自知。这说明西周的礼制()A别贵贱,序尊卑B经国家,定社稷C明法度,行教化D固宗法,稳分封12西周的刑法中出现了不孝、不悌、不睦、不敬祖等许多犯罪种类,这些犯罪行为被视为罪大恶极。这表明()A西周宗法制渐趋瓦解B血缘关系决定宗法等级C西周等级秩序森严D宗法关系和政治密切结合答案精析1B材料中并没有涉及血缘关系的表述,故A项错误;由于分封制是以少

6、数周人统治多数异族,其统治地位必然是由强大的武装力量进行支撑的,这就具有很强的武装殖民的性质,故B项正确;“新来统治者遭坚决反对”,材料中并没有相关的提及,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军事实力强大的是新分封的诸侯而非周朝,故D项错误。2B分封制开始于西周,故A项错误;材料意思是纣王母亲有三个儿子,纣的母亲在生微子启和仲衍时,还是妾,地位低下,等到成正室时生了纣,所以后来纣被封为王,据材料可知在商朝时就出现了嫡长子继承制度,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微子启是天下大宗,故C项错误;该继位方式不可能彻底消除诸子间的矛盾,说法绝对,故D项错误。3C材料内容表述了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礼节不同,可知A项是对材料现象的表

7、述,不能体现材料的主旨,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父子君臣间的礼节,故B项错误;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故对于人们的见面礼节的规定有等级之分,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礼乐制度繁琐,故D项错误。4C根据材料战国策东周策可判断当时是战国时期,赵国获取东周王室的祭地,周王感到担忧,郑朝为周王想了一个计策,以三十金贿赂赵太卜,趁赵王生病的时机,赵太卜占卜进言劝告,使赵王将祭地还给东周,由此可见,当时诸侯力量很强大,周王室地位已严重衰落,故C项正确。5A根据材料信息,楚国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把重要地区掌握在国君手里,且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收回,这说明楚国逐渐废除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掌控,逐渐走向中央集权,故

8、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楚国是第一个废除分封制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县最早作为封地分封给功臣贵族,说明并没有推行郡县制,秦朝时期才真正确立郡县制,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楚国的国力,D选项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6B根据史实,春秋时期并没有出现取代周礼的新的礼乐制度,故A项错误;由于诸侯间政治经济实力的不平衡发展,周天子势力开始衰微而晋、楚等大国地位开始崛起,这也使得一些势力弱小的诸侯国弃周天子转而投靠诸侯大国,故B项正确;并不能因为鲁国朝见、觐见晋国、楚国最多就判定这两国已成为春秋霸主,故C项错误;“周王失去天下共主地位”,这表明的只是鲁国朝拜周天子次数减少的原因,而没有解释其频繁朝见晋国

9、、楚国等国的原因,故D项错误。7B“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说明古代重视祭祀和战争,没有体现分封制的内容,故A项错误;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强调血缘关系与“祭祀”联系密切,故B项正确;郡县制是封建国家管理地方的制度,故C项错误;皇帝制是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8C分封制等级森严是指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间的等级差别,材料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奴隶制渐趋强化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临,哭也)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表明宗法制血缘关系的亲疏,故C项正确;封建制尊卑有序是指分封制的森严等级,材料没有

10、涉及,故D项错误。9A周人认为孝的内涵不仅体现在家庭内部,还体现在宗族及姻亲诸侯的政治关系中,结合西周实行宗法制、分封制,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宗法观念影响面广,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神权,故C项错误;西周尚未实现最高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项错误。10A根据材料由“贵族”到“行政官员”体现了血缘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故A项正确;材料虽然涉及土地,但是主要讲的是政治变革,与土地制度的变革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与周天子无关,故C项错误;郡县制度的确立是在秦朝时期,故D项错误。11C贵贱尊卑与材料中“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靠近)善远恶”不符,故A项错误;国家社稷与材料中“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靠近)

11、善远恶”重在对人的教化不符,故B项错误;行教化与材料中“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靠近)善远恶”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宗法和分封,故D项错误。12D材料中介绍的犯罪种类都是与宗法制密切相关的,不能表明当时宗法制渐趋瓦解,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宗法等级的信息,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出现等级制度方面的内容,故C项错误;题干介绍的犯罪种类都是围绕血缘宗法关系的标准制定出来的,这就说明当时的政治活动与宗法关系的紧密结合,故D项正确。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如科研方面尚嫌薄弱,全年未发表过一篇论文。今后在这方面应多加努力,要增强科研意识,多投注些时间和精力,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改变科研空白局面,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