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高考复习专题

上传人:sh****d 文档编号:111384949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塞诗高考复习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边塞诗高考复习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边塞诗高考复习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边塞诗高考复习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边塞诗高考复习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边塞诗高考复习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塞诗高考复习专题(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边塞诗鉴赏,一.什么是边塞诗: 描写边塞征战生活。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等诗人。(王昌龄、王维、李益等),我们学过的边塞诗有哪些?你还记得其中的名句吗?,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

2、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从用品看:金(锣)鼓、旌旗、猎火、号角、烽火、羽书、狼烟、铁衣、羌管、胡琴、刁斗、牙璋、矛、剑、戟、斧、刀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榆关、蓟北、轮台、天山、龟兹( qic )、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

3、于 从景物看:瀚海、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燕然、雪山、孤城、雁飞、鹰扬、孤烟、白草、塞草 景物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苍凉,二:边塞诗常用词语,三、边塞诗特点最能体现国运兴衰,1初唐诗风: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 (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2.盛唐:,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的杀敌报国之志。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3.中晚唐:,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碛( q )里征人三十万,一

4、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4.宋代:,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三.边塞诗表现的内容分类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 马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 李 白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燕歌行 高适,2、描

5、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 益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燕歌行高 适,3、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南园李贺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王昌龄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 李贺,4、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杜甫,5、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

6、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边塞诗抒发的情感,1、怨情,对朝廷或无能将领的埋怨之情,对家乡和家人的思念,难以回家与亲人团圆的凄凉孤苦之情,对频繁戍边频繁战争的厌恶之情,2、豪情,保家卫国的决心与悲壮之情,不畏恶劣环境的献身精神,对戍边将士勇武之气的歌颂之情(诗人角度),对戍守将士戍边生活的同情之情(诗人角度),四、高考边塞诗的设题特点 1.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 、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2.边塞诗常见意象有哪些? (江苏卷)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7、结合诗句具体说明。,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 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3.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常见的表达技巧为衬托对比、虚实结合、借景抒情、象征,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 cho )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

8、,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1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2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 1第一问:霸陵受辱于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2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 楼兰:这里泛指

9、侵扰西北的敌人。,1、盛夏五月,天山积雪。 2、寒冷、紧张。一至四句写寒冷,五六句写军情紧急。 3、反衬 用环境的荒凉来反衬战士的杀敌报国的英勇精神。 用战士的思乡之情来反衬战士的戍边为国的情操,岁 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颔联中“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两句的动词使用为人称道。试作赏析 2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

10、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3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1、颔联中“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两句的动词使用为人称道。试作赏析。 颔联以“烟尘”和“鼓角”来借代战争,战争的烽烟笼罩了雪岭,鼓角声声也震动了江城,一个“犯”字,一个“动”,写出了诗人听到外敌入侵后内心受到的强烈冲击,为下文作者的忧国之情做铺垫。,2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3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

11、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答: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映,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 终军传;在诗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重庆卷) 从军行七首 ( 其二 )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 为什么?,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高高秋月照

12、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答案示例: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注:借问梅花何处落,用了拆字离合的手法,又称“离合体”),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李益)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

13、地石乱走。(岑参),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2.对比: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王翰)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3.虚实结合: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岑参)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4

14、.用典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意象 意境,标题,作者,注释,朝代,题干,探寻,情感,特点,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抒发将士们思乡念亲的乡愁; 描写奇丽壮阔的边塞风光; 抨击统治者穷兵黩武; 描写将士的艰苦生活、边塞征战的残酷; 抒发惜别感伤壮别感奋之情;,小结:,解题方法,七、考题链接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山东卷)

15、 出关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关,指居庸关。旆(p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怀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

16、要分析。 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雪山:指祁连山。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楼兰:汉时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附近。 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黄沙“形象地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