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4.7.3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同步测试(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266740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下册 4.7.3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同步测试(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4.7.3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同步测试(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4.7.3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同步测试(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4.7.3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同步测试(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4.7.3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同步测试(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下册 4.7.3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同步测试(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下册 4.7.3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同步测试(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拟定保护生态华宁的计划 一、单选题1. 从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来看,生物圈2号的失败说明的科学道理是( )A. 生物圈2号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B. 生物圈2号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家园C. 生物圈2号需要足够的水量D. 人类目前为止还无法建立一个人造的适合人类永久生存的环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科学家将它称为生物圈号,生物圈号是科学家模拟生物圈号建造的一个实验基地,该实验最后以失败告终,它用事实告诉我们,迄今为止,生物圈仍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的唯一家园,故选D。考点:

2、本题考查的是保护生物圈的意义。2. 下列哪一项不是生态农业的优越性?( )A. 增加财富和经济效益 B. 改善环境质量C. 集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D.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答案】C【解析】生态农业能够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能量多级利用,增加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污染小或无污染,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从而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见选项C不是生态农业的优越性,C符合题意。3. 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法( )A. 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B. 实行有计划的合理砍伐和种植C. 多种只单纯的杉木林 D. 允许林区人民大砍大种而先富起来【答案】B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保护。4.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

3、效途径是( )A. 植树种草 B. 建立自然保护区 C. 退耕还林还草 D. 发展生态农业【答案】D【解析】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建立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因此生态农业生态系统中结构协调、合理种养,具有良好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内部良性循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D正确。5. 我国北方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在温室大棚里把种植和养殖结合在一起,实现优势互补,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冬季养殖可以提高室温,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B. 养殖为种植提供氧气和二氧代

4、碳C. 养殖为种植提供有机肥料和二氧化碳 D. 种植为养殖提供丰富的氧气【答案】B【解析】冬季养殖可以使室内温度升高,正好给植物的生长提供适宜的温度,A正确;养殖的动物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B错误;养殖业可以产生大量的粪便,可以作为植物的有机肥,同时呼吸可以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为植物所利用,C正确;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为养殖动物提供了丰富的氧气,D正确。6. (2015日照)绿化荒山,利于调节气候,减少空气污染下列适合我市的做法是( )A. 全部种植松树 B. 种植多种本地植物C. 植树最佳季节是夏季 D. 移栽时必须保留完整树冠【答案】B【解析】全部种植松树不利于生物种类

5、的多样性,A不符合题意;种植多种本地植物对本地环境有利,又能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符合题意;夏季温度太高,蒸腾作用旺盛,不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C不符合题意;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提高成活率,应去掉部分枝条,D不符合题意。7.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保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 植树造林 B. 宣传环境保护的法规法纪C.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D. 对工业废水、废气进行处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宣传环境保护的法规法纪、对工业废水、废

6、气进行处理、植树造林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考点: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8. 从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来看,生物圈2号的失败说明的科学道理是( )A. 生物圈2号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B. 生物圈2号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家园C. 生物圈2号需要足够的水量D. 人类目前为止还无法建立一个人造的适合人类永久生存的环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科学家将它称为生物圈号,生物圈号是科学家模拟生物圈号建造的一个实验基地,该实验最后以失败告终

7、,它用事实告诉我们,迄今为止,生物圈仍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的唯一家园,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保护生物圈的意义。9. 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下列人类活动:绿化荒山,植树种草要致富,砍大树若要吃得好,就吃蛙蛇鸟见毒蛇就打死它退耕还林提倡“免赠贺卡”、“少用一次性木筷”,其中有益于保护生物圈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绿化荒山,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有益于改善生态环境,建造一个鸟语花香的生态家园;树木能够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大量砍伐树木,只能破坏环境;因此,要致富,砍大树,是错误的做法;蛙蛇鸟是野生动物,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根据野生动物

8、保护法,我们应该保护这些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而不能吃它们;毒蛇也是一个物种,我们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不能见毒蛇就打死它;退耕还林还草是改善环境的最佳做法;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要耗费大量的木材,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B符合题意。10. 下列哪项不利于环境保护( )A. 大力植树造林 B. 退耕还林还草 C. 使用电子贺卡 D. 使用一次性筷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大力植树造林可以改善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可以增加植被面积;使用电子贺卡可以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破坏;而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大量林地被毁,不利用环境保护。考点: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生

