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一讲 专题三 说明方法与语言课件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1286989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2.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一讲 专题三 说明方法与语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一讲 专题三 说明方法与语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一讲 专题三 说明方法与语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一讲 专题三 说明方法与语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一讲 专题三 说明方法与语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一讲 专题三 说明方法与语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一讲 专题三 说明方法与语言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说明方法与语言,陕西专用,一、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答题模式) 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答题模式:具体说明_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分类别: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答题模式:把_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3列数字:用科学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事物特征。 答题模式:用具体的数据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4作比较: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 答题模式:把_和_相比较,突出强调了_的特点。

2、 5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 答题模式: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_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答题模式:生动形象地说明了_,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7摹状貌:就是通过描绘事物形貌的方式把事物的特征表达出来。 答题模式: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_,显得生动活泼。,8引资料:包括引用具体的事例、数据、名言、格言、谚语,以及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答题模式:引用_,突出了_,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9列图表:用画图

3、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答题模式:具体说明了_的特点,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地解释说明,使说明更加通俗易懂。 答题模式:对_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_有进一步的认识。,二、说明文的语言 1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的最基本特征。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可以以平实见长,也可以以生动活泼见长。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主要有以下几类: 指代性词语:“这”“这些”“这样”“这种”“这类”等。 表估计:“大约”“左右”“估计”“大概”“至少”等。 表猜测:“可能”“也许”“据推测”。 表修饰限制:“之一”“一般”“经常”“目前”“

4、至今”“主要”“只”(只要、只有)“总”。 表程度范围:“最”“很”“几乎”等。 表依据来源:“据说”“研究表明”“据推测”等。,2常见试题类型及答题模式 (1)“”词好在哪里? 答题模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解答此类试题的步骤是: 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后与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结论是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

5、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模式:不能删。因为“”词表示_,删掉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_,这与文意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3)“”词能否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题模式:不能换。因为“”词表示_(原词的意思或内容),所换词语的意思是_,换了后_(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4)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答题模式: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5)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答题模式: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

6、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 找有概数的句子。 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一、(2016昆明)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春色正中分 刘汉杰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订立用以指导农业生产的农事历法,早见于汉代刘安的 淮南子。所谓节气,即时节和气候。古人在观天识相的基础上,对每个季节进行了精细的划分:“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岁有二十四节气。”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这一天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恰逢春季之半,故名“春分”;又因是昼夜时长相等之日,古人也称其为“日中”“日夜分”。 按古人“候应”之说,每候都有一个物候现象与之对应。春分有三候:初候玄鸟至,玄鸟就是燕子,燕子属于

7、季节性候鸟,生活于北方的古人认为它“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二候雷乃发生,春天雨水渐多,空气湿度增大,天空开始打雷;三候始电,雨多了,闪电也开始出现。此时,甘霖滋润,万物勃发,人们可以欣赏到“花重锦官城”的美景了。,春分是农事播种的季节。与乍暖还寒的惊蛰节气不同,春分时节的气温回升较快,因此民间有“冷惊蛰,暖春分”之说。天气变暖,意味着农忙季节的开始,农谚讲“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东汉崔寔在四民月令中讲,仲春二月, 可以把树枝埋在土里,令其生长;可以种地黄,采桃花、茜草、土瓜根等。各地气候条件不一,播种的农作物也不一样。 春分是祭祀的日子。春分时节有帝王祭日、百姓祭

8、祖、春社祭神等祭祀活动。帝王祭日是春祭的重要活动。从先秦开始,祭日已经成为帝王的独享祭祀,明清之前,帝王一年之内要有多次祭日活动;明清之时,则固定在春分这一天,地点设在京城的日坛,祭日的仪式颇为隆重。,百姓祭祖也在春分举行。此俗流行于浙江、福建、广东、江西等地,尤以南方的客家人聚居区为盛。祭祖一般从春分这一天开始,一直持续到清明之前。春分前后,还有一项祭祀活动春社祭神。社,为土地神;春社,即祭祀土地神的节日,也称“春社日”。荆楚岁时记记录了南北朝时期楚地春社的情形:这一天,四邻宗亲在神庙树下搭棚屋,宰牲祭神,祈求社神赐福,祈盼五谷丰登。 春分有特有的饮食习俗,春分吃“春菜”。春菜可以泛指春天里

9、的各种应时蔬菜,但在广东开平一带,春菜特指当地的一种野苋菜。每逢春分之日,村民们就到田野里采摘春菜, 把春菜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俗言“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春分这天还有吃汤圆、喝汤面的习俗。汤圆不仅人们食用,还要分享给鸟吃:把煮好的汤圆用竹叉插着,置于田边地头,名曰“粘雀子嘴”。据说,这样能粘住麻雀等鸟的嘴,以防它们来啄食稻谷,以保年景丰收。春分酿春酒的习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在浙江于潜,民众春分造酒存于瓮,过三伏天糟粕自化,色赤味醇,谓之“春分酒”,预示着甜美生活长长久久。 春分还有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俗话说:“春分到,蛋儿俏。”据说春

