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8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古代诗歌鉴赏(课外)(14)(附答案)$805076.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1255105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8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古代诗歌鉴赏(课外)(14)(附答案)$80507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2018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古代诗歌鉴赏(课外)(14)(附答案)$80507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2018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古代诗歌鉴赏(课外)(14)(附答案)$80507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2018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古代诗歌鉴赏(课外)(14)(附答案)$80507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2018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古代诗歌鉴赏(课外)(14)(附答案)$80507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8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古代诗歌鉴赏(课外)(14)(附答案)$80507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8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古代诗歌鉴赏(课外)(14)(附答案)$805076.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课外)课后练习(14)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苏 幕 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1)词的上片作者写到了哪些景物,试分析这些景物的特点。(2)如何理解下片中“明月高楼休独倚”所表达的感情。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至分水戍骆宾王行役忽离忧,复此怆分流。溅石回湍咽,萦丛曲涧幽。阴岩常结晦,宿莽竞含秋。况乃霜晨早,寒风入戍楼。注本诗为诗人早期作品,诗人入京应试,结果名落孙山,乃出西京,至分水岭,然后告别中原南下。宿莽:经冬不枯

2、的草。(1)诗歌首联即点明“离忧”,诗人为何“离忧”_(2)本诗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_3 山中问答 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 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从结句“别有天地非人间”看全诗,诗人陶醉的“碧山”是怎样的世界?从中看出诗人崇尚的是什么?4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唐多令惜别吴文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注:吴文英,号梦窗,宋人,一生未第,游幕终身,晚年困顿以死。漫:空,徒劳。(1)“燕辞归,客尚淹留”主要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3、?(2)结合全诗回答,诗人的“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5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1-2题。临平道中道潜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注:临平:临平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东北。风吹蒲草发出的声响。1有人说:诗是动态艺术,画是静态艺术。请举例分析本诗是如何体现“动态”的。答:2.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6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十五夜望月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 7

4、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商调黄莺儿赠燕清张漸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2)散曲中 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8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华清宫(其三)崔 橹门横金锁悄无人,落日秋声渭水滨。红叶下山寒寂寂,湿云如梦雨如尘。 注:华清宫,唐朝行宫,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行乐处。崔橹:晚唐诗人。1诗的前三句,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2这首诗的结句在表达技巧上很有特点,请从两个角

5、度加以赏析。答:9 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晓 行张问陶人语梦频惊,辕铃动晓征。飞沙沉露气,残月带鸡声。客路逾千里,归心折五更。回怜江上宅,星汉近平明。注:这首诗是作者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由汉阳入帝都途中作。折:萦绕。(1)本诗描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第二联“飞沙沉露气,残月带鸡声”。1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子规吴融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1.这首诗的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 答案: 1)上片1、2句写了碧云、黄叶、绿波、翠烟;(1分)第3、4句写到了山、水、斜阳、芳草,(1分)前两句中景物色彩鲜艳浓烈,(1分)后两句景物视角从上到下,由近及远,(1分)使人看到一幅夕阳西垂,芳草萋萋的画面。(2)“独倚”可见词人夜间想登楼远眺遣愁怀;(2分)但明月团圆,让词人更感孤独寂寞。(2分)“休”表达了作者痛苦深沉的思乡情思。(2分)2 答案: (1)诗人应试不第,离别京城,因此而愁肠百结,又因路途艰辛、寒风入怀而备感凄然;既有行役他乡的忧愁,又有怀才不遇的伤感。(4分)(2)开篇直抒胸臆,抒写自己面对分水岭时内心的忧伤。后文着重借景抒情。颔联借浪

7、涡回旋、曲涧深幽,表现诗人惆怅和复杂的内心世界;颈联描绘迥异的南北风景,借此表现诗人告别京城、远离中原的哀伤;结尾以“霜晨”“寒风”形象地表现诗人内心的哀怨。(4分)3 答案: 既有桃花流水,可见李白陶醉的正是如同“桃花源”那样“非人间”的仙境。诗人“栖碧山”一方面表明他酷爱自然,另一方面可知诗人愤世嫉俗,远离尘嚣,崇尚高洁闲雅的生活。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的鉴赏4 答案: (1)(3分)对比,以秋深燕归与自身仍在外飘泊作对比,表达了客居他乡不得归的无奈伤感之情。(2)(4分)秋景凄清,离人相别,功业无望,羁旅漂泊。5 答案: 1诗中一二两句写风吹蒲草发出声响,蒲草随风来回轻柔摆动的样子,

