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1385925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汇报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县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汇报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县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汇报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县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汇报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县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汇报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汇报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汇报材料(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篇一:生态文明建设汇报材料 尊敬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调研组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谨代表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对何炳光司长一行莅临我省视察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从三个方面就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能源资源节约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成效 山西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生产供应基地建国六十多年来累计生产原煤120亿吨外调80亿吨支撑了全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资源环境损耗高达万亿元以上为此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日益严重的资源和环境约束促进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途

2、径扎实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全面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稳步实施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同时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山西先后被列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循环经济试点省、循环经济统计试点省、生态建设试点省、半导体照明产品应用示范试点省、循环经济认证试点省、全国首个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省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的成效集中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十一五”期间,全省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2.66%以能源消费年均6.4%的增速支撑了GDP年均11.2%的增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的0.68下降到0.57,扭转了能源资源消耗

3、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增长的势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截至20xx年底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xx年的151.6万吨下降至20xx年的124.92万吨累计下降17.6%化学需氧量由20xx年的38.67万吨下降至20xx年的33.31万吨累计下降13.93%11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4%;10个重点城市、93个县(市、区)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省地表水监测的97个断面中水质优良(类)比例上升10.8个百分点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下降27.7个百分点汾河水库断面水质首次达到一类水质标准下游河段基本达到农灌标准全省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三是资源

4、综合利用率大幅提升截至20xx年底全省资源综合利用率由20xx年的不足20%提高到了50%左右其中洗中煤、煤泥利用率达到95%以上;焦炉煤气利用率提高到86%;矿井瓦斯抽放气综合利用率达到55%左右;焦油、粗苯加工回收率达到100%煤矸石和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率稳步提升 四是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成效显著通过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全省煤炭矿井数由整合前的4389座压减到1053座煤矿办矿主体已减少到130个30万吨/年以下的小煤矿全部淘汰平均单井规模由36万吨/年提高到110万吨/年保留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煤矿采区回采率由20xx年的47%提高到79%以上选矿回收率和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非

5、煤矿山由整合前的4194座关闭压减到2917座矿产开发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大型矿业集团为主体大中小型矿山协调发展的矿产开发格局 五是煤层气开发利用水平稳步提高20xx年全省煤层气(含煤矿瓦斯)抽采总量42.78亿立方米、利用总量21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的46.88%和54.08%生产规模、增长速度均居全国前列成为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的领跑者和排头兵 六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更趋合理20xx年全省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8.7%矿井水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0;城镇供水管网漏失率下降到15%节水器具普及率提高到50%万元GDP用水量由20xx年130.55立方米下降

6、到70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65.83立方米下降到28.52立方米 二、主要做法及基本经验 “十一五”期间我省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总体要求重点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工业新型化为核心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为方向出台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进一步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环境污染末位淘汰力度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443.36万千瓦淘汰落后钢铁产能5346万吨、水泥2586万吨、电石铁合金181.3万吨、焦炭3282万吨、造纸29.8万吨对新建项目严格土地预审、环境评价、节能评估审查等审批条件从产业准入、行业布局、能耗限额、信贷投放等方面加强对电力、冶金、化

7、工等“两高”行业的项目审批管理严格控制新增能耗抑制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和产能过剩深入推进服务业“1+10”工程积极推动低能耗产业发展实施了218个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全省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三次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是以循环经济为基本路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通过制定完善政策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发展模式加强科技支撑加大资金投入开展试点示范初步建立完善了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大了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节约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先后成立了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领导组和循环经济促进会、循环经济研究院等服务机构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

8、济的决定、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等山西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已进入人大立法二审程序;公布了工业企业循环经济评价导则、钢铁和焦化行业循环经济评价实施指南;开展了“煤炭行业循环化发展”等专题研究提出了关于推进煤炭行业循环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编制了山西省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煤矸石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山西循环经济杂志双月刊、循环经济在山西画册等针对我省资源禀赋、产业相近、容易耦合等特点以试点示范为带动确定两批省级试点单位共120个积极探索符合省情特点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如煤炭行业的“煤电材、煤焦化”、煤化工行业的“洗煤焦化冶炼水泥余热发电”等每年与循环经济相关项目的政府投资约57亿元达到

