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3.7.2 我国的植物资源同步练习 (新版)北师大版(同名9327)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263627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上册 3.7.2 我国的植物资源同步练习 (新版)北师大版(同名9327)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3.7.2 我国的植物资源同步练习 (新版)北师大版(同名9327)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3.7.2 我国的植物资源同步练习 (新版)北师大版(同名9327)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3.7.2 我国的植物资源同步练习 (新版)北师大版(同名9327)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上册 3.7.2 我国的植物资源同步练习 (新版)北师大版(同名932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上册 3.7.2 我国的植物资源同步练习 (新版)北师大版(同名932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7.2我国的植物资源1、 选择题1.有关我国落叶阔叶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落叶阔叶林又叫夏绿林 B是热带地区在湿润的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生长的植被类型之一 C分布区一年四季分明,叶夏季茂盛而秋季凋落 D主要分布在华北和东北的大部分地区2.现今仅存的木本蕨类植物是( ) A蕨 B地钱 C桫椤 D满江红3.下列植被中,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是( ) A针叶林 B热带雨林 C草原 D常绿阔叶林4.草原一般分布在( ) A炎热干旱地区 B半干旱地区 C高温多雨地区 D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的地区5.有关荒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荒漠是在极端干旱的条件下发育起来的 B荒漠地区雨水奇缺,空气干燥,

2、冷热变化剧烈,风大,沙暴多 C荒漠的植被稀疏,植物种类贫乏,植物的耐旱性强 D我国荒漠属温带荒漠,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6.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 ) A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B允许林区人民大砍大种,先富起来 C营造单纯的杉木林 D实行有计划地合理砍伐和利用7.下列植被类型中有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之称的是( )A草原B荒漠C森林D针叶林8.下列关于植被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草原植物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终年常绿B荒漠的植被稀疏,植物种类贫乏,但都十分耐旱C针叶林分布在夏季温凉、冬季严寒的地区D落叶阔叶林的分布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

3、9.人类对草场的不合理利用,一般表现在( )A破坏草原植被B不合理开垦C过度放牧D以上都是10.常绿阔叶林分布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A半干旱气候的地区B气候比较炎热、湿润的地区C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的地区D夏季温凉、冬季严寒的地区2、 填空题1.覆盖在表面,有规律地生活在一起的一群植物称为 。我国的植被类型有 、 、 、 、 、 2.长江流域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是 ,在华北和东北大部分地区植被类型主要是 。3.在极端干旱条件下发育起来的,植物具有耐旱性的植被是 ,我国属于 4.我国森林资源的地理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 、 、 、 等地区。5.对我国植被资源破坏最大的是人为的 、 、

4、等三、分析说明题 4000年前,曾有过一个经济繁荣、显赫一时的文明古国巴比伦王国,该国森林繁多,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越,但由于人口剧增,森林被砍,耕地扩大,结果造成水土流失,河道阻塞,连年洪水成灾,终于使土壤沙漠化、盐碱化,致使该国变成一片废墟。根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国的生态平衡被破坏,是由于失去了森林的哪些主要作用?(2)造成生态平衡被破坏的直接原因是( ) A自然因素 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限 C人口剧增 D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3)这个历史事实给我们什么启发? (4)要使一个国家的生态环境比较优越,农牧业生产比较稳定,其森林覆盖率至少要达到_以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5、 2、C 3、B 4、B 5、D 6、D 7、C 8、A 9、D 10、B二、填空题1、植被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 草原 荒漠 2、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3、荒漠 温带荒漠 4、东北 西南 东南 华南 5、乱砍滥伐 毁林开荒 过度利用 三、分析说明题(1)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等。 (2) D (3)过度砍伐和开垦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和盐碱化。因此必须对森林合理砍伐,保护生态平衡。 (4)30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如科研方面尚嫌薄弱,全年未发表过一篇论文。今后在这方面应多加努力,要增强科研意识,多投注些时间和精力,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改变科研空白局面,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