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鸡群中现实又普遍的潜在感染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1384733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6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鸡群中现实又普遍的潜在感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鸡群中现实又普遍的潜在感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鸡群中现实又普遍的潜在感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鸡群中现实又普遍的潜在感染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鸡群中现实又普遍的潜在感染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鸡群中现实又普遍的潜在感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鸡群中现实又普遍的潜在感染(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 0 0 6 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5 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鸡群中现实又普遍的潜在感染 崔治中 (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泰安市:2 7 1 0 1 8 ) 摘要:近年来的血清学和病原学研究表明,在我国鸡群中R E V 感染已相当普遍。从患有生长迟缓和免疫 抑制肿瘤鸡群中常常检寝I 到R E V 与其它病毒如M D V 、A L V - j 、F P V 和C A V 的共感染。而且,我国部分种鸡群中 通过垂直传肇逢成了相当高比例的种蛋污染了R E V 。在我们检测的三拙种蛋中,1 5 - 2 0 分离到R E k 毋物试 验表明,R E V 单独感染就会

2、造成显著的免疫抑制使鸡群在用N D V 和A I V 灭活疫苗免疫的抗体反应显著下降。 当R E V 与其它病毒如M D V 、A L V - J 和C A V 共感染时这种免疫抑制作用更为严重。我们的研究还表明R E V 在鸡 体内可以与其它病毒如F P V 、M D V 发生天然重组。一部分M D V 和F P V 的野毒株已经带有R E V 的部分基因组如 L T R 和E N V 基因。这一现象有可能加速这些病毒的演变。鉴于R E V 有4 种传播途径即:横向传播、蚊于传播、 通过鸡蛋垂直传播及带有R E V 垒基因组的F P V 传播这将使通过净化柬控制R E V 感染变得非常困难。

3、我们用 传染性克隆化技术纯化了一株R E V 病毒,并通过在C E F 上连续传代适应了细胞培养,该病毒用作疫苗接种 1 6 2 0 周龄育成种鸡可在2 周内全部产生R E V 抗体,而且对种鸡的生产性能无任何不良影响。所检测的1 0 0 多枚初产种蛋中均不带有R E V 病毒。免疫种娉的后代可持续l 周以上。母源抗体可有致箍保护雏鸡免于R E V 感染造成的免疫抑制。 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 r e t i c u l o e n d o t h e l i o s i sv i r u s ,R E V ) 是反转录病毒的C 型肿瘤病毒亚属的一 个成员。它包括一群血清学上密切相关的从不同种

4、家禽和野鸟分离到的病毒。它可感染多种家禽和野 鸟,在不同的群体可有不同的病变表现,诸如肿瘤、生长滞缓或免疫抑制综合症等,很容易与其它引 起类似症状和病理变化的疾病相混淆。因此,在现场对该病的鉴别诊断就比较困难。人们已普遍注意 到R E V 常常污染弱毒疫苗( 如马立克氏病和禽痘的弱毒疫苗) ,但对其自然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流 行病学意义还一直认识不足。 1R E V 的一般特性 1 R E V 的基因组 R E v 是一类c 型反转录病毒,基因组为8 k b 左右的单脏链R N 在每个完整的病毒粒子中 包含有两 条完整的完全相同的P J Y A 链。其基因组结构类似于个完整的转座子,即:含有于

5、插人宿主细胞基因组相关的 P O L 基因和位于两侧的重复序列u :R 。砒w 的基因组相对比较稳定,我们对国内外不同时期分离到的8 个 毒株的保护性免疫相关的朗v 基因比较表明,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 4 , 1 9 9 ,6 之间。 1 2 生物学特性 R E V 抵抗力不强,细胞外环境中在3 7 0 C 下一小时可丧失9 9 的活性。在2 0 C 下也不稳定,但在4 c 下相对较稳定。R E V 对乙醚、氯仿都很敏感,对绝大多数消毒药也都很敏感。如要保存病毒,需在 7 0 6 c 下才能长期保持病毒活力。 1 3 传播方式 除了常见的横向和垂直传播外,还可以通过昆虫如蚊子传播,此外在基因

