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注册计量师课件下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1260232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级注册计量师课件下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一级注册计量师课件下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一级注册计量师课件下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一级注册计量师课件下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一级注册计量师课件下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级注册计量师课件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级注册计量师课件下(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级注册计量师 基础知识及专业实务(下册),第三章 测量数据处理,第一节 测量误差的处理 系统误差的发现和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 实验标准偏差的估计方法 算术平均值及其实验标准差的计算 异常值的判别和剔除 测量重复性和测量复现性的评定 加权算术平均值及其实验标准偏差的计算方法 计量器具误差的表示与评定 计量器具其他一些计量特性的评定,第一节 测量误差的处理,系统误差的发现和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 1、系统误差的发现 2、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 (1)采用修正的方法 (2)在试验中尽可能减少或消除一切产生系统误差的因素 (3)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使系统误差抵消而不致带入测 量结果中,第一节 测量误差的处

2、理,恒定系统误差消除法 异号法 改变测量中的某些条件,使两种条件下的测量结果中 的误差符号相反,取其平均值以消除系统误差。 交换法 将测量中的某些条件适当交换,设法使两次测量中的 误差源对测量结果的作用相反,从而抵消了系统误差。 替代法 保持测量条件不变,用某一已知量值的标准器替代被 测件再作测量,使指示仪器的指示不变或指零,这时被 测量等于已知的标准量,达到消除系统误差的目的。,第一节 测量误差的处理,可变系统误差消除法 用对称测量法消除线性系统误差 半周期偶数测量法消除周期性系统误差,第一节 测量误差的处理,3、修正系统误差的方法: (1)在测量结果上加修正值 修正值的大小等于系统误差估计

3、值的大小, 但符号相反。 测量结果系统误差的估计值为: 修正值C为: 已修正的测量结果 为:,第一节 测量误差的处理,(2)对测量结果乘修正因子 修正因子Cr等于标准值与未修正测量结果之比: 已修正的测量结果Xc为: (3)画修正曲线 (4)制定修正值表,第一节 测量误差的处理,注意: (1)修正值或修正因子的获得,最常用的方法是将 测量结果与计量标准的标准值比较得到,也就是通过校 准得到。修正曲线往往还需要采用实验方法获得。 (2)修正值和修正因子都有不确定度。在获得修正 值或修正因子时,需要评定这些值的不确定度。 (3)使用已修正测量结果时,应该考虑由于修正不 完善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第

4、一节 测量误差的处理,实验标准偏差的估计方法 1、几种常见的实验标准偏差的估计方法 (1)贝塞尔公式法 有限次独立重复测量代入下式得到估计的标准偏差: (2)最大残差法 从有限次独立重复测量的一列测量值中找出最大残差 , 并根据测量次数差表得cn,代入下式得到估计的标准偏差:,第一节 测量误差的处理,(3)极差法 从有限次独立重复测量的一列测量值中找出最大值xmax 和最小值xmin,得到极差R=xmax-xmin;根据测量次数n查表得 到C值,代入下式得到估计的标准偏差: (4)较差法 从有限次独立重复测量的一列测量值中,将每次测量值 与后一次测量值比较得到差值,代入下式得到估计的标准偏 差

5、:,第一节 测量误差的处理,2、各种估计方法的比较 贝塞尔公式法是一种基本方法,但n很小时其估计的 不确定度较大,适合测量次数较多的情况。 极差法和最大残差法使用简便,但当数据概率分布偏 离正态分布较大时,应当以贝塞尔公式法的结果为准, 测量次数较少时常采用极差法。 极差法适用于随机过程的方差分析。,第一节 测量误差的处理,算术平均值及其实验标准差的计算 1、算术平均值的计算 2、算术平均值实验标准差的计算 3、算术平均值的应用 通常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当用算术平均值作 为被测量的估计值时,算术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就是 测量结果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第一节 测量误差的处理,异常值的判别和剔

6、除 1、什么是异常值 异常值(abnormal value)又称离群值,指在对一 个被测量反复观测所获的若干观测结果中,出现了与其 他值偏差较远且不符合统计规律的个别值,他们可能属 于来自不同的总体,或属于意外的、偶然的测量错误。 也称为存在着“粗大误差”。,第一节 测量误差的处理,2、判别异常值常用的统计方法 (1)拉依达准则(又称3准则) 当重复观测次数充分大时(n10),设贝塞尔公式计算出的实际标准偏 差为s,若某个可疑值xd与n个结果的平均值 之差 的绝对值大于或等 于3s时,判定xd为异常值。即 (2)格拉布斯准则 设在一组重复观测结果xi中,其残差 的绝对值 最大者为可疑值xd,在

7、 给定的置信概率为 或 ,也就是显著水平为 或0.05 时,如果满足下式,则可以判定xd为异常值: 式中: 与显著水平和重复观测次数n有关的格拉布斯临界值。,第一节 测量误差的处理,(3)、狄克逊准则 设 为狄克逊检验的临界值,判定异常值的狄 克逊准则为: 使用该准则,可以多次剔除异常值,但每次只能剔除 一个,并重新排序计算统计量 或 ,然后再进行下一 个异常值的判断。,第一节 测量误差的处理,3、三种判别准则的比较 (1)当n50时,3准则较简单;当3n50时,格拉 布斯准则效果较好,适用于单个异常值;有多于一个异常 值时狄克逊准则较好。 (2)有较高要求时,可选用多种准则同时进行,若结 论

