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习语文化差异及翻译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1260742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英语习语文化差异及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英语习语文化差异及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英语习语文化差异及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英语习语文化差异及翻译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英语习语文化差异及翻译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英语习语文化差异及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英语习语文化差异及翻译(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毕业论文浅谈英语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毕 业 生 姓 名:李艳菲指导教师、职称:曹慧芳(讲师)学 号:200805040147专 业 名 称:商务英语 2010年 11 月 7 日 目录摘要1关键词2引言31、英语习语中所反应的文化差异31.1生存环境的差异 31.2习俗差异 31.3宗教信仰方面 41.4历史典故 42、英汉习语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4 2.1直译法 5 2.2意译法 6 2.3同义习语套用法 62.4增词加注法 7结论7参考文献8

2、浅谈英语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摘要:习语是语言文化的结晶,缺少了习语,语言将会变得索然无味。习语在语言中的应用比比皆是,在写作或演说中适当地使用习语增色,加强语言的力量使语言更形象。恰到好处地翻译习语将有助于跨文化交流。中英不同的文化使得英汉习语在表达上有很大差异,也使得翻译中容易产生误译,因此加强对英汉习语文化内涵差异的了解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探讨英汉习语文化内涵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种翻译方法:直译法、意译法、同义习语套用法以及增词加注法。关键词:习语,文化,翻译Abst

3、ract:Idioms, having universal appeal are widely recognized as the essence or the crystallization of language. Without idioms language ,articles would become dull and dry, whereas an appropriate use of them in speech and writing will add much to strength and vividness of the language. Idioms usually

4、carry more impact than non-idiomatic expressions because of their close identification with a particular language and culture. An adequate translation of idioms is not only helpful but also essential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is about to make a brief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ulture

5、 embodi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and gives some ways to translating the idioms。.Key Words:Idioms ,culture, translation 引言 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

6、并表述为:“文化很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1.1生存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moneylike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restononesoars(暂时歇一歇),tokeepone

7、sheadabovewater(奋力图存),allat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可爱”、“温和”、“美好”相连。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Icomparetheetoasummersday?/Thouartmore lovelyandmoretemperate.1.2习俗差异英汉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最典

8、型的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尽管近些年来养宠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arealucky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doghashisday(凡人皆有得意日),Olddogwillnotlearnnew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

9、等等。形容人“病得厉害”用sickasadog,“累极了”是dog-tired。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昵的成份,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 1.3宗教信仰方面 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习语也大量地出现在英汉语言中。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与此有关的习语很多,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相关的习语如Godhelpsthosewhohelp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也有Gotohell(下地狱去)这样的诅咒。 1.4历史

10、典故 英汉两种语言中还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的。如“东施效颦”、“名落孙山”、“叶公好龙”等等。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Achilles heel(唯一致命弱点)、meetoneswaterloo(一败涂地)、aPenelopesweb(永远完不成的工作)、aPandorasbox(潘多拉之盒表示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二、英汉习语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关于翻译标准,中外翻译理论家们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从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重神似不重形似”,到张培基先生提出的“忠实通顺”;从瞿秋白的“等同概念”,到美

11、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EugeneA Nidar 的“功能对等(functionalequivalence)”或“动态对等(dynamicequi-valence)”,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主张是相互影响的、互为补充、不断改善的,虽然侧重点有所有不同,但中心都是要译文忠实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义,保持原作的风格,忠实地反映原作的面貌。所谓忠实表达原文的意义,应指忠实表达原文的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三个方面。但是,并不是原文的那句话、每个习语、词汇都同时具备三种意义,有的可能只有字面意义,没有形象意义;有的可能兼有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但没有隐含意义。尤其是,任何两种语言文化都不可能完全对等,要把原文中

12、的三种意义全部再现于译文常常是不可能的。如果字面意义或形象意与隐含意义在翻译时由于文化的差异出现矛盾,字面意义或形象意义应当服从隐含意义。其次,原文的形象意义在目的语中可能会找不到对应物或者没有相同的形象,或者虽然形象相同,隐含意义(包括褒贬意义)却冲突,这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形象的隐含意义的准确传达,可更换另一个译文诗刊熟悉的形象或得舍弃形象意义,只译出隐含意义。总之,隐含意义,也就是原文意欲表达的意义是最重要的。综上所述,我们就可以将英汉习语的翻译原则和方法加以具体化。2.1直译法“直译是把忠实于原文内容放在第一位,把忠实于原文形式放在第二位,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三位的翻译方法。”(许渊冲,

13、1984)即直译法是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的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英语习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例如如Easycome, easygo与汉谚“来得容易,去得快”、strikewhiletheironishot与趁热打铁“Practicemakesperfect“与“熟能生巧”Exampleisbetterthanprecept与“身教胜于言传”等等。汉语成语“破釜沉舟”与英语burnonesboats都源于军事家的策略。两个习语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近似,略有差别,隐含意义相同,形象意义互译。此类习语直译,保存了原文的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保留了原文的风格,译文读者也很容易理解、接受,是一种最佳方式。当原习语的隐含意义很明显或很容易推断时,读者可以通过字面领悟它的含义,则直译字面意义。AllroadsleadtoRome译成“条条大道通罗马”。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再如以下几例: 雪中送炭,toofferfuelinsnowyweather.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eventhedogswaggerswhenitsmasterwinfavour. “瓜田李下”来自“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译为Neitheradjustyourshoeinamelonpa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