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叙事与抒情2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1264974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12叙事与抒情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1-12叙事与抒情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1-12叙事与抒情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1-12叙事与抒情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1-12叙事与抒情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2叙事与抒情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12叙事与抒情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叙 事 人类日常的话语交流,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功能: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叙述是客观地讲述某一事件;描写是具体说明某一事物的形态特征等;抒情是表达说话人对某一事件或事物的情感态度;议论是表达说话人对某一事件或事物的是非好坏之类的判断。 如: “昨天下午,我去银座买了一件红底蓝花的羊毛衫,漂亮极了,就是太贵了。” 叙述:去买羊毛衫;描写:红底蓝花;抒情:喜欢;议论:太贵了。一般重要的是叙述和抒情,因为叙述中一般会有描写,而抒情中可能也包含着议论:赞颂意味着肯定,而厌烦意味着否定。叙述又形成一门的学问:叙述学或叙事学。经由文化的发展,独立为三种文体:叙述文、抒情文、议论文。 叙述文:买羊毛衫小记

2、。重在过程的讲述,如时间、坐车、售货员、讨价还价等。 抒情文:羊毛衫赞歌,色彩、图案、穿上的心情啊,天也蓝了地也绿了。 议论文:论羊毛衫的价格 因为描写实际上是一种详述,而且也见之于抒情,故未独立。 叙述文与抒情文属于文学,这就是教材上讲的叙事性作品与抒情性作品。 叙事性作品:主要指小说、叙事性散文;抒情性作品主要指诗歌与抒情散文。 实际上二者难以截然分开,叙事中有抒情,抒情中有叙事,如上例。只是就侧重而言。 另有合二而一者,如戏剧、叙事诗等。 相对而言,叙事与抒情是文学艺术的两种主要手段,故值得专题研究。 叙事(narration)(narrative fiction) 叙事,简单地说,就是

3、讲故事。讲的什么故事(事件、情节、人物、场景;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故事的内容(故事,storey)如何讲的(叙事方式、叙述视角),叙事话语(话语discourse,本文text)谁讲的(叙述者)。叙述声音(黑择明的电影罗生门)差役抓住了杀死武士的强盗。在公堂上强盗承认见武士妻子美貌,强暴了她。由于武士妻子坚决要他俩决斗,在决斗了23回后,他杀死了武士。强盗想以此夸耀自己的武艺高强。武士妻子却说,她受强盗侮辱扑到武士身上哭诉,昏了过去,手中短刀误杀了武士。这时公堂上让女巫把武士的灵魂招来审问,武士说,他妻子唆使强盗杀他,他十分羞耻,拿起短刀自杀的。砍柴人还说,其实他看到强盗与武士两人的决斗,开

4、始由于没有讲,其实两人的武艺很平常不像强盗所吹嘘的那样,是强盗砍死了武士。再比如孔乙己一、什么是文学叙事文学的叙事(narration)是用话语虚构社会事件的过程。神话和史诗,是早期的叙事性文学。(比如发大水的故事)二、文学叙事的基本特征:比如,说一个人好,比较好,但是,(主调是否定的);反过来,说一个人不是很好,有很多缺点,但是,(主调是肯定的)。和就牵涉到对社会的评价,比如对中国显示的评价,就必须以赞颂为主。再比如对下岗问题,如果对这件事的叙述,强调的是下岗者没有技能,或者说不求上进,而有人怎通过努力,重新找到工作,则就半原因归之于了下岗者本人;如果叙述强调的是下岗的大环境,重新找到的只是

5、少数,在这个社会不可能都能找到像成功者的工作,那么强调的就是社会原因。在恩格斯看来城市姑娘的环境不够典型不在于作者写了伦敦东头工人的消极面,而在于没有同时表现出工人阶级积极斗争的一面,没有通过伦敦东头写出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无产阶级斗争的真实状况。 二、故事 包括:事件、情节、人物、场景。 事件: 1、书生张君瑞上朝赶考,欲看望同窗好友白马将军未果,游普救寺。母带女儿莺莺等人,护灵柩回家安葬。道路有阻,暂住普救寺2、张君瑞在普救寺巧遇崔莺莺,一见钟情。君瑞寄居寺内西厢,与莺莺一墙之隔,互相和诗,彼此有情,却无法相见。3、叛将孙飞虎兵围普救寺,要抢莺莺为妻。崔母宣布:能退贼兵者,愿以女妻之。君瑞写信

6、白马将军,解围,救了崔氏一家。4、崔母悔婚,令君瑞与莺莺兄妹相称。5、莺莺侍女红娘仗义相助,为他们传递情诗,私订终身。6、崔母发现,但无奈,允许二人婚配,但要张生立即赴考。长亭送别,二人恋恋不舍。7、张生考中状元后荣归河中,终于获得美满婚姻。 情节: 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英国作家福斯特认为“故事”不等于“情节” “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去”故事 “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伤心而死。”情节。 故事只有一个,情节可有许多。 “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被人谋杀而死。” “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得病而死。” 借助想象虚构,将按时间发生的事件予以重组。 既有自己对事件的理解,表现了自我意识