8、相同,可用;若结论出现矛盾时,通常需选 。 当出现既可能是异常值,又可能不是异常值时,一般不以 异常值处理。,第一节 测量误差的处理,测量重复性和测量复现性的评定 1、测量重复性评定 (1)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评定 计量标准重复性:在相同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同一 被测量时,计量标准提供相近示值的能力。 相同测量条件包括:相同的测量程序;相同的观测者、 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相同的记录标准;在相同地点;在短 时间内重复测量。 尽可能选择实物量具、标准物质或具有良好重复性的 测量仪器作为被测件,以减小被测件本身不重复对评定结 果的影响。,第一节 测量误差的处理,(2)测量结果的重复性评定 测量结果的重复性

9、: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 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测量重复性用实验标准偏差 定量表示: 式中: 每次测量的测量值; n 测量次数;通常取n=10; n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在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中,当测量结果由单次测量得到 时, 直接是由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当测量结果 由n次重复测量的平均值得到时,由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 度分量为,第一节 测量误差的处理,2、测量复现性评定 测量复现性:在改变了的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 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改变了的测量条件可以是:测量原理、测量方法、观测 者、测量仪器、计量标准、测量地点、环境及使用条件、测 量时间。

10、改变条件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给出复现性时应说明 所改变条件的详细情况。 测量复现性用实验标准偏差 定量表示, 复现性中所涉及的测量结果通常指已修正结果。,第一节 测量误差的处理,加权算术平均值及其实验标准偏差的计算方法 1、加权算术平均值 的计算 在计算 时,各组测量结果 所占的比重,用权 表示, 越 大, 被认为更可信赖。 若有m组观测结果, ,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分别为 称为测量结果的合成方差,任意设定第n个合成方差为 单位权方差 即相应的观测结果的权为1, ,则 用下 式计算得到: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越小则权越大。,第一节 测量误差的处理,2、加权算术平均值实验标准差 的计算,第一节 测量误

11、差的处理,计量器具误差的表示与评定 1、最大允许误差的表示形式 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是由给定测量仪器的规程或规范所允许 的示值误差的极限值。它是生产厂规定的技术指标,又称允许误差或 允许误差限。其有上限和下限,通常为对称限,表示时加号。 最大允许误差可以用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或它们的组 合形式表示。,第一节 测量误差的处理,2、计量器具示值误差的评定 计量器具示值误差是指计量器具(即测量仪器)的示值与相应测 量标准提供的量值之差。在检定时,用高一级计量标准所提供的量值 作为约定值,称为标准值,被检仪器的指示值或标称值统称为示值。 示值误差=示值-标称值 示值误差的评定方法:比较法、分

12、部法、组合法。,第一节 测量误差的处理,计量器具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计算 示值误差可以用绝对误差表示。 绝对误差: 式中: 用绝对误差表示的示值误差; x 被检仪器的示值; xs 标准值。 示值误差是有符号有单位的量值,其计量单位与被检仪器示值 的单位相同,正负值都有可能。当示值误差为正值时,正号可以省 略。在示值误差为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时,示值误差是被检仪器 的系统误差的估计值。需要修正时,修正值C:,第一节 测量误差的处理,相对误差: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除以相应示值之商。 在误差的绝对值较小的情况下,示值相对误差可用下式计算:,第一节 测量误差的处理,计量器具的引用误差计算 引用误差:测量

13、仪器的示值的绝对误差与该仪器的特定值之比 值。特定值又称引用值(xN),通常是仪器测量范围的上限值(或) 或量程。 引用误差的计算: 引用误差有正负号,是一个相对量,一般没有单位(即量纲为 1),用百分数表示,有时也用其他形式表示(如m/),第一节 测量误差的处理,3、检定时判定计量器具合格或不合格的判据 符合性评定:计量器具(测量仪器)的合格评定,即评定 仪器的示值误差是否在最大允许误差范围内,也就是测量仪器 是否符合其技术指标的要求,凡符合要求的判为合格。 评定方法:将被检计量器具与相应的计量标准进行技术比 较,在检定的量值点上得到被检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再将示 值误差与被检仪器的最大允许

14、误差相比较确定被检仪器是否合 格。,第一节 测量误差的处理,测量仪器示值误差符合性评定的基本要求 按照JJF1094-2002的规定,对测量仪器特性进行符合性评定时,若 评定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满足: 时,示值误差评定的测量不确定度对符合性评定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也就是合格评定误判概率很小),此时 合格判据为 判为合格 不合格判据为 判为不合格 式中: 被检仪器示值误差的绝对值; MPEV被检仪器示值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对于型式评价和仲裁鉴定,必要时 与MPEV之比也可取小于或等于1:5。,第一节 测量误差的处理,考虑示值误差评定的测量不确定度后的符合性评定 当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

15、时的U)与被评定 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MPEV)之比不满足小于或 等于1:3时,必须考虑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对符合性评定的 影响。 合格判据: 判为合格 不合格判据: 判为不合格 待定区: 判为待定区, 可通过采用准确度更高的计量标准、改善环境条件、增加测量次 数等措施降低示值误差评定的测量不确定度U95后再进行合格评定。,第一节 测量误差的处理,计量器具其他的一些计量特性的评定 1、准确度等级:应根据检定规程的规定进行。 有以下几种情况: (1)以最大允许误差评定准确度等级; (2)以实际值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准确度等级; (3)测量仪器多个准确度等级的评定。,第一节 测量误差的处理,2、分辨力:可通过测量仪器的显示装置或读数装 置能有效辨别的最小示值来评定。 带数字显示装置的测量仪器的分辨力为最低位数字显示 变化一个步进量时的示值差。 用标尺读数装置(包括带有光学机构的读数装置)的测 量仪器的分辨力为标尺上任意两个相邻标记之间的最小分度 值的一半。 3、灵敏度:在规定的某激励值上通过一个小的激励变化 ,得到相应的响应变化 ,则比值 即为该激 励值时的灵敏度。,第一节 测量误差的处理,4、鉴别力(阈):对被评定的测量仪器,在一定的激励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