9、物的多样性的内涵11. 设计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应符合的原则是( )A. 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能量和物质资源 B. 使产出和输入达到平衡C. 尽量减少生物种类 D. 提高沼气池的转化效率【答案】A【解析】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应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A正确;生态农业应同时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产出要大于输入,B错误;生态农业中应增加生物多样性,使生物之间相互牵制,达到一种动态乎衡,不能减少生物种类,C错误;提高沼气池的转化效率是生态农业的措施或注意点,而不是原则,D错误。点睛:生态农业中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整体性原理等,它能够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面,

10、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是不能改变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12. 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以下行为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B. 绿色出行,低碳生活C. 少用一次性筷子 D. 大量砍伐森林,促进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少用一次性筷子都属于环境保护的措施,而大量砍伐森林容易使生物丧失栖息地,破坏生态平衡。故选D。考点: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13. 你认为下列人类活动会对生物圈造成破坏的是( )A. 植树造林 B. 养花种草 C. 排放污水 D. 绿色出行【答案

11、】C【解析】植树造林、增加植被,改善生态环境,A不符合题意;养花种草可以提高绿化面积,增加植被,改善生态环境,B不符合题意;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的大量废气、废水、垃圾等,不断排放到环境中,导致环境质量恶化,使生态平衡失调,C符合题意;绿色出行指不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破坏环境的气体,如步行,骑自行车等,D不符合题意。14. 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采取“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两项措施的主要目标是( )A. 开展生态旅游 B. 增加木材产量C. 改善生态环境 D. 发展畜牧业【答案】C二、填空题15. 到目前为止,_是我们发现的唯一适合各种生物生存的场所也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场所。【答案

12、】地球【解析】从生物圈号失败的例子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地球是我们发现的唯一适合生物生存的场所,生物圈中的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16. 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的_及_利用,是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重要因素之一【答案】 (1). 掠夺 (2). 不合理【解析】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随着人类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快速增长是破坏或改变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最主要的原因,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人类集中活动的区域不断扩大,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

13、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导至环境变化太大,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环境污染使环境不再适应生物生存等使生物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使生物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少,导致生物种类越来越少,还有滥捕乱杀、偷猎等,也使生物种类减少,这些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17. 保护生物圈的前提是: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_、_、_和_【答案】 (1). 调查 (2). 监测 (3). 评价 (4). 预测【解析】调查校园、周围或家庭所在社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可以进行实地调查,或到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咨询,也可以通过图书馆、报刊杂志社、电视台或互联网站收集资料,了解当地存在的问题(如森林面

14、积减少、水土流失,或大气污染等),详细写出具体的实例和近些年来采取的措施(最好包括有关的数据),进一步收集和学习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科学知识,以便加深理解,因此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调查、监测、评价和预测,是保护生物圈的前提。三、综合题19. 在建设新农材,倡导生态农业时,农民在水稻田中进行养蟹试验并初获成功插秧时,他们调整了水稻种植的行间距,留出较宽的养蟹通道,使得稻田有较宽 的透光空间放养蟹苗后,稻田中的稻谷虫等多种害虫,成为螃蟹丰富的食物,而螃蟹的粪便又成为水稻的肥料,实现了稻、蟹双丰收(如图),农民既节省了农 药、化肥又生产了绿色食品(1)该生态农业的模式中,螃蟹的粪便和动植物的残体之所以

15、能成为水稻可吸收利用的物质是因为生态系统中的_所起的作用 (2)该农业生态系统之所能双丰收主要是_ (3)该生态系统农民放养螃蟹的意义,不仅是带来了经济收入,更重要的生态意义是_ (4)在该生态系统农民利用了合理密植的原理,增大行间距使水稻的种植数量减少,但水稻产量并没有明显减少,请分析其中的原因_ (5)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种食物链_【答案】 (1). 分解者 (2). 能量多次重复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的效率 (3). 减少农药化肥使用,保护了环境 (4). 合理密植,增强了水稻的光合作用 (5). 水稻稻田害虫螃蟹【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农业的目的、光合作用的原理,可以从生态农业的目的、生态系统的自动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