7、,也便于读者理解。我们的作业中,交代不清。与之有关。情节总是“表现为动作、反动作和矛盾解决的一种本身完整的运动。”(黑格尔)问题是要分析动作是什么,反动作是什么(不同的反动作,往往会使作品具有不同的思想内涵),以及如何解决的。西厢记:动作男女相爱,一见钟情;反动作崔母(可能是父亲,可能是社会,可能是家族,也可能是性格等)解决考取功名(可能是奋斗、可能是社会等) 人物: 行动元与角色。 行动元:指作品中由人物体现的能够推动故事发展的一个功能单位。有时是一个人物,有时是多个人物。如西游记中:取经者、阻碍取经者、帮助取经者,形成个行动元。相关人物:唐僧师徒、众妖、观世音。 角色:指有个性的人物,典型

8、人物。 有时,人物自身的二重性,既是行动元,又是角色。如西厢记中张生、莺莺、红娘。 结构 指事件与人物组合。分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 几个事件,怎么发展;多少人物及人物之间关系组合等。(略)深层结构:才子佳人小说:从题材内容上说,它是描写有才华的读书人与美貌而多才的官宦富室小姐的爱情婚姻故事的。情节结构上包括三个主要组成部分:(1)男女一见钟情;(2)小人拨乱离散;(3)才子及第团圆。清官小说:(1)蒙冤;(2)受苦;(3)接近清官;(4)平反昭雪。 叙事方式顺叙:线性时序,如西游记、路遥平凡的人生等。清晰。倒叙:结果在先,追叙来龙去脉,如祝福,先写祥林嫂惨境及死讯。悬念。插叙:中断

9、原叙述线索,插入一些与主题有关的内容,然后继续叙述。如水浒中林冲遇到店小二时插叙了店小二在东京的事。行文活泼。补叙:对前边说的已有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分叙(并进叙述,双线或多线交叉):红楼梦第回:“却说宝玉成家那一日,黛玉白日已经昏晕过去。”贾宝玉娶宝钗时,林黛玉魂归离恨省叙:概叙:概括叙述。三国演义开端:“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插叙与补叙的区别插叙,是在叙述重要事件的过程中插进另外一件相关事件的叙述。插叙时,暂时中断原来叙述的线索,插叙完毕,仍

10、要按原线索继续叙述主要事件。因此,对全文来说,插叙的内容只是与中心事件有关的一个片断,并非中心事件的组成部分,是文章的枝叶,而非主干。有的插叙是为了充实内容,刻画人物,用的是回忆往事、追述过去的方法。如鲁迅先生的故乡,当母亲和“我”提到闰土时,作者写道:“这时候,我的脑子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接着便插叙了一段30年前“我”与少年闰土交往的故事,刻画了少年闰土天真活泼、机智勇敢的形象,这与眼前所见的闰土形成鲜明的对比。有的插叙交代事物的来历或人物的身世、性格。如红军鞋,在写到红军为翻越大雪山准备鞋子的时候,插叙了“红军鞋”的来历和“红军鞋”在以往战斗中发挥的作用。再如夏衍的包身工,在写包

11、身工烧饭时插叙了“芦柴棒”名字的由来:“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她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了她的名字。有的插叙对所提及的事情或情况作某些解释,表明今昔情况的变化。如孔乙己中写酒价的上涨: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晚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地喝了休息。插叙是为了适应内容的需要,插叙的分量不能超过中心事件,不可喧宾夺主。运用插叙,有助于展开主要事件,丰富文章内容,刻画人物形象,使叙述曲折有致,结构富于变化。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

12、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已有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如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看到这里,读者自然生疑: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这时,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这样,通过补叙使得事件真相大白。由此可见,补叙实际上是在叙述时,故意“藏”去若干片断,到后面适当的地方再把这些片断“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通过这一“藏”一“亮”,造成叙事的波澜。补叙有放在文末的,如

13、小英雄雨来就是在结尾时交代雨来没有死的原因的。也有在文章中间补叙的,如第二次考试,苏林教授深入弄堂调查,通过孩子之口介绍了陈伊玲救灾的经过:两三天前,这里因为台风造成电线走火,烧毁了不少房子。陈伊玲协助里弄干部安置灾民,忙得整夜没睡,影响了嗓子。第二天刚好是复试的日子,她说了声“糟糕!”还是去参加考试了。运用补叙,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综上所述,插叙与补叙的根本区别在于: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此外,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

14、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省叙:省叙就是叙述者在确定的视角范围内,未能按视角常规说出其所聚焦的主人公应有的动作,从而隐瞒了必要的信息。它是叙述者在采用某种视角之后,在不改变视角的情况下,对该视角中出现的某些信息的故意隐瞒。 1、概念 省叙,顾名思义就是省略叙述,或者说是本应说出而未说出。“本应说出”就是在确定的视角范围内,叙述者应当按视角常规说出其聚焦主人公应有的动作(包括主人公的行为、言语、思想、情感等)。而“未说出”显然是违反了视角常规,这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文本的叙述时间中,有明确的时间断裂,即聚焦主人公前后两个动作是非连续性的;二是文本本身没有明确的时间断裂,但叙述者却隐瞒了其本应知道或本应表现出的一些信息。前者可称为“时间断裂”,后者可称为“信息隐瞒”。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契诃夫在小说渴睡中讲述了一个照看小孩的女仆掐死孩子的事: 瓦尔卡笑着,挤了挤眼睛,向那块绿斑摇一摇手指头,悄悄走到摇篮那儿,弯下腰去,凑近那个娃娃。她掐死他后,就赶快往地板上一躺,高兴得笑起来。因为她能睡了;不出一分钟,她已经酣睡得跟死人一样了1 在这一段中,聚焦主人公瓦尔卡从“凑近”到“掐死”的动作,叙述者给省略了,而按第三人称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