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孔子学当老师》读书心得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1419598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书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书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书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书心得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书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跟孔子学当老师》读书心得(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跟孔子学当老师读书心得 仔细研读了这本跟孔子学当老师的佳作掩卷深思受益匪浅只感觉自己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作文之读后感:教师读后感做教师若不学孔子乃是一种缺憾孔子之所以值得学习不仅因为他有我们没有的东西更因为他的精神可以成为我们这些中国教师的“根”我们以他的精神为“根”不仅可以让自己的日常“做人”有一个中心而且能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给学生带去一种文化或精神上的熏陶使他们将来无论做什么也有源自中国文化的“根”而不仅仅是让他们通过大学的招生考试然后便不知道心灵将往里去了孔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仍然是指导我们教师学习的准则“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温故知新学而时习

2、之这些中国教育大地上的美妙风景这些深深卷入了我们的教育生活的美好语词蕴藏着一份宗教般虔诚、炽烈、隽永的”教学之恋” 一、大教教心是中国历代优秀教师或读书人秉持的优良传统一 我们教育学生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流的学术养育更是为了能让他们的心灵获得熏陶即所谓大教教心也而大教教心正是中国历代优秀教师或读书人秉持的优良传统之一 孔子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教人如何体贴“仁心”在朱熹看来孔子堪称圣人朱子所说的一切堪称完美再现了圣人孔子心目中的“大教”他甚至将“圣人之心”、“圣人之教”与真正伟大的教育视为同一事物认为教师教学、学生求学都必须“先立大本”即以圣人或孔子式的“仁心”来统摄自己的教学活动“吾之所以为学

3、者以吾之心未若圣人之心故也”朱熹这种“仁心”在我们实际教学当中就是那种对学生无私的爱中国式的大爱学生就是用自己的努力求学与不息探索为学生做求学、正心的榜样与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术与人生道路这种大爱反过来又会激励教师终身求取学问端正品行从而将教学引入“教学相长”的最佳轨道 大教教心在我们是教学中不仅是教学生体贴仁心更重要的是要把知识教到学生的心里去即知识传授的前提是如何获得学生的“倾心”对任课教师的仰慕之心对所学文化知识的喜爱之心“亲其师信其道”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或对学生的管理没有渗入到时下这些思想千差万别的当代学生的内心深处那我们所谓“生动”的说教也只好算得上毫无意义的忙碌

4、了因此在我们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真正蹲下来看学生和学生平等相处走进学生的心田播种知识的种子才可能收获丰收的喜悦我们的新课改已经向我们说明“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这个几千年前孔子曾经倡导的千年古训的深层含义了 二、“学第一教第二”永远是教师不懈追求的教学思路 “学”仍然是教师的第一命根有了很好的“学”就会有很好的“心”与教 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第一需要是:要想赢得学生的钦佩与追随怕只是少部分学生的钦佩与追随都得有真才实学和拿得出手的品行对教师来说有学问行无需遮掩是一件多么体贴、畅快的事;没学问不行还要“演戏”是一件多么耻辱、难受的事 “艺高人胆大”国学大师或那些真正有学问的

5、教师如梁启超章太炎等这些大先生他们的底气实在太足了以至那些不好学的学生也不敢诋毁他们的尊严而那些好学的学生更是只能“仰之弥高”心悦诚服地跟在后面收获“从游”之幸福与快乐“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 教书不等于教学教书是教别人的书自己不了解的别人编写的教材教学教的是自己通过学习撰写出来的书把自己的“学”教给学生或者是把自己的“渔”送给学生而不是弄一盘“死鱼”给学生吃所以在思考教学的时候与其为了“趋新”或想出更动人并且更新颖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建构新概念还不如冷静下来想一想教学的永恒之道让自己一下子安心算了然后就去实践大量的教学实践恰恰可以表明了孔子用其教学实践诠释的“教学之道”支配着“子曰:学而时习之

6、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最喜欢的事不是“教”而是“学”他不停地“学”藉此当上了教师获得了快乐孔子是把自己研读过的历史文化遗产变成了自己的“文”换言之他消化了自己所能学到的历史文化遗产把它们变成了自己肚子里的“学问”难怪他可以心情快乐、底气十足地站在他那座土堆起来的“杏坛”上“学”就是孔子借以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在确立人生第一乐事的过程中孔子遇到的最大诱惑是“思”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把“思”作为第一乐事“思”必以“学”为基础否则“思”与“学”都无乐趣了因此可以说孔子之所以能够当上教师尤其是他之所以能够通过教学通过与学生相处品尝到类似与真正贴心的“朋友”或“知己”进行交流的幸福全是来源于他的“学而时习之”陶行知先生常说当教师的得先“学而不厌”方可能体会“诲人不倦”的大乐钱穆朱自清们似乎没有这样说过但他们的幸福教师生涯同样是建立在自己不断“为学”的基础之上“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其中“不愠”与“乐乎”皆来自“学”换言之“学”实为教学或教师生活之本只有先学了才能教学才能成为“不愠”与“乐乎”的教师孔子即是先通过历史文化将自己所要教授的“义理”研究清楚然后才来教学生他是一位真正的以“学”与“思”作为“教体”的教师 face=宋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