6、组中整合有R E V 全基因组 的禽痘病毒也能传播R E V ( H e r t i g ,1 9 9 7 ) 。我们最近已从泰安地区的蚊子中分离出R E V , 而且证明是来 自感染鸡。有四种不同的传播途径,这将给控制R E V 感染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2R E V 感染及其致病性 2 1 致病性 6 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 0 0 6 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这是鸡的又一种常见的致肿瘤病毒,它既可引起T 淋巴细胞肿瘤也可诱发B 淋巴细胞肿瘤( F a d l ye t , 1 9 9 7 ) 。但R E V 感染诱发的肿瘤发生率并不高,通常见到的多是砸临床感染。但如果由于垂直感

7、染雏 鸡或早期横向感染,可诱发免疫抑制及生长滞缓。R E V 还可感染多种家禽和野鸟,这在流行病学上有重 要的意义。 2 _ 2 污染其他疫苗 如果鸡胚来自R E V 感染鸡群,由于R E V 可垂直感染,在用相应鸡胚生产的弱毒疫苗和细胞中常 会发生R E V 污染。比较常见的疫苗污染见于马立克氏病毒( M D V ) 和禽痘病毒( F P V ) 弱毒疫苗污染R E V 后造成免疫失败。这种情况在国外时有报道( Y u a s aE T , ;F a d l y , 1 9 9 7 ) ,在我国更是常常发生,只是没有报 道而已。 2 3 与其他病毒的基因重组促进病毒的演化 R E V 基因组

8、L T R 可自然插入其他病毒,人M D V 和F P V 的基因组中( I s f o r t , 1 9 9 2 ;H e r t i g ,1 9 9 7 ) ; 我们也已从病鸡分离到带有R E V - L T R 的天然重组M D V 。这种重组很可能会加快病毒的演化。 3 我国R E V 感染的普遍性 3 1 血清学调查结果 何勇群等( 1 9 9 8 ) 所作的调查表明,在北京郊区7 个有不同症状的鸡场,其对R E V 抗体阳性率可 能高达2 1 4 - 7 1 O 。在2 0 0 3 2 0 0 4 年期间,在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组织下,我们对来自全国从南到北5 省市9 个公司1 0

9、 0 个鸡群的约2 4 0 0 份血清样品的检测表明,有6 0 以上的鸡群在不同时期感染过R E V , 不同地区不同鸡群的R E V 抗体阳性率从0 到1 0 0 ,平均约为2 0 ( 崔治中,2 0 0 6 ) 。 3 2 病原学检测 从表现不同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病鸡都可分离到R E V 。在最近八年中,我们已从自然发病的鸡 群中分离到几十株R E V ,分别来自呈现肿瘤或免疫抑制的鸡群。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R E V 是以与 其它病毒共感染的形式存在,由R E V 单一感染造成的自然病例则很少见到。 3 2 1 R E V 与M D V 的共感染 自2 0 0 0 年以来,从肿瘤病例

10、所分离到的M D V ,有近一半同时有R E V 共感染( 张志等,2 0 0 3 ) ,见 表1 。 表10 1 0 3 年期间我国鸡肿瘤病料中M D V 和f l E V 共感染比率 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 0 0 6 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7 3 2 2 R E V 与札V _ J 的共感染 J 亚群白血病病毒( A L V - J ) 不仅能感染白羽肉用型,而且已在我国地方品系中广泛传播在我们近八 年分离的A L V - J 野毒株中,也有将近一半同时有R E V 感染( 张志等,2 0 0 4 ) ,见表2 。 表2A L V J 分离株中R E V 的共感染 3 2

11、3I L E V 与传染性贫血病毒( C A V ) 共感染 1 9 9 9 年,分别在江苏和山东二个表现出明显免疫抑制状态的父母代种鸡场的5 0 日龄的后备种鸡群, 均分离到R E V 。二个鸡群对R E V 的病毒血症分别是4 “和2 4 ,但都同时还有C A V 感染的存在( 崔治 中等,2 0 0 0 ) ,见表3 。 表3 二个具有免疫抑制表现鸡群的病毒检测 p o s i 6 v e t e s t e d 8 p I ns a m p l e sw e r e s t e d ,f l d : n o tt e s t e d 8 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 0 0

