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朱熹思想 瓦环究 的几点认识 张 多 . . ,. . 口 . ,. , , .` . .甲 一— — 文 《中国社会科学》19 8 3 年第 4 期发表学谦《评》一文 , 本文是 公朱熹思 想研究》的作者对该文的答辩 文章在对学谦同志的若千批评表示接受的墓础上 , 着重 就朱 熹唯心主义体系中加进了唯物主义内容 , 划分主观唯心主义 、 客观唯心主义的标志 , 对朱熹哲学体系的矛盾及其核心概念— “ 理 ” 的理解等问题作了阐述 , 提出原则性的不 同意见并商榷 作者张立文 , 1 9 35年生 ,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朱熹是理学的 集大成者 , 他陶冶 孺 、 释 、 道各家的思想资料 , 形 成了一 个庞大的 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在 中国 , 他的历史地位自然不容忽视 ; 在世界文化史上 , 也有重 要影 响 八百多年来 , 中外研究 朱熹哲 学的哲学家可谓多矣 但系统探 讨 其学 术 源 流 , 分析其哲学体系 , 辨 别其精华糟粕 的专著 , 却不多见 特别是 , 一些友邻国家 , 如日本 , 很注意朱熹思想 的研究 而我 们 自己 , 相比之下 , 似乎反而冷 淡 。
作 为一个 中国的 中国哲学史研究工作者 , 这 个 问题长期地苦恼着我 : 一方 面深深地 感 到我们应 该有这样的作 品 ; 另一方面又觉得要完 成这样的专著 , 困难很大 但 , 我终于尝试 着 去作了 在师友的指导 、 帮助之 下 . 《朱熹 思想研究》定稿出版了 我的 “ 投砖望酬 ” 的愿 望亦实现了 许多师友或 给予鼓励 , 或给予批评 批评也是一种 鼓励 , 鼓励 我进 一步 提高认识 , 将来有机会把书改得完善一些 使我高兴的是 , 《中国社会科 学》1 9 8 3年 第 4期发表了学谦同志对 本书的长篇评论 , 提 出了一系列问题 , 评论是用了许多心力 的 其中有一些问题对我 ` 是有教益 的 但对这篇文章所提出的基本理 论问题 , 我还有 原则性的不同意 见 , 在此提出来和学谦同志 共 同讨论 我想 , 这对于促进朱 熹思想研 究 的开展是有益处 的 143 了8 )2 中 国社会科学玲84年第 2期 一 、 关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 中国哲学史研究的问题 要使 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成为科学 , 先决的条件就是坚定不 移地运用 马 克思 主 义 的科学方法作为指导 。
这在 中国 , 是大家一致公认的 但是 , 想运用是一回事 , 运用 好又是一回事 要想运用好 , 首 先遇到 的问题 , 是对 于武器本 身的认识问题 我们学 到了某个原理 , 拿来作 为分析问题的指导 , 但是 , 对于这个原理 , 我们究竟是否 作到 了完 整地 、 准 确地理解其原 意呢?问题往往出在这里 , 许多纷争 也 由此而来 就拿学 谦同志的文章来说 吧 , 学谦同志批 评拙著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义 “ 这两个概念上产生 了偏差 ” 什么偏差呢?学谦同志说 :“ 他认 为黑格尔 的绝 对理念是 能动的 , 无须 ` 物 质 ’ 的帮助 , 就可以直接外化为 自然界 , 因此黑 格尔的唯心主 义是 完备的 (此话 为学 谦同志所加—引者) 朱熹则不然 , 他的理 不会运 动 、 不会造作 , `在解决理返 回到 物 的过 程中 , 加入了活泼的气这一范 畴 , 在理一物之间架起了桥梁 , 使他的哲 学多少 加进了一些 唯物主义的内容 , 成为形态上不够完备的唯心主义”很明显 , 作者认为有 了气这类物质概念 , 就是 有了 ` 唯物主义内容 ’ 这种观 点与恩格斯 当年批评过的施达 克 的观点可以说是异曲同工 。
