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南涧县民族中学17—18学学年高一12月月考物理试题(附答案).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1385617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南涧县民族中学17—18学学年高一12月月考物理试题(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云南省南涧县民族中学17—18学学年高一12月月考物理试题(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云南省南涧县民族中学17—18学学年高一12月月考物理试题(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云南省南涧县民族中学17—18学学年高一12月月考物理试题(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云南省南涧县民族中学17—18学学年高一12月月考物理试题(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省南涧县民族中学17—18学学年高一12月月考物理试题(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南涧县民族中学17—18学学年高一12月月考物理试题(附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涧县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12月月考高一物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所有题目在答题卡上做答第I卷(选择题 共4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某位科学家开创了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并用这种方法研究了落体运动的规律,这位科学家是A. 亚里士多德 B. 伽利略 C. 牛顿 D. 笛卡尔2. 力F大小为 10N,若把F分解为两个分力,则下列哪组力不可能是F的两个分力A. 10N,10N B. 20N,

2、20N C. 3N,6N D. 5N,6N3. 如图所示,用光电计时装置可以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瞬时速度。已知固定在滑块上的遮光板的宽度为3.0cm,遮光板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0.11s,则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A.3.7 m/s B. 2.7m/s C. 0.37m/s D. 0.27m/s4. 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为11m/s,经2s后速度变为5m/s,则物体的加速度为A. 3m/s2 B. -3m/s2 C. 6m/s2 D. -6m/s25. 胡克定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于1678年发现的。实际上早于他1500年前,我国东汉时期的经学家和教育家郑玄就提出了与胡克定律

3、类似的观点,他在为“量其力,有三钧”作注解时写到:“假令弓力胜三石,引之中三尺,驰其弦,以绳缓擐之,每加物一石,则张一尺。”郑玄的观点表明,在弹性限度内A. 弓的弹力与弓的形变量成正比B. 弓的弹力与弓的形变量成反比C. 弓的弹力与弓的形变量的平方成正比D. 弓的弹力与弓的形变量的平方成反比6. 如图所示,在竖直光滑墙壁上用细绳将球挂在A点,墙壁对球的支持力大小为N,细绳对球的拉力大小为T。若其他条件不变,只缩短细绳的长度,则A. N增大,T减小 B. N减小,T增大C. N增大,T增大 D. N减小,T减小 7. 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速度一定为零 B

4、. 物体受到的合力不变,速度一定不变C. 物体受到的合力越大,速度一定越大D. 物体受到的合力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8. 关于惯性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就越大 B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惯性就越大C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其惯性就越大 D物体所受的合力越大,其惯性就越大9. 如图所示是A、B两物体由同一地点沿相同的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t图,由图可知AA运动后的加速度为m/s2B第10s末A、B相遇C第15s末A已运动到B的前方DA、B再次相遇前之间的最大距离为75m10. 如图所示,将一小钢球用细线悬挂在汽车的顶部,汽车在运动过程中,钢球与车厢保持相对静止,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已

5、知重力加速度为g,由此可知道A. 汽车的加速度B. 汽车的运动方向 C. 摆线的拉力 D. 汽车的速率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错选不得分。)11. 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A. 位移 B. 速率 C. 时间 D. 加速度12. 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F1、F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4N。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若撤去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所受合力可能不为0B. 若撤去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所受合力一定为0C. 若撤去F2

6、,则木块在水平方向所受合力可能不为0D. 若撤去F2,则木块在水平方向所受合力一定为013. 从水平地面竖直上抛一小石块,石块两次经过距地面15m的同一位置所用时间为2s,重力加速度g=10m/s2,不计空气阻力,则A. 石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m B. 石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30mC. 石块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20m/s D. 石块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30m/s14. 如图所示,木块A质量为1kg,木块B的质量为2kg,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最大静摩擦力为1N,B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1,用水平力F推B,要想让A、B保持相对静止,F的大小可能是A. 1N B. 4N C. 9N D. 12N

7、第卷(非选择题共54分)三、实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0分。)15.下图是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0.02s,且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已知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1=1.20cm,S2=2.39cm,S3=3.60cm,S4=4.78cm。(1)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小数点后保留两位)(2)计数点1和3对应的小车速度分别为:v1= m/s,v3=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小数点后保留两位)16.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

8、线挂一重物 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 N。(小数点后保留两位)(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3)某次实验中(情景如上图所示,示数不同),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太小,请在保持OP方向不变的前提下,为解决该问题提一个建议 。17图为“探究加速度

9、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小组利用此装置来探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间的关系。图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 Hz的交流电源。(1)本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 A控制变量法 B理想实验法(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改变拉力的大小B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应该改变小车的质量C在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时,为了直观判断二者间的关系,应作出am图象D当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时,才能近似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大小(3)右图为实验小组以细线对小车的拉力F为横坐标,小车的加速度a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作出aF关

10、系图线。图线不过原点的主要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的倾角 (填“过大”或“过小”)。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3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8.(6分)在滑雪场的坡道上,小明由静止开始下滑,经40s他的滑行速度达到5m/s。若小明在坡道上的运动可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求:(1)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2)在40s内下滑的距离。19.(10分)电梯上升的运动的vt图象如图,求:(1)电梯上升的高度;(2)电梯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的大小。20.(9分)如图所示,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放在水平地

11、面上,已知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给物体施加一个与水平面成370角的斜向上的拉力F5N的作用。(取g10 m/s2,sin37=0.6, cos37=0.8)求:(1) 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 (2)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3) 5s内的位移大小。21.(9分)如图所示,一倾角 = 37的足够长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个物体以v0 = 12m/s的初速度从斜面上某点处沿斜面向上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 8.0m/s2。已知重力加速度g = 10m/s2,sin37= 0.6,cos37= 0.8。求: (1)求物体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时间;(2)求物体

12、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3)若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请分析说明,该物体运动到最高点后,是停下来还是向下运动? 南涧县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12月月考高一物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BCDBA 610 CDBDA二、双项选择题11 AD 12. BC 13. AC 14.AB 三、实验填空题15(1)0.1s(2)0.18 0.42 1.2m/s2(1)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0.02s,且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则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2)计数点1的瞬时速度m/s0.18m/s计数点3的瞬时速度m/s0.42m/s根据x=aT2,运用逐差法得,a=1.20m/s216. (1)3.60 (2)D (3)增大M的质量17. (1)A (2)D (3)过小四、计算题18. 0.125m/s2 100m19. (1)42m (2)3m/s220. (1)3.4N.(2)a=0.3m/s2(3)3.75m.21. 1.5s 0.25 会向下运动解析:(1)由得s(2)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时受力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sin + N = ma又 N = mgcos得 = 025(3)物体运动到最高点后,沿斜面方向的受力情况为:沿斜面向下的重力的分力沿斜面向上的最大静摩擦力因为,即,所以物体运动到最高点后,会向下运动。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