8、写蜻蜓在蒲草上站立不稳的姿态,抓住了自然景物的姿态,凸显大自然的动态之美,表现了江南仲夏的迷人风光。(5分)。2.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夏季临平道中所见到的清丽动人的江南美景,抒发了诗人对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现了诗人逍遥自在和悠然闲适的心态。(6分)6 答案: (1)诗歌前面两句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每点1分,共3分) (2)后两句不直抒自己的相思之情,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4分)7 答案:

9、(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2)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携归画栋修花口”“千般诉说”等是拟人。“王謝堂前”,即王导和谢安,“乌衣巷”,原是三国东吴禁军的驻地,后东晋王谢再此居住,繁华一时,终归衰落,与“花落”“衔花”等实写对照,既是用典又是虚写。(2)本题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携归画栋修花口”即修补房梁上斑驳的花朵,“落花”表明是春末。前四句写燕子惜花故衔花,实则寄托了作者惜花伤春之情。后四句通过写“乌衣巷”的衰落

10、,“王谢”家族的没落以此抒发痛惜衰败之感。8 答案: 1.前三句描绘了门横金锁、渭水落日、红叶飘零的画面,(2分)渲染了空寂、肃杀、悲凉的氛围,(1分)表达了对唐王朝没落的痛惜、哀叹之情。(1分) 解析:回答此题时要展开联想和想象,抓住“门横金锁”“落日秋声”“红叶下山”等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话再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再现画面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开头的景色描写往往要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2.妙用比喻。云如梦,惝恍迷离,雨如尘,纷纷洒洒,暗示了作者内心的怅惘悲伤。寓情于景。将满腔的哀愁寄寓于景物描写中,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各2分。点1分,析1分。如有其他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给

11、分。) 解析:先选定赏析的角度,可从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赏析;再根据具体语句分析。9 答案: (1)诗人冒着露气、带着残月晓行,故乡渐行渐远,诗人转辗难眠,表现了沉重思乡之情。(2)诗歌第二联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飞沙、露气、残月、鸡声等意象,描绘了一幅雾气沉飞沙,鸡声带残月的画面,表现了征途的苍凉凄美,抒发了诗人的悲伤之情。10 答案: 1.反衬(对比)。杜鹃口中的鲜血已把原野上的花染成红色,这样悲鸣又有什么结果呢?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草木荣生,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这里借春草繁盛作反衬,把它们欣欣自如的神态视为对子规啼叫漠然无情的表现,突出了杜鹃鸟孤身飘荡的悲惨命运。2

12、.表达了诗人远离故乡,漂泊在外的痛苦心情。“羽毛飘荡一年年”写子规的漂泊,“他山叫处花成血”“月斜长吊欲明天”写子规叫声的凄切,“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写子规的凄苦。解析: 诗歌鉴赏:子规,是杜鹃鸟的别称.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这可能是前人因为听得杜鹃鸣声凄苦,臆想出来的故事.本篇咏写子规,就从这个故事落笔,设想杜鹃鸟离去繁华的国土,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这个悲剧性的经历,正为下面抒写悲慨之情作了铺垫. 由于哀啼声切,加上鸟嘴呈现红色,旧时又有杜鹃泣血的传闻.诗人借取这个传闻发挥想象,把原野上的红花说成杜鹃口中的鲜血染成,增

13、强了形象的感染力.可是,这样悲鸣又能有什么结果呢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草木荣生,青葱拂郁,含烟吐雾,丝毫也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这里借春草作反衬,把它们欣欣自如的神态视为对子规啼叫漠然无情的表现,想象之奇特更胜过前面的泣花成血.这一联中,“他山”(指异乡)与“旧苑”对举,一热一冷,映照鲜明,更突出了杜鹃鸟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后半篇继续多方面地展开对子规啼声的描绘.雨昏风冷,它藏在绿树丛中苦苦嘶唤;月落影斜,它迎着欲曙的天空凄然长鸣.它就是这样不停地悲啼,不停地倾诉自己内心的伤痛,从晴日至阴雨,从夜晚到天明.这一声声哀厉而又执着的呼叫,在江边日暮时分传入船上行人耳中,怎不触动人们的旅思乡愁和各种不堪回忆的往事,叫人黯然魂消、伤心欲泣呢 从诗篇末尾的“湘江”看,这首诗写在今湖南一带.作者吴融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反映了他仕途失意而又远离故乡的痛苦心情.诗歌借咏物托意,通篇扣住杜鹃鸟啼声凄切这一特点,反复着墨渲染,但又不陷于单调、死板地勾形摹状,而能将所咏对象融入多样化的情景与联想中,正写侧写、虚笔实笔巧妙地结合使用,达到“状物而得其神”的艺术效果.这无疑是对写作咏物诗的有益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