12、6 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3 2 4 R _ E v 与禽疽病毒( F P V ) 的共感染 我们已从国内分离到一株F P V 同时有R E V 感染。但究竟是共感染还是由于R E V 全基因组整合进 F P V 基因组造成的,还正在验证中。 3 3R E V 的垂直感染一一疫苗污染的来源 最近,我们通过孵化种蛋制备C E F 再用对R E V 的单抗作免疫荧光实验。三批种蛋中分离R E V 。 结果表明,检测样品中R E V 的感染率分别为3 1 4 ,5 1 7a n d3 1 2 。这一结果确切的汪明了,如果不用 S P F 鸡胚生产弱毒疫苗,疫苗中污染R E V 的风险将是非常高的( 孙

13、淑红等,待发表资料) 。 4R E V 感染鸡后对N D V 和A I V 疫苗免疫反应的的免疫抑制作用 4 1 R E V 单一感染的免疫抑制作用 人工感染实验表明,R E V 对雏鸡有很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它既显著抑制中枢性免疫器官胸腺和法氏 囊的发育( 表4 ) 。而且也显著抑制感染鸡对N D V 和A I V 疫苗免疫后的抗体反应。其中,对A 1 V 疫苗免 疫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而且,我们大量的比较实验表明,相对于其它免疫抑制性病毒,如M D V ,C A V , A R V ,A L V 等,R E V 对鸡表现出的免疫抑制作用最强。 组别 胸腺,体重( )法氏囊,体重( ) 来1E

14、 l 龄接种R E V C 9 9 一C 3 感染的C E F 培养上清液( R E V 感染组) 或未感染C E F 的培养液作为阴性对照( c 佣t r 0 1 ) ,在 4 2 日龄时称重和扑杀。,n = 表示样品数。 右上方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 p 0 0 5 ) 5 R E V 与其它病毒的基因重组 5 1 在细胞培养上 在细胞培养上,9 0 年代初期就已发现,由于在M D V 传代过程中污染了R E V ,导致了R E V 的L T R 基因整合进M D V 的基因组,所产生的重组病毒在生物学特性上发生了某些变化( I s f o r t ,1 9 9 2 ;W i t t

15、 e r 等,1 9 9 7 ) 。 5 2 不同病毒在体内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5 2 1 F P V 与R E V 的重组 澳大利亚和美国分别已经报道,在F P V 的疫苗毒和野毒中出现了带有R E V 基因组并能产生R E V 的毒株( H e r t i g ,1 9 9 7 ;G a r c i a 2 0 0 3 ) 澳大利亚已经取消该疫苗株,但是鸡群中的F P V 的野毒株就可能成为 R E V 感染的重要途径。我们的研究也证明在我国所有检测过的F P V 疫苗毒株或野毒株都带有R E V 的 L T R 或E N V 基因( 丁家波等,2 0 0 5 ,于立妇等2 0 0 6 )

16、,还存株F P V 野毒栋也带有R E V 的全基因组,有 关研究正在进行中。 5 23R E V 与M D V 在鸡体内的重组 R E V 与M D V 可以在鸡体内发生天然重组,以色列的学者已经从人工共感染的鸡的体内检测出来 自两种病毒基因组的嵌合分子( D a v i d s o n ,2 0 0 1 ) ,但是他们始终没有分离到天然的重组病毒。我们已分 别从广东广西的两株带有R E V 共感染的M D V 中鉴定出带有R E V 的L T R 的天然重组M D V ( Z h a n g , 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 0 0 6 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 1 2 0 0 5 ) ,这种重组现象与M D V 的演化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6R E V 对鸭子的致病性: R E V 不仅感染鸡群,而且感染鸭群。我们用P C R 检测结果表明,在某些鸭群中也存在着R E V 感 染,有些鸭群的感染率也很高。特别是从我国分离的R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