9、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的67%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中的100个项目已建成75%以上总投资约1400亿元通过综合利用资源每年可减少煤矸石、粉煤灰、冶金渣等固体废弃物排放量2700万吨以上,减少焦炉煤气等余热资源排放8亿立方米以上形成矸石砖、粉煤灰砌块等利废建材生产能力150亿块标砖 三是以节能降耗为重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先后以国家“千家企业”、省“双百家”企业和“省千家”企业行动计划为载体积极实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等重点工程和节能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实现节能能力2500万吨标准煤以上支持建设了约50万用户的大型沼气工程、约630万平方米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

10、源建筑示范工程、约2.5亿平方米以燃煤工业锅炉改造为重点的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约2086万支以农村和公共机构为重点的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工程、约65万盏以市政交通、商业建筑等为重点的半导体照明产品应用示范工程、39万平方米公共办公建筑的节能诊断与改造工程、480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程、1000万平方米建筑按热计量收费的热改工程等社会领域节能形成年节能能力约980万吨标煤;初步建立健全了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监测体系和重点能耗企业网上能源消费月报制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能源需求侧管理、节能自愿协议等节能新机制全省节能服务公司已发展到80余家节能投融资能力达到30亿元以上积极实施每年两次的山西

11、省能源紧缺体验日活动、全国节能宣传周等专题活动和“以步代车”、停开电梯、关停公共照明灯具等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引导全社会民众进一步树立节约意识形成了“节约能源从我做起”的良好风尚营造了“节能减排人人有责”、“节能攻坚全民行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是以城乡生态化为突破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全省投入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资金600余亿元按照县县有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生态公园的目标支持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132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由20xx年的143.61万吨/日提高到295万吨/日圆满完成了省委、省政府县城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工程实施了太原西山环境综合整治、汾河流域生

12、态环境修复治理、十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2+10”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汾河清水复流和生态补水取得积极成效流域地下水位较治理前平均回升3米以上局部地区地下水位回升达16米汾河多年季节性断流后实现了全线复流;实施了100个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工程有效控制了农村面源污染全省燃煤电厂提前两年实现了全行业脱硫焦化行业已基本实现焦炉煤气全脱硫基本实现了电力、冶金、焦化等行业生产废水“零排放”9208家重点工业污染源实现全面达标排放20xx至20xx年累计植树造林1653万亩森林履盖率由20xx年的13%提高到18%以上 五是以资源整合为抓手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按照国务

13、院于20xx年4月做出的在山西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的重大战略决策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煤炭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的意见(试行)通过了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办法(省政府187号令)实施了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等三大专项行动截止目前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工作已全面完成矿产开发产业集中度、产业素质、产业竞争力、安全生产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积极加强对煤炭资源开发的宏观调控能力我省12个煤炭国家规划矿区的矿业权设置方案全部获得国家批复对新设立的煤炭矿业权实行有偿使用征收矿业权价款同时建立了煤炭矿业权价款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制度

14、主要用于解决因采煤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和国有企业办社会等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关闭合法矿井的补偿和煤矿企业所涉及乡村的地质生态环境治理等 六是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支撑强化政策措施保障采取财政贴息、税收优惠、差别电价、阶梯水价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机制支持接续替代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继续深化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建立起了以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为主的生态环境综合补偿机制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促进机制探索建立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均衡发展机制引导优势资源投向转型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立流域跨界断面污染补偿机制排污

15、权交易制度、超量减排奖励制度成立了山西省排污权交易中心设立了环境质量改善奖励资金每年对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2个市、20个县(市、区)进行奖励 三、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山西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发展理念、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管理方式、能力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问题: 一是重经济发展速度轻发展质量的问题仍然存在有的市、县在发展观念上重GDP增长、轻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一些企业重经济效益、轻社会责任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观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增长依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二是产业结构畸重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改善山西煤、电、冶、焦、化、建等六大高耗能行业比重占规上工业约90%左右能耗比重占规上工业的95%左右增加了节能降耗、产业结构调整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之间的矛盾和压力一产弱、二产重、三产不强的产业结构重型化趋势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扭转 三是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压力十分巨大山西每采1吨煤炭造成水资源损失2.48立方米每采1万吨煤炭造成土地沉陷0.33公顷、水土流失235公顷据测算因采煤造成的生态环境经济损失高达115元/吨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难以做到“渐还旧账不欠新账” 四是能源需求将呈刚性增长山西属于欠发达省份当前最大问题就是发展不足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十二五”实现转型跨越、再造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