①这 可是一个 原则问题 如果真是这样 , 问题就 大了 于是 , 我重新研 读了恩格 斯的原著 , 检查了我的作 品 , 结果 发现 , 这里存在一个 如何 准确地 理解恩格 斯在《路德维希 ·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 学的终结》一书 中的基本 观点 以及 什么是恩格 斯所批评的施达克的观点 的问题 K · N · 施达 克(1858一19 2 6年)在《路德 维希 · 费 尔巴哈》②一 书中 , 以是否 相信 “ 人类的进步 ” 、 “ 追求自己的理想的意图 ” 和承认 “ 理想 的力量 ” 等作 为标准 , 把费 尔巴 哈说成唯心主义者 , 在哲学基本问题上造成混乱 对此 , 恩 格斯认为 施达克 “ 找错了 地方 ” ③ , 于 18 8 6年写成《路德维希 ·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 典哲 学 的终结》一书 , 提 出了 “ 全 部哲学的最高问题 ” 和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问题 这一 点我是明白的 在拙著第五章中 , 我剖析 了朱熹哲学 的逻辑结构 ` 沦述其客观唯心主义的实质以及其 思辨结构的秘密 , 考察了朱熹在编造 “ 理 ” 的过 程 中是怎样把 物质与精神关系颠倒过 来 的 。
在《 “ 理 ” 与 “ 气 ” , “ 太极 ” 与 “ 阴阳 ” . “ 道 ” 与 “ 器 ” 的关 系》④的论证 中 , 明确指 出在 朱熹哲学逻辑结构 中精神 性的 “ 理 ” 是第一性 、 物质性的 “ 气 ” 是第二 性的 全书讲这 个 问题的篇幅约 30 0 页 , 近2 2万字 自以为 在论述 中 , 我对唯物主 义和唯心主义这 ① 《评》 , 《中国 社会科学》19 83年第4期第 3 2 页 重点号引者所加 ② 斯 图加特1885年 版 ③ 之路德维希 ·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 哲学的终 结》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 7 页 ④ 《朱熹思 想研究》 , 第22 9一245页 关于朱熹思想研究的儿点认识(9 )子 两个基本概念 的理解和运用是明确的 , 还不至于象学谦同志所说 的 那 样 是 “ 相 当模 糊 ” ① 的 也许 , 学谦同志 的评论 , 是撇去这许多篇幅的论述不谈 , 而单 指他文章 中所列 举 的朱熹体系中加进了 “ 气 ” 的因素的论述而发的 这就 遇到了又一个理 论 问题 , 即在哲 学史上 , 是否有些唯 .J 乙主 义体系中包含一些唯物主义内容呢?恩格斯指出 : 在 从笛卡儿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 这一长 时期内 , 推动哲学家前进 的 , 决不象他们所想象的那样 , 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 。
恰恰相 反 , 真正推动他们 前进 的 , 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 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 , 在唯物主 义者那里 , 这已经是一目了然的了 , 而唯 心主 义体系 也愈来愈加进了唯物主义的内容 , 力图用 泛神论的观点来调和牛箭神和物质的对立 ② 在列 宁的《哲学笔记》中 , 也多处 阐述了恩格斯的这个观点 当黑格尔在结束其全 部逻 辑学 时 , 讲到绝 对理念向自然的 “ 外化 ”, 由抽象到 直观 的过 渡 , 列宁评注 说 :“ 逻 辑观念向自然界的转化 唯 物主 义近在咫尺 恩格斯说得对 , 黑格尔 的体系是戴倒过 来的唯物主 义 ” ③在列 宁读完了《逻辑学》之后 , 他对《绝对观念》一章和《逻辑学》全书 作了总评 : 在黑 格尔这部最唯心 的著作中 , 唯心主 义最少 , 唯物主义最多 “ 矛盾 ” , 热 而是事实! ④ 《逻辑学》是以纯思维 、 纯概念为其对象 , 它所描述的是绝对观念 在纯精神状态中的发 展过程 , 因此 称之为 “ 最唯心的著作 ” 但 从其具体 内容来看 , 直接讲绝 对观念及神的 存在的论证并不 多 , 而主要是关于辩证方法的阐述 。
