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作文小法宝:详写、略写和不写.doc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1265274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作文小法宝:详写、略写和不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升初作文小法宝:详写、略写和不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升初作文小法宝:详写、略写和不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升初作文小法宝:详写、略写和不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升初作文小法宝:详写、略写和不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升初作文小法宝:详写、略写和不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作文小法宝:详写、略写和不写.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广州小升初全系列考试资料 小升初作文小法宝:详写、略写和不写一些写得不生动的作文,除了内容、语言的毛病之外,还常常有结构上平铺直叙、废话连篇、而关键的地方又写得不透等毛病,这些作文的作者还没有掌握好“详写、略写和不写”的基本功。在这一讲里,我们就来练习怎样处理好“详写、略写和不写”的关系,使文章写得浓淡相宜、疏密有致,生动、实在。文章写得有疏有密,疏密相间,不仅能使主题突出,中心分明,而且还能使文章虚实相生,浓淡相宜,波澜起伏,错落有致,达到匀称和谐的境界。那么,详略安排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一、文章的题目:题目确定了写作的重点,重点就正是要详写的地方。比如“课余生活的乐趣”,重点就是写课余

2、生活,课堂上的事情就不能详写,否则就偏离了题目的要求。二、文章的中心:围绕文章的中心选择了材料,还要围绕文章的中心区分这些材料的主次。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材料,就是主要的材料,要详写;同表现文章的中心意思有一般关系的材料,就是次要的材料,要略写。比如枣核一文的中心是表达海外华人的思乡之情,作者同窗住宅中的种种景物,最能表现文章的中心意思,就详写;而作者从动身访美到与同窗见面,同表现文章的中心意思有一般关系,就略写。如果把这个安排颠倒了,就要喧宾夺主,不能很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要注意,主要的不等于惟一的、次要的不等于可有可无的、略写不等于不写。如果把应当略写的材料舍弃不写,就可能使情节不完整,

3、或者使文章显得单调。俗话说:红花还要绿叶扶,详写好比红花,略写好比绿叶。三、文章的内容:以写群体为主要内容的作文,比如“我们的班级”、“我的好朋友”,不可能把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写出来,也不能只写群体中的一两个人。常用的方法,就是详写一两个、两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再用“点名法”略写一二(如:“在我们班,象这样的同学还有很多”),使点面结合,相得益彰。如果只有详写没有略写,就缺少了群体的普遍性;如果只有略写没有详写,又缺少了群体的典型性。四、文章的体裁:为了把记叙文写得更好,常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但是,必须“叙”详而“议”略,处理得当,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通篇详写捕蛇者

4、的悲惨控诉,篇末用凝练的语言加以议论,就鲜明地表现了控诉“苛政猛于虎”的主题。* 例文 * 记一次乒乓球赛我和姐姐在一个学校读书,课余常在一起打乒乓球,是一对有名的小球迷。上星期体育老师宣布:国庆节前要举行一次全校乒乓球赛,我和姐姐都报了名。日子过得真快,乒乓球赛开始了。在预赛中,我和姐姐都战胜了对方。最后决赛的一场,恰恰是我和姐姐争夺冠军。决赛那天,礼堂正中放着一张绿色的球台,周围坐满了人。窗户外边也挤满了小脑袋,大家都在不住的议论。有的说:“姐姐的把握大一些。”有的说:“不一定,妹妹打的才棒呢。”体育老师在场内忙碌着,来参观的老师也帮着维持秩序。我看到这么多双眼睛望着我,不由得紧张起来,心

5、突突地跳得厉害。体育老师叫我们进场,全场立即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更加发慌了。试球的时候,我只看见白色的小球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只知道网子那边是姐姐,至于她是不是也和我一样紧张,我都没有注意。才试了几个球,我的手心里全是汗水。决赛正式开始了。前两局我和姐姐各胜一局。第三局先由我发球。我发一个正手球,发一个反手球,接着连发两个长球,又发一个短球,总之不叫姐姐摸着我的规律。碰上姐姐打了稍高的球,我就用力扣杀。姐姐也毫不示弱,连连攻我的反手,还打出旋转球来使我接不准。两个人不分上下,比分紧紧咬住,5平,6平,7平还好,是我领先了一分,交换了场地。老师和同学为我们鼓掌,有的还喊:“小球迷,加油啊!”最

6、后的战斗更加激烈了。我每一板都打得很小心,也不放弃攻球的机会。有时姐姐打过来的球又快又硬,我都把它挡回去了。当我以20比19领先一个球的时候,姐姐大概是急着要追成20平,猛然抽了一板。我正担心对付不了,球却弹着网子,出界了。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我们的决赛结束了。评析本文记叙了一次乒乓球比赛的过程,时间跨度较大,内容较多,但由于作者善于剪裁、布局,该密时细笔描绘,该疏时粗线勾勒,文章写得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精彩纷呈,扣人心弦。一是略写预赛、详写决赛;二是写决赛也不一一铺陈,局局铺叙,前两局粗做介绍,第三局细密描述;三是,第三局也不每球必写,前20个球是概写,最后一个球是细描。如果本文不是如此处理