10、分这天最容易把蛋立起来。人们选择一个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这种玩法简单的民间游戏叫“春分竖蛋”,深受百姓喜爱。在我国南方地区,春分日妇女多出游,称“踏青”;儿童则竞放纸鸢为戏,谚云“杨柳青,放风筝”。,“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裴回月,晴天断续云。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诗人徐铉的春分日,道出了春分时节春色的美妙、万物的变化。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1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选文段依次从候应现象、 、祭祀活动、 和 五个方面介绍了春分的相关知识。 2选文第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说明方法:分类别。作用:把“春祭”习俗(活动)分为帝王祭日、百姓祭祖

11、、春社祭神三类,并逐类介绍了它们的特点,使文章条理清楚。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根据标志性语言判断说明方法类型,结合上下文及该段的说明中心,分析其说明作用即可。这一段将春祭分成了三类,属于分类别,作用在于“条理清晰地说明了XX”。,农事播种,饮食习俗,游戏活动,3劳动人民在总结“候应”时关注了哪几类物象?人们总结“候应”有什么作用?请根据选文的内容和下面的材料作答。 【材料一】清明有三候:“初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意思是说,初候梧桐开花,5天后田鼠变成鹌鹑之类的小鸟,再过5天,天空出现彩虹。 (选自百科知识) 【材料二】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

12、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选自大自然的语言) 劳动人民在总结“候应”时,关注了动物、植物、非生物(如霜降雪飘、水冻冰化、风云变化等)三类现象;人们总结“候应”,有利于指导农事,还可以帮助人们安排生活。,4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恰逢春季之半,白天和夜晚的时间一样长。 B选文中介绍的春分习俗,大多蕴含着祈福的美好愿望。 C人们之所以喜欢在春分玩竖蛋的游戏,就是因为这天最容易把蛋立起来。 D选文引用的谚语、俗语、诗句,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C,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3、 城隍,你知多少 朱耀儒 凡是有城池的地方,大多建有城隍庙,敬有城隍爷。可城隍爷到底是个什么神灵,为什么要敬他,却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事。 城隍,起源于古代的水庸祭祀,是周礼所记载的八神之一。周易泰封曰:“城复于隍,勿用师”;易经又言:“城复于隍,其命乱也。”意思是说,如果城墙倾覆时,是为乱兆,为政者应该息武止戈,不可穷兵黩武。可见,祭祀城隍早在周代就开始了。历史文献中,将“城”与“隍”连用,最早出现于班固两都赋序。据说文解字记载,“城隍”的意思就是防守城池的护城河,那么,守护城池的神灵就是城隍爷了。,最早祭城隍,只筑土坛,无庙无像。设置城隍庙祭祀,大抵是从道教成为民间信仰才出现的。道、儒把他

14、们的诚信和仁义赋予城隍神,使城隍成为民众最信任的神灵。民间奉祀城隍最初把他当做城池、地方的保护神,后来人们又奉城隍为主管阴司冥籍之神。这样一来,城隍就成为统管阴阳两界、权力很大的神灵。 城隍虽然由皇室的祭祀发展为民间的祭祀,但最初的城隍都是一个虚拟的神灵,并没有一个具体形象。大约从汉代开始,这个神灵被人格化了。随着祭祀活动的不断提升,人们尊奉已死的功臣或英雄为城隍。西安都城隍庙供奉的是汉代刘邦的大将纪信。,长安县志王曲城隍庙会记载:“相传楚汉荥阳之战中,汉将纪信假扮成汉王,解救刘邦出围,被项羽烧死。刘邦得天下后,封纪信为十三省总城隍,在长安王曲建庙立祠,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祭祀,后遂成庙会。”此后

1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间已经普遍建庙祭祀城隍。到了唐代,祭祀城隍的活动已经蔚然成风。宋代城隍被正式列入祀典,各府、州、县皆立庙奉祀,并明确规定新官到任的三日内,必须拜谒城隍庙。明洪武二年,朱元璋制定了城隍的封号爵级,并且重建各地城隍庙,规模与当地官署完全一样。,城隍被人格化之后,各地尊奉的人都不相同。西安最早是纪信;福州城隍爷是抗元英雄陈文龙;上海城隍爷是秦裕伯;北京的城隍爷是文天祥、杨椒山;和州是范增;襄阳是萧何所以要问城隍爷是谁,还真的难有定论。 西安的都城隍庙是明代建成的,曾在清代顺治时屡加扩修。清雍正九年大殿毁于火灾,川陕总督年羹尧用拆除明秦王府的木材砖瓦又扩充修建。城隍庙门朝南,南北长380米,建筑面积301l平方米,包括16栋古建筑。其中主要建筑是大殿和乐舞楼以及庙前的牌楼。民国12年,前院遭大火,陕西督军陈树藩作价出售,后来建作商业铺面,保留至今。,尊奉和祭祀城隍,首先反映了一种民间信仰,表现出人们在“教人为善”等精神层面的追求,有利于净化心灵,促人行善。这对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和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此外,城隍庙还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再者,传统庙会与年节祈福活动中的民间绝活、民间文化艺术等活动,丰富活跃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带动了地方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