同时 , 黑格尔 还从科学和现实中 援引 了大量的材料来论证辩证法 的正 确性和普遍性 , 因而谓 “ 唯心主 义最少 , 唯物主 义 最多 ” 列宁甚 至多处提到 “ 黑 格尔 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 ” ⑤ , 并称 其为天才思 想的一 种应 用和发展 还提到辩证唯物主义的萌芽 ,“ 黑格尔 反对绝对!辩证唯物主 义的萌芽 就在这里尸⑧等等 我在研究朱熹思想 时 , 就是努 力想按照恩格斯所阐明的列 宁所 一再发挥的上述论 点去分 析朱熹哲学思想 的实际 的 历史的事实 是 , 宋 代 自然科 学有了很大发展 , 而朱熹 也正 是大量运用 自然科学的材料并且接受张载唯物主义 “ 气 ” 的影 响 根据这个事实 , 我在 分析朱熹哲学思想 的这个特点时 , 用了其唯心主义哲学 “ 多少加进了一些唯物主 《评》 , 《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 第4期第3 2 页 《路德维希 ·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 2 页 童 点号引者所加 《黑格尔一书摘要》 , 《列宁全集》第 3 8 卷第 25 2 页 《黑格尔一书摘要》 , 《列宁全集》第3 8卷第25 3页 。
《黑格尔一书摘要》 , 《列宁全集》第3 8卷第20 2 页 《黑格尔》 , 《中国社会科学》 1983年第4期第3 6页 ② ③ 关子朱熹思想研突的几点认识 ( 9) 9 之上 , 自有关篱墙 落于粪涸之侧( ( (南史 · 范填传》 “ 侧 ” 作 “ 中 ” ) 坠茵席者 , 殿下 是也 ; 落粪涵者 「 下官 是也 贵贱虽复殊途 , 因果竟在何处?① 范缤和朱熹思想不同 , 姑置 勿论 就此比喻而言 , 似有 相通 在这里 , 难 道也能象学 谦同志那样洁难 :“ 不 坠茵席之上的花都落于粪涵吗 ” ( “ 不能作栋梁 的木料都去 建厕所 吗 ” ②)? 顺便提一下 , 学谦同志训 “ 厕 ” 为 “ 侧 ” 的唯一根据 是 :“ 《史记 · 汲黯传》 :` 上踞厕 (按《史记》作“廊 ” )而 视之 ’ 孟康日 :` 厕 , 床边侧也 ’ 因此 , 厕即侧 , 旁边 的意思 ③按 《史记》卷一二O《极郑列传》井无 “ 孟康日 ” 等语 裴胭《集解》 :“ 如淳日 : 廊音侧 , 谓 床边 , 踞床视之 一云 : 涵厕也 厕 , 床边侧 ” 这里 “ 侧 ” 和 “ 泪厕 ” 两说并存 。
《汉书》 卷五O《张冯汲郑 传》 :“ 上踞廊 视之 “ 如淳日 :` 廊 , 泪也 ’ 孟 康日 :` 厕 , 床边侧也 ’ 师古曰 :`如说 是也 ” 学谦同志用《史 记 · 汲郑 列传》的正文 , 却移《汉书 · 极 黯传》的 “ 孟康日 ” 于其下 在 移植的时候 , 上 不见 “ 如淳日 ” , 下 不见 “ 师古日 ” , 而 单取 “ 孟康 日 ” 由此用以批评训 “ 厕 ” 为 “ 润厕 ” 是 “ 失之远矣 ” ④ 这 恐怕亦是 学谦同志之 忽! 中国训话之学 , 源远流长 两千多年来 , 蓬勃发展 , 可说是代有 闻人 , 相继 不绝 , 留 下 了极为宝贵的遗产 , 但亦有许多弊病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概述汉以后经 说的得失 利弊时 , 曾指 出 “ 拘 ” 、 “ 杂 ”、“ 悍 ” 、 “ 党 ” 、 “ 肆 ” 、 “ 琐 ” 六弊 虽不专 指勺11话 , 就历代妙11话而 言 , 确亦存在 今天 , 我们一 方面要 掌握训话的知识 , 另一方面 也要警惕它 容易 出现 的圳 娜茜 , 以免重 蹈覆辙 愿 与学谦同志共勉 三 、 关于如何分析朱熹哲学的体系问题 讨论 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和哲学史研究的训话方面 的 问题 之后 , 关于朱熹 哲学思 想体系本身 , 我 还有一些问题提出来商讨 。
在朱熹的哲学逻辑 结构 中 , “ 理 ” 是 其核心范畴 正 确理解和把握它 , 对解剖 其逻 辑结构 , 关系甚大 学谦同志批 评我对 “ 理 ” 的 “ 理 解存在根本性的偏差 ” ⑤ , 这个批评 虽然不轻 , 但我 很高兴 , 因为它可以促使我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