7、疏密详略,而是平均使用笔墨,预赛、决赛、每一局、每一球都写道,那就势必长而单调,多而无味,不成其文,更不用说高潮迭起,扣人心弦了。一篇文章有详写、略写和不写的要求,一段话往往也有这方面的要求。让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一段话:(同学们想一想:一段话不就是一篇小短文吗?)“噼啦啪啦,噼啦啪啦”,一挂鞭响过后,全家围坐在桌前准备吃饭。这时,大姨提议出节目,大家一致同意。不用说,首先出节目的肯定是小文带领的“幼儿帮”,他们手拉手又唱又跳,真惹人喜爱。然后登台的是我们“青年派”,在龙歌的率领下我们挑起了充满青春朝气的迪斯科。“成人组”也不甘落后,合唱了一曲合家欢乐。压轴的是姥姥姥爷的“秧歌舞”。自录的秧歌舞曲

8、一放,两位老人在饭厅里就扭起来了。姥爷手中拿着红扇子,不停地左右晃动,扇面上的小金纸闪着光,映着我们一家人的笑;姥姥扭的更起劲,他手中的红绸带似两只红蝴蝶在她身边上下飞舞。在热烈的掌声中,两位老人获得了这次节目比赛的“一等奖”。讨论:这段话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内容是什么?哪个层次是 详写?哪些是略写?把详写的地方也略写有什么不好?只保留详写的内容,把略写的内容都去掉好不好?再想一想,这段话可能去掉了哪些“不写”的内容?* 写作训练 *1、在下面一段话的括弧里填写一段详写的文字。学校运动会开幕了。你瞧,赛场上运动员个个英姿飒爽:跳高运动员像海燕一样轻盈地掠过横杆,铅球运动员用尽全身力气把

9、铅球掷向最远。赛场外,加油声、喝彩声、鼓掌声连成一片。你看,( )同学们欢呼雀跃。学校运动会开得十分精彩激烈。2、在下面一段话的括弧里填写一段略写的文字。上课的铃声响了,这堂课是自习课,同学们都在安静地学习。只听“哗”的一声,有一位同学吐了,吐得满地都是。教室里乱了起来,( )就在这时,同学A走了过来,他个子不高,白皙的脸上带着一副眼镜,长得干干净净的,他的学习成绩在全班是数一数二的。只见他拿着扫帚和撮子,一点一点地把那位同学吐出来的都扫到撮子里,他并没有说一声“臭”,他扫的是那么认真那么干净。看见他这样做,( )。教室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3、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恰当地选择下面十个材料。选中

10、的材料,在括号里注上“详” 或“略”字样,不选的材料,在括号里画上,并口头说明所以这样取舍的原因。中心思想:通过王可学习英语的几件事,表现他谦虚好学的精神。早晨,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校园美丽而幽静。( )王可背着书包上学校,进了教室后,他立刻洒水扫地,累得满头大汗。( )早自习时,王可向学习委员吴健请教几个英语单词的读音,他学得非常认真。( )同桌陈正嘲笑王可英语发音不准,干学不会,拙嘴笨腮。( )王可放学回家,一路上请同学帮助他矫正英语发音的错误,甚至还向英语成绩比他差的同学求教。( )马路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陈正骑着自行车从大家身旁掠过,并和大家开玩笑,说他要飞到家,好去看电影。( )

11、上英语课,老师让陈正读课文,陈正读不上来,受到老师的批评。课后,王可热情地帮助陈正读英语课文。( )陈正不认真学习,认为学习太枯燥,王可找他谈话,耐心地说服他,帮助他。( )期末考试,王可英语的笔试成绩居全班第一,口试成绩也很优异,可是他还是请求一位口语比他好的同学帮助他继续练习口语。( )一天,王可的嗓子疼痛,全身发烧,只好在家休息。他躺在床上预习英语遇到困难,正好吴健来看望他,他立刻向吴健请教,请吴健的帮助下,他还纠正了两处翻译错误,心里很愉快。吴健走后,他又读了一会儿,方才罢休。( )4、(作业)下面一篇作文的主要毛病是主次错位,此外还有编造漏洞、用词不当等毛病。请你首先把毛病找出来,然

12、后把它改写成一篇详略得当的文章(不得改变原文的标题、中心意思和主要情节)。暴雨中的身影七月的一天下午,天空还是那样瓦蓝,太阳像一盆火,靠得大地直冒烟。忽然,天色暗了下来,树枝儿停止了摆动,天气变得格外闷热,使人喘不过起来。一会儿,又刮起了狂风,把地上的灰尘刮得到处乱飞,大树在风中猛烈的摇晃。抬头看天空,只见浓浓的乌云像排山倒海的浪涛,汹涌着。忽然空中划过一道刺眼的闪电,给万物罩上一层银光,紧连着“轰隆”一个惊雷。霎时,暴雨像天河决了口一样铺天盖地倾泻。我与云霞一起打着小花伞回家。我还要冒雨去接爷爷。路上的行人渐渐稀少了,只有水雾笼罩在空间。忽然,我看见一个身影在暴雨中蹒跚的摇晃着。近了,原来是一个老人,那无情的冷水从老人的身上淌了下来。突然又有一个瘦小的身影从雨中钻了出来,是云霞。他看见了老人,把手中的伞遮向他。两人共一把伞走到我跟前,又向前走去。雨还在下着,雷声还在响着,我望着两人的身影却愣着,那个老人,就是我的爷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